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晓芸;许建英;杜永成;王红

    在呼吸系统的非细菌性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是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早期即可出现IgM升 高。为了解呼吸系统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征,对我院1999年9月至2000 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234例进行了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测定,综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受试者为我院呼吸科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34例, 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8例,年龄16~76岁。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43例,急性气管、支气管 炎67例,慢阻肺合并感染52例,发热待诊24例,肺炎34例,支气管哮喘9例,其他5例。[ JP2 1.2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全部人员均为空腹肘静脉采血,离心后取血清冷藏3 d内检测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IA),药盒购自北京海奥万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药盒说明测定结果分为阴性(<770 kU/L)、弱阳性(770~950 kU/L)及阳性(>950 kU /L),而将有呼吸道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弱阳 性视为可疑,建议1~2周后复查。

  • 风疹IgM抗体检测中“即刻法”和“双质控法”的应用

    作者:霍哲;高秀媛;崔海洋

    目的 探讨风疹IgM抗体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应用“即刻法”和“双质控法”对北京市西城区(南)2011年度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结果 旧试剂的7次试验结果与新批号试剂的4次试验结果均处于在控状态,2011年度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双质控法”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即刻法”在风疹IgM抗体检测中的质量监控作用.

  • 酶联免疫法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凤梅;齐艳玲

    酶联免疫法作为食品行业食品卫生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酶联免疫法的快速、有效、操作简单及特异性强等诸多优点,使其在食品农药残留量、食品微生物、食品毒素及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酶联免疫法相关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阐述了酶联免疫法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儿童湿疹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朝红;杜晓燕;孙艳艳

    探讨儿童湿疹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相关性为其病因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例湿疹儿童和18例正常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病例组78例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7%,对照组阳性率为11%(P<0.01).病例组中,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依次为鸡蛋91%、牛奶75%、螃蟹32%、鳕鱼29%、大米24%,大豆23%、虾17%、小麦15%,西红柿12%、玉米7%、猪肉5%、蘑菇2%,、鸡肉、牛肉均为阴性;对照组中有一例牛奶阳性,一例鸡蛋阳性,其他均为阴性;78例随访患者经饮食调整后,总有效率达78%.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对儿童湿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的比较

    作者:黄思伟;张银菊;宋红;张翠

    对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在检测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结合数据发现,三种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各有优劣,检测结果均能满足一般检测要求。因此,检测员因根据实验室的环境设备和样品数量择优选择适合的方法。

  • 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

    作者:李中杰;郭爱萍;韩璐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曾剑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在2010年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食品化学污染的风险监测,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而且,一直以来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安全风险监测,都是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样快速高效的监测,有助于降低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安全风险。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用酶联免疫法在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的应用,针对风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高效的风险监测及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化学污染物的风险监测结果更加安全、准确、高效及可靠。

  • 丙型肝炎诊断中不同检验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杨蓓

    目的 比较丙型肝炎应用不同检验方法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荣军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70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结果 经胶体金法检验,59例患者呈阳性,确诊率为84.3%;酶联免疫检验有55例患者为阳性,确诊率为78.6%,二者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时间与检测成本上,两种检验方法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型肝炎检验中,胶体金法诊断准确率高,检测时间较短且成本低,在临床中可优先采用.

  •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一致性

    作者:云春凤;陈竞;杨春;朴建华;杨晓光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参考NCCLS-EP9-A2文件的相关规定,收集了40例人体血清样品,分别使用IDS酶联免疫试剂盒和IDS-iSYS化学发光法自动分析仪检测25(OH)D浓度.剔除方法内及方法间离群值,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偏倚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 =0.981,回归方程为y=0.995x+2.3928,偏倚性分析显示随着样品浓度的升高,两种方法检测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有减小的趋势.结论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OH)D浓度的重复性及相关性较好.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

    作者:雷秀丽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就诊的86例疑似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处理血清,分别选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阳性率与灵敏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HBcAb、HBeAg及HBsAb阳性率无差异(P>0.05);与酶联免疫法对比,化学发光法的HBsAg、HBeAb阳性率更高(P<0.05);酶联免疫法的检测低浓度为0.5 ng/mL,化学发光法的检测低浓度为0.1 ng/mL.结论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灵敏度更高,可进一步提升乙肝确诊率,值得推广运用.

