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丁颖;汤珏瑶;郭梅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将800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按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自制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7例,干预组仅发生1例.结论 应用基于Autar量表的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表,可有效筛查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

  • 腹部外科患者及家属出院准备度自评比较

    作者:幸露;龚姝;刘坤;钱佳慧;蒋晓莲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患者和家属的出院准备度现状,为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准确性,开展个性化出院准备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腹部外科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各239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和家属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腹部外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准备度自评得分分别为159.94±37.61和166.49±36.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维度中3个维度家属得分与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 腹部外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准备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两者的出院准备度不同.医护人员应综合多方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结合其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出院准备护理服务.

  •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非药物性护理干预

    作者:张标新;李伦兰;朱子秀;刘志尊;胡少华;胡翠霞;虞银香;赵德娟

    目的 探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108例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和冰袋颌下冷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颌下冷敷装置,并结合知识讲授、注意力转移等措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别在术后6h、术后1~3 d对患儿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d、2d及3d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采用改进颌下冷敷装置联合其他非药物性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目标血压控制的护理干预

    作者:陈萍云;陈丽芳;蓝惠兰;彭丽娟;罗丽芬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目标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5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控制镇静镇痛程度,使用低负压按需吸痰,帮助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根据患者的目标血压制订个体化的血压监测频率及调整降血压药物的泵注速度.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血压高于其目标血压,使用药物降血压,均在术后48h内成功撤停降血压药.47例病情平稳,治疗好转出院.3例疗效不佳,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加强对血压控制的观察和护理,能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有效提高目标血压的控制率.

  • 喉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早期肩功能状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沛霞;陈君仪;周苹;王韦;姚晴

    目的 调查喉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早期(2周内)肩功能及生存质量现况,并探讨肩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6例喉癌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于术后2周内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进行主观和客观肩功能评价,采用FACT-H&.N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术后2周内,患者肩功能得分为56.13±17.72,生存质量得分为114.78±14.90.肩功能可预测患者生存质量,大学及以上学历、双侧颈清扫、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可解释生存质量总变异的45.0%.结论 喉癌颈清扫术后早期患者肩功能明显下降,并对其生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术后早期开展肩功能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应对方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袁玉艳;杨富国;王淑云;曹立楠;王艳;梁瑶

    目的 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212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均对其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伤残接受度以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对生活质量有间接影响.结论 医护人员在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实践工作中,应重视伤残接受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化疗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自我管理干预

    作者:丁金霞;王婷;王维利;金梅;董云亚;汪锦芳

    目的 评价自我管理对化疗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7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干预措施.采用癌症疲乏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自我管理能有效地缓解化疗期胃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管理

    作者:高建琼;王富兰;张露平;陈锦云;钟正德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 将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24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患者参与的围术期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受,提高舒适度,促进康复.

  • 基于JCI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

    作者:黄娟娟

    目的 探讨JCI标准下的疼痛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JCI标准下疼痛理念的疼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患肢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时活动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将JCI标准下的疼痛理念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作者:纪翠红;徐飞华;潘珊

    目的 构建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在文献查阅及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对32名静脉治疗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43%、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8、0.909,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8.构建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结论 以护理要素、环节、终末质量模式为框架,运用Delphi法构建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信,可用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

  • 江苏省部分医院护理告知现状调查

    作者:赵宇;刘虹

    目的 开展护理告知现况调查,为提高护理告知有效性以及为临床护士履行护理告知提供建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江苏省8所公立医院,对325名护理人员及803例患者开展护理告知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护患双方均认为“疾病信息告知”是护理告知中重要的内容,35.87%的患者被要求确认是否理解护理告知内容,40.10%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患者的感受.结论 需通过实现告知方式多元化,告知内容全面化以及告知程序完整化,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及知情同意等,提升护患沟通效果,满足患者对护理告知的需求.

