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连接量杯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项艳萍;齐惠萍

    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胃肠减压及预防切口积血、积液等,引流出的液体通常需要精确计量,为医生诊疗提供依据.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负压引流器部分无刻度,有刻度的引流器精确度不高.

  • 加压输液袋用于有创血压动脉置管的维护

    作者:黄锦芳

    有创血压监测数据准确直观,可及时发现瞬间的动脉血压变化,同时方便临床进行血气分析,避免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血管壁的损伤[1],因此,在急救领域、ICU得到广泛应用.进行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有效维护有创血压动脉置管的通畅尤为重要.

  • 膀胱造口袋用于重症老年男性患者小便管理

    作者:史小莉;虞献敏

    重症患者常因镇静镇痛、意识障碍等而出现小便失禁,若管理不善,可导致床单元湿染、会阴浸渍及骶尾部压疮等,从而增加医疗风险、治疗成本,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反映患者脏器功能的重要指标——尿量不能被准确计量,不利于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 可伸缩多功能输液架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邹正伟

    输液架是医院必不可少、使用频繁的医疗器械.老式的输液架一般都为整体结构,长度超过1.8m,使用时搁置在病床边,输液架底部靠三角架支撑,既占用空间,又妨碍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活动.

  • 透明敷贴用于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固定

    作者:吴婕

    留置胃管是保证危重新生儿胃肠营养的重要途径.新生儿以经鼻呼吸为主,经鼻留置胃管易造成鼻腔横截面积减少,鼻腔阻力升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功能改变,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1].

  • 灌注器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密闭性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蓉;王芳

    胸腔闭式引流是通过密闭性装置排出胸膜腔内积液积气,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是治疗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外科大手术后用于引流的常见治疗手段[1].胸瓶密闭性是否良好是关系到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腹腔穿刺留置引流管固定带的设计

    作者:许勤;杨中方;白姣姣

    腹腔穿刺引流术是常见的一项专科技术操作,稳妥固定引流导管是引流腹水的基本保障.通常情况下,穿刺点在患者的左下腹部,由透明薄膜(10 cm×12 cm)将穿刺引流导管贴合皮肤上以实现固定.

  • 手掌大鱼际按压医用滴注敷贴用于静脉输液拔针

    作者:唐薇;尚红梅

    目的 探讨更优化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损伤.方法 将663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1例和对照组322例.观察组拔针后采用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比较两组拔针时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以及在拔针后24 h时穿刺局部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相比,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更能减轻患者拔针时疼痛和穿刺局部皮下淤血.

  • 器械摆放装载方式及干燥时间对密闭式硬质灭菌盒残留冷凝水的影响

    作者:周娅颖;魏静蓉;曾俊;李斌;施建辉

    目的 探讨密闭式硬质灭菌盒灭菌后冷凝水残留的原因,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正常使用的密闭式硬质灭菌盒120套,对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内器械的摆放方法、灭菌装载方式和灭菌干燥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统计各组实验过程中冷凝水残留情况.结果 不同器械摆放方法、灭菌装载方式及灭菌干燥时间的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冷凝水残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改变器械的摆放方法,在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底平铺纯棉治疗巾、灭菌装载采用单层摆放,真空干燥时间设置为12 min,可有效避免灭菌后冷凝水残留情况.

  • 精油溶液对颌间固定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吴铭莉

    目的 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冲洗液,以改善颌骨骨折行颌间固定患者的口腔卫生.方法 将80例颌间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蒸馏水冲洗加修剪牙刷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精油溶液冲洗加修剪牙刷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观察组牙龈红肿出血及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舒适度良好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精油溶液冲洗口腔,可减少牙龈红肿出血及口腔异味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 情景教学系列课程在年轻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俞萍;顾则娟;苏纯音;任国琴;尤智英;吴静

    目的 探讨应用情景教学系列课程培训年轻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毕业3年内的年轻护士48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即根据新职工3年内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教学系列课程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对情景教学系列课程培训的认可率达95.83%~100%.结论 情景教学系列课程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 基于Mini-CEX的护理自考专科毕业生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分析

    作者:袁碧;毛新敏;周朝君

    目的 分析基于迷你临床评价量表(Mini-CEX)的新疆护理自考专科毕业生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以寻求佳策略,提高自考专科生临床护理技能.方法 应用Mini-CEX对133名护理自考专科毕业生进行临床护理技能考核.结果 13.0%~42.6%的考生5项临床护理技能考试不合格;其临床判断分析及应变能力较弱;理论与实践脱离现象突出.结论 新疆地区自考专科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总体情况不理想,许多关键护理行为及技能有待强化.

