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肿瘤患者疾病知情权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廖春玲;徐袁明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对疾病知情权的需求状况,以使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95例住院肿瘤患者就有关疾病知情权的6个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8%的患者认为自己应该知道所患的疾病;94.7%的患者想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保健知识;90.5%的患者认为应该在化疗或放疗前被告知治疗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77.8%的患者在病情较重时想知道疾病的预后;67.4%的患者在家属不愿让其知道准确诊断时仍坚持告知权;只有14.7%的患者对护士解答的问题感到非常满意.结论 临床护士应了解肿瘤患者时疾病知情权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十字气囊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汪筠;秦军;孙永忠;李伟

    根据低凝状态下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原理,自行设计十字气囊,并应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结束时股动脉的压迫止血.与传统手法按压及加压包扎比较,缩短了按压时间,减少了局部血肿及皮下淤斑等并发症发生率.

  • 急救药品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庆;杨春

    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管理不仅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急救车内药物品种复杂,数量多,为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我科设计了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下称登记本),自2003年12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苏惠少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护理学导论采用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效果探讨

    作者:顾炜;李小妹;唐小尼;方华

    目的 探讨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 对40名2000级护理本科生实施护理学导论全课程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采用过程评价、闭卷考试、角色扮演、命题作文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达标38名,占95.0%.其中过程评价、角色扮演满分;闭卷考试39名这标;英文命题文章38名达标.结论 护理学导论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达标率.

  • 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程翠年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 CBI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玉霞;赵凤君;田迎春;李静

    目的 探讨CBI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9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9名)和实验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为目的,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判断目标语言能力;实验组采用CBI教学方法,即将英语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学科知识来获得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结果 实验组在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中其阅读、听力、书写、翻译及综合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CBI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转变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护理 CBI 英语 教学法
  • I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岳艳玲;徐英

    目的 探讨IBL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5名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3名)和对照组(42名).实验组采用以质疑为基础的IBL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于实习2周后向护生发放教学方法评价表,实习3周后向患者发放护生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住院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解决问题4个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护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效果评价中,实验组对提高思维表这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及增强团队意识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IBL教学方法能促进护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 医学遗传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

    作者:刘淑香;邢沈阳;田迎春;张金勇;单志军

    目的 改革医学遗传学实验的考试方法,探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216名学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8名.对照组按传统实验课方法进行教学,即讲完课后由教师按实验操作程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做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组增加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比例,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标本,探索、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成绩及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考试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

    作者:孙水英;曾慧;张丽平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我国的护理工作现状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护理对策进行综述,提出针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迫切需要拓宽护理教育层次,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普及社区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促进人口老龄化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 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芳丽;许冰

    对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环境护理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环境护理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或相互脱节是其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进行加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尤其是服务工作者需创建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安全、舒适和谐的整体化护理环境,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 护理 环境 综述文献
  •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与检查指导

    作者:曹桂香;罗惠珍;王元珍

    目的 了解慢性咳嗽患者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 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指导.结果 225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阴性78例(34.7%),可疑阳性18例(8.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主要方法,做好试验检查指导是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减少试验不良反应的关键.

  • 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肖建红;叶慧;高艳兰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胃癌、结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3~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减轻奥沙利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外周神经毒性反应.

  •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作者: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 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 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 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王秀彩;陈建美;王海兵

    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84.4%.

  • 环甲膜穿刺置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作者:蒋雅娟;白海英;王晓萍

    目的 提高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于上午滴入异烟肼0.1~0.2 g、丁胺卡那0.2 g或敏感药物,下午滴入氧氟沙星0.2 g,根据病情连续10~75d.结果 显效10例,有效5例,有效率75.0%.结论 环甲膜穿刺置管滴药有利于提高MDR-TB患者的疗效;而充分了解病变部位,熟练掌握治疗技术,严格导管维护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栾洁;马艳宏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 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文艳;徐静;于杰

    对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结果植入带膜支架后,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常规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 一次性头皮针管在患儿吸氧中的应用

    作者:王洁;秦川

    临床护理中给患儿吸氧时,一般采用成人使用的一次性鼻氧管,吸氧时由于鼻氧管型号与患儿不相符合,患儿难以接受.

