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直接医嘱执行与核对的改进

    作者:贾巧进;周茹玲;王玉芳;王宏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我院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直接医嘱,即将由医生在医嘱单上书写医嘱、护士录入计算机的医嘱处理方式改为由医生直接从计算机录入医嘱、护士审核执行的方法.

  • 鸟巢式早产儿秤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周广玲;渠慎英;高翔羽

    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体重增长是关键.因此,我们自行制作一种鸟巢式早产儿秤,以准确测量早产儿的体重,经临床使用109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输液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庄凤娟;席刚明;代丽

    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安全足患者为关心的问题,90%的患者担心液体走空[1].侧重于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功能的技术已有多种[2-4],各有弊端,如制作繁杂、使用不便等.

  • 床头安全卡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艳琴;胡娅微;刘淑芳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笔者设计了患者床头安全卡,便于护士在患者床边查对,于2007年1~6月应用136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PICC置管术中防止出血方法的改进

    作者:邓爱平;严云丽

    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时,为了防止出血过多,常规方法是以一手示指和中指横向按压插管鞘远端处静脉,以此阻断血流,但效果不理想,常有出血发生.

  • 便携式救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万荣;郑慧瑛

    军事变革要求卫生装备更好地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要求[1],目前部队野战装备中.折叠式病床体积大、笨重、携带不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充气便携式救护垫,具有造型优美、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便等优点,介绍如下.

  • 中药湿敷治疗血栓感染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作者:熊群芝

    血栓感染性静脉炎是静脉腔内的感染性炎症,伴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2007年1月起对40例血栓感染性静脉炎患者应用中药汤剂湿敷患处,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黄晨燕;何丽娟;王丽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甘露醇外渗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连珊;吴桂梅;刘云;潘利平;张平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治疗20%甘露醇外渗4 h后局部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7只小白鼠四肢内侧制成20%甘露醇外渗模型.4 h后,随机抽取1只小白鼠于四肢注射部位取材(E组),观察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其余6只按模型部位分为A组(左上肢),B组(左下肢)、C组(右上肢)及D组(右下肢).A组予2%利多卡因2 ml加地塞米松1 mg局部封闭,B组予2%利多卡因2 ml局部封闭,C组予生理盐水局部封闭,D组为空白对照.处理24 h后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E组局部组织损伤呈重度表现;A组呈无或轻度表现,轻于B组、C组、D组和E组;B组以中度为主,轻于C组、D组(均呈重度)和E组.结论 甘露醇外渗后4 h组织损伤严重,外渗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组织损伤加重;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封闭治疗甘露醇外渗4 h形成的局部组织损伤快速、简便并安全有效.

  • 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的创建与运行

    作者:陈茂勋;吴春燕

    目的 加强对静脉治疗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主管、以护理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负责全院静脉穿刺会诊.结果 试行技术会诊以来,进行静脉穿刺会诊84例次,其中疑难会诊14例次;2007年二、三季度600份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2.69%.其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度达90.74%;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满意度,由2006年的80.00%上升至89.44%.结论 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的成立和运行为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熊宇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 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俞莉;冯敏芳;蔡小妮;顾燕敏;陈文红

    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拔管后佳按压时间.方法 将250例单腔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患者取平卧位拔管后,穿刺点置2块纱布,操作者左手示指贴于皮肤进针点,中指、无名指,沿血管走向以0.5 kg的力量依次按压3、4、5、6、7 min.结果 五组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A组效果显著差于B、C、D、E组(均P<0.005).组效果显著差于C、D、E组(均P<0.005);C、D、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05).结论 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血管时间以5 min为宜.超过5 min作用不大.

  • 5%碘酊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作者:焦芳霞;张云玲

    目的 提高重度压疮治疗效果.方法 将124例3~4期压疮(院外带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庆大霉素湿敷疮面,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5%碘酊加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辅以曲颈灯照射.结果 观察组疗效及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5%碘酊加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辅以曲颈灯照射可显著提高重度压疮疗效.

  • 实习护生受临床护理教师影响调查

    作者:花蕾;侯淑肖;邵文利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受临床护理教师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提供依据.为科学管理临床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应用自设问卷对19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时护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实习效果、工作态度、专业思想、求知欲和心理压力;专科护生在专业思想、求知欲、心理压力3个方面受临床教师的影响高于本科护生(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科学地培养和管理临床高素质师资队伍;临床教师应注重自身建设,以楷模形象影响护生.

