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骨科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现状调查

    作者:赵英娜;马玉芬;王晓杰;陈亚萍;刘华平

    目的 了解骨科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94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结果 入院当天92.6%患者存在中度以上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仅14.9%采取了预防措施,其中1例采取药物与物理联合预防;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存在极高危风险,均采取了预防措施,其中采取联合预防36.2%.结论 骨科大手术患者普遍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术前预防率低,物理预防及联合预防率低,应引起骨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改进防护时点及提高综合防护措施应用率.

  • 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吴媛媛;俞国红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真实体验,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主要有进食困扰、味觉改变和幻味觉;患者认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不可避免;味觉改变对患者的情绪、社会交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采取多种途径应对味觉改变,包括社会支持、自我调节等.结论 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症状是主观的、发生频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关注肿瘤患者的味觉改变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及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护士主导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声音治疗的随访护理干预

    作者:钦苓;华玮;韩朝

    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随访护理干预对主观性耳鸣患者声音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及耳鸣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在实施干预前均详细说明声音治疗的目的及方法.两组均自愿通过“耳鸣之光”网络平台学习和交流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与指导,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声音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及耳鸣严重程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声音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耳鸣严重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士主导的随访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耳呜患者声音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和耳呜严重程度.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螺旋式止血器非闭塞性压迫法研究

    作者:卢叶玲;肖永祺;杨章丽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法,即以压迫尺动脉后术侧拇指的SpO2≥0.95作为标准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力强度,从而保证在加压过程中桡动脉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术后4h与术前术侧上肢各手指第2节周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疼痛及术侧肢端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止血法既能及时减压而又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能有效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理念下的疼痛管理

    作者:丰枫;谭璇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ERAS)理念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接受ERAS的疼痛管理和常规疼痛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护理满意度及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ERAS理念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 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个体化饮水量及膀胱充盈训练

    作者:陈唐庚;陈玲玲;陈丽清;陈惠玉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饮水量及膀胱充盈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98例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取传统式指导患者膀胱充盈;干预组50例,放疗前进行量化饮水及个体化膀胱充盈训练.结果 干预组放疗导致的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放疗膀胱充盈稳定性好的比例和排尿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进行饮水量与个体化精准膀胱充盈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放疗中膀胱充盈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

  • 28例坏死性肺炎患儿的护理

    作者:李晓庆;李德丽;殷欣;李虹彦

    总结28例儿童坏死性肺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高热的护理,抗生素应用的护理,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护理,肺栓塞、气胸等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康复训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院随访指导.出院后随访半年,患儿均预后较好.

  • 临床护士使用护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作者:高明;刘志翔;吁英;陈翠萍;顾菁;黄奕祥

    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使用护理信息系统数据现状,为实施护士培训和改进信息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从护理信息系统后台采集1 000名护士的12.8万条记录,进行使用系统时间和频次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单次使用系统时间的中位数为8 min,登陆次数的中位数为6次/班,平均每班次使用时间为76.32 min.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室、班次、岗位护士使用信息系统时间和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临床护士使用系统时间较长,建议不断优化护理管理系统、引进PDA,开展针对年龄20~35岁、工作年限≤15年、低学历职称的白班护士进行培训,增加其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

  • 麻醉科护士的分层级专科护理培训实践

    作者:丁红;林玉玲;肖伦华

    目的 探索分层级培训模式在麻醉科护士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2名麻醉科护士运用分层级模式进行为期3年的专科护理培训.结果 培训后麻醉科护士各层级人数均有增加,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针对麻醉科护士开展分层级专科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培训成绩和效率,有助于其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

  • 医护合作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用户体验调查

    作者:虞正红;张琦;徐建鸣;杨春

    目的 调查医护合作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方法 采用自制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用户体验问卷,对1 00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的平台用户体验总评分为4.0(3.68,4.63)分,处于中上水平;工龄≤5年医护人员总体评分与构架体验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工龄段,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的内容体验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者(均P<0.05);医生对该平台的总体评分、内容体验评分显著高于护士(P<0.05,P<0.01).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使用体验总体较好,但护理人员相对低于医生,应提高工龄较长、学历相对较低护理人员对医护合作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视,加强培训与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

  • 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温贤秀;吴欣娟;敬洁;谭君梅;唐颖;张珊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肺部感染护理的态度,为开展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对成都市3所不同层级医院的725名临床护士进行肺部感染护理相关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肺部感染护理知识得分为9.75±1.67,态度得分为26.42±2.99.93.93%的护士通过参加科内培训获得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相关护理知识.不同年龄和职称护士肺部感染护理相关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称护士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较为积极,低龄、低职称临床护士对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态度相对较差;护士获取卧床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的途径多样.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的认知水平.

