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师资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杨薇;李萍;王晓凤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师资规范化培训及管理的模式,提高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质量.方法 制定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规范管理模式及培训基地教师入选条件,动态修订带教计划,构建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带教模式.结果 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师资经过规范培训管理后,学员理论、技能成绩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P<0.01).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时间安排三方面的满意度,对带教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操作技术水平和教师对知识掌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规范培训管理前(P<0.05,P<0.01).结论 科学规范化的师资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科内护士绩效奖二次分配的探讨

    作者:魏进莲

    目的 探讨科内护士工作绩效奖金的二次分配及其效果.方法 参考平衡计分卡法,采取统计工作数量、考核工作质量、兼顾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式对科内护士绩效进行月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月绩效考核,科内护士月绩效奖金每人不同,奖金幅度拉开,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论 实施科内绩效二次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护理管理高效运作.

  • 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长履职情况调查

    作者:张桂兰;杨敏;解芳;张燕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为护士长培训提供依据,以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方法 依据护士长工作职责设计工作绩效考核表,由所在痛区医生与护士对护士长进行评价.结果 医生与护士对护士长工作职责履行评分为(98.12士2.54)分;总体评价得分排序前3位依次为对上级会议传达与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管理、护理质量检查落实,排序后3位为对病区综合管理能力、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对护士关心与爱护.对护士长评价医护双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长需强化病区综合管理能力的培训,贴近临床参与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工作,同时要多关,心与爱护自己的下属,加强医护配 合和自身素质培养,利用自身魅力与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 护理活动评分量表用于预测ICU人力资源需求

    作者:程蕾;鲁玫;罗霞娟;刘雪琴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的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9.6±8.7)d,NAS得分(56.0±9.7)分.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个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病情、通气方式及结局有关(P<0.05,P<0.01).结论 ICU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不足及分布不均衡现象.采用NAS可预测护理工作量以给予弹性、合理安排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延时下班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作者:刘克英;陈兰;张枭霄;王艳霞

    目的 了解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供医院管理者制定护理人力资源政策时参考.方法 自制护士延时下班调查表,采取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32名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近1个月有延时下班经历者391人,占90.5%,能按时下班者41人,占9.5%.A班延时下班的频率高于P班、N班,每个班次延时下班率都在60.0%以上;78.3%护士每周延时下班3次及以上;延时超过1h者达28.6%.工作量超负荷是护士延时下班的首要因素,护理业务与技能的培训及护士自身学习与提高为影响护士延时下班的重要因素.结论 护士延时下班现象普遍,涉及面广、频率高、延时时间长.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分层培训,护士长要高效排班,尽量做到能准时则不延时,不能准时则少延时下班,以保障护士的正当权益.

  •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刘冬华;闫华;任晓风;杨春玲;张宗旺

    目的 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 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 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眼药车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张帆;葛伟;柏晏杰;龚艳

    滴眼药是眼科的日常工作之一,许多医院都是将眼药发放给患者自行滴药,由于眼科老年患者多,容易出现滴错药或滴眼方法不对,造成疗效降低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故我院由护士统一滴眼药.为方便临床护士进行滴眼药操作,我科制作了眼药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结构

  • 婴儿纸尿片用于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

    作者:潘金菊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1 方法

  • 耳挂式单插头鼻氧管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邹正伟

    目前各医院所使用的鼻氧管都是双插头的,使用时将两个插头分别插入患者的两个鼻孔,因此现有的双插头鼻氧管只适合单纯输氧的患者.当遇到既要输氧,又需要从鼻腔进行其他治疗措施,如胃肠减压、鼻饲等,临床护士需将双插头鼻氧管的其中一个插头剪掉并用胶布封堵,或在一侧鼻腔同时放置2根管道.此法往往会导致密封效果差,氧气浪费,还易造成肺部感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鉴此,2011年10月我们根据临床工作经验设计了一种耳挂式单插头鼻氧管,介绍如下.

