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86例患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作者:周本霞;喻飞;王佑清;刘蓓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 ,由于输注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制品或输注用具等产生的不良反应 ,且与原发疾病无关.输血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头晕、胸闷等轻度症状,而重症者也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86例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究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36例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

    作者:李丽霞

    目的 探讨输血不良反应(BTAR)的致因、类型、严重程度、相关性,增强对BTAR的认识,以有效预防、应对BTAR.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236例BTAR患者资料,分析BTAR发生率;BTAR与血液品种的关系;BTAR的类型分布;BTAR与性别、年龄、输血史的关系.结果 40267例输血患者中,BTAR发生率为0.59%(236例);BTAR与所输注血液品种没有必然联系,各血液品种都有可能发生BTAR;输血相关性过敏和输血相关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BTAR(P<0.05);BTAR与性别、年龄无必然联系,有既往输血史受血患者BTAR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输血患者(P<0.05).结论 输血存在风险,应规范输血程序,尽量有效降低BTAR发生率,积极预防和及时应对处理BTAR.

  • C 反应蛋白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茜;胡建华;黄建平;周蔚

    目的:分析 C 反应蛋白(CRP)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时间无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输血前 CRP 水平与输血后 CRP 水平。结果试验组 CRP 水平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RP 对输血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唐萍

    目的:分析并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的输血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调查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输血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6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总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结果:本研究6380例患者当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34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33%.总结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存在发生过敏不良反应的患者17例,占50%,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此外还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5例,占44.12%,1例循环超负荷,1例心理反应,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存在过敏史、患者存在输血史、输入与患者发生反应的抗原、抗体的血液制品是导致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在进行干预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输血不良反应,并且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指导,以便于提升输血患者安全.

  • 医院输血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作者:冯军;王敏丽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医院实现了全程、高效的计算机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互联网也已广泛应用,使医院输血科利用互联网进行血液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及时传递成为可能,从而使医院输血科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输血科的管理工作不仅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避免不相容输血所致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医院自2010.年4月起实现了输血科与市中心血站计算机联网,使输血科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系统硬件和软件应用唐山市现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输血管理系统V3.0》系统软件,硬件要求:计算机1台,要求P800Hz以上,256MB内存,40GB硬盘.激光打印机,条形扫描仪1台,Internet连接.

  • 2008-2011年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

    作者:孙春霞;洪雅华;赵群益;许德义;朱兴德

    目的:调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机理,建立一套比较完整、适宜的输血程序.方法:通过血型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效价测定等实验技术,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注56 825例中,其中全血218单位,红细胞悬液21 301单位,洗涤红细胞262单位,血小板8 580单位,血浆26 464单位,共发生输血反应123例(占0.22%);检测出的红细胞相关抗体11例,以特异性抗体占绝大多数(7例),而这些特异性抗体大多为Rh系统的抗体,尤以抗-E、抗-D多(各2例)、抗-e1例、抗-c1例、抗-M1例,其他冷凝集素1例,非特异性抗体2例,自身抗体1例、抗体效价为16-128不等.结论:该院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输血前开展抗体筛选、血液辐照等,可以避免或减轻免疫性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FOCUS-PDCA循环在预防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马瑞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在预防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FOCUS-PDCA循环9个步骤预防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造成输血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分析实施结果.结果:实施FOCUS-PDCA循环持续改进输血措施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明显减低.结论:采用FOCUS-PDCA循环能有效地规范输血过程,降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 防范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毛琪;董云云

    临床输血系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外科极为常见,输血可以补充全血容量和血液中的成分,改善微循环动力,同时可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但是我们要知道输血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输血不当或适应证掌握不严可造成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有关疾病的传播;甚至危及生命,护士是输血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对输血具有关键作用.

  • 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性

    作者:范垂姝;张丽英

    输血可以引起部分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严重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科学合理用血,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和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 输血易引发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作者:皇贵芝;黄爽;杨琳琳;赖玉珺;刘静静;贝辉喻

    目的:探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其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市某医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21例,将其作为阳性组,并从同期接受至少1次输血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患者中,选取与阳性组完全匹配的输血患者121例,将其作为阴性组。观察并比较不同输血品种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对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白+少白红细胞、冷沉淀、全血、血浆;发热与过敏的发生率均明高于其他不良反应;阳性组的输血无效率(24.85%)高于阴性组的;血小板组的输血无效率(82.41%)高于红细胞组、血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为主,不同输血品种会对患者的输血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 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

    作者:纪勇平;赵龙友;周斌

    目的 了解献血者及患者输血前血液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以及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丽水市5家医院的4 552例患者输血前血液及输注的11 080份血液制品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测定,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080例献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5例,检出率为0.32%,其中男性为0.21% (12/5 738),女性为0.43% (23/5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552例受血者中共检出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38例,检出率为0.83%,其中男性为0.50% (9/1 812),女性为1.06% (29/2 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080份血液制品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 (124/11 080),其中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12.90%(16/124),20.00% (7/35)的抗体阳性血液制品及23.68% (9/38)的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输血前进行献血者和患者抗体筛选、鉴定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作用.

