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院信息系统下给药护理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付京;程秀华;裴胜利;晏莉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对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潜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临床给药风险管理小组,在回顾55例给药不良事件的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分析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其潜在风险因素,计算风险指数(RPN).结果 确定了20个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失效模式;RPN排序较高的有患者身份识别错误(222.50),执行错误医嘱(191.84),药品配制错误(186.42),错误执行医嘱(185.62),配制剂量错误(180.88),遗漏给药(179.82),药物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174.42)等;潜在风险因素有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给药流程,护士给药相关知识掌握不全,环境干扰沟通不足,HIS本身的弊端等.结论 HIS系统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主要是护士因素导致的错误给药及不合理给药.应从医院整体环境和护理等多方面加强给药风险管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流程重组效果探讨

    作者:夏英华;毛燕君;顾家萍;郁红星;朱建英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对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方法 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的理念和方法,对原有退药流程进行重组,同时规范退药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比较流程重组前后电子退药处方数.结果 流程重组后原时间点退药比例下降,月均电子退药处方比例显著低于流程重组前(P<0.01).结论 流程重组有利于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可降低电子退药处方数.

  • 基层医院APN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作者:黄永红;王高华;何利波;刘芳;李凤姣;王淑莲;胡艳兰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APN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访谈法与APN工作模式护士感受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APN排班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护士实施转变观念教育、调整班次、提供午餐及心理支持等举措,连续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感受得分、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APN排班模式对护士更人性化,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睡袋式被套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张悦敏;杨芳

    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其原因是麻醉药物扩张血管使体温下降,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患者以寒战的方式产热[1].寒战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心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2].对术后患者加强保暖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临床使用的被套为敞开式,不利于术后患者保暖,我们将传统被套加以改良,设计出一种睡袋式被套,可增加棉被的保暖性,介绍如下.

  • 输血袋被输血器针头扎破2例报告

    作者:赵磊;孙桂君

    我科室2012年9月发生输血袋被扎破2例,造成了血液外流和环境污染,针对性改进输血流程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报告如下,引以同仁借鉴.1临床资料例1,28岁.孕40周产钳助娩一男婴,体质量3.9kg.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500 mL,急需输血.护士核对后常规建立生理盐水通路后,将输血袋悬挂于输液架上,将输血器针头斜面刺入一半时,输血器针头将血袋衔接部位插针梗管处穿透,血液外溅,污染了床单位、地面,护士在慌乱中用双手去操作,污染了双手.责任护士当即向患者及家属赔礼道歉,解释后重新抽血、配型检查及取同等量血等,费用全部由护士承担.

    关键词: 输血袋 输血器针头
  • 脑室引流管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庄京文;朱颖洁

    神经外科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脑室引流管,引流高度应为平卧时引流装置距双耳孔水平连线上10~20 cm(平均15 cm),如抬高床头,则相应抬高引流装置的高度.现临床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绳子将脑室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旁的栏杆上,或者采用胶布粘贴固定,若捆绑不当或粘贴不牢容易松动,且难以确定脑室引流的高度.为此,我科自行设计脑室引流管支架,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带取痰匙集痰器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陈峰英;王作艳;王砚;王霞;李焕

    医院为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痰液标本时,通常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将痰液以无菌集痰器收纳后提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存在痰标本暴露被污染和污染环境的弊端.鉴此,笔者于2012年6月研制了一种带有环形取痰匙的试管集痰器,至2012年10月应用于38例患者留取痰标本,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棉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孔巾应用中空气尘埃颗粒量比较

    作者:邓瑞文;何丽珠;周红菊;张颖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手术间尘粒数量.笔者分别采用传统棉布手术衣、孔巾与无纺布手术衣、孔巾进行空气尘埃颗粒量的测定,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常规棉布手术衣及孔巾,经高压灭菌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及孔巾(杜邦胜特龙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使用,使用时均为合格产品.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间相同,手术间的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60%,两种手术衣、孔巾各取10件.

  • 自制消炎膏治疗留置针静脉炎

    作者:余莉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个体差异,由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时有发生.为减轻患者痛苦,笔者于2011年4~9月应用本院自制的消炎膏治疗留置针静脉炎23例,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1方法23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后2~4 d发生红热型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发红,发热、肿胀,疼痛)15例,硬结型(沿静脉走向变硬,呈条索状,疼痛)8例.根据静脉炎程度将消炎膏粉剂5~10 g用蜂蜜调成糊状,用调药棒将调好的消炎膏在无菌棉垫上铺开,贴敷于病变部位,用胶布固定.红热型每天1次,每次持续4~6 h,3d为1个疗程;硬结型每天1次,每次持续5~8 h,5d为1个疗程.