  • 大专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安全防护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余剑珍

    目的 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自我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操作规范.方法 对54名护生于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规范操作示教,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安全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及自我防护行为(除口罩使用方法外)掌握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对护生实习初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 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作者:袁秋环;雷晓玲;高静静;范秀珍

    目的 了解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和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11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41±3.32)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发展能力自我效能(P<0.01).护生成就动机总分为(6.19±10.94)分,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P<0.01).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8.65±9.37)分,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相对较好(P<0.01).专业兴趣高的护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兴趣较低的护生(P<0.01).护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发展能力自我效能、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负相关(P<0.05);追求成功的动机,发展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是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故应加强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培养,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 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燕

    从抗凝荆、采血用具、采血部位的选择,穿刺技巧及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5个方面对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检测效果.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维护进展

    作者:张光明

    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结构、植入方法、植入后的应用及护理、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进展

    作者:邵红梅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征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的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同时对其父母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改善远期成长目标.

  • 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观察

    作者:齐爱娇;曾小红;胡细娥;夏小莲;华瑰;尹林

    目的 探讨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80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2次/d,15 min/次.连续7 d后评价疗效.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PaO2及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症状.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作者:金立红;张海燕;戚燕;张蕊;韩岩;石玉桂;林存智

    对36例复治耐药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8周,26例(72.2%)痰茵涂片转阴;24例(66.7%)痰培养转阴;30例(83.3%)血沉恢复正常;28例(77.8%)病灶吸收好转.提出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给予正确的雾化吸入指导,严密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现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作者:丁四清;陶新陆;肖美莲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院前延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AMI的院前延误.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调查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结果 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1~72 h,中位时间6.5 h,院前延误率57.6%(34/59);年龄≥65岁、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冠心痛史者院前延误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冠心病史者(P<0.05,P<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延误问题严重,应加强社区人群冠心病知识教育,尤其是高龄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以改善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提高救治率.

  • 三腔单囊管牵引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周燕春;余文琴

    目的 提高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肢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三腔二囊管去除食管囊后于胃管腔插入沙氏导丝,经鼻或经口插入2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食管和胃中,牵引下进行内镜注射5%鱼肝油酸纳、组织胶于曲张静脉.术前做好患者与物品准备,术中配合三腔单囊管插入及硬化荆和组织胶注射,术后予以镇痛、并发症观察等护理.结果 14例一次治疗出血停止,6例加用组织胶后出血停止,有效止血率100%.结论 充分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可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救治成功率.

  • 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抗凝方法探讨及护理

    作者:田晓华;张惠;赵爱荣;张智新;陈怡;赵静雯;徐小雨;甘炜

    目的 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佳抗凝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并存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BP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例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抗凝;B组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C组13例在B组的基础上,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结果 3组均未诱发或加重出血,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循环凝血情况、24 h更换滤器、治疗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除B、C组血滤器凝血程度及A、B组更换滤器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25,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CBP佳的抗凝方法.

  • 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方法的改进

    作者:刘春英;张玲;刘玉洁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将气管切开符合堵管奈件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次性完全性堵管,改进组采用更换小2~3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行棉签塞完全堵管.结果 两组一次堵管成功率和堵管成功时间比较,常规组分别为56.0%和(11.0±1.5)d,改进组分别为100%和(6.0±1.0)d,改进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改进堵管法可缩短堵管时间,提高一次堵管成功率.

  • 微量输液泵的使用技巧

    作者:李焕梅;王艳美;刘桂香

    在使用微量输液泵过程中发现,更换泵液时常有气泡进入延长管,排气泡时容易出现浪费药液、回血、延误药物的泵入等弊端.鉴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杜绝了气泡进入延长管.

  • 鼻中隔偏曲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

    作者:钟梅

    我科2007年3月收治1例大面积脑梗死并鼻中隔偏曲致鼻腔狭窄患者,笔者采用吸痰管系带胃管的方法1次将胃管置入,留置3周完成治疗任务后遵医嘱成功拔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肝素帽连接输液管针头蝶形固定法

    作者:程云霞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针头直接插入肝素帽后如何固定既省时省力,又牢固、美观,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2007年2~8月,笔者对150例患者采用蝶形固定,获得上述效果,介绍如下.

  • 用液体石蜡棉签治疗婴幼儿腹胀42例

    作者:刘焕叶;杨春燕

    处理婴幼儿腹胀的传统方法是肛管排气,但易致肛管堵塞,排气效果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笔者采用棉签蘸液体石蜡刺激肛门治疗婴幼儿腹胀患儿42例,效果满意.

