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潘立酮不是助消化药

    作者:钱进

    多潘立酮(吗丁啉)是很常用的一种胃药,其剂型有片剂、分散片、胶囊、混悬液,因说明书明确指出其适应症是"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这让很多人认为它与干酵母、多酶片、胰酶片、淀粉酶、胃蛋白酶和乳酶生等一样,都属于助消化药.一旦有恶心、腹胀、胃痛等症状,就到药房买一两盒,以为持续吃几天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多潘立酮并不是助消化药.

  • 常见助消化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作者:张海

    干酵母 俗称酵母片、食母生片.含转化酶、麦糖酶、叶酸、烟酸、肌醇及B族维生素等,常用于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及B族维生素缺乏症的辅助治疗.每片0.5 g或O.3 g,饭后嚼碎服.剂量过大会引起腹泻.属拮抗磺胺类药物,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同服.需储存于干燥处.

  • 家蝇幼虫乙醇提取物的抗炎解热作用及机制

    作者:常楚瑞;吴建伟;国果;付萍;蒋鹏;吴云;安正粉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乙醇提取物(MDE)对酵母致炎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干酵母致炎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设立生理盐水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大鼠背部sc 15%干酵母20 mL·kg-1;阿司匹林组:ig阿司匹林0.3 g·kg-1;给药组:分别ig MDE(1,0.5,0.25 g·kg-1),qd,预防性连续给药7 d(n=10),观察MDE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腺苷(cAMP)含量.结果:1,0.5,0.25 g·kg-1MDE具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并能减少致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及cAMP的含量,高剂量组(126.86±24.89)ng·g-1,(9.72 ±1.11)nmol·g-1;中剂量组(180.12±34.58)ng·g-1,(10.05±0.26)nmol·g-1;低剂量组(203.54±30.46)ng·g-1,(10.79±0.57)nmol·g-1;与模型组(253.70±43.96)ng·g-1,(12.15±3.11)nmol·g-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MDE具有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下丘脑中PGE2以及cAMP有关.

  • 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学伟;曹敏;刘树民

    目的:比较龙胆水提液,龙胆碱及龙胆苦苷解热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发热模型组、龙胆碱组,龙胆苦苷组及龙胆水提组,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发热模型,于模型制备后6h,分别ip龙胆碱溶液(100 mg·kg-1)、龙胆苦苷溶液( 200 mg· kg -1)及ig龙胆水煎液(4 000 mg· kg-1)后分别于各个时间点监测直肠温度,比较三者作用的差异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白介素-1( IL-1)、白介素-6(IL-6)及下丘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前列腺索E2(PGE2)含量.结果:龙胆碱、龙胆苦苷、龙胆水提液,均能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三者对体温指数( TR19)的影响分别为:0.86±0.32,1.56±0.27,1.47±0.31,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放射免疫结果显示,给药组IL-6,PGE2含量分别为(42.46±3.84),(103.30±7.38) ng·L-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龙胆碱、龙胆苦苷及龙胆水提液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强于后者,龙胆碱可能是中药龙胆解热作用的更直接物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6水平,进而影响下丘脑PGE2含量有关.

  • 中医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邓家刚;郝二伟;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唐志玲;邓秀琼;黄丽贞;唐云丽

    目的 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组,每组10只.丹参组给予丹参水煎液13.5 g/kg灌胃,灌胃体积20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均每天2次,连续7天.给药第4天,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50 mg/kg,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注射24h后,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 10 mL/kg),6h后观察大鼠体温、舌象、尾部瘀斑、耳廓和四肢皮肤颜色等表征以及耳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红紫,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色红紫,耳廓边缘发红,尾部出现明显瘀斑(P<0.01),体温明显升高(P<0.01)等瘀热表征;耳廓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尾部瘀斑长度明显减少,微血流流态评分明显升高,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减少,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采用联合注射角叉菜胶和活性干酵母方法建立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具有动物表征明显以及重现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效筛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

  • 干酵母悬液对肺炎链球菌荚膜恢复的影响

    作者:曹杰;屠静;邓娟

    荚膜是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于菌体外周围堆积甚厚的黏液性多糖或多肽物质.具有黏附作用、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及在营养缺乏时还可作为营养物质而被吸收等多种功能.其抗原性可用于细菌鉴别和分型.肺炎链球菌在机体内易形成荚膜,而在普通人工培养基上荚膜容易丢失.因环境因素丢失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可通过对宿主动物接种或用高营养培养基传代使之恢复.为有效的促使肺炎链球菌丢失荚膜恢复,以利于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用2%干酵母菌悬液1ml于小鼠腹腔注射2 h后,再对该鼠进行丢失荚膜菌接种,发现接种的小鼠均在4 d后死亡,将死亡小鼠肝脏涂片镜检,可见其肺炎链球菌丢失的荚膜得到有效恢复.