  • 鱼鳞状夹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刘春玉

    来我院放射科大C臂导管室及静脉泌尿系造影室做检查患者经常带有导尿管及其他引流袋,由于没有合适的挂钩,经常将引流袋放置于床上,有时引流袋内尿液漏出,弄湿患者衣服及床单,增加了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也带来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鉴此,笔者利用本科已用完的片盒内的白色硬质塑料托片板制作成鱼鳞状夹,应用于各类引流管悬挂及各种仪器导线的收纳,自2012年1月开始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 制作

  • 不同级别洁净手术室内干置无菌持物钳保存时间的研究

    作者:钱华;陈兰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的保存时间.方法 选择在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各60把,分别在使用40次、60次、80次、100次和打开后4h、6h、8h、10h、12h5个时间点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干置无菌持物钳的合格率.结果 百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打开后10 h采样合格率仍为100%,打开12 h合格率降至90.0%.万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打开后8h采样合格率仍为100%,打开后10 h降至88.3%.百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80次采样合格率仍为100%,使用100次降至86.7%;万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60次合格率仍为100%,使用80次、100次后分别降至83.3%、78.3%.结论 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分别多保存10 h和8h,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频率越高污染的概率越大,在百级手术室使用80次、万级手术室使用60次应更换.

  • 低温鲜牛奶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先娣;林利萍;肖辉

    目的 探讨低温鲜牛奶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8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放疗期间给予复方硼酸溶液含漱,并给予正确的口腔卫生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在放疗后立即缓慢吸吮低温(4℃)鲜牛奶250 mL,直至全程放疗结束.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鲜牛奶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延迟其发生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护理药学服务现状研究

    作者:周雨希;史瑞芬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中护士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药学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药学服务问卷对187名护士和15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84.0%的患者及家属希望护士讲解药学知识;只有18.7%的患者回答护士是其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渠道,59.3%的患者回答了解药物信息的主渠道是医生.护士对药学服务自评分显著高于患者的评分(均P<0.01).护士对药物的作用及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正确使用等知识的了解,总体水平未达到“比较了解”,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途径为药物说明书(占92.5%);影响护士提供药学服务的因素主要是药学知识欠缺和对药学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结论 护士提供的药学服务与患者的希望有一定差距,应提高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 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敏;聂雷霞;吴丽媛;罗琴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将普通外科2个病区中的二病区作为观察组、一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在静脉治疗过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按照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实施静脉治疗管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药物输注准时率、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及对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 应用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全程控制、全程宣教,可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健康宣教,进而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外科护士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郭利利;李漓

    目的 探讨对外科护士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的培训效果.方法 对45名外科护士实施4学时的疼痛管理课程,授课方法为多媒体授课、个案讨论及现场疼痛评估技术训练.结果 培训后44名护士的问卷总答题正确率由51.21%提高至70.60%.护士对数字评定量表的使用率显著提高(P<0.05).护士对药物性镇痛相关题目的平均回答正确率由26.90%提升至62.52%,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平均回答正确率由24.24%上升至58.33%.培训后护士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为12.20%~78.0S%.结论 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欠缺,短期疼痛管理课程培训效果明显,但还需跟进教育,强化实践.

  • 骨科护理实习教学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佟冰渡;李杨

    目的 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将2010年实习护生50人作为对照组.2011年实习护生50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实习教学大纲进行带教.实验组使用自制骨科护理教学表进行带教.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成绩.结果 实验组出科成绩、操作成绩及专科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使用骨科护理教学表进行临床带教,护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更好地了解骨科的专科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护理人员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慧;戴新娟

    对护理人员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且躯体疲劳大于脑力疲劳;高学历、护师职称、中等护龄、轮班制的护理人员更易发生疲劳;一些主要科室如ICU、手术室、急诊科等的护士疲劳发生率更高,且程度较为严重;个体的疲劳水平受所面临的职业紧张的影响.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实施情感管理,使其感到温馨,并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护士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从业过程中端正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舒缓压力,以降低疲劳发生率.

  •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作者:朱晓青;甘燕玲;张国群;严聪

    结合中西医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状况及发病机制,综述中西医结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乳癌术后患者使用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的效果研究

    作者:陆静;沈耀英;徐娟;顾志英

    目的 探讨乳癌术后患者使用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的效果.方法 将96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枕头、衣物、棉被等作支撑物,观察组将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用于术后的体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使用自制体位支持垫后,患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01).结论 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用于乳癌患者术后的体位护理优于传统方法,患者舒适满意.

  • 纯化自体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周泓;赵慧华

    对7例下肢重度缺血患者采取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预留采血用的肘部血管,精确抽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肌内注射纯化的CD34+细胞产物时注意无菌操作,并配合清创,术后注意观察患侧肢体,做好疼痛护理及知识指导.结果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患肢疼痛明显缓解,足趾角化、脱屑等皮肤营养不良表现于术后3~6个月明显好转,足部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提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仔细观察、评估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保证了治疗效果.

