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院外来器械的可追溯管理

    作者:吕永杰;王春梅;高秀梅;纪淑玲;王芙蓉;王淑芹

    目的 探讨可追溯管理对外来器械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 运用可追溯管理体系,从准入、流程、质量、记录四方面实施追溯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可追溯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差错率从实施前的7.01%下降至 5.95%,植入器械差错率从6.14%下降至3.68%(均P<0.01).结论 可追溯管理可提高外来器械管理质量.

  • 危险因素警示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席祖洋;田玉凤;陈莉萍;梅幸福;常彩云;邓芳玉

    目的 探讨危险因素警示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制定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161条,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应用后护理差错、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护理危险因素警示录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 ICNSS在术后ICU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

    作者:王君慧;方汉萍;董翠萍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外科术后ICU人员配置中的作用,为科学安排人员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6月外科术后ICU实施常规排班,7~12月依据ICNSS评分安排护理人员配置.结果 实施前后各班次IC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文件书写合格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护理人员存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ICNSS能客观评估外科术后ICU护理工作量,可以作为科学安排人员配置的依据.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及组织支持调查分析

    作者:乔改红;王建宁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组织支持的现状及相关性,为护士职业发展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3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基本资料,职业发展、组织支持状况,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不同医院、年龄、职称、基础学历和工作性质的护士职业发展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医院和基础学历的护士组织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医院、职称、工作性质、职务、班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组织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从多方面关注并不断进行评估护士职业发展状况,给予组织支持,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 分段环节质控在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流程中的实施

    作者:汪福英;余凤春

    目的 探讨分段环节质控在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流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分检、处理及检查分段环节质控方法对金属器械清洗、防锈、保养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比较分段环节质控前后器械防锈处理质量不合格发生率.结果 分段环节质控后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不合格率及器械报废率较分段环节质控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采用分段环节质控法对金属器械进行清洗和保养,能有效防止器械生锈.

  • 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

    作者:严芳琴

    20%甘露醇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低温易致结晶,影响其使用.临床上对防止甘露醇结晶有诸多办法,但都存在保温加热不可控,或水温加热易损坏瓶签等缺点,笔者采用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 更换PICC透明贴的新方法

    作者:郭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PICC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置管后的护理也引起越来越多的护理同仁及患者的关注.传统更换置管部位透明贴的方法是先撕掉原来的透明贴,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更换新的透明贴.

  • 口服药物辨识卡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翁文娟

    保障患者安全是临床医疗护理实践的核心目标,其中提高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点目标之一.目前我国临床给药流程一般为药房发药后病区专职护士核对,后病区责任护士再次核对后发药.

  • 环甲膜穿刺针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剑;张华君

    急性喉梗阻是常见急危重症,如处理不及时常引起窒息死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切开术是常用急救方法,但在紧急状态下操作有一定难度,且完成需要一定时间,不利患者抢救.

  • 自制手腕一体固定带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美;曾俊;程勤;何芳;刘娟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放置各种体腔管道如引流管、尿管、胃管、气管导管、输液管等,在麻醉恢复室苏醒期,小儿或躁动的成人患者常发生自行拔除管道或坠床等意外.

  •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黄玉荣;刘群;高文娟;徐丹凤

    目的 观察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可有效避免回血、堵塞等护理问题,降低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

  • 两种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斌;冯馨;高丹;王笑华;谭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对照组仅采用0.2%碘伏消毒.结果 实验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的消毒方法能提高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减少留置期间贴膜卷边和起泡现象.

  • 不同学历护生对整体护理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作者:罗静;阮满真;刘芳;杨俊玲;程亚平;喻姣花

    目的 比较不同学历护生对整体护理实习效果自我评价的差异,以了解整体护理实习对培养不同学历护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评价问卷对115名完成整体护理实习的本科、大专及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生对整体护理实习自我评价总分为77.94±6.31,大、中专生分别为75.62±8.41、69.29±8.0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护理评价、自我能力提高及对自我学习的促进评分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学历护生对整体护理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有差异,根据不同学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能力十分必要.