  • 专案管理降低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缺陷率

    作者:李冬梅;黄石群;彭瑞娟;谢燕芬;高妍

    目的 探讨专案管理改善护理人员对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缺陷率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6个病区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护理人员对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根因分析,制订专案管理方案:修订整合护理评估单、在护士站安装临床浏览系统、制作评估记录指引册子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思想教育等,落实对策后比较改善前后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缺陷率.结果 护理人员对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缺陷率由改善前的63.62%下降至8.57%;护理人员评估所需的耗时显著缩短,对实施专案管理后的评估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通过专案改善活动,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对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评估缺陷率,提升护理质量.

  • 白内障患者门诊一站式医护接诊服务实践

    作者:赵平凡;宋葆云;马艳玲;郭舒婕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门诊一站式护理服务的实践效果.方法 改进白内障患者的入院诊疗流程,明确医护工作职责,建立并实施白内障患者一站式医护接诊服务.结果 实施一站式医护接诊服务后,患者就诊满意度显著提升,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白内障患者门诊一站式医护接诊服务,提高了医护服务质量和患者就诊满意度.

  • 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感受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作者:宋春燕;王改利;吴红艳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感受和需求,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完善护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以质性研究访谈法对15例住院患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以Colaizzi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患者表达了满意的护患沟通体验;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主要是态度与沟通内容;让患者满意的护患沟通体现为人性化关怀及专业化服务;护患沟通中需要双方换位思考.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患者的护患沟通体验;在护患沟通中需强调护士的态度及提供健康相关信息.

  • 疼痛管理中的同质服务实践

    作者:谭璇;李素云

    目的 探讨同质服务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将同质服务应用于疼痛护理,即成立疼痛管理小组,规范同质化疼痛管理制度,落实同质化疼痛护理培训.比较两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对疼痛控制及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同质服务应用于疼痛护理有助于规范疼痛护理行为,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5S管理

    作者:贡亦军;毛翔;周琴;闵轶

    目的 探讨5S管理法在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管理中使用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实训室的环境、物品管理、操作压力感等方面的改进效果.结果 在开放式护理实训室实施5S管理后,实训室的操作环境、操作用物准备、抢救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一次性物品管理、操作压力感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在开放式护理实训室实施5S管理,有利于规范实训室的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升护理人员的素养.

  • 北京市ICU护士镇静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

    作者:杨玉凤;杨丽翠;高艳红;尚少梅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镇静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镇静评估的态度,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1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5名ICU护士进行镇静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 ICU护士镇静知识得分78.33±9.49,镇静评估态度得分75.47±8.07.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是否取得ICU专科护士资质及镇静评估态度得分对镇静知识有影响,是否参加镇静培训和镇静知识得分对镇静评估态度有影响(P<0.05,P<0.01).结论 ICU护士镇静知识总体掌握程度较好,但分项目得分存在不均衡性,镇静评估态度有待加强.需加强ICU护士镇静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升其镇静评估态度,并将镇静评估纳入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管理系统,以保证镇静治疗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 冰袋用冷时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冠虹;郑翠红;邓元荣;李华萍;陈楚

    目的 探讨不同冰袋降温时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用冷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5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用冷20 min组、30 min组及60 min组各10只,监测冰袋降温后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 min各组大鼠的体温,绘制体温曲线,比较降温效果.结果 各冰袋降温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降温效果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冰袋用冷20 min、30 min、60 min组在撤除冰袋即刻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时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60min组用冷后15 min及60 min组用冷后3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体温反应指数比较,30 min组效果佳.结论 使用冰袋降温在短时间内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且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时效关系.综合各组体温反应指数及相关成本,以30 min组降温效果为佳.

  • 下肢骨牵引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作者:宋海云;王文杰;詹艳;王梦荷;张东云

    目的 探讨自制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下肢骨牵引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下肢骨牵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下肢骨牵引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牵引效果、患者的舒适度及足跟压疮发生风险.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足跟压疮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下肢骨牵引防压疮悬吊带能维持下肢骨牵引患者有效牵引,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和避免足跟压疮发生风险.

