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行为训练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莉;李杰荣;周燕芬;植飞雁;刘国庆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由专职护士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记24 h排尿日记.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实施行为训练,包括生活行为方式指导和排尿训练,每周随访1次,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 干预12周后干预组初始尿意容量、急迫尿意容量、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行为训练可有效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助产士主导的体质量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涂红星;邱嵘;花芸

    目的 探讨实施以助产士主导的门诊孕中晚期体质量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孕20~24周、单胎初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干预组94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检查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助产士主导的专科门诊孕中晚期体质量管理,包括根据孕妇BMI制订体质量管理目标,给予孕期膳食营养、运动方式及BMI自我监测指导.结果 干预组分娩前BMI,巨大儿、割宫产、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助产士主导的专科门诊对孕中晚期孕妇实施体质量管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 早期吸吮棒棒糖对腹部术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爱玲;冯雅敏;豆欣蔓

    目的 探讨早期吸吮棒棒糖对促进腹部手术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93例腹部术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麻醉清醒后早期行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麻醉清醒后早期吸吮草莓味棒棒糖,每4小时1次,每次20~30 min,直到经口恢复饮食为止.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腹部术后患儿早期吸吮棒棒糖有助于肠蠕动恢复,缓解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 自制婴幼儿简易肠造口袋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丹;郭先娥;卞荆晶;游倩

    目的 探讨自制婴幼儿简易肠造口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3例肠造口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市售儿童型造口袋按照常规程序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自制婴幼儿简易造口袋护理.结果 两组患儿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婴幼儿简易造口袋的应用,可有效控制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减轻造口护理的难度.

  • VSD不同负压引流对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的影响

    作者:彭宗银;白兰燕;龙国利;陈秀荣;方婷婷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不同负压对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引流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规范创面引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67例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并行负压引流,观察组采用一0.06~一0.08 MPa的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0.02~-0.04 Mpa的负压引流.两组引流初期(引流48~72 h)均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以后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停止冲洗或改为间断冲洗.结果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周平均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创面清洁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于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行VSD引流,建议采用-0.06~-0.08 MPa的负压,能降低堵管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 中文版言语障碍指数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作者:吴沛霞;姚晴;王韦;彭峥嵘

    目的 评价中文版言语障碍指数(Speech Handicap Index,SHI)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跨文化量表翻译流程对英文版SHI量表进行前译、回译,形成中文版SHI量表,对97例喉咽癌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及3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 中文版SHI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93;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73;内容效度为0.90;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P<0.01).中文版SHI临界值为6分时筛查言语障碍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和0.9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99,0.990,P<0.01).结论 中文版SHI量表信、效度好,有合适的临界值,可作为言语障碍者自我评估、临床筛查及科研应用的有效工具.未来的研究可进行量表结构效度及反应度的检验,以供语言干预治疗的效果评价.

  • 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闭合需要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研究

    作者:向彩云;徐学军;包晓红;陆素梅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与坚韧性人格的关系,为护士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319例乳腺癌患者运用中文版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和坚韧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得分为206.94±28.91,坚韧性人格得分为46.61±8.25;认知闭合需要和坚韧性人格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闭合需要的决断性及对结构的需求能预测坚韧性人格(均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程度较高,坚韧性程度较低,认知闭合需要能预测坚韧性人格.护士可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决断性与对结构的需求给予相应引导,以增强其坚韧性人格.

  • 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预防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黎玉梅;谭鸿霞;谢少凤;孙梅辉;钟洁仪;李冰

    目的 观察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预防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编号的奇偶数分成两组,奇数为观察组(68例),偶数为对照组(68例),对照组按常规行抗感染、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进行靶向给药治疗.观察术后3d平均24 h咳痰量、血氧饱和度、疼痛、肺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咳痰量为(66.7±16.2) mL/d、肺炎发生率为1o.3%,对照组分别为(59.6±14.5) mL/d、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可促进开胸术后患者咳痰、减轻疼痛、降低肺炎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胃肠手术患者术后120 h内下床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蕾;张巧丽;张雨

    目的 了解胃肠手术患者术后120 h内的下床活动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学焦虑抑郁量表、促进和阻碍因素问卷及下床活动水平等级评分方法,对144例胃肠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胃肠手术患者术后120 h内的平均下床活动水平等级评分为6.5,处于中水平活动状态.不同手术部位、输液总量、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尿壶、是否肠内营养的患者,其术后下床活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自我效能、肠内营养等医疗限制及尿壶的使用是影响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胃肠手术患者术后120 h内下床活动现状不理想,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为肠内营养患者制定下床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尿管拔出后下床排尿,以促进患者康复.