  • 悬挂引流袋粘合挂扣带的制作

    作者:宋金秀

    为解决各种引流袋悬挂的问题.我科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悬挂引流袋粘合挂扣带.自2006年5月应用于临床以来,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输尿管导管连接管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闫焕英;贲艳丽

    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置入F3~F7输尿管导管引流并收集双侧肾脏的尿液,以了解肾脏功能,由于输尿管导管较细,与一次性集尿袋连接时易漏尿,给患者带来痛苦,亦不能准确记录尿量.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武婷;陈珊;杜晓晖;姚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痛(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及一般资料问卷对72例DM并发AMI患者在发病第3天进行调查.结果 DM并发AMI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1.1%,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经济状况、DM病程、DM并发症及社会支持有关(P<0.05,P<0.01).结论 DM并发AMI患者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护士应在常规救治AMI的同时注重抑郁症状的干预.以提高疗效.

  • 本科护生护士专业承诺调查分析

    作者:丁全菊;许乐;王玉军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和护士的专业承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改革及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护理专业本科50名大二护生、59名实习护生和59名本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护士的总体专业承诺为(71.95±9.78)分,其中专业价值认同(21.80±3.18)分,专业努力意愿(26.32±3.68)分,专业留驻意愿(23.82±4.04)分;前3项大二护生显著高于实习护生(均P<0.01);不同专业认知状况护生、护士专业承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专业兴趣是影响专业承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实习护生及临床护士专业承诺水平偏低,尤其是专业留驻意愿.学校和医院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专业兴趣,从而提升专业承诺水平.

  • 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分析

    作者:许娟;刘义兰

    目的 分析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为培养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所三级甲等医院322名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关怀能力评分低于常模(均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认知和耐心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其中主管护师显著优于护师和护士(均P<0.05);总是实施关怀率主管护师高(65.4%).护师次之(16.1%),护士低(15.5%).结论 护理人员整体关怀能力较差,尤其是低职称护理人员,护理管理部门应制订针对性计划培训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以提高其关怀意识与能力.

  • 追问思维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世焕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在病区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追问思维找出问题的根源,后彻底解决问题.结果 运用追问思维方法后同期患者满意度较运用追问思维方法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工作中运用追问思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廖玉联;陈琼芳;黎月英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接受化疗防护的培训情况.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广东省24所综合医院的1 232名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70.1%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39.1%护士没有接受过化疗防护的在岗培训.平均岗前培训时间和在岗培训时间分别只有0.3 h和1.6 h.防护知识评分49.07±7.83~56.38±11.06.化疗防护指引,一级医院提供率仅5.7%,二级医院7.9%,三级医院22.0%.92.4%护士提出要求增加化疗防护培训,其次分别是增加防护用具(89.5%)、改进配药环境(80.8%)、提供防护指引(70.0%)、加强健康监测(66.2%)和合理安排休息(56.3%).结论 护理人员化疗防护培训严重不足,造成护理人员化疗防护水平低,应引起护理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制订并落实有效的培训计划,以确保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 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量控制

    作者:王姝;巩丽颖;吴洁

    目的 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 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 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 长沙地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作者:蒋小剑;蒋冬梅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6年5月对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27名护理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总分为66.80±10.80,情绪衰竭程度(19.71±7.86)为中度,去人格化倾向(10.04±5.76)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14.17±7.65)为重度;不同婚姻状况、职称及月收入对职业倦怠影响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护龄及科室中5~10年护龄组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倦怠感水平高(均P<0.05).结论 长沙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水平较高,尤其是5~10年护龄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医院管理部门及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

  • 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秦洁;姚娴凤;杜菊娣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实行24 h管理.结果 护理投诉率由7起变为零,患者满意度由92%上升至99%.结论 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

  • 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夏漫;肖虹;刘翠娥

    自行设计老年住院惠者健康教育单,内容包括疾病的诱因及常见表现、活动及休息指导、饮食指导、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治疗用药情况、患者自我护理目标等.该教育单可准确传递健康信息;也可使患者反复学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并可作为出院介绍单用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 胰岛素注射患者教育效果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小井;邱爱雪;王庆芳

