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圆钳联合喉镜在重度中毒患者胃管置入中应用

    作者:张凌峰;金薇;孙明

    目的:探讨卵圆钳联合喉镜在重度中毒患者胃管置入中的效果,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寻找安全、快速置入胃管方法.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接受洗胃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经口胃管置入组,实验组卵圆钳联合喉镜经口胃管置入组,比较2组.结果:实验组胃管置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需置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借助卵圆钳联合喉镜协助胃管插入,节省时间、插管成功率高、对病人各项指标影响及损伤小,操作简单易学,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 改良胃管置入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作者:马海英

    目的:为了减轻插胃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96例需术前插胃管的食管癌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法插胃管.改良法,即嘱病人插管前先在口腔含少量唾液(约0.5-lml),当胃管插入鼻尖至下颌角长度的2/3时(约8-10cm处),嘱病人咽下唾液,并快速将胃管向前推进过咽.比较两组病人恶心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及一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指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插胃管法可明显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胃管置入 恶心 护理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管置入时机和方法的探讨

    作者:单葵顺;贾凤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管置入的佳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置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全麻诱导期麻醉医生静推芬太尼5min后开始置入胃管;对照组在气管全麻后置入胃管;观察2组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胃管盘折口腔、咽喉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 2组在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胃管盘折口腔、患者咽喉黏膜损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麻醉医生静推芬太尼5min后开始置入胃管,可提高1次置入胃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患者咽喉黏膜损伤.

  • 自制可视胃管引导器在全麻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高特生;朱琳;盛娟娟;陆志红;许月萍

    目的:评估自制可视胃管引导器在全麻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胃肠道或肝胆手术且需留置胃管的9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置管)、B组(导丝引导)及C组(自制可视引导器引导),各30例,全部患者均于全麻气管插管后立即进行胃管置入。记录三组患者胃管单次成功置入的时间、置入的次数、一次置入成功例数、置入成功总例数和咽喉部黏膜损伤例数。结果 A组和B组的置管时间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时间长。A组患者中仅10例一次成功,B组患者中有19例一次成功置入,C组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C组患者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100.0%)高于A组(33.3%)和B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53.3%)低于B组(90.0%)和C组(100.0%)(P<0.05),B组与C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黏膜损伤发生率(3.3%)低于A组(33.3%)和B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可视胃管引导器可快速提高全麻患者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患者咽喉部黏膜损伤发生率。

  • 巧用吸痰管接头制作鼻饲喂食器

    作者:李双;杜伟

    临床上对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或不能张口进食的患者采用鼻饲法.目前,通常使用16号、18号透明硅胶胃管置入.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定的缺点,管口外端较大与注射器连接不紧,易导致注入液外溢,造成注入剂量不准确;且易污染床单.为此,我科于2005年1月,自制鼻饲喂食器进行鼻饲,取得满意效果.

  • 新生儿胃管置入技巧

    作者:朱丹

    新生儿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是小儿外科中治疗新生儿胃肠道疾病的一项常规操作.临床上,按常规法操作由于新生儿的哭闹等不配合往往不能一次成功,而且易造成患儿发生呛咳、恶心等不适,甚至造成误吸等严重后果,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对此,我科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新的方法为新生儿留置胃管32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巧置小儿胃管

    作者:童英;辛文琼;安婷;潘旭;罗显清

    置胃管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操作上要求患者充分的合作,才能快速有效置入胃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儿食道的解剖特点以及患儿的不合作性,易将胃管误置入气管,尤其是在胃管置入受阻时,粗暴置管易损伤食道黏膜,而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

  • 自制带芯胃管用于昏迷病人鼻饲的体会

    作者:赵娜俐;靳玉皎;靳春花

    常规胃管置入有赖于病人主动的吞咽动作配合方易于成功,而昏迷病人由于意识丧失不能吞咽,而使胃管的推入失去引导,同时一次性胃管质地较软,易于在鼻咽、口腔内屈曲、盘旋而造成置管困难.临床常有因此而影响病人治疗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对常规胃管进行了改进,自制了带芯胃管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机械通气伴意识障碍患者胃管置入的方法

    作者:刘静兰;郑新峰;刘敏;郑静;江源源;周瑞;刘琼

    置入胃管作为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通常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入住ICU的患者因病情危重,特别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伴意识障碍的患者,插胃管如按传统常规方法操作[1],常常因为置入困难而导致插管失败.

