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作者:胡静杰;王淑菊;贺春雷

    为加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理安全,使护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我院应用护理程序制定了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强化护士回避护理风险、防范事故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 外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作者:卢敏;杨晓媛;王红梅

    对外科护理文书的风险细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强化外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管理意识,保证护理文书记录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及真实性,注重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

  • 实施护理品牌服务营造和谐病区环境

    作者:何又喜;鲁巧云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品牌服务对营造和谐病区环境的作用.方法 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病区实施护理品牌服务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护士能圆满解决问题等6项的满意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施护理品牌服务,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营造和谐病区环境.

  • 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赵杨秋

    目的 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 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 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 小儿肛门手术下肢悬吊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胡立萍

    小儿肛门外科手术如小儿肛门成形、小儿巨结肠切除等,此类手术常需将小儿下肢进行悬吊,臀部移至手术台边缘进行.由于目前无专用的下肢悬吊架,常使用麻醉架固定于手术台两侧,将小儿下肢用绷带捆绑于麻醉架上.此种方法存在较多弊端,一是麻醉架表面光滑,捆绑固定时过松使肢体滑脱移位,影响手术进程;过紧肢体血液循环受阻.

  • 一次性引流袋的改制与应用

    作者:黄玉华;李晓峰;冯丹

    留置导尿管患者为保持引流通畅,清除膀胱内血块或沉渣以预防感染,通常需行膀胱冲洗[1].鉴此,笔者对一次性引流袋装置加以改进,并与扬州市华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改制成玉兔牌一次性引流袋,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胸外科术后患者保暖衣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丁芳;谢勇前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因伤口面积大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影响着装而暴露躯干部,尤其天气寒冷季节,病房供暖条件差的医院,为患者换药、进行体检或下床活动时易受凉感冒,或在更换衣服时牵拉引流管引起患者胸痛.

  • 自制导管清洗宫腔吸引管

    作者:林关聪

    宫腔吸引管用毕一般由供应室回收后进行冲洗,多采用注射器冲洗、高压水枪冲洗及毛刷冲洗等传统冲洗方法[1],操作者常需反复多次冲洗,且不易洗净吸引管壁,甚至毛刷脱毛污染,影响灭菌质量.为此,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采用自制导管清洗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过敏性体质患者置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

    作者:郑小华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留置PICC导管后,用贴膜固定导管时,贴膜下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严重者皮肤破溃、渗液,给导管固定带来困难,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导致置管失败,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 PICC置管术 过敏 护理
  • 双腿外展平卧位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媚;曾俊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医疗技术之一,由于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1].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80例,均采用双腿外展平卧位(FRENCH式),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不同温度碘伏对手术野消毒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作者:党玉连;肖雨清;李文珍;李秀婷;姜美容;张芳;胡家强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碘伏对胸、腹部手术野皮肤消毒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37.0±1.0)℃的加温碘伏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对照组采用(25.0±1.0)℃室温碘伏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观察两组血压、皮肤冷感觉、胃肠道反应及心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压增高、皮肤冷感觉、胃肠道反应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37℃加温碘伏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可减轻或消除冷刺激致患者发生寒颤、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及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

  • 结肠造口患者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邢育珍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患者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对40例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口服泻药的同时在造口袋内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40例结肠造口患者均饮完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后无不良反应,灌肠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及肠穿孔,肠道清洁度达100%.结论 口服泻药的同时在造口袋内进行清洁灌肠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 护理大专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陆莉

    目的 了解护理大专生在校期间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促进护理职业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4级102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大专生(下称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程度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护理工作服务性强、生活无规律(90.2%),观念转化教育可以培养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85.3%),观念转化教育后护生成为白衣天使的信念增强.结论 护生在校期间职业认同感低,但可塑性强,需在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 护理工作量测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霍焱;尚少梅

    对影响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管理工作者需根据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标准进行分析、论证,明确界定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使有限的护理资源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归因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秦训知