  • 用907消毒剂浸泡雾化吸入器导管

    作者:孙良宏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 介绍一种消除加药时产生泡沫的方法

    作者:马培英

    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某些药物(如生物制剂等)加入输液瓶时易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直至输液完毕仍有部分残留于输液瓶内,导致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进药液抽取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静脉留置针保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李书红;晁晓娟;陈丽军

    为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者研制了一种留地保护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卡文3 L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作者:尹红;朱江;董红丽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

  • 利用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作者:朱林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发生呼吸碱中毒.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采用一种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作者:韩霞;方植;石冬冬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 碘酊污染衣物用维生素C脱碘

    作者:郭瑞霞

    临床护理中,常需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由于不慎碘酊污染工作服、被服、治疗巾等,通常采用75%乙醇或碘或用"84"液浸泡后再洗涤,易留下痕迹,既不美观,又费时费力.

  • 一次性利器盒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朱小平;姜广荣

    在手术室中,用过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瓶盖以及安瓿等医用利器存放在塑料袋中极易刺破塑料袋造成污染.

  • 输液器药物注射孔的应用

    作者:杨爱琴;吴秋香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常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药物,常规方法是常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多通道输液,此法操作步骤较多,易增加污染概率,同时连接处有少量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 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毛广范;张力霞;刘丽华

    进行抢救治疗时,既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又要静脉抽血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为减少患者痛苦,我科于2005年2月开始在穿刺静脉留置针时同时采血,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介绍两种皮试操作方法

    作者:兰脆霞;刘珍华

    皮内试验(下称皮试)成功与否皮丘大小直接相前,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惧所注射而哭闹或老年、营养不良及各种慢性疾病致消瘦者,由于皮肤皱褶多、皮肤弹性差,很难使皮丘达到规范标准.

  • 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秀杰;胡创英;宋凤娇;蓝素文

    目的 探讨消炎镇痛膏外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化疗后发生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用消炎镇痛膏外贴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消炎镇痛膏外贴可治疗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且疗效显著.

  • 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诗娅;刘幼卿;杨娅辉

    目的 探讨中药血竭粉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5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45处)和对照组20例(30处).对照组用75%乙醇消毒创面后以无菌康复新纱布包扎,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浸湿纱布外敷;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血竭粉与75%乙醇纱布湿敷治疗压疮,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 压疮 血竭粉 外敷 护理
  • 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作者:韩娟;韦柯宁;王菊花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王入时间.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 门诊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 住院癫癎患者个体化服药指导及护理

    作者:韩建;花蕾;王玲

    对154例住院癫(癎)患者采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辅导,重点予以用药指导,加强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结果15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5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02例继续服药,癫(癎)发作控制率为70.1%.提出加强住院癫(癎)患者的服药指导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癫(癎)发作有重要意义.

  • 本科护生毕业实习健康教育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史淑杰;鲁琰;朱红梅;王秋爽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健康教育状况,为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提高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3名200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育工作,但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多数护生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模糊不清.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健康教育时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等成为影响本科护生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本科实习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健康教育程序与方法的学习及培训,是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 综合医院非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照护行为意向研究

    作者:康华;蒋晓莲;MEYRICK Chum-mingchow

    目的 了解非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照护行为意向,为提高护士照护机械通气患者的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护士对照护机械通气惠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行为意向量表(中文修订版)对照护过机械通气患者的140名非ICU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66.9%、93.9%及94.0%的调查对象照护机械通气患者的行为态度、规范及意向为正性.结论 大部分非ICU护士对照护机械通气患者态度积极;可从对行为、态度、规范及意向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入手改善少部分人的行为意向,尤其注重其正性主观行为规范的培养.

  • 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运兰;余阳燊;付昌萍;张先庚;毛红英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用课堂讲授与开放式提问法、病例讨论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循证教学法及见习反思四步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的评价5个方面的能力.结果 实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应用和实践循证护理,且可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 社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庄芹;程晓鸣;孙任苓;陈招娣;王永红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做好社区人群健康保健工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盐田区103例高血压病和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时疾病的预防、药物治疗方法、饮食护理与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认为学习疾病自我监测方法、饮食护理知识及疾病治疗方法很有必要,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自我监测方法(75.73%、95.83%)、饮食护理方法(73.79%、88.89%)及疾病预防知识(63.11%、76.39%);受欢迎的知识获得方式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79.61%、90.28%)、医务人员讲课(72.82%、87.50%)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66.99%、70.83%).结论 在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痛与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 假性球麻痹患者胃造瘘的家庭护理指导

