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用床边核查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绮慈;吕春梅;莫韶妹;李杏崧

    目的:探讨床边核查模式(Checklist)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小组,选择2013年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转科后48 h内发生CRBSI的87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转科后48 h内发生CRBSI的108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了核查的关键环节作为评价和观察指标制定床边核查表,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结果:两组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情况,观察组护士掌握预防集束护理相关理论的合格率、管道维护操作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置管时大无菌屏障执行率方面有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床边Checklist落实集束管理可以使CRBSI发生率下降,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伴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一例

    作者:刘静;杨水秀

    本研究报道了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感染伴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过程.做好心理护理、拔管护理及饮食指导,准确留取培养标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做好健康宣教并坚持随访.患者出院后半个月,没有继发血栓和其他并发症.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伴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必要且有价值,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 综合护理对 ICU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黄淑华;邓乐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中心静脉导管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 ICU 12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的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3.3%,对照组为8.3%,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ICU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 胸外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学监测及分析

    作者:白银琪;朱小龙;李耿;虎淑妍

    目的 分析胸外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学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胸外伤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 382例的临床资料,计算CRBSI的发生率,分析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①在1 38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胸外伤患者中发生CRBSI的有239例(17.29%);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912例,发生CRBSI 199例(21.8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07例,发生CRBSI 22例(10.63%);股静脉穿刺置管263例,发生CRBSI 18例(6.84%),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39例CRBSI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76株,占31.80%,;革兰阴性菌153株,占64.02%;真菌7株,占2.93%;厌氧菌3株,占1.26%,其中革兰氏阴性菌较为多见,明显高于其他菌株感染(P<0.05).结论 该院CRBSI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因此,应切实加强CRBSI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例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岑梅玲

    目的 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例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感染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2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感染与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对PICC相关知识欠缺以及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不严有关,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后均痊愈.结论 PICC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力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不严、换药不及时等有关,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减少其损害程度.

  • 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治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陈燕枫;邵亚娣;林松茂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减少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主要的医学数据库,搜集ICU患者护理相关文章,按照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累计纳入16篇ICU中心静脉置管的集束化护理研究,试验组累计2 677例,对照组2 222例,其中试验组发生CR-BSI患者数为73,感染率2.73%;对照组发生CR-BSI患者数为179,感染率为8.06%.相对于传统护理组,集束化护理组发生CR-BSI的风险为0.35 (95CI:0.27~0.45,P<0.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减少其所致的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 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奇娟;王少亭;胡晓舟;张瑾;卢永申;张燕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4例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原发病及慢性肾脏患者相关检验指标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关系.结果 484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9例(5.99%),其中年龄≤60岁感染率14.45%,高于>60岁的1.29%(χ2=34.203,P=0.000);合并糖尿病感染率8.52%,高于未患糖尿病的3.83%(χ2=4.694,P=0.030);导管留置时间>2周感染率14.74%,高于≤2周的1.83%(χ2=31.302,P=0.000);原发病两两比较中,慢性肾功能不全感染率(9.05%)与急性肾损伤(0.6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4,P=0.001),肾病综合征患者感染率(16.28%)与急性肾损伤(0.69%)及其他原发病(1.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7、7.093,P=0.000、0.008).结论 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预防C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作者:闫虹;刘颖

    目的:探讨C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管理的实践应用。方法:依据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预防策略,研究制定CCU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集束化管理预防标准,指导并培训CCU内工作人员,实施CRBSI预防标准,进行追溯监测及质量管理。结果:实施CRBSI预防标准后,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改善,手消毒液的使用量显著提高。置管时穿无菌隔离衣的依从率显著提高。患者置管后导管的使用率显著下降。置管期间及拔管后48 h内导管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CCU内实施CRBSI集束化管理对策能有效预防CRBSI。

  • 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控制效果

    作者:刘亚新;王亚霞;陈娟红;姚蕙萍

    目的 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控制效果.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控制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CRBSI由实施前的6.64%下降至3.39%.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控制CRBSI效果明显,值得在相关科室推广.