  • 膀胱癌术后尿路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左娟娟;何玮

    对78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留置永久性腹壁尿路造口,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5例伴周围皮肤红肿、破溃,6例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通过加强膀胱癌术后患者造口护理,灵活使用造口护理用品,以及全面的知识教育,20例患者造口袋渗漏现象减少,使用时间延长;5例造口周围皮炎平均治疗5d愈合良好;6例消除顾虑,能够接受造口存在.提出应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生活质量.

  •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腹腔脏器囊肿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双梅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腹腔脏器囊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7例腹腔脏器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治疗前做好患者准备及物品准备,加强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所有囊肿一次性穿刺硬化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103个囊肿消失,11个囊肿缩小2/3以上,治疗有效率100%.结论 对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腹腔脏器囊肿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可保障治疗效果.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护理

    作者:吴岚;廖雪丽;杨满青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5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感染;拔除气管插管后积极应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29例患儿呼吸困难症状轻,术后顺利撤离呼吸机;22例反复撤机失败行膈肌折叠术,其中19例膈肌折叠后顺利撤机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 开胸术后不同咳痰方式效果观察

    作者:唐正坤;张蕾;曾敏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患者的佳咳痰方法.方法 将开胸手术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四组各44例,分别给予自主咳嗽咳痰、指压咳痰(护士在患者锁骨上窝,或在环甲软骨处即喉结下方横行滑动按压气管)、雾化后自主咳痰、雾化后指压咳痰干预.结果 四组日均呛咳、日均疼痛例次,咳痰有效率,3d例均咳痰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自咳法疼痛率、呛咳率低,但咳痰量也少;指压法、雾化法或二者结合能取得较好效果.临床工作中应视患者情况及护理人力资源选择佳的咳痰方式.

  •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房敏;张红弟;蔡宏宇;张景嫦;苏玉梅;苏晓霞;李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提出目前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实证,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按照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口腔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循证护理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结直肠癌FOLFOX化疗,对确保化疗方案的实施,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 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苏云艳;熊剑秋;汪露;陈小芳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健康,需采取针对性护理.

  •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患者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芸芸;陆丽华;陈萃;胡雷

    对收治的13例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肿瘤,术后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行静脉化学治疗(5-FU+ VP-16+顺铂)、伽马刀治疗及3次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及超液化碘油,6例未行其他治疗.结果患者症状缓解出院.全部病例随访时间4~20个月,均出现肝内肿瘤复发,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提示术前给予发热、疼痛、营养支持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化疗及引流管护理,提供支持可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态度,配合治疗,提高生命质量.

  • 泌尿外科术后患者应用膀胱扫描仪行残余尿测定的护理

    作者:张静;李雪梅

    对疑有下尿路梗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使用膀胱扫描仪于患者排尿后在下腹部膀胱区进行扫描以测定残余尿量.结果 50例患者无痛苦,均顺利完成检查.测得残余尿量2护15 mL;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提示采用膀胱扫描仪行残余尿测定方法简单,数据准确,患者无痛苦.检查前应做好仪器、患者及环境准备,检查中扫描仪传感器(探头)应置于正确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后应拭去耦合液,促进患者舒适.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避免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如应在排尿后立即进行残余尿测定,尽量缩短时间间隔.

  • 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刘丽红

    目的 总结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7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术前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指征评估,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调节饮食、训练排便、加强健康教育,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结果 27例随访时间6个月,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3例.患者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通畅,无大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疗效有促进作用,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

    作者:霍春颖

    对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时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VVH),术后心功能障碍时采用低温CVVH,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护心功能,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大出血,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病情转为平稳.6例中5例病情好转,康复出院,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及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 专科小组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罗琦;张玉玲;许斌;张鸿英;李红

    目的 探讨专科小组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人员77人中选出50人组合成先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及大血管组4个专科小组,实施专科小组管理,包括手术配合、学习与培训、器械、仪器管理、手术间管理及人员考核.比较实施前后同期护士专科探作合格率.结果 专科护士手术物品准备、无菌单铺置、体位摆放、皮肤保护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专科小组管理前(均P<0.05);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结论 专科小组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护关系.

  •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眼心反射的临床分析

    作者:秦文娟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463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发生眼心反射的情况,根据性别、年龄、眼别、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不同组别术中眼心反射发生情况,结果 463例患者术中发生眼心反射286例,占61.77%.不同年龄、手术方式患者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外路组、联合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内路组(均P<0.0125).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率较高,且受手术方式的影响.因此,术中应加强医护配合,及时发现、处理眼心反射,降低手术风险.