    作者:何春欢;卢少萍;谢瑞浓

    目的 探讨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假性球麻痹行PEG带管出院患者28例,采取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收集评估资料,指导家属做好营养匀浆选择和制备、管饲的方法、加强PEG导管的护理及造瘘口和口腔护理等措施.结果 24例患者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的患者体重增加,2例2年后吞咽功能恢复,成功拔除导管.4例出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后2例治愈,2例死亡.1例置管后11个月出现管道变形、造瘘口感染,予换管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严重腹泻,入院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出现肉芽组织生长,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3 d后内芽组织萎缩.出院患者中无脱管及腹膜炎、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出院后带管长58个月.结论 对假性球麻痹行PEG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家庭管饲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 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匡翠华;钟淑清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暑、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 km 62例(20.52%),5~km 92例(30.50%),16~km 108例(35.76%),>30 km 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1例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作者:郑秀莲

    总结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提出立即停药、低流量氧气吸入、抗过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并加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纯桃;陈翠芬;何琴

    对1例Holt-Oram综合征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监测及处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及上肢功能训练等措施,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自觉头昏、头晕症状消失.提出持续做好心电监测,及时纠正心律失常,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其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是使疾病好转的关键.

  • 预置导丝法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1例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 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比较

    作者:王亚玲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使用留置针病例8 932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4%;安全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岩郅;王晓燕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茵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 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严彦宏;李锐;燕纯叔;庄兰;呼声

    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 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茵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 髂骨骨髓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徐品贤

    目的 对需要进行抢救的成年危重患者寻求迅速获得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0例患者采用经髂骨骨髓腔内进行输液抢救.结果 9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两次穿刺成功;获得通路时间为40~200 s;输液速度600~1 050 ml/h.结论 髂骨骨髓输液能满足患者补液扩容的需要.

  • 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金学兰

    输液卡在应用中存在输液速度与实际不符,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或漏项,缺少巡视记录等问题.提出加强输液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确定一次性输液器每毫升滴数,增强法制观念及规范输液器规格和修订教科书等对策,以解决输液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输液质量.

  •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作者:吕云霞;韩英慧;郝迎翠;蔺泉红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 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张用娥;李艳;唐光英

    目的 探讨压疮规范化、科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入院患者采用诺顿评分表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PU危险因素评估,对评分>16分患者行常规护理;对≤16分者上报护理部,经护理部确认后认为可避免PU(11~16分)和难免PU(≤10分)后分别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院外带入PU患者行循证治疗.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23 560例住院患者中PU危险因素评分>16分者23 202例(98.48%),11~16分者314例(1.33%)均未发生PU;≤10分者6例(0.03%)均发生了2期以上PU,因病情危重救治无效死亡;院外带入PU 38例(0.16%)除5例PU好转自动出院外,其余PU均痊愈.结论 分类管理法可有效预防PU,提高院外带入PU治愈率.

  •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丽;梁桂芳;薛芬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 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效果观察

    作者:鲁桂鸣;朱江;颜芮;高山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真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生理盐水(38~41℃)500~7 000 ml持续肠道冲洗,3~6h/次,1次/d,治疗1~3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肠道pH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真菌性肠炎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生理盐水肠道冲洗可显著改善肠道环境,提高治愈率.

  •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林慧;刘孟丽;付斌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中药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用中药制剂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0.1%),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中药的输液反应.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黎华;邓莉媛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包括重症阶段术侧制动,健侧肢体按摩,主动和被动锻炼惠肢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及出院前模拟出院后活动量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指导.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康复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作者:高芳;黎纬明;李维;李娟

    对18例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采用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出血、感染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结果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组13例,为69.32%(9/13),低剂量Ara-C组5例,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提示对应用标准Ara-C剂量治疗的难治性AML患者按白血病常规观察及护理即可.

  • 高血压病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查分析

    作者:庞蓓蕾;刘力松

    目的 探讨不同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2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饮食结构调查结果分为肉食组(87例)和荤素搭配组(164例),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肉食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荤素搭配组(P<0.05,P<0.01);而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荤素搭配组(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多食蔬菜水果,荤素搭配,摄入足量钾、钙,适量运动,减轻体重,以提高生活质量.

  • 早餐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值的影响

    作者:姜萍莉;张用娥

    目的 探讨早餐类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对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食粥类和非粥类食物早餐,测其早餐前30 min及早餐后2 h毛细血管血糖.结果 进食粥类早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进食非粥类食物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非粥类食物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 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作者:李凤仁;高建平;王建

    针对目前临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即同理心,并通过同理心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亦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出将同理心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护患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