  • 术中冲洗液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淑菊;李霞

    经尿道手术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经尿道前列腺剥脱(TUEP)、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等手术,以创伤小、不留瘢痕、恢复快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此类手术术中需要使用大量膀胱冲洗液,有时多达数万毫升.如此大量的冲洗液,给冲洗液的收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国内大多数医院的泌尿外科手术间采用术间的地面设置地漏的方法,使冲洗液与术中出血混在一起通过地漏排除.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使手术间的无菌环境受到影响;术中出血混在冲洗液中从地漏排除,无法准确测得术中出血量,影响到术后治疗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术中冲洗液收集系统,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效果好,介绍如下.

  • 双止水调节器在手术室输液排气中的应用

    作者:陈秋莲;鲁海涛;王力甚;但家朋

    手术室患者输液过程中有时会因液体更换不及时有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常规排除法有弹击法、分离输液管重新排气法、生理盐水注射器排出法、挤拉式排气及缠绕排气法等几种.但这些方法存在费时,可能导致污染,成功率不高,浪费药液等缺点.鉴此,笔者利用输液管的可塑性,运用手术室输液自身的双止水调节器能快捷排尽空气,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用于临床83例次,均一次成功,介绍如下.

  • 漱口液浓度递增对扁桃体手术患儿漱口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余晶晶;陈庆;阮红霞

    目的 提高扁桃体手术患儿漱口依从性,促进伤口愈合.方法 将111例扁桃体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7例).均行常规护理和采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对照组入院即用硼砂原液漱口至出院后2周;实验组采取浓度递增的方法即入院第1天用硼砂原液与蒸馏水按1:3配制,第2天用1:1比例配制,第3天用硼砂原液漱口至出院后2周.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周漱口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伤口愈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擅自减药、停药及拒绝服药为主要不依从表现,家长忘记、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患儿不配合、不愿坚持为主要原因.结论 对扁桃体手术患儿采取漱口液浓度递增的方法可提高患儿漱口的依从性,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 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陶玉;程青虹;王水莲;王凤菊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输注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使用微量注射泵并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306例患者按输注结束时间与预设时间是否相符分为输注异常组67例和输注正常组239例.记录两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移动方法及静脉回血的次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发生输注异常的影响.结果 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组与输注正常组相比,排气方式、快进键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垂直移动、平行移动及静脉回血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排气方式一、垂直移动及静脉回血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独立的危险因素(OR为7.284,3.273,3.275),快进键方法二、微量注射泵高度三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的保护因素(OR为0.255,0.295).结论 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及移动方法有利于减少输注异常的发生.

  • 喉癌患者术后鼻饲量与间隔时间研究

    作者:陈冬兰;莫福琴;黄代娜;覃婉;冯梦春;陈虹妃

    目的 研究喉癌患者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的佳鼻饲方式.方法 将喉癌术后鼻饲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自术后6h开始鼻饲流质,从100 mL逐渐递增至维持量,第3天进入研究观察.改进组每日鼻饲全营养流质5次,每次600 mL,每次间隔4h;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8次,每次390 mL,每次间隔2.5h.连续10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营养状况、淋巴细胞计数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胃休息时间显著延长、鼻饲日均护理耗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采用改进鼻饲方式安全,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减少护理工作量.

  • 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意外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王玲;厉莉

    对19例留置尿管发生导尿管置入困难(8例)、导尿管不能拔出(7例)及后尿道损伤(4例)的患者,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均顺利解决问题.提出对类似问题应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个性化综合处理方案,以尽快解除患者痛苦.

  •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刘霖;陶莹;刘于皛;胡韵;钱晓路;姜安丽

    目的 分析影响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的因素,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运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1 218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作为应变量,以护生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为116.86±17.02,与护生学历、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接受人文关怀教育、来自母亲和同学的关怀6个因素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为中等水平.加强人文关怀教育、营造关爱的环境、注重对独生子女的关怀教育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有效途径.

  • 营养知识教学模块的构建及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谢晓峰;徐晶晶;林征;殷蓉;陶花

    目的 探讨护士营养知识培训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对80名新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临床实际构建营养知识教学模块,用于新护士的培训.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3个维度中营养知识、营养行为显著提高(均P<0.01);营养态度得分高于应用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营养知识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应用可显著提高新护士营养知识,改善其营养行为,有利于营养护理水平的提高.