    从归因理论对护理教学、护理实践、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对护理专业学生和护士进行归因训练,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护理管理者需从患者角度出发,研究其心理需求,实施人性化服务,制定符合患者疾病特点的归因模式和护理干预措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职业性危害对手术室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琼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及心理性危害因素进行综述.提出护理人员需全面认识护理职业中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管理者需制订职业防护措施以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 伤口护理新进展

    作者: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

    对伤口愈合理论及伤口护理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伤口护理手段不断更新,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新的伤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不同状况采用合适的换药方法和敷料,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孙伟;宗倩;李晓青

    对14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结果144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0士5.2)min,术中出血量(65.0±8.5)ml.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41例,部分缓解3例;其中2例出现切口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痊愈.提出术前充分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正确使用显微器械及设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物品齐全,与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庞海蓉;陈慧珍

    对10例造口旁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结果9例补片修补成功,1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而转剖腹缝合修补.提出术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并加强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超声监测引导切除脑胶质瘤的手术配合

    作者:姜雪;马建军;陈素兰;王红艳;强惠婷

    总结82例B型超声引导下切除脑胶质瘤的手术配合要点.认为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心理护理和物品准备,熟悉B型超声仪在脑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 介绍一种防止皮下淤血的静脉拔针法

    作者:吴玲丽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项基础性的护理技术操作,由于拔针方法不同,常致患者拔针后出现皮下淤血疼痛加重.经过临床护理观察和实践,笔者采用平行直压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轨道式输液架在四肢手术皮肤消毒中的应用

    作者:吴明慧

    临床行四肢手术患者常因疾病或麻醉等原因,致心情紧张使肢体不能自主抬起而影响术前皮肤消毒范围,需由护士抬起肢体或借助立式支架悬吊肢体进行皮肤消毒.鉴此,我科采用轨道式输液架悬吊肢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一次性冲洗管在灌肠法中的应用

    作者:涂江萍

    灌肠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操作方法,灌肠时一般采用橡皮管连接,但在使用时易脱落.为此,我院采用一次性冲洗管代替橡皮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硅胶管行气管滴药

    作者:程山姿;张勉安;彭宣艳;张凤玲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技术,湿化气道、气管内滴药是气管切开护理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规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进行滴药,由于针梗硬、尖锐、不安全,易掉入气管.鉴此,笔者于2004年开始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硅胶管用于气管内滴药,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培红;曹继红;宋文娟;程湘玮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切除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8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的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及自行设计的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在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予以人文关怀、性生活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性心理状况(除担心术后体力下降外)和术后性生活质量(对做爱频率的满意程度及做爱持续时间的满意程度除外)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受心理因素影响,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 护理干预对乙状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胡辉;姚世萍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乙状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心理支持、家庭支持、肠道准备指导、饮食指导、放松训练等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测量患者预约时、检查前15min焦虑、抑郁状况,同时测量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及HR、SB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检查前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并缓解其应激反应.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作者:鄢丽萍;杨小兰;桂淑珍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为建立社区综合关怀支持模式、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6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观察组)进行测评,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比较,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与GQOLI-74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差,社会支持率低,医护人员应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正确评估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并加强其健康教育,终提高照顾患者的质量.

  • 心理护理对阴茎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玫瑰;康福霞;吴东娟;胡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阴茎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向患者讲解疾病病因、防治方法及预后,并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出院后2个月在本院门诊复查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与应对方式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除住房、经济、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外)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应对方式(除合理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对阴茎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有效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作者:蒋承慧

    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及护理.结果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提出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障碍,予以心理疏导,加强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及对症护理是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耳鸣耳聋患者的辨证施护

    作者:罗丽霞;彭素清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耳鸣耳聋患者予以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及生活调护.结果 70例中15例治愈,48例好转,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0.0%.结论 辨证施护可减轻患者的耳鸣症状、消除其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耳鸣耳聋 辨证施护
  • 多维度健康教育对颈脊髓病患者认知及行为分析的影响

    作者:王红;邓胜平;戴晓婧;蒋萍;徐婷婷;蔡洁

    目的 研究颈脊髓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 随机将63例颈脊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心理维度、行为维度和专科护理维度的多维度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及配合行为的评估.结果 观察组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术后配合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形式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行为密切相关,多维度健康教育有利于颈脊髓病患者顺利手术和早期康复.