  • 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捷;孙瑞阳;陆虹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对其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专业认同量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106名护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3.98±0.54,临床学习环境评价总分为3.61±0.58.临床学习环境总分及各维度与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临床学习环境能显著影响护生的专业认同感,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建立较好的临床学习环境,以促进护生专业认同感.

  • 学校与医院“定岗双元”合作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课程构建

    作者:邓荆云;贲亚琍;马慧芳;余薇;周咏

    目的 通过改革护理专业学校与医院“定岗双元”合作培养护理人才的课程构建,向社会输送优秀护士,为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打下基础.方法 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专业论证、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构建、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合作,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5大模块.并对2008~2011级护理专业“定岗双元”的学生实施院校合作培养.结果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结合临床与大纲、拓展前沿知识的评分为(7.92±1.45)~(8.97±1.69)分,为较好水平;2008级学生均通过2011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后全部被医院录用.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留院临床工作的综合评价良好.结论 院校“定岗双元”合作培养的课程构建使学生、学院和医院多方受益.“定岗双元”教学课程改革能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将教学质量的测评与国家、行业标准相衔接.

  •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作者:刘书琳

    目的 培养实习护生的法律意识.方法 对240名实习护生采取激发学法兴趣、举案说法、突出重点学习内容、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等方法增强其法制相关知识,于入科和出科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护生法律意识.结果 出科时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认知度及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入科时(均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法律意识培养,可提高其相关法律知识,以降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现状

    作者:吴悠;于继珍;李洋;罗曼;钟玉杰

    概述了集束干预策略的概念、特点,阐述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策略包括置管操作集束干预策略和维护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对象主要为各种癌症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

  • 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召霞;李艳琳

    阐述了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现状,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由专业的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心理医生、牧师等上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生活照顾、症状控制及心理辅导等支持性和照护性的帮助.认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临终关怀是未来临终关怀发展的趋势,提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是其运行成功的重要保障.

  • 创新扩散理论及其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叶赟;张兰凤

    通过介绍创新扩散理论的框架及在护理领域的适用性,重点阐述该理论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对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研究和应用的指导启示.

  • 带固有神经背侧支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尹秀萍;喻怡冰;刘娟

    目的 总结带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对58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带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手术切口愈合开始中药熏洗.术后加强体位管理,皮辩护理,熏洗护理及手指功能锻炼等.结果 58例67指皮瓣均成活,随访7~32个月,修复后指腹的外形良好,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6.5 mm,手指功能按TAT法评定均为优.结论 带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后辅以中药熏洗,并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 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

    作者:景新华;邵咏华;柏慧华;陈洁;王红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收住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需留置鼻胃管且留置时间>7 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鼻腔护理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结果 留置鼻胃管期间观察组6例(20.0%)发生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对照组发生21例(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腔冲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

  • 毁损伤手术取皮区创面处理方法的改进

    作者:曹姝专;周桂菊

    目的 促进毁损伤患者手术取皮区创面愈合.方法 将108例毁损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组52例和改进组56例,常规组由医生用传统方法换药,改进组由伤口小组护士与医生同入手术室,从患者手术中取皮后开始全程负责取皮区的创面处理,换药采用优拓敷料.结果 改进组换药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显著轻于、短于常规组,敷料粘连及创面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专科护士全程处理毁损伤患者手术取皮区创面,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

