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桡动脉置管行有有创血压监测在抢救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分析

    作者:毕平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在对其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利用桡动脉置管实施有创血压监测护理的关键点,探讨在对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过程中,利用桡动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05月-2012年05月心力衰竭患者252例,针对全部患者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后,实施有创血压监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包括患者126例.A组患者采用自制夹板方法进行固定;B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在伴有有创血压监测终的护理结果以及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在完成桡动脉置管后,均实施有创血压的监测,同B组患者进行比较,在血肿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A组效果令患者非常满意(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进行桡动脉置管并且实施有创血压监测,获得的安全性非常高,能够有效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桡动脉置管过程中利用自制夹板进行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克标;古满平

    目的 比较有创血压(IBP)监测和无创血压(NBP)监测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purification,CBP)治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CBP连续性以及各项指标完成率的影响,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BP治疗中安全的血压监测方式.方法对76例使用多巴胺或(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数组为观察组(n =38),实施IBP监测;偶数组为对照组(n =38),实施NB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在CBP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改变、心律失常、意识改变、压力性紫癜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CBP被迫中断次数、预计治疗时间完成率、预计超滤量完成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P连续性以及各项指标完成率方面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BP治疗过程中实施IBP监测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的连续性及完成率.

  • 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在危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蒋巧玲;林月娟;蓝惠娇

    目的 探讨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在危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漳州市医院外科ICU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需动态监测血压的患者61例,排除Allen试验阳性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触摸桡骨茎突内侧0.5 cm处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作为穿刺点,采用针体与皮肤夹角20°穿刺置管.试验组30例,采用先触摸桡骨茎突内侧0.5 cm处桡动脉搏动明显处,再沿动脉向心方向往上约2 cm处或腕横纹上3 cm处摸到动脉搏动点作为穿刺点(给予记号定位),针体与皮肤夹角30°穿刺置管.观察对比两组渗血发生情况、穿刺处肿胀情况和置管留置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动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渗血发生情况、穿刺处肿胀情况和置管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能够减少动脉穿刺置管处渗血,保证动脉测压波形的稳定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同时能够减少更换动脉置管贴膜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

  • 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在儿科加强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陈巧燕;夏素琴

    目的 探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在儿科加强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医院PICU病重患儿50例,均实行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0例患儿均完成了桡动脉置管,并完成了有创血压监测以及采血.其中46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2.0%,使用留置导管每天动脉采血3~4次.导管留置时间1~7d,平均(3.7±0.4)d.患儿未出现置管滑脱、阻塞、感染及渗血等情况.结论 对医院PICU病重患儿实行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并给予优化的监护模式,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Y型静脉留置针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菊蓉;李凤;胡可可

    目的 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动脉穿刺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行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用Y型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留置管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00.0%)远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脱管率(10.0%)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低于对照组(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留置针和常规针相比,留置时间延长,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可以减少由血液溢出管道造成的血液污染,可以减少穿刺次数造成的疼痛感.

  • 有创血压在ICU中监测与护理探讨

    作者:路春丽

    有创血压监测就是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压的方法.它有以下的优点:可及时准确地反应患者动脉血压的动态变化,协助病情分析;间接用于判断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以及心脏压塞等情况;应用于心脏病患者手术以及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反应病情的发展状态,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和调节;可随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避免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疼痛或血管壁的损伤[1].因其有以上优点,临床上在ICU应用广泛,但由于其有创伤性,应用中可能出现动脉穿刺插管的并发症如局部血肿、血栓形成等,故应严密观察并护理.

  • 有创血压监测(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沈洁;蒋萍;李玥璐;刘煜

    目的:分析探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PICU病房危重患儿100例,分别在有创血压监测的同时进行无创血压监测(NBP),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差异.结果:有创血压监测组收缩压明显高于无创血压监测组(P<0.05),但两组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相比,持续有创血压监测PICU危重患儿的血压更加准确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肾移植术中桡动脉与动静脉内瘘穿刺置管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张彦选;曲青山;李明;蒋欣;房军;刘瑞勇;苗书斋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中穿刺健侧桡动脉和动静脉内瘘行有创动脉压连续监测的应用效果,评价动静脉内瘘穿刺置管行有创血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82例肾移植患者术,其中采取桡动脉(A组)和动静脉内瘘穿刺置管(B组),对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和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动静脉内瘘组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穿刺次数少、血管并发症少、疼痛评分低于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置管是一种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的路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有创 血压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李响玲;马艳婷;尤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80例接受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观察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地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划分.对照组(40例)在治疗时采取了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40例)给予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出血、血栓等)7.50%、住院时间(8.69±3.45)d均低于对照组25.00%、(11.56±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t=5.261,P<0.001).研究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00%均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有创血压监测,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作者:沈咏芳;王琦