  • 孕妇保健操对分娩的影响

    作者:周方兰;江红霞

    目的 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孕期保健操锻炼,即孕妇参加医院孕产妇形体中心开设的孕妇保健操培训班,由妇产科专业人员根据孕期的不同时间为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项目及锻炼时间、锻炼周期,并向其讲解保健操的动作要领和方法.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孕妇保健操能增加孕妇肌肉张力和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神经及器官功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配合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医学;辛娣;肖雪英

    目的 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配合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5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即住院当日、术前1~3d、术后回病房、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当日、出院前1d,由管床护士实施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术后1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配合行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配合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术后配合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作者:杨骏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 250例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性及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 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完全掌握者分别为250例(20.0%)和500例(40.0%);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15.0%~34.0%.结论 骨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有效性及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医护人员需寻求适合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 外伤性截瘫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长美;郑净;杨小丽

    目的 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追踪调查,并对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截瘫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48.81±23.92,社会支持总分为32.17±13.62,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912,P<0.01),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维度与SSRS的10个条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3~0.915,P<0.05、P<0.01);58例中,功能恢复较好者20例(34.48%),26例(44.83%)患者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压疮、继发感染、骨质疏松等截瘫综合征,且症状呈加剧趋势.结论 外伤性截瘫患者整体生存质量较差,社会支持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应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和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及家庭支持,为其提供经济援助、信息服务、情感支持、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家庭功能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

    作者:蒋前锋;赵琴

    目的 了解产妇家庭功能与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住院初产妇采用家庭功能量表评估其家庭功能,并观察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168例产妇家庭功能中,114例(67.9%)认为家庭功能良好;54例(32.1%)认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良好者要求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高于、短于家庭功能障碍者(均P<0.01),产后2h出血量少(P<0.01).结论 强化产妇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对产妇心理支持,有利于产程进展,减少产后2h出血量,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 孕妇家庭功能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王琴;何国平

    目的 了解孕妇家庭功能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80名孕妇进行APGAR问卷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61.8%孕妇家庭功能良好,33.9%孕妇家庭功能中度障碍,4.3%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孕妇的年龄、早孕反应程度、对居住条件的满意度与家庭功能有关(均P<0.05).结论 需针对孕妇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孕妇和家庭成员进行孕期健康指导,以提高其家庭功能.

  • 1例静脉输液致周围神经炎的原因分析

    作者:朱桂芳

    对1例静脉输液致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在家自行输液、未执行无菌操作程序、不熟悉注射药物性能与用法、反复同一静脉穿刺使药液外渗而损伤周围神经发生感染.提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静脉用药的基本知识和穿刺技术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1例胎盘植入并存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周莉

    对1例胎盘植入并存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化疗、输血、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阴道出血减少,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宫颈管内坏死组织完全脱落,达到临床治愈.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及对症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改良氯锌油软膏在小儿消化道术后皮肤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王可为

    目的 观察改良氯锌油软膏在治疗小儿消化道手术后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除创面分泌物后采用原氟锌油软膏涂于创面,观察组清创后采用改良氯锌油软膏涂于创面,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改良氯锌油软膏渗透性强,与原氟锌油软膏比较,具有润滑局部组织、软化痂皮、收敛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且制作方法简单,疗效好.