  • 护理本科生分方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孙淑凤

    目的 探讨对护理本科生实行分方向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9名医院管理人员和本科护士,81名高等学校护理教育工作者和171名应届本科护理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高校、毕业生三方对分方向培养模式持赞成态度者均超过80%;培养目标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的认可率达70%以上;三方中超过60%认为分方向培养模式能够使培养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发展潜能;三方对学制模式存在分歧.结论 分方向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可尝试先在小范围内实施,确定其充分优势后再推广.

  • 神经系统疾病内外科护理整合教学初探

    作者:熊真真;袁丽;杨蓉;冯灵

    目的 探讨神经内外科合并教学改革的效果,为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材,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护理专业本科护生70名,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教学中采用内外科护理合并教学,于课程结束时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生对本次教学改革的态度.结果 64.1%护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安排表示满意,54.7%的护生对见习的安排表示满意,59.4%护生赞成将合并教学法应用到其他疾病的内外科护理教学中.结论 将神经系统的内、外科护理学合并讲授,减少了重复内容,有利于护生系统地学习疾病知识,该教学方式被大部分护生所接受.

  • 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

    作者:邢娟;桂斯卿

    回顾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关系、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医护质量.

  • 国内外护生临床能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梅梅;刘翠;叶文琴

    综述了临床能力的概念内涵,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护生临床能力的评估工具,旨在为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提供较全面的参考资料,亦为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 顽固性呃逆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赖娟红;廖瑞熹;刘益群;江珊

    分析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机及其分型,从脐疗护理、穴位注射护理、针灸按摩护理、饮食情志护理方面介绍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提出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相关知识培训,重视顽固性呃逆中医护理的临床研究,为顽固性呃逆患者寻找更佳的中医治疗护理方法.

  •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晨;李秀云;黄素芳;胡翠环;易艳

    回顾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修订的心肺复苏标准的同时,对2005国际标准颁布后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综述了心前区叩击、单纯胸外按压、通气按压比、除颤时机、复苏时长等问题,旨在更新急救观念,探索提高基础生命支持效果的途径.

  • 莱文守恒模式的应用进展

    作者:许金仙;曹梅娟

    介绍莱文守恒模式中能量守恒、结构完整性守恒、个人完整性守恒、社会完整性守恒4个守恒原则,及其在目前国内外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和护理管理等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守恒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有利于深化对护理对象整体性的认识,促进整体护理的实行.

  • 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姜璐

    目的 总结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烧伤后颏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锁骨上动脉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中保持手术室温度、监测术区凝血状态,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血运、质地、张力、压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动静脉血管危象、皮瓣下血肿、蒂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0例手术顺利,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皮瓣缺血坏死.结论 及时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 B超引导下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萍萍;谭李军

    对B超引导下行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2例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转手术后死于ARDS,另1例死于MODS.余10例均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治愈,持续腹腔灌洗3~30 d,平均15.7 d;住院时间8~67 d,平均43.5 d.10例均无导管脱落、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提出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较好,而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腹腔灌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是重要护理措施.

  • 微创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作者:黄丽华;郑丽华;王文娟

    目的 探讨微创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行微创脉冲射频治疗,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6例患者经1次射频治疗,3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缓解,随访6个月1例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疼痛缓解.结论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防止迷走神经反应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

  • 室温生理盐水胃冲洗应用于应激性溃疡的止血效果观察

    作者:陈月琴;陈晓

    目的 探讨室温胃冲洗液对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9例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冷生理盐水(4~10℃)、观察组采用室温生理盐水(22~24℃)进行胃冲洗及药物胃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室温生理盐水胃冲洗和灌注治疗应激性溃疡,仅引起胃表面血管收缩,达到止血作用,对全身影响较小,利于胃黏膜修复,其效果优于冷生理盐水.

  • 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昌蕴梅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尿道下裂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中采用普通凡士林纱布包扎创口,术后采用0.5%活力碘消毒会阴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支架管.观察组(70例)术后采用优拓包扎阴茎创口,手术当晚开始行镇静镇痛抗勃起护理,术后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10 ml加庆大霉素8万U从尿道支架管滴入,予新尿道冲洗;同时使用0.5%碘伏及2%夫西地酸乳膏涂抹阴茎创口.结果 两组尿道狭窄、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 心脏外科患者BIPAP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骆新玉;林琼瑜;程云清

    目的 探讨提高心脏外科BIPAP治疗患者依从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心脏外科BIPAP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对40例应用BIPAP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35例患者积极配合BIPAP治疗,5例改经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治疗.结论 结合临床实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BIPAP治疗的依从性.