    目的 探析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的ICU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套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套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5,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7.5%显著低于观察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68,P<0.05);对照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几率67.5%显著高于观察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17,P<0.05).结论ICU应用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夏田;孙婷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于左侧桡动脉搏动强处穿刺22号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压力延长管,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无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现象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动态直观地连续反应血压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 PDCA循环在减少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郝祥梅;魏雪;刘淑娟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非计划性拔管( UEX)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2013年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UEX发生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观察组动脉留置导管的UEX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为(22.98±2.53)d,低于对照组的(22.98±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6, 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5849.71±252.80)元,比对照组的(6991.1±237.1)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31,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可预防和控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的UEX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 巧用压力传感器包装盒制作有创测压固定装置

    作者:肖平侠;徐保军

    有创血压监测在麻醉科目前已成为术中常规监测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观察到瞬间的血压变化,让麻醉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尽早的采取措施,而且可以及时采集动脉血标本,以便了解术中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过去,有创血压监测的压力传感器放在手术床头,但手术床宽度有限,常因摆放体位、搬运或牵拉造成压力传感器滑脱,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我科利用压力传感器外包装盒制作了固定装置,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简单可行,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有创血压监测导管的固定

    作者:吴静

    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压力的一种方法.它是用套管针将导管留置在动脉内再接换能器测量动脉内的血压.其导管的固定对于有创血压监测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关系,导管一般采用无菌敷贴固定,但用无菌敷贴固定如遇出汗多、躁动的患者导管较易脱出,将导致出血或不能有效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而延误病情的诊治.

  • 方波试验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鲁梅珊;孟彦苓

    有创血压监测是将导管放入动脉血管内,然后将导管与压力监测系统相接,后者可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显示在监护仪.对压力监测系统所提供的波形及数据做出正确判读,只有波形状态正常,所获取的数值才能准确反映机体生理指标.这就需要对波形的动态反应性包括共振频率和衰减进行评估,在床旁只有通过方波试验以测定共振频率和计算振幅比率来对压力波形进行简单的动态反应性评估[1].方波试验也叫快速冲洗试验,即对压力监测系统进行快速冲洗,床旁监护仪中波形会快速上升到顶端形成方波,观察其返回基线的轨迹的操作程序.

  • 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蒙好好;杨华露;廖素霞;方利娟;陈妙兴;李启婵;李卫林;江斓燕

    目的 比较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换血治疗中进行109组有创和无创两种测压方法的监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换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换血治疗中无创血压平均值为(50.38±1.76) mm Hg,有创血压平均值为(48.06 ±2.18)mm Hg,无创血压平均值略高于有创血压平均值,两种方法所测量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82,P<0.05);出生体重越小,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越大(t=-2.53,P<0.05).结论 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准确提供患儿血压的变化值,为疾病预测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避免反复穿动脉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监测效果和可行性.

  • SpO2检测在颅脑急症患者足背动脉有创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杨伯炜;杨国栋;沈千贺;徐海文;张俊秾;罗刚;郭平

    目的 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imetry,SpO2)监测在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意识障碍的颅脑急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床实验组和SpO2+实验组,分别通过甲床颜色和SpO2波形及数值的变化评估足背侧支循环功能,对比实验结果.结果 甲床实验组30例患者,阳性8例,SpO2+实验组30例患者,2例为阳性(P<0.05).28例患者SpO2+实验前后SpO2值无统计学差异,拔出足背动脉穿刺导管后24 h,两组患者侧支循环功能评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肿,动脉血栓,肢体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SpO2+实验是对足背动脉有创监测前甲床实验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对血氧饱和度数值及波形恢复时间的观察,可以排除部分人为因素干扰,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低、准确客观,可以很好的替代踇指甲床实验.临床工作中,更适合不能准确检测甲床实验的颅脑急症危重患者,并对于甲床实验可疑病例也可以应用此方法来快速验证.

  • 有创血压监测在ICU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池小月;朱慧;朱臻;倪乐乐;张建新;李娜;宋慧娜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或肾移植手术临床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肝肾均为终末期病变的患者来说目前肝肾联合移植是安全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围手术期处理棘手、出血多、创伤大,术中及术后在ICU早期监护期间都需要对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其中桡动脉有创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现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武警总医院行肝肾联合移植10例患者,术后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报道如下.

  • 体外循环术后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作者:刘明霞;郭满;李爱莉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时压力,是评价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有创血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他化验标本,必要时可通过动脉内插管直接进行动脉输血[1],从而省去反复动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院于2006年共行心内直视术268例,术后均行有创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分析经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彩霞;刘畅;杨建

    目的:通过对我院接受有创血压测量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经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施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90例,随机分组为3组,每组病例为30例,A桡动脉穿刺, B肱动脉穿刺,C足背动脉穿刺.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按压时间、留置时间、穿刺并发症.结果:在穿刺成功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时间方面,桡动脉A组和足背动脉C组明显长于肱动脉B组,A组桡动脉留置时间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并发症方面,桡动脉A组明显少于B组和C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穿刺置管应用于有创血压监测中,三者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和肱动脉对比,足背动脉和桡动脉留置时间更长,但是足背动脉并发症较多,因此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具有更加高的安全程度,留置时间长,为有创血压检测穿刺置管方法的佳选择.

13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