  • 5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作者:郭敏璇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012—2014年输注由我站提供的血液制品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6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1615人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56例,发生率为0.3%,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32例,占57.1%,过敏反应为24例,占42.9%,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采用新的输血技术,大力提倡自身输血,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白细胞滤除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

    作者:刘丹妍

    目的: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滤除白细胞与未滤除白细胞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观察滤除白细胞输注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2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率进行统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滤除白细胞前的输血反应率为0.6%,滤除白细胞后的输血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运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低限度。

  • 储存式单采自体红细胞在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桂香;席朝运;李卉;师红梅;汪德清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例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及术后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疗效.结果 20例自体储血患者血常规指标单采后与单采前相比有所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 150×109/L、HCT> 30% 、Hb>1 l0g/L),因此自体储血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回输自体血后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术后相比有所回升,防止了术后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结论 普外科择期手术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不仅可以解决择期大手术的输血需求,而且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 Eotaxin、CRP及LT联合预测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秀辉;李双

    目的 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反应蛋白(CRP)及白三烯(LT)联合预测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196例住院患者为对象,按照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将其分为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组,98例)和对照组(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98例).两组均行血清Eotaxin、CRP及白三烯B4(LTB4)、白三烯C4(LTC4)联合检测.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清Eotaxin、CRP、LTB4、LTC4表达水平,观察血清Eotaxin、CRP、LTB4、LTC4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四者联合诊断输血不良反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输血后血清Eotaxin、CRP、LTB4、LTC4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P<0.05).观察组输血后血清Eotaxin、CRP、LTB4、LTC4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及对照组输血后(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Eotaxin、CRP、LTB4、LTC4对输血不良反应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77、0.834、0.905.血清Eotaxin、CRP、LTB4、LTC4联合诊断输血不良反应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96.00%,准确率为87.76%,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为82.76%,Kappa值为0.7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Eotaxin、CRP、LT对输血不良反应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D-二聚体增高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亚梅;李宝萍;李慧萍;王文霞

    输血治疗是其他治疗无法代替的挽救患者生命的特殊治疗.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的血液才能输给患者.交叉配血试验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的方法学进行,确保相合的血液输给患者,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次侧凝集的现象,如果不予以快速、正确的分析处理,将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及时性.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科中常采用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法,能够有效检出IgM类的抗体以及IgG类的不完全抗体,可有效抑制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D-二聚体极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是造成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次侧试验阳性结果和受血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次侧试验阳性的重要原因.

  • 白细胞过滤对机采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作听;陈宠;章圣辉;杨慧敏;陶志华

    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现多主张对血液制品进行白细胞过滤处理.目前国内开展的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去白)项目多限于红细胞制品,而去白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机采血小板去白处理是否导致血小板的体外活化是目前亟须解答的问题.为此,本课题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保存时间机采血小板去白前、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 关于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探析

    作者:余健;王焕成;李方

    目的 探讨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选取9396例输血患者中,52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占0.534%.在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中,血小板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冷沉淀、去白红细胞悬液,P<0.05,年龄<18岁输血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18岁,有输血、过敏史者发生率高于无输血、过敏史者,P<0.05.采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发热反应发生率低于未使用者,P<0.05.结论 要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保证合理、科学输血,积极应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对易发生输血反应者多加重视,将输血不良反应降到低.

  • 102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马凤莲;崔丹;焦敬美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发生发热反应的有21例,约占20.6%,过敏反应的有80例,约占输血不良反应的78.4%,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的1例,约占输血反应的1%,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急性溶血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 吉林市2010年~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

    作者:李寒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世纪初提出了安全血液战略,其中之一是科学合理临床用血,减少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合理使用[1]。输血稍有疏忽就可能因差错事故或输血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加强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安全和高效,已成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为此,我们通过对吉林市2010年~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进行,以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与管理系统,实行有效的监测、收集和分析输血反应信息,了解输血反应发生的频率和范围,现总结报告如下。

338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