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密闭式浅层吸痰效果观察

    作者:张钰琪;张晓文;黄卫

    目的 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作者:周茜;耿亚琴;狄捷;陈琦

    目的 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 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 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

    作者:张宁;傅荣

    目的 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 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 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田庆秀;余丽君;张冉;窦凤娇

    目的 探讨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对181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8.3%患者完全控制,43.1%良好控制,48.6%未控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消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用药依从性好以及能识别何时就医是哮喘控制的促进因素(P<0.05,P<0.01).结论 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仍不理想;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患者积极消灭家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提高用药依从性以及就医知识,以促进哮喘控制.

  • 家长视角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不同时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作者:原曼;尹安春;张秀杰;刘文婷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服药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探讨影响因素,为寻求更有效的服药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Giorgi资料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整体偏低,服药中期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初期和后期患者.服药初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药理知识缺乏和服药信念不坚定2个主题,服药中期依从性影响因素为掌握服药提醒技巧并形成习惯,服药后期影响因素归纳为记忆力逐渐减退且用药方案渐复杂、经济负担加重、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反复出现和家庭支持共5个主题.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服药不同时期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差异.医护人员需寻求相应的服药管理策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基于扎根理论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的构建

    作者:李丽;王清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的应对过程,构建应对模型.方法 运用格拉泽传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2例延迟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取主题.结果 析出核心主题“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对方式”,基于Lazarus压力应对模式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包括感知阶段、犹豫阶段、决策阶段3个应对阶段,认知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5个原因要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模型的初步构建可为进一步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珂欣;何乾峰;衡春妮

    目的 探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有服务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进行呼叫,观察组使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比较两组铃声呼叫次数、护士行走步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铃声呼叫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日均行走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应用于病房呼叫服务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作者:刘思;胡庆霞;杨丽萍;何朝珠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 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

    作者:黄沂;陈柘芸;宁余音;潘东洪;石丹梅;吕艳;林洪升

    目的 探讨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观察组39例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结果 两组治疗1周后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壮医疗法及传统疗法均能在1周内控制胃脘痛症状,壮医疗法作用效果更好.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相关症状调查

    作者:梅花;史改;孙青;秦秀芳;张雅丽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频次多和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

    作者:戴莉;关国琼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 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与改进

    作者:蔡梅杰;彭昕;梁樊;毛菲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应对模型的构建

    作者:雷宁;张绍蓉

    目的 针对护患沟通中出现的沉默行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型.方法 根据有效沟通的6个步骤,以沟通前、沟通中、沟通后为阶段,初步制定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的应对流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0.8,2轮函询后结果趋于一致.终形成护患沟通中7个主题、3种类型沉默的应对流程.结论 沉默应对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护理人员正确识别护患沟通中的沉默行为,依据应对模型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减少护患沟通不良导致的护患纠纷.

  • 护士识别与管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循证护理实践

    作者:刘华华;蒋红;施煜;时玉婷;胡瑞萍

    目的 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管理的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管理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依从性和能力.方法 运用JBI-PACES工具,确定吞咽障碍管理的佳证据,制定6条审查标准,对30例脑卒中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及佳证据实践后的再审查.结果 6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率从基线审查的0~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80.00%~100%;吞咽功能入院24h内筛查率从6.67%上升至93.33%.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可提高护士吞咽障碍筛查与管理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 1例卒中Ⅱ期压力性溃疡患者营养支持的循证实践

    作者:李亚琴;陈茜;胡秀英

    为1例发生Ⅱ期压力性溃疡的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循证方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为检索式,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进行证据检索.共检出压力性溃疡营养支持疗法相关文献6篇,其中临床指南3篇、RCT 3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现况及治疗意愿、经济状况等,通过医疗团队的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终患者溃疡愈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 4种方法预防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比较

    作者:蒋学娟;刘夕珍;徐建珍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 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低.结论 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王连红;宋凌霞;焦娜娜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09级护理本科生418人设为对照组,沿用以往的护理主干课程体系,采用传统分课程考核模式、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教学法;2010级护理本科生341人设为实验组,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护理主干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核模式,并应用多形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改革护理本科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

  • 精神科护理技能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效果评价

    作者:夏志春;杨勇;梁云海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 对53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已完成培训的3项护理技能使用OSCE考核.结果 OSCE各站点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81.60±4.89)分;≥53.8%参与老师与≥60.4%护士对OSCE考核持肯定态度.结论 应用OSCE进行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有利于促进护士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但考核内容和模拟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吴琼;赵光红;杨欢;张艳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4级高职护生79人,1班40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 “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在新护士同理心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吕君;吴英;沙琦;李蕊

    目的 探讨“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用于新护士同理心培训的效果.方法 组建培训小组,布置活动馆,设置体验流程,由5名导师分组对45名新护士进行“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结果 新护士反馈培训后对视障人士的认识、团队合作、临床工作中换位思考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 “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可提高新护士换位思考能力,促进团队建设.