  • 膀胱冲洗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琳;邱宇芳

    膀胱冲洗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可经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进行冲洗.但由于导尿管和输液器接头或注射器乳头连接不紧密,常致膀胱冲洗液和尿液渗漏,不仅污染护理人员的手及床单元,还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概率及护士工作量.

  • 自制莫菲氏滴管式引流袋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作者:彭雪芬;黄海花

    持续膀胱冲洗是通过三腔导尿管将冲洗液(通常为生理盐水或药物)灌入膀胱,以达到膀胱内冲洗、抗感染、止血及防止膀胱内血凝块形成的目的,是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等下尿路疾病术前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引流是否通畅至关重要.

  • 左卡尼汀和乙胺碘呋酮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王振荣;徐海燕;赵卫

    左卡尼汀(商品名为雷卡,由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是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还参与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调节血中氨浓度,常用于治疗心肌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低血压等.

  • 卷装输液贴在危重患者多输液泵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彬;张光只;牛晓华

    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常使用多个输液泵输注不同药液,如多巴胺、硝酸甘油、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每配置1个输液泵就在注射器上粘贴输注药物的名称、剂量等,由于粘贴颜色相同、字迹不明显,往往不易查找.

  • 校正中心静脉压零点的简易方法

    作者:吴平

    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于观察患者血容量情况及心功能状态,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临床越来越多采用监护仪测量中心静脉压,但配置具有该功能的监护仪成本太高.因此,基层医院仍然在使用床头绑刻度表的方法测量.

  • 医用螺纹管道干燥方法的改进

    作者:刘玉兰;高英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过去常采用自然晾干的方法处理呼吸机、雾化机管道,此过程中,由于管道内外呈螺纹状,常致干燥不彻底,干燥时间长,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鉴此,笔者对医用螺纹管道干燥方法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 梳妆镜在颅骨牵引患者观看电视中的应用

    作者:陈腊梅

    颅骨牵引术是临床治疗颈椎骨折、颈椎滑脱、寰枢关节脱位等患者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行颅骨牵引术后患者需平卧硬板床、头颈部呈伸直位.该体位治疗时间长,一般需8~12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恐惧、烦躁、寂寞、孤独等不良情绪反应,通过看电视可达到心理放松目的.

  • 地震救灾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作者:王江陵

    目的 探讨地震救灾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为有效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参加汶川地震救灾的35名医护人员进行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地震救灾医护人员中10人存在生理健康问题(血压升高4人,皮肤病1人,感冒4人,关节痛1人),同时伴有食欲下降、睡眠欠佳;14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地震救灾医护人员躯体化症状和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结论 地震救灾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问题,需予以针对性身心干预,以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避免或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 生姜片嚼服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

    作者:黄华勇;何姿

    目的 观察生姜片嚼服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术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生姜片嚼服联合穴位按摩)、甲氧氯普胺组(甲氧氯普胺2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和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8 mg化疗前后静脉推注),观察三组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程度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有效率与昂丹司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而甲氧氯普胺组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25).结论 生姜片嚼服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且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费用低廉.

  • 健康教育专人化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作者:黄美红;俞文敏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专人化管理在临床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全院15个病区中配对抽取6个病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病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安排专人负责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专人化管理对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硝普钠泵体移动方式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作者:罗侨端;莫志江;林辉;何静;姚锦贞;曾玲

    目的 了解微量注射泵(下称注射泵)持续注射硝普钠时泵体移动方式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以确定更为安全的注射移动方式.方法 将术中术后持续注射硝普钠的6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从手术室返回ICU时,暂不移动注射泵,按护理操作规程安置好患者,然后对照组将注射泵垂直上移至距床面25~35 cm输液架固定;观察组将注射泵平行移动至床旁输液架固定.持续监测记录两组注射泵体移动前、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移动后10 min内患者心率上升8~10次/min、平均动脉压降低4~11 mmHg,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值和心率平均差值在0值附近窄幅波动;两组移动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1.结论 使用注射泵持续注入硝普钠垂直上移泵体后使患者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下降,因此,应尽可能地采用平行移动方式,以保证患者安全.