  •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6)

    作者:葛建国

    40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一干酵母(食母生)实例:患者,男,52岁.因腹泻1天就诊.初步诊断:急性肠炎.应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干酵母.

  • 全麦馒头

    作者:文怡

    原料:中筋面粉(饺子粉)400克,全麦粉100克,糖10克,油10毫升,干酵母6克,水230毫升做法1.干酵母溶解在水中,用筷子拌匀.2.中粉和全麦粉混合后,加入糖、油拌匀,边倒入酵母水,边用筷子搅拌,水倒完后,用手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热处发酵至2倍大,用手戳个洞,不回弹就说明发酵好了.

  • 综合果蔬面包

    作者:文怡

    面团材料:高筋面粉150克,低筋面粉150克,细砂糖30克,盐3克,干酵母3克,全蛋液180毫升,牛奶15毫升,黄油120克配料:胡萝卜丝50克,熟南瓜丁30克,青橄榄丁15克,蔓越莓丁5克,培根丁30克,欧芹碎3克,黑胡椒碎3克,帕马森奶酪粉15克,橄榄油 15毫升份量:4个200克的面包做法1.制作面团:细砂糖、盐、面粉、干酵母放入盆中混合均匀,放入鸡蛋和牛奶不停揉合.取一小块面团抻开,能出现稍透光且较厚的薄膜时,加入软化的黄油,继续将面团和黄油完全揉合均匀,成为一个光滑的面团.2.把面团拍扁,将胡萝卜丝、熟南瓜丁、青橄榄丁、蔓越莓丁、培根丁、欧芹碎、黑胡椒碎放在面团上,大致混合一下配料和面团.然后以将面团从中间扯断,再重叠的方式,反复几次将面团和配料混合,直到完全混合均匀,滚圆后放在温暖湿润处基础发酵约45分钟到1小时.

  • 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实验条件的探讨

    作者:肖百全;雷夏凌;黄远铿;欧慧瑜;梁惠婵;杨威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 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 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 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 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 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

  • 荆防汤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沁泉;陈创;刘微艳;陈盼;张涤

    目的:观察并比较荆防汤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干酵母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荆防汤(低)组、荆防汤(高)组,每组8只.空白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他组动物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mL&g造模,造模后采用序贯法灌胃给药,于造模前及给药后0.5、1、2、4、6h测肛温,比较各测定时刻体温相对于正常体温的变化值.结果:与造模组比较,荆防汤低、高剂量组及对乙酰氨基酚组均可明显降低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升高(P<0.05);荆防汤低、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2h可降低体温的升高(P<0.05),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荆防汤低、高剂量组在给药后4、6h体温的升高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汤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可能与解袁清里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荆防汤 发热 干酵母
  • 蒙医催熟疗法对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呼布钦;布仁达来;娜仁其木格

    目的:观察蒙医催熟疗法对干酵母所致蒙医未成熟热期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体重随机分为催熟组、寒药组、模型组、空白组等.除去空白组外的3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建立发热模型,同时催熟组以额尔敦-7汤灌胃给药,寒药组以三味冰片散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于给药后每隔30min测1次体温,连续至催熟组大鼠体温正常,同时立即采血、离心血清、检测其炎症因子,从而观察蒙医催熟疗法对发热大鼠的疗效.结果:建立的发热模型大鼠通过不同时间段进入蒙医未成熟热期,催熟组(额尔敦-7组)大鼠率先进入成熟热期、体温也先回归正常水平,然而催热组大鼠体温正常时寒药组和模型组大鼠尚未退热.结论:对于蒙医未成熟热期,额尔敦-7汤具有解热作用,而直接寒凉性疗法则并无疗效,这与蒙医未成熟热期需用催熟疗法理论相吻合,因而证明蒙医热证治疗原则的正确性.

  • 苦参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解热作用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伍世恒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苦参对大鼠发热模型(干酵母致)解热作用的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30只Wistar大鼠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样本,所有Wistar大鼠均于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20%,10mL/kg)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并根据大鼠的基础体温将其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与给药组各10只;给药组在零点和4h分别用0.5g/kg苦参混悬液灌胃,并定期测肛温,30min/次,持续15h。结果:给药组大鼠的发热高峰值明显低于模型组,5h体温差及9h体温差均出现显著降低,TRI-15为(13.91±1.77)℃·h,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苦参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解热功效。结论:苦参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解热功效,其作用机制考虑主要是通过抑制内生致热源的生成来实现的。