  • 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故障一例

    作者:高昌浩

    瑞士Tecan 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freedom evolyzer 150/8)是目前全世界新一代高自动化酶免诊断分析仪,具有加样速度快,从标本录入到结果检测填报传输全程高自动化的出色特点.本室主要用于血传四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乙肝五项等等各种酶联免疫法的实验检测.虽然正常保养,但是由于标本数量巨大项目繁多,仪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这里报道一例故障及分析解决方法,指导仪器使用,以确保日常测定的顺利进行和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

  • 比较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患者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晴晴;王林春;唐健

    目的 :分析对比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患者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至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疑似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200例,空腹抽取血液并分离血清后,分别采用丽珠公司ELISA试剂与亚辉龙公司CLIA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将200例疑似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后将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所有疑似感染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和经重复检测数据均高于酶联免疫法,各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丽珠公司ELISA检验法各项临床数据的对比下,亚辉龙公司CLIA法具有更高的病毒检出率,并且能进行相对准确的定量检测,这对临床乙肝的确诊率提升有更好的帮助,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运用.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梦婷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检测费用及阳性检测率.结果 与酶联免疫法比较,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更短,检测费用更低(P<0.05);与胶体金法比较,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但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各有优缺点,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较酶联免疫法更短、费用少于酶联免疫法,但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测率略高于胶体金法.临床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检测方式.

  • 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闫国蕊;王勇鸣;杨萍;李峰;李辉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对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胸部X线表现及痰细菌学检查,虽然细菌学诊断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细菌培养虽可提高检出率,但亦不足50%,并且需要6~8周才能报告结果,使结核病很难早期确诊,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而寻找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有积极意义.笔者应用结核抗体血清免疫学联合检测方法: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TB-DOT)、免疫层析法(TB-IgG)和酶联免疫法(TB-SA)3种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方法(简称"结核三项")[1],探讨肺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并与非结核肺部疾病及健康人做比较,观察其诊断价值.

  • 山东省德州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筛查状况分析

    作者:赵春萍;李丽;梁淑君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以及探讨弓形虫的感染途径、感染与不良生育的关系.方法:于1998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ELISE方法对1 042例育龄妇女进行了TOX-IgM的筛查及有关情况调查.结果:本市已婚育龄妇女TOX-IgM平均感染率为12.18%,正常妊娠组及不良生育组显著高于未孕组(P<0.05);郊区妇女高于市区妇女(P<0.05);有动物接触史及有生食习惯的妇女显著高于无接触史及生食习惯者(P<0.05).结论:TOX感染是引起不良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育龄妇女孕前孕期加强TOX筛查工作,以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 重度子痫前期病人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华;王莉钦;陈益明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余抗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重度子痫前期的病人80例使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CA-500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46例(57.5%)检测结果D-二聚体水平≤200μg/1患者视为阴性组,34例(42.5%)检测结果>200μg/Ⅰ为阳性组,阳性组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必要时予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0.3ml.结果:所有患者中剖宫产例数68例(85%),阴道产12例(15%).其中阳性组实施剖宫产所占比例96.8%(31),阴道产1.6%(1例);阴性组中实施剖宫产所占比例54.5%(37),阴道产91.6%(11例);阳性组中婴儿出生后呼吸评分<7分25例(78.1%),阴性组21例(45.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具有显著差异性,阳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x2 =12.414,P<0.01),新生儿出生评分显著低于阴性组(t=3.241,P<0.01)且产妇的并发症较高(x2 =4.234,P<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者内皮细胞异常出现早,容易导致凝血亢进、纤维溶解亢进,D-二聚体明显升高;可以通过测定D-二聚体及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对于临床预防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验乙肝病毒血清的效果对比

    作者:宋剑

    目的::探讨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验乙肝病毒血清学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诊治的疑似乙肝患者中,选择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血清分离后,运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患者中检测出阳性乙肝患者25例,阳性检测率为45%;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检测出阳性患者18例,阳性检测率为32%,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除过高浓度HBsAg含量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结果对比中,化学发光法的重复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运用化学发光法检验,具有更高的阳性检测率,对临床乙肝患者的确诊率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

  •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斌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胶体金法检测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丙型肝炎检出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胶体金法检出阳性率与酶联免疫法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临床中在对丙型肝炎进行检查时,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均具有理想效果,而胶体金法检测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结果更加直观,可将其作为丙型肝炎检验的首选方法.

  • 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效果

    作者:于锋

    目的:观察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3月12日之2016年8月15日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的乙肝病毒血清阳性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中的定性、定量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 结论:化学发光法在临床上检验乙肝病毒具有优越性,可以有效地早期发现病情,为临床提供控制传染源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2014年奉节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周静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2014年奉节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选择奉节县白帝镇和朱衣镇377名1~29岁的人员,采集外周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HBsAg、HBsAb、HBcAb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布.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12.2%,随着年龄增大,阳性率升高,各年龄段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HBsAb的阳性率为46.15%,其中1~4岁、5~14岁、15 ~ 29岁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66.13%、26.19%和46.46%,各年龄段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BcAb的阳性率为39.0%,其中15 ~ 29岁人群的HBc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4年奉节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不乐观,HBsAg、HBsAb、HBcAb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15~29岁人群,1~4岁人群检测HBsAg的阳性率较低,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

641 条记录 1/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