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受血者与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徐燕青;李瑞玲;徐桂清

    目的:分析总结受血者与献血者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及防范.方法选取莱西市二甲医院(人民医院、市立医院、中医院)2013年因治疗需要受血患者715名,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四项检查,与青岛市中心血站莱西献血服务部无偿献血者4518名进行的四项检查加以对比.结果在715名受血者中,无输血史HBsAg阳性患者21例,占总数2.94%;无输血史抗-HCV阳性患者6例,占总数0.84%.从检测结果可知,输血并不是感染艾滋、梅毒等传染病的唯一途径.结论受血者与输血者进行重大传染病监测有助于保护医患关系的利益,输血前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检测,也可有效减少传染病传播.

  •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江应浩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的必检项目,是确保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因此,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生命安危.传统的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介质法,其敏感度不够.因此,我们引进了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该法在一张板卡上可以同时进行正反血型鉴定.

  • 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立云;梁宇;李洪波;宗克宇

    目的: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 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2例胎胎输血新生儿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管亚飞;郭丽敏;许云仙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三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胎输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胎胎输血对患儿的各个系统的影响及发生概率.对象及方法:收集2015.06-2018.06期间在江苏省人民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22例临床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患儿,对相关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组胎胎输血综合征患儿其中男:女为7:4;胎龄平均32.3W;供血者平均出生体重1297g;受血者平均出生体重1777g;供血者颅内出血共10例,其中颅内出血I级1例,颅内出血II级7例,颅内出血III级2例;受血者中颅内出血有10例,其中颅内出血I级有2例,颅内出血II级7例,颅内出血III级1例;供血者中有两例患儿出现肌酐值偏高,诊断肾功能损害,尿量少于1.5ml/h;供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113g/L,受血者相对的红细胞增多,平均血红蛋白191 g/L;两组患儿均有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加奶缓慢,其中供血者中有7例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受血者中出现5例喂养不耐受,两组患儿中未发现明显胃肠道畸形患儿.结论:胎胎输血受累新生儿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血液、心脏受累,建议对所有胎胎输血存活儿加强围产期的监测与干预,并对存活儿进行长期预后追踪随访.

  • 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徐雪梅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是预防和控制经输血传播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确保输血工作中献血者、受血者及职工安全基本的因素.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与输血有关的采供血纠纷案件逐年上升[1].血站如何更新管理理念,己成为血站管理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质量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

  •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分析

    作者:杨波;陈苹;董文海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意义.方法:收治受血者1000例,输血前进行常规性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分析检测结果,总结检查意义.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3.1%,梅毒阳性率2.4%,谷丙转氨酶阳性率1.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常规性检查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出现输血医疗纠纷,进而保证输血顺利进行.

  • 受血者输血前九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

    作者:周亚丽;朱文克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谷丙转氨酶、乙肝五项、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九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输血患者1570例,对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570例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28.6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九项检测可以帮助受血者及早发现疾病,及时对症治疗,避免延误;可以发现传染源,提示医疗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避免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 如何减少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

    作者:刘春艳;鲍孜亚

    输血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安全输血是对目前输血事业的重大挑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给血液以及受血者带来的危险,人们似乎已经异常恐惧,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无偿献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检测技术发展和应用,为输血安全提供了保障.

  • 血型检测与输血反应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曲晓霞;张爽

    ABO血型检测输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必须做RBC抗原检查及血清抗体检测,二者的结果必须一致.用已知的血型抗体血清去鉴定未知的RBC血型称主侧试验(正定型),用已知A型、B型的RBC去检查未知的血清,从反面确定血型称为副侧试验(反定型).两项检测应由人工分别进行.确认两者结果完全相符时才可发生报告.

  • 输血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查必要性

    作者:袁志臣;李俊杰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01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梅毒螺旋抗体(Anti-TP)的检测.结果:检出HBsAg反应57例,抗-HCV反应15例,梅毒螺旋体反应6例,ALT不正常27例.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指标检测有必要性.

  • 流动采血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张晓霞

    街头流动采血车采血活动能为那些由于离血站较远、工作忙而不能去血站献血的人提供方便.同时,街头停放献血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无偿献血的广告牌.为宣传动员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安全,执行街头流动采血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管理规范>、<血站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文件.笔者2002年7月~2009年12月从事血液采集工作,根据多来在流动采血工作中的经验,以及街头流动采血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贾馨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状况,确保受血者的健康不受威胁,对输血过程造成的疾病传播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方法 选取我站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无偿献血者共计1006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梅毒等可以经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病原体,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参与检测的10063例无偿献血者中,阳性人数353例,占总人数的3.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108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6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阳性7例,梅毒阳性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73例,不同血液采集经过统计学分析,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开展传染性病原体检测,可以有效保障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由于输血造成的疾病传播和病原体感染,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采血机构对血液质量的有效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鹿邑县受血者输血前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冯雪梅