  • 全麻术中咽喉镜直视下安置胃管的体会

    作者:钱卫玲;邓汉妹

    有些全麻手术病人因害怕在术前清醒状态下安置胃管或术中胃肠胀气、术式改变,常需在术中留置胃管,但按常规操作程序安置胃管,常感困难,且容易失败,也可因反复多次插管造成口腔、鼻咽部粘膜损伤及喉头水肿等并发症,还可耽搁手术时间.1999年7月~2001年7月,笔者对40例全麻状态下术中需安置胃管的患者行胃管置入,其中实验组20例在咽喉镜直视下安置胃管,传统组20例按常规方法给患者插胃管,两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组.

  • 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艳;曾敬初

    对昏迷患者早期进行胃管置入,实施肠内营养,对于保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其肠道的正常功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昏迷患者常常伴有舌根后坠,坠向后方的舌根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则给胃管置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按常规的方法给这些患者插胃管常难以奏效,此时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我国临床护理对昏迷患者胃管置人法进行了多次的改良,现就1999年以来国内胃管置入的改良方法综述如下.

  • 鼻咽管引导法置入胃管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君;俞继芳;方振红;卫庆

    目的 探讨患者气管插管后一种快速、安全、简捷、效率高的胃管置入方法.减少胃管置入时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法 本研究将气管插管患者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传统留置胃管方法;实验组为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种方法在胃管置入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结果 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67.5%;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2.5%、27.5%,2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简捷,值得同仁参考.

  • 改良卵圆钳在服毒患者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的研究

    作者:金薇;汪东亮;张凌峰;孙明

    对于服毒患者,洗胃是清除毒物的彻底方法.胃管置入是洗胃的关键步骤之一.经口胃管置入,由于管径粗不易堵管,洗胃彻底,操作简便,通常作为首选方法.重症服毒患者,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在洗胃前在洗胃前行气管插管术来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尤其是呼吸不稳或呼吸暂停的患者更应如此.由于气管插管患者因食道受挤压,加之毒物刺激咽部食道水肿等原因,胃管置入相当困难,影响了置管的成功率,通常采取经鼻插胃管洗胃或切腹洗胃术,此两种方法前者因胃管管径小容易堵管,胃内毒物不能彻底清除,后者因切腹损伤大、代价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急救的效果.为了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我院自2010年6月,将改良后的卵圆钳用于服毒患者气管插管后洗胃管置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例患者全部插管成功,报道如下.

  • 两种胃管置人法在新生儿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宋红辉

    目的 探讨提高新生儿胃管置入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临床上130例患儿随机分组进行经鼻胃管置入组和经口胃管置入组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经口胃管置入法提高了置入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管置入 新生儿
  • 介绍一种带有三通阀的胃管

    作者:马振芝;李兆梅;张元云;刘平;苏林

    临床上鼻饲所使用的普通胃管存在下列缺陷:胃管置入后,管口外端与注射器或输液管连接,将食物分次注入或持续滴注时,若连接不紧,易导致注入液外溢;且每次饲后均需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裹管口,再用套皮或夹子固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仅增加污染机会,而且重复消毒使用易造成老化、粘连、管孔闭塞或不畅.为弥补以上不足,我们研制了一种带有三通阀的胃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即用无毒聚乙烯塑料作为原料,由一根端头为实心的塑料管作为胃管,其插入端端头部有与管腔相通的,向外上方倾斜的斜孔,在靠近斜孔管壁上有相互错开的壁孔,通过插接在胃管外露端端口上的三通阀构成.其优点是简单方便,避免了饲后反折胃管、夹子固定等程序;管接头与注射器、输液管连接紧密,从而解决了注入液外溢的发生;且本胃管系用无毒塑料原料制成,成本低廉,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 胃管置入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作者:吴晓琴;袁小妹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及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和吸氧支持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复尔凯胃管置入,妥善固定,胃管口不封堵,持续减压,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及96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的百分率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8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90,P<0.05);而观察组96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8,P>0.05)。结论早期的胃管置入能够明显的降低腹胀及误吸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的适应并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明显降低无创呼吸机使用后48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

  • 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法对比研究

    作者:赵钰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在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研究组采取半卧位胃管内置导丝置入方法。结果:研究组10例,共插30例次,1次性操作成功29例次(占96.7%),对照组10例,共插28例次,1次性操作成功13例次(占46.4%),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不良反应,心率增快,研究组16.7%,对照组53.5%;血氧饱和度下降,研究组3.3%,对照组1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半卧位胃管内置导丝插胃管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插入深度探讨

    作者:郭茹;冯秀丽;郑玲;杨淑茵

    通过对腹外科患者胃肠减压时,置入胃管的长度研究其能否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及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方法.那么,胃管置入的长度就是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的关键.以往由于身高的不同,插入深度很具盲目性.按教科书上规定插入的长度为45~55 cm,临床上多采用发际到剑突或耳垂至鼻尖再加鼻尖至剑突的长度.但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有效引流,因此我们对胃管置入的长度进行了改进和观察.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16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