  • 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作者:常青;董景梅;张颖

    对12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111例采用解剖矫治术,另外15例中2例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4例行解剖矫治术十双向Glenn术(一个半心室矫活术),9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死亡1例,再手术1例,余12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个月到12年,超声复查示88例三尖瓣关闭良好,22例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提示术前应做好手术室、器械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做好体位、术中影像采集及保管、温度及病理标本的管理,器械护士准确传递术中所需器械或物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宫外产时处理新生儿腹裂的护理

    作者:杨泳茹;李艳;戴培靓

    对1例孕37+6周胎龄腹部畸形新生儿,在保持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实施产时腹裂修补术,术后20 d进行Ⅱ期修补术.随访10个月,新生儿腹壁外形美观,发育正常.提出多科协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实习护生同理心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范慧;鲜于云艳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同理心水平及影响其同理心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不同学历护生88名运用Jefferson同理心自评量表以及人口学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同理心评分为69~108(83.90士6.67)分;影响护生同理心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学习过同理心相关课程、对实习环境的态度以及对护理专业满意度(均P<0.01).结论 护生的同理心水平中等偏上,影响其同理心的因素较多.建议开设与同理心相关的人文课程,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以提高护生的同理心,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 自制熏蒸罩促进下肢功能锻炼及中药熏蒸疗法的联合应用

    作者:周菲

    使用有机玻璃设计一种三面熏蒸罩,两头无侧面和底部无底面,两头覆盖厚绒布,在一侧有机玻璃长边中线安置一进气孔和排水孔.熏蒸罩罩住下肢关节康复器,中药蒸汽机的进水管连接进气孔,排水管连接排水孔,对272例膝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的患者同步进行中药熏蒸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第8周患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97.8%,明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并增加了患者功能锻炼时的舒适度.提示自制熏蒸罩熏蒸罩将下肢关节康复器与中药蒸汽机藕联使用,实现熏蒸与机械被动锻炼同时进行,效果良好.

  • 新型便携式输液架的研制及在院前急救的应用

    作者:罗静娣;郑倩卿;范玉梅;梁玉玲

    利用棘轮结构的单向定位原理及自动锁紧结构研制新型便携式输液架.输液架主干选用方形或六角形不锈钢,由活动支架、固定杆、活动杆A、活动杆B、防滑脱挂钩、输液瓶固定防晃杆、自粘固定带等组成.输液架的可调高度为60~140 cm,整体可收缩为55 cm,载重2kg,自重约1.1kg.使用时只需将活动支架撑开,将活动杆可迅速拉开到所需高度即可,10 s可以完成输液架安装使用.不用时按动棘爪,活动杆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便携式伸缩输液架伸缩灵活,方便迅速,固定牢固.体积小,省空间,可以放入急救箱便于携带取用,方便收藏携带,实用性强.

  • 新式改良泌尿外科病员裤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蔡丽玲;杨荆艳;张娈晖

    采用市售柔软、透气、吸汗的优质棉布,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对现有病员裤进行改进,使其符合泌尿外科患者专科护理需要并投入临床应用.结果新式改良设计的泌尿外科病员裤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专科护理效果.提示新式泌尿外科病员裤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改良无痛注射技术在不孕妇女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彦清;苏园园;叶桂香

    目的 探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在不孕妇女促排卵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74例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治疗(523个周期)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4例,221个周期)和对照组(200例,302个周期),分别应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和传统注射技术进行促排卵药物的臀部肌内注射.结果 观察组肌内注射3种药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促排卵的给药进程中采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内注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鞠慧岩;陈菲;张蕾;刘春华;吴婉华;郐艳荣;徐阳;尚

    目的 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阶段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提供良好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IVF-ET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分别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前、后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 IVF-ET周期中的患者在COH前有13.0%、COH后有42.0%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COH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F-ET周期中的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比例较高,要加强相关护理,以减少或避免取卵手术的感染,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 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蕊;高琼;刘朝霞

    目的 保障新生儿从出生后在院全过程的身份交接安全,有效杜绝错抱新生儿的严重后果发生.方法 设计制定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严格规范查对内容及查对方法,认真按照流程规范落实.结果 使用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后未发生一起新生儿交接错误.结论 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的应用使新生儿交接流程严谨、方便、合理,能有效杜绝新生儿交接错误的发生.