    目的:探究鹿邑县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中传染病4项指标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该县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进入医院接受输血的12783例患者,输血前采取ELISA 法对其血清样本实施检测,检验抗-HIV、H BsAg、抗-HCV 3项指标,以胶体金法对血清样本实施梅毒指标检验。结果1278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有1407例HBsAg阳性患者,占比11.03%;有1091例抗-HCV阳性患者,占比8.53%;有RPR 28例阳性患者,占比0.22%;有41例抗-HCV+HBsAg阳性患者,没有检验到抗-HIV阳性指标。1407例HBsAg 阳性患者有70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4.98%,1245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88.49%,92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6.54%;1091例抗-HCV阳性患者有87曾接受过输血,占比7.97%,949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86.98%,55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5.04%;41例抗-HCV+HBsAg阳性患者有7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17.07%,30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73.17%,4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9.76%;28例RPR阳性患者有1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3.57%,22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78.57%,5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17.86%。

  • 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

    作者:纪勇平;赵龙友;周斌

    目的 了解献血者及患者输血前血液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以及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丽水市5家医院的4 552例患者输血前血液及输注的11 080份血液制品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测定,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080例献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5例,检出率为0.32%,其中男性为0.21% (12/5 738),女性为0.43% (23/5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552例受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8例,检出率为0.83%,其中男性为0.50% (9/1 812),女性为1.06% (29/2 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080份血液制品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 (124/11 080),其中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12.90%(16/124),20.00% (7/35)的抗体阳性血液制品及23.68% (9/38)的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输血前进行献血者和患者抗体筛选、鉴定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作用.

  • 河北省受供血人群经血传播艾滋病自然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陈素良;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保军;白广义;梁良;陈志强;回延良;王伟;路新利

    目的 分析经血感染HIV后的潜伏期和生存期.方法 病例来自河北省籍的受血和有偿供血HIV感染者(包括1995年前后发生的一次性受血后HIV感染者和1995年有偿供血者普查发现的HIV感染者).潜伏期研究对象为354例HIV感染者(142例供血感染和212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无抗病毒治疗(HAART)史;生存期研究对象为141例艾滋病患者(57例供血感染和84例受血感染),均在发病前后无HAART史,动态观察发病和病后死亡情况.结果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潜伏期观察组HIV感染者累积患病率为88.70%(314/354),发病强度为9.14/100人年(314/3435.75),中位潜伏期为113个月.供血感染观察组142例,中位潜伏期为112个月;受血感染观察组212例,中位潜伏期为115个月.在生存期观察组,141例于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04.70/100人年(141/68.88),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其中57例供血感染者在发病后2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250.66/100人年(57/22.74),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84例受血感染者在发病后34个月内全部死亡,病死强度为182.05/100人年(84/46.14),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研究中获得了经血传播艾滋病的自然史,对1995年前后有偿供血和受血感染HIV疫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中国某地1994-1998年受血人群HIV-1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陈素良;张玉琪;赵宏儒;赵翠英;李保军;白广义;毛宇嵘

    目的 了解中国某地1994-1998年受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对某地15个乡镇全部现住人口进行普查,凡在1994-1998年期间有受血史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用ELISA进行初筛,阳性者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法)进行确认.结果 受血居民HIV-1感染率为15.54%(92/592),这些HIV-1感染者的受血经历仅发生在当地西部地区的6个乡镇中的5所医疗机构.历年受血者均有HIV-1感染发生,高峰为1995年.有偿供血者不筛查HIV抗体是造成受血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者以青壮年女性为主,女性和男性输血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生育和外伤.结论 当地曾发生一起典型输血后艾滋病爆发性流行.

  • 输血前受血者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翠霞;余秀瑾;张彦华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谷丙转氨酶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3.13%、抗-HCV阳性率1.23%、抗-HIV阳性率0.00%、梅毒抗体阳性率0.00%,ALT>40u/L者5.25%.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宝珠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656例输血前患者,按常规操作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5项、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结果:2656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为29%.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对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钟土泉;张小云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对受血前患者的相关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丙肝抗体(抗一HCV)、艾滋抗体(抗一HIV)、梅毒(TPPA) 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对3600病例检测,丙肝(HCV)阳性35例(0.97%);梅毒(TPPA)阳性68例(1.888%);艾滋病(HIV)阳性2例(0.05%);乙肝(HBV)阳性520例(14.4%).结论通过对受血患者输血前做4项检测,明确病人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 D-二聚体增高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亚梅;李宝萍;李慧萍;王文霞

    输血治疗是其他治疗无法代替的挽救患者生命的特殊治疗.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的血液才能输给患者.交叉配血试验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的方法学进行,确保相合的血液输给患者,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次侧凝集的现象,如果不予以快速、正确的分析处理,将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及时性.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科中常采用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法,能够有效检出IgM类的抗体以及IgG类的不完全抗体,可有效抑制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D-二聚体极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是造成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次侧试验阳性结果和受血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次侧试验阳性的重要原因.

460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