  •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的影响

    作者:郭仁妃;王爱宝;张宏玉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的影响,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99例足月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42例)、会阴侧切组(36例)、剖宫产组(21例),于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了解性生活恢复时间及有无疼痛感、尿失禁等症状.结果 三组产后不同时间阴道收缩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后42 d及3个月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会阴侧切组、会阴侧切组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产后3个月各组的阴道收缩力均显著增加(均P<0.01);三组产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和性生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出现产后尿失禁.结论 三种分娩方式的阴道收缩力会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剖宫产组优于自然分娩组;对性生活影响的差异性不大.应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倡导自然分娩,以切实保护产妇健康.

  • 新护士长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训

    作者:越丽霞;宋葆云;张红梅;常玲玲;张颖霞;程文兰

    目的 探索提高新护士长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新护士长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教育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实行一对一全程指导,通过培训前预习,每次培训时现场听、现场看、现场做、现场问答以及培训后强化复习等方式对7名新护士长进行质量管理知识、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方法的系统培训.结果 7名新护士长均认为该培训模式对转变角色、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帮助很大;新护士长所在病区护理质量较培训前大幅提升(均P<0.01).结论 新护士长因角色转变,在日常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困惑,开展系统化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能力培训,可以帮助新护士长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的目的.

  • 护理诊疗环境示范岗的建设与实践

    作者:彭英;张东华;肖晓玲;熊秀娥

    目的 探讨护理病房管理中诊疗环境示范岗建设的效果.方法 将全院各科诊疗环境按其功能设置进行区域划分(病房、治疗室、诊疗室、库房、护士站等)与质量控制,特别强调将现代人文关怀举措融入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中,营造良好温馨人性化诊疗环境,同时将示范岗建设纳入日常护理质控检查中,对综合得分居前3位的病区进行奖励,组织参观,并以发放流动“诊疗环境示范岗”奖牌的形式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结果 实施诊疗环境示范岗评选后,病房管理综合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开展诊疗环境示范岗建设,能有效改善医院病房诊疗环境,提高病房管理与护理服务的品质,促进病房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及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 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意愿的调查

    作者:周萍;王琰荔;喜燕;贲艳丽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为推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有效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问卷,现场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1 06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总得分为16~80(65.86±9.2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使用意愿排前5位的功能是用药执行、采血确认、用药查询、医嘱执行和体征录入.结论 护理人员更愿意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优势明显的功能版块.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意愿,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信息化的发展.

  • 病区责任护士岗位评价调查研究

    作者:李淼淼;李红

    目的 了解病区护士对责任护士岗位的评价情况,为深化护理岗位管理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课题基础研究成果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整合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评价内容模型,并由此编制责任护士岗位评价表,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分批采集数据.结果 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评价总得分769.07士69.45;不同病区护士对责任护士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责任因素、工作性质、工作风险、工作环境5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症病区护士有7个因素评分高于其他病区,有9个因素评分低于其他病区(均P<0.05).结论 护士认为责任护士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系统全面;对患者的健康承担重要的责任;承担工作风险很高;工作复杂辛苦;工作环境较差.应全面评价责任护士岗位价值,进一步深化护理岗位管理改革.

  • 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作者:王彦艳;刘延锦;董小方;吕培华;朱娇娇;高欢欢

    目的 了解医院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为医院管理者对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的培养与职业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入职1年以上的10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的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的内心希望及感受.结果 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渴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期待获得英语及科研知识培训;期望医院管理者能够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对其进行培养并向专科护士或管理岗位发展.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的培养,尽快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其使用应实施双向选择制,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护士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 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玉花;袁忠;谌永毅;李娟;李旭英;许湘华

    目的 构建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为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建立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选取30名专家运用Delphi法对该模型内容进行两轮问卷调查,针对初级模型指标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10%~96.67%,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78~0.99;确定的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软技能、硬技能)、7个二级指标(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情操、职业礼仪、专业知识、专业技能)、40个三级指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结论 初步构建的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较为完整,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较可靠,可作为医院选拔、培训新护士的指标.

  •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叶天惠;陈锦秀;汪晖;朱振云

    目的 探讨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儿科实习的178名本科护生按实习病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即带教老师与护生一对一临床带教,实施案例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采用以经验学习圈理论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即首先建立应用模型并培训带教老师,对本科护生实施以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4个阶段的循环学习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我评价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临床能力得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经验学习圈理论构建了一个程序化、科学化的学习过程,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有利于护生全面掌握护理技能,胜任护理工作.

  • 三联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吴荷玉;吴丽;王萍;祝如生

    目的 探讨三联教学方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入科的40名新护士(实验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及多媒体计算机(CAI)三联教学方法培训;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入科的40名新护士(对照组)采用单一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组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90.0%~97.5%对教学方法持肯定评价.结论 三联教学方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 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德钦;曾铁英

    简要阐述身体约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患者、护士、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因素四方面综述对患者实行身体约束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需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明确身体约束指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身体约束决策等建议,为规范医疗机构身体约束使用,减少不合理的约束行为提供参考.