    目的 提高护士对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教育效果.使患者全面掌握胰岛素自我注射技术.方法 将113例住院的胰岛素注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口头教育,未评价每次的教育效果;观察组由与对照组相同的实施者、方法行健康教育后,应用教育效果评价表评价效果.结果 出院前考核.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注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2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少于时照组(P<0.05).结论 教育评价表的应用体现了健康教育原则,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 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工作倦怠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慧;杨敏;高伟;王朝霞

    目的 探讨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及其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34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在情绪劳动中采用的表现策略依次为自然表现(3.76±0.64)、深层表现(3.48±0.64)和表面表现(2.58±0.56);随着护龄的增长,自然表现呈上升趋势(P<0.01),表面表现和深层表现呈先升后降趋势;工作倦怠表现为中度情绪衰竭(22.53±11.02)、工作无成就感(36.02±7.98)和低度去个性化(5.37±5.12);表面表现可降低工作成就感(P<0.05),自然表现、深层表现可增进工作成就感(P<0.01,P<0.05).结论 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工作倦怠显著相关,当情绪体验与职业要求不一致时,深层表现是一种更好的表现策略.

  • 中药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研究

    作者:章萍;刘金妹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睡眠障碍的住院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足浴按摩组(下称足疗组)40例和口服艾司唑仑组(下称药物组)30例.足疗组每晚睡前采用自制中药药液浸泡双足15~20 min并结合足部穴位按摩5~10 min;药物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连续干预7 d后评价疗效,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足疗组疗效及睡眠质量(除外睡眠期间醒来时间)显著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 中药足浴按摩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其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 湖南农村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喻俊;张颖新;夏晓晨;王滨琳;王红红;何国平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社区护理模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3个县农村地区的925户家庭(3 369人,每户1人接受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21.5%(723/3369,以下以925人进行分析,其中嗜烟酒以583名男性分析)农村居民患慢性病,9.2%~60.7%农村居民嗜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15.3%农村居民认为有必要做定期健康检查,64.0%~71.9%农村居民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但83.5%农村居民不了解社区护理.结论 农村居民保健意识差、健康水平偏低,亟需在农村地区开展因地制宜、防治结合的社区护理.

  • 温州市区空巢老人幸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吴永琴;余昌妹;姜丽萍;祝雪花;李萍;朱晓玲;王永新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幸福度状况,探讨影响空巢老人幸福度的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温州市区314名空巢和342名非空巢老人,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及影响因素问卷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中婚姻状况、居住形式、月收入、负性生活经历及患病情况5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者总幸福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形式、娱乐活动、患病情况的空巢老人幸福度分项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患病情况、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娱乐活动和负性生活事件对空巢老人幸福度有重要影响(P<0.05,P<0.01).结论 温州市空巢老人总体幸福度较高但负性因子较非空巢老人多.关注空巢老人的患病情况、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兴趣爱好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有利于提高其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

  • 信息技术在特需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萍;彭幼清;张莉萍;姚曼玲;左婷

    目的 探索信息技术在特需门诊高尿酸血症惠者随访中的效果.方法 对在特需门诊就诊的6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随访.干预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手机短信、E-mail、传真和自制提醒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随访6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尿酸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访特需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直接有效.

  • 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程明珍

    对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儿采取抗感染、排痰、营养神经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 惠儿住院15 d,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听诊双肺未闻及痰鸣音及湿性哆音,病情好转出院.提出C型尼曼-匹克病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加强营养、饮食指导;同时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 手指操训练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目的 探讨手指操训练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基本匹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组每天9:30~10:00,在保健师的带领下做手指操,持续3个月,用MMSE、MOCA、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个月后,时照组MMSE、MOC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MOCA、AD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手指操训练可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

  • 特罗凯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张碧霓;李秋屏;王喜辉;潘锡珊

    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特罗凯分子靶向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为:皮疹15例,腹泻11例,甲沟炎3例,皮肤干燥6例,口腔溃疡2例,鼻出血1例,肝功能异常2例.及时发现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等措施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21例患者均未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 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叶云婕;文华;杨艳珍

    目的 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初诊鼻咽癌接受常规放疗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RTOG/EORTC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以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分为高分组(73例)和低分组(62例),比较两组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 初诊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19.57±31.80.低分组放疗反应(除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外)、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高分组(P<0.05,P<0.01).结论 初诊鼻咽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影响其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陈凤菊;燕群美

    对15例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安全隐患(化疗药物外渗、跌倒、自杀倾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隐患的发生与患者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因素等有关.提出对护士加强化疗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化疗安全护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心理疏导、用药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使惠者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