  • 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径路切除患者排便功能评估与护理

    作者:谭翠莲;王瑛;卢晓明

    目的 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排便功能评估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7例采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术后着重做好排便功能的评估、肛周皮肤护理、排便功能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追踪与随访等.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有66.7%、82.4%、91.2%的患者排便功能达到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区分排便与排气,无需长期使用抗泻药和严格控制饮食.结论 合理的术后排便功能评估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 对断指再植患儿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蔡凌;魏水华;余诗军;梁惠贤;谭亚茜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断指再植患儿焦虑情绪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断指再植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惠儿及家长的认知行为干预,并贯穿于住院全过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再植指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焦虑状态,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 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

    作者:陆云;屈惠琴;朱勤芬

    目的 总结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2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加强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及应用造口用品,评估癌因性疲乏,加强排便护理、运动锻炼、中医调护、饮食护理等.结果 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无疲乏17例,轻度疲乏9例,中度疲乏4例,重度疲乏2例.住院时间为25~46 d.结论 对直肠癌造瘘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一穴肛患儿行共同管下移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颖华;翟琦;陈松漪;叶柳

    对4例一穴肛患儿行共同管下移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提出认真执行术前访视,了解疾病特点,熟知解剖及手术步骤,充分准备手术物品和娴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障.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二期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思;谢庆;梁嘉健;李艳光;欧阳淑怡

    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一期姑息手术3~9年后施行二期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TCPC).结果除1例术后死于呼吸衰竭及缺氧性脑病,1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手术效果满意,术后住院15~107 d(平均21.0 d)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Ⅱ~Ⅲ级,发绀症状明显改善,SpO2 0.83~0.95;出院后26例获得随访,短期效果良好.提示手术室护士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备好血制品及抢救仪器,巡回护士术中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随时配合抢救;术中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了解主刀医生习惯,备齐器械用物,术中默契配合,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下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作者:杨丹

    对25例成人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及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术中唤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体位管理

    作者:胡玲;安娟;蔡佩霞;黄娟;何敏

    总结300例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手术体位管理经验,认为做好术前访视、心理支持和物品准备;正确摆放体位,唤醒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变动,及时纠正,保证手术中患者的舒适,提高手术耐受性,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 胸骨肿瘤切除同期行自体肋骨和带蒂大网膜移植胸廓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敏;王春娥

    对12例胸骨肿瘤患者行胸骨肿瘤切除并应用自体肋骨和带蒂大网膜移植进行胸廓重建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反常呼吸.提出做好术前访视及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器械、一次性手术用物、药品、仪器等,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术中注意体位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手术进展,准确迅速传递手术器械及用物,及时更换器械及手套,做好肿瘤隔离操作,可保证手术进展顺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喉罩全麻白内障患儿手术苏醒期拔管时机的探讨

    作者:胡晓漪;席淑新;陈佳瑶;陆玉;庄燕

    目的 降低惠儿全麻苏醒期喉罩拔出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儿喉罩拔管时机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将择期喉罩全麻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镇静状态喉罩拔管组(镇静组,33例)和清醒状态喉罩拔管组(清醒组,27例).在麻醉后恢复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拔出喉罩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苏醒期,镇静组无一例发生呛咳,清醒组13例出现呛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儿镇静状态下拔出喉罩能降低拔管后呛咳发生率,以保证患儿安全渡过全麻苏醒期.

  •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的建立及临床实践研究

    作者:王颖;邓妍;李秀云;汪晖;陈军华

    目的 总结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成效.方法 对全院46个专科护理单元建立并实施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对当日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科室进行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及现场督导.结果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实施后,重危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升护士长管理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患者满意度.

  • 指纹打卡考勤管理对第一台手术准时实施的作用

    作者:郭延平;杨贤云;华靖

    目的 提高手术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 对第1台手术医生运用指纹打卡进行考勤管理.结果 指纹打卡考勤管理实施后,9:00之前第一台手术切皮例数显著增多,9:09之前切皮的手术由实施前的10.0%提高到实施后的91.0%,9:30之前手术全部开始,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指纹打卡考勤管理可确保第一台手术的准时实施,提高了手术台利用效率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 护理管理者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调查

    作者:张锦辉;林丰;林艳侠;李伟丽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为优质护理的政策制定和对管理者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优质护理持续深入开展.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参加厦门市某培训班的护理管理者17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80.00%~98.86%护理管理者认为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护理对象是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不只是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仅37.71%的护理管理者认为家属可以陪伴但生活护理应由护士完成,70.86%认为强调基础护理会削弱专科护理发展.结论 护理管理者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利弊有一定认识,对优质护理的深入持续开展信心不足.希望上级领导给予支持,建立长效机制,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深入开展.