  • 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置管改良

    作者:王芳;姚志清;陈璐

    目的 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管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鼻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脑卒中急性胃肠功能轻度障碍患者间断肠内营养研究

    作者:臧丽丽;时敏秀;宫兵兵;唐亚男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胃肠功能轻度障碍患者间断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10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输注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断输注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和输注后3d、7d总热量达标率.结果 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后3d、7d总热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急性胃肠功能轻度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取间断喂养的肠内营养方式,可让患者获取更多能量,且更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和需求.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徐寅;吴玲;夏冬云

    目的 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罕见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断裂漂移入肺部、体外断裂各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WAP)囊袋感染伴港体移位翻转和港体外露各1例.经紧急处置,PICC体内断裂患者顺利取出体内残留断管,体外断裂患者经修剪后成功保留导管;IVAP2例患者取出港体,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并发症应急机制,加强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护能力,是中心静脉置管安全的保证.

  • 本科实习护生综合病例下临床站点式教学实践

    作者:刘竹英;钟佳;李淑兰;杨柳青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综合病例下临床站点式教学实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临床实习护生4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人,对照组按照常规开展临床教学,研究组实施综合病例下临床站点式教学实践.结果 实习结束后,研究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护生综合能力及对临床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综合病例下临床站点式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成绩,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 翻转课堂联合教练式教学在护生实习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蓝静;戴利;陈银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教练式教学法在护生实习岗前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历史对照设计,将2016年6月的35名实习护生纳入对照组,在岗前护理操作培训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将2017年6月的35名实习护生归入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联合教练式教学法.结果 观察组护生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翻转课堂联合教练式教学能显著提升实习护生岗前操作培训的效果及学习满意度.

  • 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服务剧本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阿娟;柏亚玲;董艳;胡雪慧

    目的 探讨服务剧本教学方式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7名(20轮)护理本科护生按入科轮次随机分成观察组60名、对照组5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每周安排服务剧本教学,通过让护生提前熟悉剧本内容、参与剧本演出、总结演示效果及护士长点评的方式来带教.实习1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情景模拟考核成绩及对临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理论、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服务剧本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本科护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服务及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菜单式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临床教学的应用

    作者:郑翠霞;倪娟;徐娟;纪进华;任靖;吴鹤鸣;朱冬梅

    目的 探讨菜单式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生120人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菜单式教学组各60人,分别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和菜单式教学方法;4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操作、案例分析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结果 两组理论、操作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菜单式教学组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菜单式教学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护生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同时提升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管理、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

  • 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李镇麟;易淑明;陈玲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全程式混合式教学用于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级大专护理学专业2个班105名学生为观察组,对外科护理学理论课进行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另2个班102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结果 观察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策略得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学生教学满意度较好,教师对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是一种较好的现代智慧教学方式.

  •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代玲;肖琦;曾铁英

    在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概况的基础上,从科研领域的应用、工作质量的评价、分类网络的研究、关键人物的确定4个方面阐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护理研究者把握研究动态提供思路,为护理管理者管理人力资源、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 信息通讯技术在我国护士培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嘉宇;张菁;薛慧萍

    综述通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信息产物在护士培训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信息通讯技术的介入使护士培训不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信息通畅与资源共享,个性化与主动化的培训模式获得护士青睐的同时,也为护理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 医院噪声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管理对策

    作者:李云霞;袁素娥;李辉

    对医院噪声污染现状、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减噪措施等进行文献综述,医院噪声来源包括抢救仪器,警报及辅助设施噪声,人员交流声等;对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及工作质量等均造成影响;其防治措施包括需定期维护抢救仪器设备,加强教育培训,制定“静音守则”及优化护理程序等,以期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优化医疗环境,降低职业危害.

  •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会仿;杨丽;李妮娜;朱雪梅;赵秋利;崔丹;吴燕妮;李兵;张俭;张圆圆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包括院前及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症状识别及严重性感知,转运方式和环境因素.院内延迟影响因素有医院管理因素和基础设施,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缩短院前及院内延迟时间,同时为患者接受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奠定基础.

  • 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鑫容;李卡;冯金华

    总结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应用现状,包括术前禁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方案及应用效果(康复效果、免疫和炎症、营养和体温)、护理干预等,以期对临床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实施提供参考.

  • 手术室骨科亚专科分组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

    作者:吴卓;陈汉波;张新建

    目的 探讨手术室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亚专科分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医疗组骨科亚专科将手术室分成运动医学组、关节组、创伤组、脊柱组,与骨科医疗组捆绑结合,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行护士长—亚专科组长—组员三级管理体系,并观察实施前后首台开台时间、接台时间,护士亚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和医生、护士、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实行医护一体化骨科亚专科分组管理后,首台开台时间、接台时间显著缩短,护士亚专科知识考核合格率、医护患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手术室医护一体化骨科亚专科分组管理,有效缩短首台开台时间及接台时间,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 初产妇产后缺乳的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干预

    作者:朱虹;葛文贤;唐梅琴;陆萍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缺乳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乳房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子午流注理论于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戌时(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进行穴位按摩,15 min/次,3次/d,连续3d.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泌乳素分泌情况、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干预后,干预组泌乳素含量,乳房充盈度、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素分泌,促使乳房充盈,增加泌乳量.