  • 市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作者:杨爱萍;王君俏;刘邦忠;袁春兰

    目的 了解市郊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问卷对246名市郊绝经后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市郊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得分(9.47±6.38)分,及格率仅14.63%.65岁以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或不在婚妇女的知识水平显著低于6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或在婚的绝经后妇女(均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是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54.06%的市郊绝经后妇女主要从医护人员处获得知识,且77.24%的市郊妇女希望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谈获取知识.结论 市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亟需提高,社区医护人员以及政府应针对市郊农村人群的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

  •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胡玲;刘慧芳;陈新;曾丽梅;曾友仙;林汉桥;王青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所致畸形、功能障碍的整复手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方法 对烧伤后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116例(147手,TAM评定良6手、可15手、差126手)进行整复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后手的畸形得以矫正,术后6个月采用TAM评定优68手、良59手、可14手、差6手,优良率86.4%.结论 手部烧伤所致畸形、功能障碍整复手术后根据畸形部位和程度采取针对性康复锻炼,可以较好地恢复患手的外观和功能.

  • 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阙纤沣

    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结果 观察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不同时段两组置换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50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并探讨影响其认知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女保健知识问卷对904名湖北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已婚妇女保健知识总分为(53.28±11.60)分,其中生殖卫生(9.44±3.19)分,妇科保健(8.47±3.45)分,计划生育(8.21±2.78)分,优生优育(9.58±2.99)分,孕期保健(9.59±3.31)分,产褥期保健(8.11±3.21)分.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婚姻满意度和孕育子女数是农村已婚妇女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湖北省农村已婚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较缺乏,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保健知识.

  • 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崔志清;郝兰香;苗惠霞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由责任护士在产妇床旁进行.结果 两组出院时产妇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床旁护理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能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 对初产妇实施抚触干预开始时间的探讨

    作者:刘美凤;刘纯艳

    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实施抚触护理的适宜时间,以提高分娩期的护理质量.方法 将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抚触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抚触Ⅰ组、Ⅱ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子宫颈口扩张1 cm、4 cm时给予抚触护理.结果 三组产时疼痛程度、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顺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抚触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抚触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口扩张4 cm对初产妇实施抚触干预与宫颈口扩张1 cm干预效果相同,建议抚触干预从宫颈口扩张4 cm开始实施.

  • 循证护理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李江筠;周玲;张桂玉;李荣明;黄庆秀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循证护理途径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评价证据,用实证结合临床实际,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有效实施.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后,60例患者对该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57例患者坚持3个月经周期系统治疗,50例达到男女同治要求;治愈率96.67%,复发率3.33%.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和减少了疾病复发.

  • 输液滴速与时间查对卡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曹清;金科;方莉娜;景颖颖;徐芸;周萍

    为节约护士计算滴数和输液时间,用硬卡片、胶水、鞋扣钉制成圆形输液滴数与时间查对卡,该卡制作简便、查对快捷、便于携带,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治疗安全.

  • 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的研制

    作者:孙桂芝;张桂梅;郑守华;原英姿

    自制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应用于手术室术后污染敷料及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手术室污物走廊专用清扫运送车的使用降低了手术室保洁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保洁工作的质量,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 护理安全感谢卡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张萍

    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自行设计制作护理安全感谢卡和护理安全感谢卡申请表.申请表发放全院各科自填,护理部核实后下发护理安全感谢卡.应用6个月以后,共杜绝126起护理缺陷、差错事故,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21%,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患者满意度从95%提高到97%.认为护理安全感谢卡的设计和应用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 重症复杂性眼球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马剑晴;艾俐

    对66例(66眼)复杂性眼球外伤患者行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结果 66眼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1眼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及玻璃体积血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1眼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共行3次玻璃体切除术.出院视力检查45眼视力有明显提高,13眼视力基本不变,6眼视力下降,2例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提出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 护理研究中的翻译环节质量保障

    作者:刘文;臧渝梨;娄凤兰

    以护理研究中的翻译关键环节(译者资质、翻译法与翻译过程)为基础,阐述护理翻译质量保障策略,认为护理研究中缺乏译者资质、翻译法与翻译过程的介绍,没有确立翻译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护理研究中的翻译质量,应重视各翻译环节.