  •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周杰;邵君;隋鑫;宋静;刘秋梅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和预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超过>48h采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ICU实施PICC患者306例,共发生22例CRBSI,感染率为7.19%.老年住院患者、留置时间、APACHEⅡ、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等因素与CRBSI具有有相关性(P<0.05).从2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分居前三位.结论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不合理使用等,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抗生素锁封技术用于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章;陈宏吉;刘怡宁;陈萌;隗东方

    血管内置入导管已成为危重症病人救治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液体、营养素及血液制品等的输注,并可用于检测急危重症患者的在血流动力学上的变化. 但导管使用同时也常伴随出现相关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特别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 CS-BSI/CR-BSI )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天数,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会统计发现,在ICU中每年发生CR-BSI感染约为8万,在整个医疗系统范围内,预计每年发生的病例数可达25万〔2〕. 多项分析显示由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的发病率升高以及医疗费的增加,其花费已经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2〕. 为此对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护人员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抗生素封管技术( Antibiotic Locke Tenchnique ,ALT)在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和报道证实抗生素锁封技术( ALT)可以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 -BSI ) ,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明显下降,进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据此,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抗生素锁封技术的产生及使用现状等方面论述抗生素锁封技术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李少增;朱静;王海滨

    目的 分析我院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91例CRBSI的107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88例患者中91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占1.4%,主要来源于ICU、烧伤科、肾内科和急救部;107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8.0%(30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1%(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2%(11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达100%;非发酵的革兰阴性菌占63.6%(68株),其中病原菌分离率高的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0.6%、12.1%和12.1%,非发酵菌的多药耐药较严重;真菌占8.4%(9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但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中介和耐药.结论 葡萄球菌属、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属是本院CRBSI的主要病原菌,重视病原菌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控制CRBSI非常重要.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

    作者:窦英茹;王加凤;闫坤丽;潘春芳;谢金兰;朱庆捷;史甜;郭凌翔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对中心静脉置管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 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提高(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 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宋峰;董建英;张秀英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营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 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7.41‰降为2.08‰(P< 0.01).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李美;葛庆玲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插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86.15%)( P <0.05)。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77%,低于对照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作者:罗蕾;秦英;向亚娟

    目的 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0例(采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对照组430例(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特点.结果 发生CRBSI6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41例,两组导管留置7d前CRBSI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7 d后实验组CRBSI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1,4.30,P<0.05).实验组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结论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作者:余缤虹;周琳;许玲;王洁;顾玉凤;胡惠芳

    目的 研究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入住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47例患者按时段分组:2008年6月—2010年6月411例共计5 760个导管留置日,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2年9月436例共计6 110个导管留置日,施行集束干预策略,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置管部位和置管时间的差异,以及CRBSI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为(8 ±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 ±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 008). 观察组436例置管患者,共留置6 110个导管留置日,有14例患者发生了CRBSI,发生率为2. 3/千导管留置日;对照组411例置管患者,共留置5 760个导管留置日,有38例患者发生了CRBSI,发生率为6. 6/千导管留置日;两组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 60,P=0. 002). 结论 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 目标监测和干预组合措施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周丹;姜文彬;林辉;潘新亭;郑桃花;魏丽丽

    目的 探讨目标监测下干预组合措施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5年1月开始对留置深静脉置管的ICU患者实施目标监测和干预组合措施,回顾性将2014年37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纳为对照组,2015年426例实施目标监测和干预组合措施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感染5例,感染发病率1.17%,对照组感染13例,感染发病率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8,P<0.05);干预组CRBSI发病率1.41‰,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5).结论 目标监测和干预组合措施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措施

    作者:董建英;宋峰;张秀英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新生儿建立了可靠的静脉通路,既保证了治疗、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又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尤其是避免了高营养药物、钙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液体外渗导致的组织水肿、坏死、瘢痕、挛缩等不良后果,进而规避了护理纠纷.

  • 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史甜;朱庆捷

    目的 探讨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 4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117例和未感染组1 288例.对每例患者实施集束预防策略,每日进行评估.分析集束预防策略中的各项措施与CRBSI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患者总置管天数17 317 d,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2.85 d,感染发生率为6.8/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肤贴种类、更换肤贴时间和是否输入TP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APACHEII评分>20分占78.63%、住ICU时间>30 d占38.46%、紧急插管占17.95%、接受倾入性操作频次>4次占83.76%、导管留置时间>7d占78.63%均高于非感染组(51.86%,15.53%,7.84%,35.02%,3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071,23.750,10.781,36.56,44.886;P<0.05);感染组患者操作时提供大无菌屏障的合格率占45.30%、操作中接头消毒的合格率占68.38%、锁骨下静脉置管占40.17%均低于非感染组(75.93%,94.33%,59.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03,4.604,5.07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操作中接头消毒的合格率是影响CRBSI发生的独立因素(OR =4.992,P<0.01).结论 实行集束化预防策略,加强导管接头消毒管理可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

29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