  • 危重患者的疼痛评估

    作者:刘要伟;李漓

    从危重患者疼痛评估的意义、疼痛评估方法的选择及疼痛评估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尽可能获取患者主诉、寻找疼痛的潜在原因、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法评估危重患者的疼痛.结合使用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可为危重患者疼痛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 护理工作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蒋红

    从护理工作量的概念出发,对影响护理工作量的六大因素,即护士及患者因素、护理专科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测量因素、信息技术因素进行综述.同时简要阐述了若干常用工作量测量工具,认为护理工作量研究应体现因素系统完整性、护理专科性和临床实用性,以准确测评护理工作量,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鼻饲患者胃潴留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娟;程云

    阐述鼻饲患者胃潴留常见危险因素,胃潴留的判断方法、胃潴留判断标准及胃残留液的处理,以及胃潴留患者的管理,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鼻饲患者的良好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1例滑动疝手术致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耿东霞;姜广荣;蒋海清

    对1例滑动疝手术过程中误伤膀胱,立即进行膀胱修补.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管道护理,充分镇痛解痉及心理疏导等,患者于术后15d痊愈出院.术后个性化的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金昌德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取面对面观察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形式,访谈全膀胱切除术后10例患者出院后的状况,以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个人层面包括生理功能及自我概念、自护不足和观念的转变;家庭层面包括分离性焦虑、感激和愧疚;社会层面包括社交孤立和社会心理问题共三方面8个主题.结论 患者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和自我概念方面的不适应,有较重的社交孤立表现;其家庭支持系统起到了积极的正性作用.护士可采取针对性随访和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和适应术后生活.

  • 漱口运动法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锻炼

    作者:张博婵;张敏;聂雷霞;胡凡

    目的 探讨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7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漱口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连续1周后评价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手术满1个月后评价瘢痕挛缩情况.结果 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漱口法与颈部运动相结合,护士的全程指导提高了患者早期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有效避免瘢痕挛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 骨科患者疼痛个案管理研究

    作者:黄天雯;彭莉;谭运娟;桂自珍;刘回芬;陈晓玲;刘巧梨;何冬华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 h、72 h评估疼痛程度,出院前评价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个案管理可有效控制骨科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疼痛控制满意度.

  • 直肠癌前切除术及护理干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孙萍;陈继贵;唐迎春;张宇星;彭献华;刘俊茹;汪俊芳

    目的 降低直肠癌切除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方法 对602例直肠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针对吻合口漏发生原因,制定和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规范化护理流程.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6.7d,手术切口愈合出院;发生吻合口瘘8例,经对症处理均愈合.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及护理方法的改进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 维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辛丽萍;古丽巴田;王燕;王淑霞

    目的 了解新疆维汉哈族成年女性对定期乳腺体检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特色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体检的158名成年女性采用自制的“乳腺疾病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行为总分为(10.5±6.1)~(22.9±5.9)分,汉族高,维族次之,哈族低(均P<0.05);影响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的因素,汉族有文化水平、是否患过乳腺疾病和职业,哈族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维族有文化水平和职业(均P<0.05).结论 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水平偏低,哈族、文化程度低、工人及其他职业、年龄偏大者更为明显,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各族妇女乳腺体检的认知及正确行为.

  • 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每日唤醒计划的实施及护理

    作者:吴永红;高燕;李琴

    目的 探讨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护理的策略.方法 对78例ICU多发伤患者给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静、芬太尼镇痛治疗;同时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和相应护理.结果 实施镇静镇痛3~6 d,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从+1~+2分降至-2~-3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上年同期65例未实施每日唤醒计划的患者(均P<0.01).结论 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相应护理有利于其病情的改善.

  • 三叠转盘卡的制作及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素霞;邵芳林

    目的 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作者: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

    作者: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行后路矫正术中复位护理方法对手术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1例手术患者由原先的体位架复位后,在两肩下加垫抬高上半身促使截骨面闭合改为:体位架复位后,抬高双下肢,使大腿处于过度后伸状态,促使骨盆前旋来闭合截骨面.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3.3~4.6 h,出血量1 500~2 000 mL,无手术并发症;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8°,腰椎前凸平均矫正44.3°,骨盆倾斜角平均矫正14.1°,骶骨倾斜角平均矫正13.4°;截骨面均按预期闭合,脊柱及骨盆接近生理状态.结论 腰椎前凸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密切相关,有效的复位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矫正术中起到辅助矫正作用.

  • 手术室工时制量化管理的实施与成效

    作者:龚腊梅;王虹;余知萍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时制量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除按岗位系数、职称系数、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外,对手术工作量进行工时制量化考核,每个月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医患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医生、患者、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手术室实施工时制量化考核,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

  •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体玉;曾莉莉;罗艳霞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462件外来器械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73件)和观察组(789件).对照组采用常规外来器械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管理.结果 观察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可保障外来器械安全供应,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脊柱矫形患者手术室唤醒试验强化训练效果探讨

    作者:李雪云;王巧桂;华薇;周亚昭;杨健

    目的 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矫形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效果.方法 对24例强制性脊柱炎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患者,术前1d入手术室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解释唤醒试验意义和进行指令动作训练;术日进行指令敏感性训练;术中脊柱矫形主要步骤完成后行唤醒试验,记录唤醒时间;回访术中唤醒知晓率.结果 患者均于5 min内完成唤醒动作,唤醒时间为(3.2±1.6)min;20例唤醒试验质量为好,4例为满意,均对唤醒过程无记忆;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内进行唤醒试验强化训练有利于达到术中平稳、快速、高质量的唤醒效果.