  • 临床护士科研诚信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美满;周霞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科研诚信意识现状,为强化我国护理科研诚信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北京、上海、广州等7城市13所三级甲等医院286名临床护士(工作年限5年以上且发表过科研论文),采用自设科研诚信意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科研诚信意识总分(138.31±15.92)分,日常关注维度得分(11.83±3.84)分,科研规范了解维度得分为(23.63±6.43)分,态度和重要性认识维度得分分别为(65.95±7.00)分和(36.79±5.77)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职务、论文发表期刊级别及有无科研基金、科研获奖、受科研诚信方面教育的临床护士其科研诚信意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无科研诚信教育、论文发表期刊级别、职称是科研诚信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临床护士整体科研诚信意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特征的临床护士其科研诚信意识存在差异.应结合我国护理科研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促进临床护士的科研诚信意识和自觉践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

  • 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

    作者:赵体玉;曹立恒

    目的 探讨专科化培训对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综合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32名新护士按入科报到登记编号分组,奇数入实验组(15人),偶数入对照组(17人).对照组培训内容及方法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实验组完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第一、二阶段后(入科后2个月完成),进入固定的专科至少6个月,采用专科化培训.结果 培训后3、6、12个月实验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入科2年内撰写会议论文及发表论文数、参加专科学术会议及培训次数、专科医生满意率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基础上对新护士实施专科化培训,可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能力.

  • 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认知的质性研究

    作者:李晓芳;叶旭春;姜安丽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对14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将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认知归纳出3个主题:对患者参与安全持谨慎支持态度;患者参与安全问题的利弊共存;患者参与安全存在一定的困难及挑战.结论 应针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患者参与安全问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 科研目标任务管理对提升护士长科研能力的作用

    作者:邓明燕;薛菊兰

    目的 营造护理科研氛围,提高和培养护士长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方法 根据护士长对护理科研需求进行科研技能培训,对护士长设定科研目标任务,加强科研目标质量管理,对科研目标任务进行考核与奖惩.比较科研目标任务管理前后护士长以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课题、论文发表情况等.结果 35名护士长中以第一责任人完成的科研课题由管理前的2项上升到了管理后的6项;发表论文数量由管理前的50篇上升到了124篇,管理前后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和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管理后有部分课题和论文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励.结论 科研目标任务管理提升了护士长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高级人才的培养及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 “1+7”医院向心服务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作者:方芳;常健;周炜;陈敏生

    目的 探索建立“1+7”医院向心服务系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建立服务管理中心,将患者检查陪护、病区药物提供、检验标本收集、医疗护理耗材、病史报告送达、基础物资配置、突发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疗与护理全部活动相关的7个方面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住院患者临床医疗护理的支持与保障网络,并在全院运行.结果 项目实施后,每天减少外勤护士运送工作时数282 h,患者及临床医技部门对后勤服务满意度、检验标本结果及时送达率均提高,患者运送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医院向心服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了患者及临床科室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符合临床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 基层医院新上岗护士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的探讨

    作者:陈秋琴

    目的 寻找适合基层医院大中专新护士向临床护士转变的方法,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和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46名应届毕业的新上岗护士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轮转时间为1年,经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分配至首轮科室,首轮科室时间为6~8个月,轮转科室分别为1~2个月.每科指定1名老师带教,并根据轮转时间安排重点掌握内容.结果 39名在首轮科室培训4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如期进入其他科室轮转;7名护士于6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护患者,8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其他科室轮转.结论 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可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 护士应对策略对其职业应激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玲;屠丽君

    目的 了解护士应对策略对其职业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468名,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职业紧张因素量表、职业应激反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应对策略评分为118.43±18.03,应对策略使用不足者工作单调、工作压力、工作危险性和每日紧张感、心理健康感评分显著高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者,而工作控制和工作满意感评分显著低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者(P<0.05,P<0.01);应对策略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感呈负相关(P<0.05,P<0.01),应对策略各因子与工作满意感呈正相关(P<0.05,P<0.01);社会支持、工作与家庭关系与每日紧张感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士的应对策略影响其对职业应激因素的感知,不同应对策略的充分使用,能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感和工作满意感,改善工作紧张感觉.

