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涂湘凤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确切,且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及家庭训练可显著提升训练的治疗效果[1].为了更好地将训练延续到家庭以巩固训练效果,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我科依据香港耀能协会感觉统合家居训练的方法[2],自行设计了一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下称指导卡),经过1年多的实践,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鼻饲药物粉碎机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林莉

    临床许多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意识不清等患者,由于长时间无法自主进食,无法口服给药,医生需根据患者状况通过鼻饲管给药.目前,鼻饲给药方法主要是将药片放于钵内,用杵碾压粉碎,再将药粉倒入一容器中加入冷开水将其溶解,抽入针筒后经鼻饲管注入胃内.但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粉残留于钵内壁上,造成药物浪费,剂量不正确;②药物碾碎过程不清洁,有污染风险;③碾碎药片费时费力,护士工作效率低;④钵、杵清洁干燥过程麻烦、费时,且影响再次使用.笔者自行设计了鼻饲药物粉碎机,经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静脉留置针两种夹管方法的封管效果比较

    作者:赵静;张华岩

    静脉留置针封管后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回血或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留置时间和治疗效果.为了减少静脉留置针回血,避免发生堵管而导致的拔针,笔者对夹管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3岁.

  • 单个医嘱核对本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周春梅;江平

    我院原有的医嘱查对记录本有查对日期、有无差错、医嘱执行者、转抄输液卡者、摆药者、核对者等项目.医生每日上午大查房后开出批量医嘱,护士基本上11:00处理核对完毕,记录于医嘱大查对本上.但此轮医嘱查对结束后出现的医嘱,如中午、下午、夜间新出现的医嘱或新患者的医嘱(下称单个医嘱),虽然护理人员执行时都经严格查对,但无记录,无据可查,容易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此,我院设计了单个医嘱核对本,于2010年8~1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大量腹腔积液穿刺点渗液的预防方法

    作者:谭静;文琼

    许多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抽腹水的方法解除腹胀症状,临床上可采用钢针穿刺后直接放腹水,也可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行腹腔闭式引流[1],但有些患者在拔出钢针或者引流管后,由于腹压较大,即使经过加压处理、改变卧位后,穿刺点处仍有腹水渗出,增加了皮肤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舒适度,也增加了护士工作负担.作者用安普贴联合外科弹力绷带处理腹腔穿刺点渗液,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提高接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占小春;黄新坤;热娜·买买提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签订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 美皮康银离子联合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感染创面

    作者:黄冰;任道琼;张玲;蔡宇;张霞

    目的 探讨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Ⅲ度以上放射性湿性皮炎创面合并感染患者按放疗单、双日分为对照组(n=21)与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皮损处,观察组采用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结果 治疗3 d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 d,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感染创面,能有效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疼痛自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两种长效深静脉通路的效果比较

    作者:马琳玉;廖敏;邓作勇;张世群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 智迅创源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递减负压吸痰的临床研究

    作者:俞爱红;林俊;宋志彬;黄秀华;兰丽梅;谢玉;韦孟娇;吴翠平;朱莉莉

    目的 探讨递减负压吸痰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1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后1周的患者按住院或转入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递减负压吸痰法,即从上往下抽吸,负压依次为-33~-36 kPa,-27~-30 kPa,-22~-26 kPa.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从下往上抽吸,压力-20~-40 kPa.结果 两组在吸痰后1 min、2 min、5 min的SpO2,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吸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递减负压吸痰较常规吸痰能明显减少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及SpO2的变化,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吸净痰液.

  • 软系统方法论对实施本科实习护生导师制的启示

    作者:谢建飞;丁四清;龚丽娜;钟竹青;胡漫辉

    目的 探讨软系统方法论(SSM)对实施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导师制的作用.方法 以SSM为指导,结合PESTEL分析,深入分析本科护生导师系统中的不良结构问题.结果 SSM通过调查学习和比较来寻求问题的逐步改善,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不足.结论 SSM在系统因素复杂的新时期可为实施本科护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拓展问题范围、扩大知识设计、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团结梯队和弹性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徐仁华

    目的 探讨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临床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名每年进行≥4个月临床实践的专职护理教师采用教学质量评分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临床实践前后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认为参加临床实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增加收入,但在实践中亦存在角色冲突、时间冲突、护理工作繁重及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的问题.结论 建立科学、健全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 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现状

    作者:杨兆晶;高玉先;王正新;章园

    阐述近年来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在病理改变、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危险因素包括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生理因素和所有造成声门下气道黏膜损伤的医源性物理因素,对接受气管内插管的新生儿在插管前后依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范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

  • 学习型组织相关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作者:吕芳芳;祝筠;徐凌忠

    从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测量工具及相关定量研究对国内外已有的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文献及其相关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对主要测量工具的贡献和不足进行简要评述,认为可借鉴相关测量工具应用于护理领域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

  • 手机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王慧颖;张全英;刘花

    从手机的污染情况,手机污染的相关因素,消毒方法以及对医院内使用手机的管理等方面阐述国内外手机卫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手机卫生问题的认识,并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的皮肤黏膜护理

    作者:杨柳;吴洋

    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严密观察皮损发展程度及全身各系统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认真细致地皮肤护理,制定规范的饮食护理计划.结果 5例患者皮损范围逐步缩小,表皮生长良好,未发生院内感染,无其他系统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 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的建立

    作者:陈丽丽;李红;李娜

    目的 应用Delphi法筛选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方法 根据研究主题遴选25名从事危重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咨询专家,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咨询.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7和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轮咨询后,终确定由3个维度、14个评估指标和60条评估依据组成的机械通气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结论 此研究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协调性好,终形成的机械通气系统效能评估指标可为临床医务人员科学合理评估机械通气综合效能提供依据.