  • 剖宫产窒息新生儿手术室现场复苏

    作者:吴荷玉;王萍;祝茹生;陈刚辉

    目的 探讨剖宫产窒息新生儿的手术室现场复苏方法.方法 严格按新复苏方法的ABCDE抢救程序,即评价、初步复苏、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脐静脉用药等步骤,对35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进行手术室现场复苏.结果 35例均复苏成功,患儿存活.其中22例通过气道处理即恢复有效心肺功能,Apgar评分8~9分;13例经4~12 min复苏处理,Apgar评分7~10分.结论 复苏小组人员的紧密合作和熟练的复苏技术、充足的复苏用物准备以及快而有序的复苏程序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 归因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归因方式的影响

    作者:焦永倩;尚秋敬;范秋生;张志捧;黄雪颖;单敬;王艳静;童莉;薛雅静

    目的 探讨归因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在衡水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0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归因训练.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应用归因方式问卷(ASQ)、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正性事件、人际事件、成就事件、内外维度、普遍维度、持续维度及自我形象适应度、配偶理解度和主观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无望感、宿命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归因训练,可引导患者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有助于患者健康心态的建立,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促进康复.

  •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杨晓宇;梁萍;王媛

    目的 提高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量表(下称健康教育自评量表)及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调查表,对新疆地区某军队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69名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能力与学习需求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评分(150.81±17.93)分,不同科室、用工类别、年龄、护龄、临床带教经历、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理人员对于健康教育方面总体需求为81.3%.75.1%的护士认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理人员因素是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结论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总体水平良好,学习需求高;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

  •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

    作者:潘丽英;潘军;孙晨;黄静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实施修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 二级医院门诊孕妇短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万文萍;夏芸;高雅;何菊芳;肖静

    目的 提高孕妇孕期检查的依从性.方法 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建立门诊孕妇短信平台和孕妇数据库,定期向建档的6 011例孕妇发送短信进行产前检查提醒、给予健康指导及提供相关信息.结果 建立短信平台后,孕妇孕检依从性显著提高,入院分娩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孕妇学校参入者年均由458例发展到2 300例.结论 建立孕妇短信平台可有效扩展护理服务内涵和范围,提高孕妇孕检率、入院分娩率及孕产妇满意度.

  •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

    作者:顾倩;吴娜;庄薇

    目的 了解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时的体验,为改进我国助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舒适度增加、分娩自我效能提高、夫妻感情增加、拉近医患关系.结论 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可以促进产妇舒适、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促进家属互动、促进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 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作者:梁赤波;王晓红;叶学英;刘小琼;欧召容

    目的 落实产后家庭访视举措,提高访视效果.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初拟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下称产后访视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与论证;按出院日将产妇286人单号分为观察组(154人)、双号分为对照组(132人),分别行常规访视和采用产后访视标准访视,连续3次时评价效果.结果 形成8个一级条目、45个二级条目的产后访视标准;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的协调系数为0.567,一致性检验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访视标准内容合理,评分客观,用于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访视效果.

  • 专项锻炼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胡桂娟;李小芒;谭明秀;蒋妮娜

    目的 探讨床旁早期专项锻炼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制定专项锻炼内容,打印专项锻炼单提醒患者按时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和第1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专项锻炼可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 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雪群;彭李珍;陆云爱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心率.结果 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孕妇UtA-RI、S/D值和RI值均显著低于仰卧位(均P<0.05);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位孕妇及胎儿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S/D标准值下限组孕妇改变体位S/D值升高,反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半坐卧位具有与左、右侧卧位同等效果,改变体位有利于胎儿血流供应.

  •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丽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宫颈癌患者就医情况调查问卷和家庭动力评定量表(FAD)对7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为37.50%;时间短3d,长1 440 d,中位数47.25 d;就医延迟组在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得分与未延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感介入、总的功能、沟通、问题解决和情感反应维度得分与患者就医延迟时间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普遍,情感介入、总的功能、沟通、问题解决和情感反应是影响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因素.

  • 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

    作者: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目的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 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 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眼部蜱虫病患儿的护理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

    对1例眼部蜱虫病患儿局部注射0.1%利多卡因0.2 mL,待虫体自然脱落后于显微镜下清创,给予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惠儿1周后痊愈出院.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观察与健康教育,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蜱虫 眼部 护理
  •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的优质护理

    作者:李会琴;张惠荣;张庆玲

    目的 提高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检查时间将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569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74例)和观察组(29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即成立由检查医生、护士组成的喉镜检查小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优化检查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检查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有效提高了患儿的耐受性及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的安全.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