  • 孕晚期初产妇对助产士产前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武晓丹;丁焱;朱春香;谢菲

    目的 了解参加助产士产前门诊的孕晚期初产妇的体验,为开展助产士产前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例产前在助产士门诊就诊的孕妇进行深度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产妇对助产士产前门诊的体验主要有3个方面:助产士关注心理建设;门诊内容更丰富、交流形式更多样、时间跨度长;提高分娩过程的应对能力.结论 助产士产前门诊能使孕产妇在围生期加强心理适应,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产时应对能力.

  • 剑突下施压减轻剖宫产术中胃部疼痛的研究

    作者:刘俐;赖红梅

    目的 减轻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产妇上腹部疼痛.方法 选择同期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产妇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由巡回护士于产妇上腹部剑突下适当施压,缓解后15 min改换1 kg小沙袋施压.对照组常规予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或/和镇静剂静脉注射.结果 观察组疼痛减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心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剑突下适当施压能有效解除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产妇发生的上腹部不适,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 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生期护理

    作者:杨凌艳;张宏;吴静

    目的 总结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围生期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对策,以提高产科护理水平.方法 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主动咏夹层的孕妇行剖宫产结束妊娠,在围生期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结果 3例孕妇顺利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24 h后转入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治疗.3例新生儿体质量1 800~2 400 g,1 min Apgar评分为7~8分,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2~3个月后痊愈出院.结论 产前做好心理疏导、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动态评估疼痛情况,做好母婴抢救准备工作;产后充分镇痛、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生活照顾是延缓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孕妇的病情发展,争取外科手术治疗,保障母婴安全的有效护理措施.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艳琼;罗芳娴;罗超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58例(11 4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前,戴镜1d、1周、1个月后分别检测视力和屈光度,观察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检查护理、取戴镜护理、镜片的护理和保养、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 58例(114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后1d、1周、1个月的视力均较带镜前显著升高,屈光度显著下降.无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白斑、浑浊等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期间配合系统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戴镜期间裸眼视力提高,屈光度降低,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 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朱岭梅;范鹏举

    对8例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采用额旁正中皮瓣十鼻中隔粘软骨膜瓣或鼻前庭双蒂推进瓣为衬里,行癌灶切除后继发缺损的修复手术,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 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鼻外形轮廓较好,基本恢复正常外观.提出完善的术前宣教、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有助于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

  • 缩短全麻下咽喉部手术患儿术后禁食禁饮时间研究

    作者:阮红霞;耿力;胡翠红;罗静

    目的 探讨咽喉部患儿全身麻醉术后适宜的禁食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方法 将102例择期咽喉部全麻手术患儿(3~1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患儿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后开始进食,先饮少量凉开水,如无误吸现象可进纯奶油冰洪淋或流质;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儿麻醉清醒6h后开始进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h、24h疼痛、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等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6h疼痛、恶心、口渴、饥饿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进食能有效缓解咽喉部患儿全麻术后的不适症状,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

  • 敷贴法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

    作者:秦艳芳;卢敏;罗君婵

    目的 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方法 将行鼻内窥镜手术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术后均没有使用镇痛泵和罗痛定等药物镇痛.观察组应用小儿降温贴直接贴敷前额印堂穴,每8小时更换1次;对照组予小毛巾包裹冰垫放置患者前额,冰垫翼绕头粘贴后枕,1h更换1次.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降温贴贴敷前额印堂穴可有效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

  • 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乳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熊晓菊;毛靖

    目的 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分散注意力疗法缓解儿童乳牙拔除术中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5~12岁需拔除乳牙的患儿纳入试验,按就诊先后顺序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拔牙,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拔牙的基础上于拔牙前5 min使用虚拟现实系统直至拔牙结束.结果 观察组患儿拔牙时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分散注意力疗法能有效缓解患儿乳牙拔除术中的疼痛,但游戏方法稍显简单,应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研发适合的游戏.

  • BeeFillTM 2 in 1热牙胶根充系统根管充填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梅秀;严娟;陈佩珠

    目的 探讨BeeFillTM2 in 1热牙胶根充系统根管充填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急、慢性牙疾病患者100例,应用BeeFillTM2 in 1热牙胶根充系统进行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术前做好患者及器械用物准备,术中协助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术后做好仪器的清洁消毒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98例一次完成充填,2例因欠充及根管上段有气泡再次充填,患者对治疗均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熟悉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及掌握BeeFillTM2 in 1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技术,有利治疗顺利完成.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