  • 宫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金瑞玲;申素芳

    对12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宫腔镜辅助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治愈79例(62.7%),有效28例(22.2%),好转17例(13.5%),无效2例(1.6%).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物品和阴道准备工作,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会阴部清洁,注意阴道流血情况,认真讲解术后复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

  • 妊娠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后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

    作者:王晓梅

    对15例妊娠并存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术后行血液滤过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提出护士熟练掌握血液滤过技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监测指标,做好静脉导管及抗凝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行胶片夹板固定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虹;张丹

    目的 研究自制胶片夹板固定在鼻中隔穿孔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观察组应用自制胶片夹板固定,比较两组固定后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观察组鼻通气障碍、鼻痛、头痛、耳鸣、耳闷、溢泪等症状和取出填塞物时鼻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胶片夹板固定具有减轻患者痛苦及降低术后鼻中隔再穿孔的作用.

  • 箍环研制及其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山英;乔丽萍;范国良

    目的 探讨箍环在激光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箍环,其结构由套环和卡簧2部分组成.将40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阴茎大小选择合适的箍环,将其包皮箍于套环上行激光包皮环切术,切割与止血同步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激光包皮环切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缝合针数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缝合针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箍环行激光包皮环切术、切割与止血同步进行,操作方法安全、便捷,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好,减轻了患者痛苦.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指导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郑净;刘长美;柳俊杰;陈晓霞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提供疾病和康复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及指导,自行设计一种出院指导单.该指导单将患者需要掌握的饮食、体位、休息与运动、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功能锻炼等知识均呈现于表格中,并应用于临床.结果表明出院指导单系统、直观,能指导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质量.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郑玛丽;符丽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20例(2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切口、鼻腔冲洗和泪道冲洗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泪道通畅,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仔细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作者:赵惠萍;杨雪莲;陈亚萍

    目的 探讨预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252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6例,对照组按常规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医患关系与知情同意

    作者:董叶丽;陈坤

    针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的问题,对医患关系与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探讨.通过比较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知情同意原则,提出共同参与型医惠关系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它体现了医疗工作对人及其权利的尊重,并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不同方法静脉给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

    作者:王晓艳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静脉给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效果.方法 将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于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采用止血带压迫浅静脉;观察2组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浅静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1组96.7%,观察2组93.3%,观察1、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压迫浅静脉行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而用止血带压迫浅静脉行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因其护理观察直接,操作方法简单、取材经济方便,且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是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的辅助溶栓治疗方法.

  • 手外伤显微修复术患者血管危象的分期护理

    作者:吴容;徐华萍;陈雅琴;蔡丽红;王建芳

    对73例急诊手外伤显微修复术患者实施血管危象的分期护理.结果发生血管危象10例,其中断指再植术后6例,带蒂皮瓣移植术后3例,游离组织移植术后1例.经植皮和对症处理后移植成活;发生血管痉挛10例,经抗凝、解痉、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提出根据血管危象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析手术前期、术中期、血管麻痹期、血管超敏期及恢复期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特点,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的分期护理是提高血管危象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杨银玲

    对3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7例,椎管内出血1例,压疮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提示加强患者术前准备,进行术前体位、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训练,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王婷;李玉洁;李艳

    目的 探讨组合组织移植修复严重手外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25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组合移植方法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沟通,做好卧床期护理、用药护理、供区创面及手部护理.结果 游离组织瓣58块,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5d.随访3~6个月,再造拇指及手指外观功能满意,皮瓣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王玉梅

    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4~16d拆线,血糖控制稳定,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35例,3~6个月X线摄片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性愈合.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检查,加强饮食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使患者手术顺利、早日康复的关键.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胡云华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不舒适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6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7d由责任护士至患者床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术前1d不舒适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压力增大和睡眠质量差;气管插管期间不舒适的原因为气管插管刺激及交流障碍,各种管道刺激、切口疼痛、生活不能自理等;拔除气管插管后因咳嗽、排痰困难、经皮穿刺引起局部疼痛.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不舒适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 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刘爱红

    对1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Matas试验,颈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呼吸道管理,切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6例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住院7~21d康复出院.提出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