  • 伤残接受度评估与干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朱红梅;周郁秋;张全志;赵庆杰;薛萍;张莹

    阐述了伤残接受的相关概念,就伤残接受度的评估工具、相关因素及干预现状等进行综述,提出伤残接受度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伤残接受度的评估工具主要有伤残接受度量表(ADS)、适应残疾量表修订版(ADS-R)、缩小版的适应伤残量表修订版(B-ADS-R);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病症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在干预方法上,主要是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和加强社会支持的方式提高伤残接受度水平.

  • 研究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雯;朱海玲

    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法律意识、伦理遵循及伦理决策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七方面对研究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研究护士队伍建设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促进研究护士队伍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 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李小丹;黄惠根;胡亚妮

    对国内外全科护理和专科护理方面关于护士岗位胜任特征及其模型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岗位管理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培训方面提供参考,使人力资源使用优化和效益大化.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作者:王艳华;许红霞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主题,进行现状调查,随机抽取275例手术患者,分析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55例(20.0%)发生术中低体温,活动后24例(5.1%)发生,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能力评分由1.5~2.2分提高至3.8~4.8分.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与能力.

  • 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健康促进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及抑郁的关系

    作者:张明;高伟;孙媛媛;李衎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健康促进行为情况,探讨其健康促进行为与心理一致感、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30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135.7±15.7;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与心理一致感总分呈正相关,与抑郁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健康促进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和抑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帮助肿瘤患者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以改善和提高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健康促进行为水平.

  • 思维导图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曾丽华;乔成平;王爱琳;徐颖;陈燕;李卉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经腹全子宫手术患者139例,将2013年2~8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9例患者设为导图组,两组术后均按妇科良性肿瘤治疗、护理常规进行,并针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随机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导图组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结果 导图组切口愈合不良、腹部胀气、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除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他三项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同伴支持教育在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杜玲;王良梅

    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在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出院患者以居住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建立资料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定期随访,嘱患者书写自我管理日志.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行同伴支持教育.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水平(除客观支持外)、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除适当营养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水平,促进其健康行为形成,是一个可行的社区健康教育途径.

  • 近十年我国护理学动物实验研究计量实证分析

    作者:黄妍;颜巧元;曾娜;罗汉萍;刘义兰;陈越;李雪芳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学科动物实验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学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对《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8种期刊2004~2013年十年护理学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并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出文献272篇,其中论著99篇;合薯率高达98.16%;72.79%为基金论文;总被引频次迭1 240次;涉及22个地域,发文量多的地区是广东省.研究动物有兔、鼠、犬、猪、羊;共涉及8个研究类别、5种实验干预方式、6种实验设计方法.结论 动物实验是护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但近十年来我国护理学动物实验研究呈总体下降趋势.应加大力度开展护理学动物实验研究,提高护理动物学基金项目资助率,扩大研究领域,规范实验设计方法,提升研究整体质量,提高研究结果的临床推广价值.

  • 腕管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雷玮;钱晓路;孙晓春;李文婕;虞聪

    目的 了解腕管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手外科门诊199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肌电图仪测量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ML),并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腕管综合征疾病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腕管综合征患者DML为5.7(4.6,6.9)ms.不同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时间、家务负担患者的DM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家务负担有关.护理人员应增强对腕管综合征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早干预,以预防及减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

    作者:刘丽丽;胡兰平;胡婧;邓芳;徐嫚娟;江丽萍;江沁馨;彭洋;石慧

    目的 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并确定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针对其中3大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分析便秘发生原因并指导制定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

    关键词: 骨折 卧床 便秘 品管圈
  • 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超超;林昕;方崇斌

    目的 了解颈髓损伤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残障接受度,引导其理性自我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26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残障接受度的差别,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42.62±25.68)分,其中低接受度占59.29%,中接受度占28.32%,高接受度占12.39%.不同性别、家庭收入、JOA评分、损伤时间和抑郁程度患者残障接受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JOA评分、损伤时间、抑郁评分、性别为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可解释46.70%的变异.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颈髓损伤患者残障接受度.

  • 聚焦解决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干预效应

    作者:张楠;任婧娟;李谊

    目的 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干预效应,探讨促进患者康复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将120例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于入院第1天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进行入组测评,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包括描述患者目前的健康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健康促进目标、探察有益的“例外”、给予患者及时的信息反馈及评价患者已有的进步.两组患者出院前1d,采用上述量表重复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疾病影响程度所包含的躯体功能维度及因子、心理社会维度及因子和其他维度及因子(除工作因子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除工作因子外,其余各维度及包含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后,其疾病影响程度降低,此干预模式具有良好的干预效应.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预防护理

    作者:王冰;李安东

    目的 探讨围术期精神状态评估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骨科住院老年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10例为对照组,2013年2~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围术期常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术期精神状态评估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症状持续发作时间显著低于及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精神状态评估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并缩短症状持续发作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马蹄内翻足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徐瑞璟;罗凯燕;陈叶玲;陈晶晶;夏春玲;周艳蓉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马蹄内翻足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Ponseti方法治疗的120例马蹄内翻足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按时复诊率、穿戴支具执行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马蹄内翻足患儿,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