  • 间歇导尿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

    作者:高杰;张宏;刘莉;孟玲

    目的 探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1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留置尿管,指导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结果 两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总导尿天数、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肾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清洁间歇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

    作者:姚世琪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将子宫切除术后患者120例,依据住院时间分为干预组(2016年7~12月)和对照组(2016年1~6月)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实施盆底功能锻炼;干预组实施基于IMB的盆底肌功能锻炼.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

  •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段彬;何湘军;陈欢;俞明霞

    目的 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CD-RIS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QLQ-C30)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1月后,观察组心理弹性中自强、坚韧、乐观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环境、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行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采取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 社区中老年居民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

    作者:张洪;张文广;王位琼;邢秋燕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居民对养老护理需求现状,为满足其护理服务需求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东莞市456名社区中老年居民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中老年居民所希望的养老方式首选家庭养老(53.07%),担心的养老问题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占52.63%),护理服务需求总分(71.33±8.57)分;护理服务需求较高的条目为干重活、紧急救助和体育锻炼场地.结论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对养老护理服务需求表现为多样性,对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及活动需求较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政策和保险及医疗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

  • 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冬华;刘伟;喻自艺;涂文君;皇甫瑞威;温晓航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老化态度量表、怀旧感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对湖南省石门县农村31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怀旧感与自我效能总得分分别为66.95±11.85、44.63±5.59、19.37±6.65,老化态度与怀旧感及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均P<0.01);年龄、自认健康状况、务农程度、怀旧感及自我效能是老化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 =0.653;P<0.05,P<0.01).结论 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怀旧感及自我效能处于偏低水平;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注,提高其积极怀旧感及自我效能,促进老化态度积极正向化,尤其应重点关注高龄、身体状况欠佳、务农较重者.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三元联动康复干预

    作者:乐晓平

    目的 探讨三元联动康复干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生活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筛查,对4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患者实施持续1年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康复训练干预.结果 干预1年后,老年患者MoCA、ADL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三元联动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多功能压力性损伤评估板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白献红;张艳玲;卢红梅;杨丰华;王晓丽

    目的 观察多功能压力性损伤评估板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压疮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和宣教.观察组应用多功能压力性损伤评估板进行评估和宣教.结果 两组首次评估时间、护士满意率及患者和家属压力性损伤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制的多功能压力性损伤评估板能缩短护士用于评估的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压力性损伤防护知识知晓率及护士评估满意度.

  • 手术患者手术压疮高危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胡娟娟;高兴莲;杨英;马琼

    目的 研究手术患者手术压疮高危因素,为改进手术压疮预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湖北省10所医院手术室采用自行研制的3S手术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筛查手术压疮高危患者2 652例,常规采取压疮预防措施并追踪至术后72 h,统计手术压疮发生率及分析高危因素.结果 2 652例压疮高危患者发生手术压疮202例,发生率为7.62%;空腹时间、全身皮肤状态、受压部位皮肤、肢体活动情况、手术体位是高危压疮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OR值为1.314~2.582).结论 手术室压疮防护流程应建立在术前高危因素筛查与评估环节,重点关注压疮高危因素,以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

  • 出院准备计划在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霞;徐惠丽;王飞杰;沈云;卫晓静;侯梦晓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在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干预.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照顾者照顾行为的差异.结果 患者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照顾者照顾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干预可改善照顾者的照顾行为,从而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成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旷婉;余云红;郭月;赵快乐;赵体玉

    目的 构建成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评估工具的形成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文献基础上,经过专题小组讨论形成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条目池,通过3轮专家咨询,形成成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为100%、100%、88.89%,权威系数为0.88、0.88、0.92,协调系数为0.23、0.43、0.78;形成3个一级指标(形成因素、促成因素、相关因素)、17个二级指标及44个评价标准的成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术中获得性压疮的评估及预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神经内科患者树状图失禁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陆秋芳;应燕萍;赵翠松;覃英雪;覃艳勤;黄家莲;陈美燕

    目的 探讨树状图失禁护理流程对神经内科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6例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干预组1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干预组根据建立的树状图失禁护理流程预防和处理失禁性皮炎(IAD).结果 对照组发生IAD47例,干预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A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树状图失禁护理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IA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规范患者的皮肤管理.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