  • 喉全切除患者应用低阻力型Groningen发音钮的护理

    作者:杜玉凤;田梓蓉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患者应用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下称发音钮)发音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11例喉癌行喉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一期安装发音钮8例,二期安装发音钮3例.术后做好发音钮的清洁与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及发音.结果 11例患者术后经发音言语训练均达到实用水平,无发音困难和吞咽障碍等并发症,发音钮使用寿命均超过6个月.结论 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术后发音效果好,使用寿命较普通发音钮长.而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发音钮日常维护知识教育,指导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发音训练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 肿瘤患者全麻手术中的保温护理

    作者:吴秀红;张燕文;徐波

    目的 维持肿瘤患者全麻手术中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 将200例肿瘤行全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采用保温措施,即使用温箱加热液体至37℃左右,血液制品常温下放置20 min输注;采用充气式温毯机对患者进行保温等.结果 两组术前、术中、术毕1 h血压、心率和鼻咽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观察组术中尿量,术后寒颤、躁动发生率,24 h腹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中低体温使肿瘤手术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手术中对患者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有助于确保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

  • 胃切开减压术中高频电刀引起胃爆炸1例报告

    作者:向江霞;钟小琴

    1例外伤性膈疝患者行胃切开减压术中在用高频电刀扩大切口时发生胃爆炸.分析原因为患者伤前大量饮酒,加之面罩给氧使胃内积聚大量氧气,遇高频电刀形成的电弧引起爆炸.提出对胃膨胀患者行切开手术时警惕胃内可能储存氧气、乙醇等易燃、易爆物质,应避免使用高频电刀,以保障患者安全.

  • 宫颈癌根治术中高频电刀输出功率调节方法的改良

    作者:翟琦

    目的 为宫颈癌根治术中巡回护士正确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提供依据,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及电刀使用的盲目性.方法 将60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维持高频电刀功率在50 W,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部位不同的解剖组织结构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0~50 W.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组织部位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既能止血,又可避免或减轻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电刀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单凤菊;蒋英

    对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提出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进行访视,术中巡回护士做好体位摆放、C臂X线机调节、病情观察,器械护士与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障.

  • 导乐护理在非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实施

    作者:凌晓红;鲍红光;范素红

    目的 探讨非全麻手术患者实施导乐护理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乐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手术前、入室后、术中、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不同时段收缩压、心率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结论 实施导乐护理服务有助于保持非全麻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有利于患者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直肠用药减轻全麻后导尿管刺激的研究

    作者:俞梅芬;胡新焕;朱迎梅;李静;王卉;闫娟丽

    目的 探讨直肠用药减轻全麻导尿患者清醒后尿管刺激的作用.方法 将90例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导尿,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分别于全麻导尿后5 min在直肠置入美施康定10 mg和吲哚美辛100 mg.观察三组手术不同时间段的HR、SBP、DBP、SpO2的变化和术后48 h内尿管刺激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三组不同时段HR、SBP、DBP、SpO2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48 h留置尿管期间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Ⅰ组优于实验Ⅱ组.结论 全麻导尿后通过直肠给予镇痛剂可缓解麻醉清醒后患者对尿管刺激的不耐受,且不影响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直肠给予美施康定作用优于吲哚美辛.

  • 前颅底额鼻眶区肿瘤切除颅底重建的手术配合

    作者:权爱莲;赵艳

    对45例前颅底额鼻眶区沟通肿瘤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导航技术及内镜切除肿瘤及颅底重建,手术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提出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充分了解病情,针对不同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保证颅底修补特殊器械准备到位及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熟悉手术流程,监督术者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手术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器械护士熟悉颅底解剖知识及手术步骤,掌握手术所用特殊器械正确使用方法,台上物品准备充分、到位,是该手术配合的要点.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