  • 改良托架用于清洗头皮拉钩的效果评价

    作者:严立群;胡碧霞;金小英

    目的 提高手术后头皮拉钩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回收的480只头皮拉钩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只,对照组采用头皮拉钩自带托架按常规方法清洗后消毒;试验组采用改良的托架进行头皮拉钩清洗后消毒.结果 经ATP荧光酶检测试验组头皮拉钩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9.58%,对照组合格率为9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改良托架清洗头皮拉钩,能将不同松弛程度的弹簧有效拉伸,使之与酶液充分接触,有效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不同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效果比较

    作者:陈洁;徐静娟;景新华;程海霞;张一;王娟;季春燕;栾佳奇;张玲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气垫床及翻身间隔时间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B、C、D、E、F六组,A、B、C组采用喷气式气垫床,翻身时间分别间隔2h、3h、4 h;D、E、F组采用动态交替式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同前;连续观察72h,每次翻身观察记录患者皮肤压疮发生情况、压疮前期表现及Braden评分.结果 六组患者均未发生压疮.干预后不同时间六组压疮前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72hB组和E组、C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13).六组Braden评分在干预前、干预后各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两种气垫床均能有效预防压疮,动态交替式气垫床效果更优.使用动态交替式气垫床可将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4h.

  • 临床归属感对护理本科生自尊与自我效能关系的中介效应

    作者:田靖;刘化侠;宿婷;邓珍珍;林桦;安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归属感、自尊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讨临床归属感对自尊和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1名实习结束的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护生临床归属感、自尊和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114.05±14.44、26.10±3.65、27.16±5.36,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生临床归属感及各维度与自尊、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r=0.21~0.55,均P<0.01),临床归属感与自尊显著预测自我效能;临床归属感在自尊与自我效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结论 提高自尊和临床归属感水平是促进护生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护理教育者在培养护生时应注重提升护生的临床归属感.

  • 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界定及处理对策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王婷;程婷婷;吴越;张佳伟

    综述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判定方法,分析假阳性的处理对策包括重新认定、延时判断、正确询问等.指出目前有关皮试假阳性原因的探讨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建议开展大型调查研究寻找影响皮试假阳性的因素,构建标准化皮试假阳性风险评估系统,并在考虑临床实际情境、患者因素、护士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的处理流程,以帮助护士科学判定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护理风险.

  • 回授法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潘翠柳;张双;张志茹

    回授法是护理健康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回授法的概念、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借鉴国外运用回授法的经验,为国内更好地运用回授法,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 多学科集中式术前访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用

    作者:郭月;李乔;肖斐;熊锦;何韬;宿浩然;朱敏;程文夫;赵体玉

    目的 探讨多学科集中宣教式术前访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73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择期手术患者按照病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应用Delphi法确立访视内容,进行多学科集中式术前访视;对照组采取传统一对一访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完善度,疼痛、焦虑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完善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通过实施多学科集中式术前访视,能有效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术前准备完善率及患者满意度.

  • 跨学科护理团队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实践

    作者:吴明珑;刘洪娟

    目的 探讨跨学科护理团队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1~5月入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2014年6~10月的10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跨学科护理团队照护模式,包括建立跨学科护理团队,制定跨学科护理团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流程,同时运用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框架为患者提供科学、连续的健康照护.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一年内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跨学科护理团队照护模式可推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快速康复,同时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专科护理品质.

  • 系统化功能锻炼督查表用于前列腺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孟露;周谊霞;李海洋

    目的 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系统化功能锻炼督查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逼尿肌乏力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King达标理论制作的系统化功能督查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出院前及出院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出院术后3个月前列腺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King达标理论制作的系统化功能督查表应用于前列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强患者依从性和遵医行为,促进逼尿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乳腺癌患者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研究

    作者:吴美华;刘雅清;柯熹;邓燕萍;林朝春;何晓华;林梅榕;林佳;林云月

    目的 评价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对乳腺癌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32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及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使用智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出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两个阶段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症状自评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个人智谋、社会智谋及智谋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智谋状况,减少患者心理行为症状.