  • 护士工作中付出-获得不平衡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刘克英;张枭霄;陈春霞;方维

    目的 探讨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付出-获得不平衡(ERI)量表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荆州市3所三甲医院及3所二甲医院47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处于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护士288人(60.25%),超负荷状态护士424人(88.70%);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组及超负荷组在家庭/工作平衡、对排班的满意方面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超负荷、付出及获得与护士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处于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及超负荷状态的比例较高,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护士的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及超负荷状况,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 骨科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黄桂玲;王璇;张银平;汪祝莎;王雅丽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斯型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成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单(下称流程单)设计小组,制定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护理过程的5类流程单,责任护士根据工作流程单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流程单应用后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患者满意率相对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 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

    作者:张红芬;刘虹;瞿紫微;辛玲芳;曾红玲;何美娜

    目的 探讨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芒硝外敷及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则配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中医症候疗效指数、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及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 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郭梅;吴彤彤;万慧;倪娜

    目的 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培训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对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情景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及实践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妇对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景式健康教育可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 偏瘫康复操对改善颅脑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

    作者:王洪干

    目的 探讨康复操对改善颅脑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颅脑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偏瘫康复操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法测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结论 颅脑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偏瘫康复操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阴道填塞安尔碘纱布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

    作者:崔桂萍;崔烨;赵晓丹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应用安尔碘纱布填塞阴道的效果.方法 将1 094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纱布组366例、凡士林组360例和安尔碘组368例,术后分别采用干纱布、凡士林纱布、安尔碘纱布填塞阴道,于48 h后取出.结果 安尔碘组感染发生率为28.26%,显著低于干纱布组及凡士林组,患者阴道异物感、下腹坠胀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干纱布组及凡士林组(均P<0.01).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安尔碘纱布填塞阴道,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 B超监测下经腹羊膜腔穿刺羊水减量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旷双红;陈雅;林海燕

    目的 总结B超监测下经腹羊膜腔穿刺羊水减量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3例羊水过多患者在B超监测下经腹羊膜腔穿刺行羊水减量术,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23例患者抽取羊水量为400~3 000(1 584.4±713.7)mL,手术过程顺利;发生先兆早产5例,宫腔感染2例,胎儿宫内窘迫2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住院3~8(4.8±1.5)d出院.7例顺产,9例剖宫产,7例因胎儿严重畸形终止妊娠.结论 对羊水减量术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心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继而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渡过后续孕期.

  • 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的研究

    作者: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朱庆捷;史甜;薛露;陈齐红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和5名专职护士负责6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维护,患者总置管时间4 184 d.统计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结果 医生操作时为患者提供大无菌屏障遵从率96.21%;医生穿刺前穿隔离衣69.6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8.19%;理想的置管部位穿刺率69.39%.结论 医护人员对CRBSI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需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实施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严格执行集束预防策略的各项措施,切实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感染发生的时间.

  • 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简翠兰;聂军

    目的 总结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眼部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眼部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房水引流物均成功植入,无堵塞及脱出.术后住院观察5~7 d,出院时患眼平均眼压(14.82±8.67) mmHg,术后1年患眼平均眼压为(16.85±7.37) mmHg.术后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2例,视力提高8例,无一例视力下降及丧失.结论 房水引流物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活性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晚期下咽癌行胃管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

    作者:江华;李桂华;李晓霞;范玉霞;黄敏

    目的 探讨晚期下咽癌行胃管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效果.方法 对20例晚期下咽癌患者行胃管状成形术,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实施营养支持管理.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胃坏死、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胸胃综合征及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失访2例,死亡6例,余12例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结论 对于晚期下咽癌行胃管状成形术患者予以规范化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术后消化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