  •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现状

    作者:李雅雪;张娜;李彦洁;白琴

    综述生命意义的相关概念及测量工具;归纳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及经济收入,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相关因素;并简要介绍相关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重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生命意义提供参考.

  • 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作者:何晓璐;郭飏;王丽娟

    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国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均涉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及技能、态度等,大部分量表有相应的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量表编制基础,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建议国内学者制定护理信息能力评估量表时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力求内容全面,从而更好地衡量护生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

  • 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 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石丹;李铮

    照顾工作给脑卒中居家照顾者带来较重的负荷.总结国内外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水平及护理干预措施,如过电话、微信、网络等的远程干预,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跨学科的干预;并归纳干预介入时机,分为出院准备计划、过渡援助计划、及时支持计划,为护理人员制定措施减轻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提供参考.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手指操锻炼效果研究

    作者:陈悦;刘化侠;姜文静;张雪芹;邓珍珍

    目的 验证手指操锻炼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专题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指操锻炼.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MMSE总分、注意与计算、延迟回忆得分显著提高,Fz、Cz、Pz位点潜伏期缩短,Pz位点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指操锻炼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 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细玲;凌聪;吴金萍;单玲玲;于坤华;陈妙霞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90 d、干预后180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90 d、180 d干预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 脑卒中患者早期卧位式康复操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蒋娟;张晓娟;高丽;陈雯雯;苏亚苹

    目的 探讨早期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并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实施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卧位式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自我接纳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惠君;林敏;陈慧月;黄清如

    目的 探讨自我接纳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包括自信心训练、疾病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的自我接纳训练.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TAS-26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自我接纳训练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 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何细飞;向邱;张子云;陆丽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的效果.方法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缓解(P<0.01).结论 早期重视和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状态,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研究

    作者:耿力;张艳;马婕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每周1次.8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可帮助患者提高积极应对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 国内慢病延续护理现况及启示

    作者:杨丽敏;周婷婷;沈燕敏;朱晓萍

    总结国内慢病延续护理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护士培训,规范延续护理内容,组建多学科协作団队,构建规范的延续护理路径,完善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与考评标准.旨在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慢病照护结局.

  • 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介绍及作用分析

    作者:孟宪梅;汤先萍;李玉霞;周兰姝

    介绍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的发展及内容,其是从脑卒中患者层面发展,将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分为痛苦、幻想、意识、混合、构架及拥有6个阶段;并分析其指导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的作用,旨在为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人员职责、规范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提供思路.

  •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婷;王爱敏;李振云;朱颀娜;朱月华;上官静;梁萍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8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3.95±12.37;年龄、性别、心理弹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8.o%.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引导其建立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个体的成长.

  • 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

    作者:陈丹;赵余晓;赵俐玲

    目的 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

    目的 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血透室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梳理血透室6类频发及重大不良事件,组织模拟重现并演练拍摄视频,应用视频对血透室20名护士进行安全培训.结果 实施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后,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培训,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 基于循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

    作者:黄碧红;贾守梅;薛一帆;Alexa McArthur;曹艳佩;胡雁;陆育华;庞骄阳

    目的 将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有关的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方法 将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临床转化系统作为审查工具,基于现有的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佳证据,制定5条审查标准.对20名护士、30例患者实施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第2轮审查.结果 基线审查时4条标准执行率较差(0~55.0%),第2轮审查时,第3条审查标准(患者自我监测液体摄入)执行率73.3%,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均100%.护士液体摄入管理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2.70提高到14.60(P<0.01);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1.13分提高到13.47分(P<0.01),其液体摄入控制不依从率从53.33%降低至23.33% (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可提高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

  • 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及管理实践

    作者:张春秀;钱坤;梁望群;胡向荣;黄丽红

    目的 建立并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提高肾内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设定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基本条件,拟定准入培训考核内容,建立准入管理方法,构建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后,专职护士腹膜透析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升(P<0.05,P<0.01);腹膜透析操作抽检合格率从25.00~72.92%提高至50.00%~100.00%.结论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可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 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效果

    作者:杨慧;姜孔昭;刘盼盼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3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长0.2 cm以上息肉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观察组无菌镊修剪息肉后使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喷洒湿敷.结果 观察组出口处转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及细菌培养阴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累计换药耗时及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使用无菌镊修剪后喷洒生物胶体分散剂湿敷,可加速出口愈合,节约医疗资源.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