  • 新宣白承气胶囊对干酵母所致老龄大鼠发热的治疗作用

    作者:闫力;宫晓燕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的范畴,因感受风热病毒引起的、四时皆可发生,而尤以冬春两季高发的急性外感热病[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是首选有效抗生素,但随着病原体的变迁和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肺炎的治疗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特别是伴随肺炎高热而出现的便秘等症状,抗生素均无法解决.本文通过观察新宣白承气胶囊对干酵母所致老龄大鼠发热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老年肺炎的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

  • 如何服药有效果

    作者:张园

    服药的方法有很多讲究,科学地服药能提高疗效,否则,不仅会降低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有些药物要饭前(空腹)服.饭前因胃内空虚,服下的药物便于充分吸收,从而能提高疗效.故凡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原则上均应饭前服.另外,能提高食欲或促进消化的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稀盐酸、干酵母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抗酸药物,更要饭前服.

  • 面包干酵母致热病理模型的改良研究

    作者:王菊英;马剑峰;孙茹;王姿颖;卢盛华

    目的 改良干酵母悬液致热病理模型,消除动物 皮下注 射后存在的体温下降期。方法 将酵母悬液在34℃恒温水浴中 孵育0. 5 h,与对照组(未孵育酵母悬液)比较大鼠皮下注射后1、2、3、4、6、8 h的肛温。结果 孵育组体温无下降期,升温快。两组大鼠各测点经t检验, 均有显 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34℃体外孵育干 酵母悬液0.5 h后致热病理模型,大鼠体温无下降期。

  • 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作者:娄东晓;严冬;郭敏;王庆;蒋翠花;殷志琦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组(150 mg/kg)、毛萼晶D组(150 mg/kg).动物造模4 h后给药治疗,造模8 h后眼眶采血和组织取材.通过测定造模后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考察药效,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和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初步探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肛温的上升,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AVP含量,并降低下丘脑中PGE2、cAMP及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但迷迭香酸、蓟黄素和毛萼晶D对发热大鼠肛温的上升抑制不明显,且不影响发热大鼠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源TNF-α、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cAMP和PGE2的分泌,以及促进中枢体温负调节介质AVP的分泌有关,但作用物质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基于中医辨证用药特点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

    作者:柳佳;张丽;丁安伟;姚映芷;单鸣秋;喻斌;姚卫峰

    目的 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 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干酵母组)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注射剂量为2 g·kg-1,辅以体积分数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空白Ⅱ组自由饮水,并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的变化,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凝血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结果 造模14 d后,与空白Ⅰ组比较,干姜组大鼠体重相对减轻,饮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P<0.05,P<0.01),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减少(P<0.01),肛温明显升高(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计数相对增加,HGB含量及HCT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Ⅱ组比较,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干酵母组大鼠肛温增加且稳定在较高水平(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HGB及HCT明显增加(P<0.05,P<0.01).光镜下观察,干姜和干酵母组大鼠舌、胃组织可见血管扩张,肺组织可见局灶性出血.结论 大剂量干姜水煎剂灌胃或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均可引起大鼠血热出血,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组织血管扩张和出血现象,分析认为选择干姜为造模用药更符合中医临床内伤杂病、烧灼血络、血热妄行出血之特点.

  • 片仔癀对干酵母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

    作者:黄进明

    目的 探讨片仔癀( PZH)对干酵母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 方法 新西兰兔56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7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小柴胡颗粒剂组、PZH 0.24g· kg-1、0.12g· kg -1、0.06g· kg-1剂量组,观察灌胃给药不同剂量(0.24g· kg -1、0.12g· kg -1、0.06g· kg -1 )的PZH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同时观察PZH对兔血清 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影响. 结果 干酵母所致发热新西兰兔模型中,片仔癀0.24g· kg-1、0.12g· kg-1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体温显著降低(P<0.05);片仔癀0.24g· kg-1、0.12g· kg -1剂量组兔血清 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片仔癀各给药组兔血清 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降低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 片仔癀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优于小柴胡颗粒剂.

  • 冰袋用冷时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冠虹;郑翠红;邓元荣;李华萍;陈楚

    目的 探讨不同冰袋降温时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用冷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5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用冷20 min组、30 min组及60 min组各10只,监测冰袋降温后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 min各组大鼠的体温,绘制体温曲线,比较降温效果.结果 各冰袋降温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降温效果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冰袋用冷20 min、30 min、60 min组在撤除冰袋即刻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时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60min组用冷后15 min及60 min组用冷后3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体温反应指数比较,30 min组效果佳.结论 使用冰袋降温在短时间内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且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时效关系.综合各组体温反应指数及相关成本,以30 min组降温效果为佳.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