  • 孕妇分娩恐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危娟;刘洁英;吴艳萍;卢桂香

    目的 了解孕妇分娩恐惧现状,探讨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351例孕妇,采用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分娩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调查孕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分娩恐惧总得分为32.29±6.25,为轻度恐惧水平;分娩恐惧的发生率为79.20%;分娩自我效能、年龄、自然流产史、对配偶支持的满意度是影响孕妇分娩恐惧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较高,分娩自我效能越低、年龄较小、有过自然流产史且对配偶支持不满的孕妇分娩恐惧水平越高,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孕妇分娩恐惧水平.

  • 使用减压床垫患者翻身间隔时间的Meta分析

    作者:马冬花;丁萍;李红燕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使用减压床垫患者有效预防压疮的翻身间隔时间.方法 计算机检索Coe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5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13篇RCT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9篇,共3 51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翻身间隔时间2h、3h、4h预防压疮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与6h翻身1次压疮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与4h翻身1次在预防肺炎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减压床垫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可延长至4h,4h翻身1次不增加压疮和肺炎发生率,可减轻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等.

  •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王舒洁;白亚娟;方桂珍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主题词为“护理”和“专业学位”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各数据库收录开始至2015年9月我国大陆正式发表的MNS研究生培养文献进行检索,利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22篇,分别发表于36种期刊,以《中华护理教育》载文量多;第一作者来自21个省市,其中重庆、北京、河南、山东4个省/市发文量较多;发文量多研究机构为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研究内容涉及12个方面.结论 目前我国MNS研究生培养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范围、地域、机构分布不均匀,内容较广泛,今后还需继续加强MNS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以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 PICC电子追溯系统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余琪;冯丽娟;孙杉杉;童瑾;韩学慧;赵洁;丁迎春

    目的 探讨PICC电子追溯系统在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开发PICC电子追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PICC置管与维护全程进行追踪管理并定期发送短信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结果 实施PICC电子追溯系统管理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ICC电子追溯系统的应用使PICC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 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皮肤经超声导入PICC置管护理

    作者:卜平元;严谨;吴小霞;欧阳玲娇;李曦;万丽霞;阳萍

    目的 探讨经瘢痕皮肤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 对19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在瘢痕皮肤行PICC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18例在超声导入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1例由肘正中静脉改为贵要静脉,置管时间为4~310 d.1例PICC置管4d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拔管,2例发生一侧导管堵塞.截至终末随访时间,19例患者中仍有2例带管,1例失访,14例拔管时前端细菌培养阴性,2例未做培养.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经瘢痕皮肤PICC置管具有可行性,可满足输液及测量静脉压等治疗监测需要.

  • 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研究

    作者:任晓敏;张萍;李丽;郭谨;俞晔;陆培华

    目的 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集盒法的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比较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和成本、操作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定位成本及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便携快捷,智能经济,云数据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交流.

  • 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作者:周英凤;胡雁;张晓菊;周萍;顾莺;邢唯杰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0期)、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仅1篇为高质量,主要缺陷为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4个方面.对5篇系统评价的15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结论 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或低.总体上,超声引导/或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借助影像学标识可显著增加P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不同静脉PICC置管的有效性无差异,但经贵要静脉穿刺可显著增加置管及维护的安全性.经不同上肢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差异.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 胰腺术后患者双腔耐高压PICC不载液泵注醋酸奥曲肽的效果

    作者:徐雪蕾;田力娟;刘玮楠;马玉芬

    目的 探讨胰腺术后患者双腔耐高压PICC不载液泵注醋酸奥曲肽的可行性.方法 将80例胰腺术后行双腔耐高压PICC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 mL/h静脉泵注,对照组一管输入药物,另一管常规给予0.9%氯化钠以20 mL/h滴速维持通路;观察组仅一管输入药物,另一管不载液.比较两组输注时间及导管堵管率.结果 两组输注时间及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腺术后患者采用双腔耐高压PICC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无需载液维持,另一通路可用于术后监护或完成其他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