  •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 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 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霞云;胡晓岚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6例局麻下行内科胸腔镜治疗的急性脓胸患者,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针对清醒、对刺激敏感的特点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12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疗效较好、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华玲;陈亮;肖明;管汉雄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3例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集数据,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91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12例失败(9例未能屏气、3例扫描过程中未控制好心率致图像质量差),其中10例重新检查,获得良好图像.结论 利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的成功配合,护理工作则贯穿于检查的每一步,重视训练呼吸和控制心率,防范对比剂过敏可保证检查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 体检人群脂肪肝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作者:朱清云;王英蓉;廖小卿;梁桂玲

    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为脂肪肝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和信息.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53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生活方式标准化得分为61.44,59.5%的患者生活方式水平在良好以下;在6个分量表中,自我实现得分高,其次是人际关系,得分低的是运动锻炼和健康责任.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一般水平,护理人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健康干预,促使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轻或逆转脂肪肝,提高生活质量.

  •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术中配合与并发症护理

    作者:王静;颜琼;王霞;雷秀兰

    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与医生密切的配合与病情观察,严密监测起搏器性能,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切口囊袋感染,避免膈神经刺激及电极移位,防止气胸,血性心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起搏功能良好,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作者:陈婷;阮满真;黄海燕

    目的 探讨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意外脱管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520例分为观察组33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于患者解除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赵梅珍;施伟;曾铁英;蔡文挺;鄢建军

    目的 深层次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现状及困惑,为广大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者能够通过食物粗略的质量来补充三大营养物质,但热量换算难以掌握;其液体摄入量呈现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求一知半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制作简易换算工具,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饮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 白血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平;雷冬梅;王晓霞;范艳华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结果 32例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进步4例,无效2例.结论 对白血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血液透析患者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申海艳;宋春莲;肖玲;霍小梅;方艳春;段功香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疲倦量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平均得分为(4.35±1.50)分,属中等水平,其中行为/严重度维度得分高(4.88±2.14)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低(3.05±1.71)分;主要影响因素为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数、工作状态及年龄(P<0.05,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倦程度属中等水平,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类、工作状态及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患者进行规律运动、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鼓励患者从事合适的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倦,提高其生活质量.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改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

    作者:刘桂英;周朝当;潘德红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改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 将90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按病案号单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至少8次)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结果 两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4项症状因子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观察组团体疗效因子按得分高低排序前4位为情绪宣泄、团体内聚力、人际学习、存在意识.结论 通过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患者因脱离家庭情景引发的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压力感受的质性研究

    作者:刘雯;卢惠娟;胡雁;秦薇;曹艳佩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6个月内的压力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患病后6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压力感受表现为对疾病的忧虑、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感受和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促进其心身康复.

  • 中文版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作者:陈菲菲;杨敏;高伟;刘晔

    目的 评价精神薪酬满意度量表(PReSS)在中国临床护士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433名临床护士进行中文版PReSS、薪酬满意度量表(PSQ)中的薪酬水平满意度调查,2周后,对其中29名临床护士进行重测.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法分析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 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93,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8,0.89.PReSS量表的2个维度与薪酬水平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显示良好的区别效度.因子分析的累积贡献率为77.38%,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结论 PReSS量表能够有效地评估临床护士对来自护士长和医生的精神薪酬的满意度.

  • 护患双方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比较分析

    作者:吴练;史瑞芬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上的实施情况,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114名护士和107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评价的18个项目中有14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项目患者的他评均高于护士的自评;81.6%护理人员片面地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理解为生活护理;护理人员比较认同护士人力不足、护理收费不合理、护士责任分工不科学、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与服务意识、医院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结论 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多数患者的首肯,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加强生活护理的落实,明确优质护理内涵,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 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在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作者:吴芳;刘辉

    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就职5年内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结果考核范围扩大,培训考核取得较好效果.认为采用视频监控考试系统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具有考试时间弹性大,考核更公平公正,无需专家现场监考和提高培训效率的优势.

  • 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作者:王兰芝;邵巧云;柴翠萍

    目的 探讨孝亲感恩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4名新护士进行集中传统文化教育及多种形式的孝亲感恩实践体验,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新护士对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 95.31%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理解父母,89.06%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热爱护理工作,90.62%的新护士认为更加珍惜工作岗位,同时增加了新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92.19%)、集体荣誉感(87.50%)和包容心(95.31%),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及主动服务意识(93.75%).结论 孝亲感恩教育可有效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孝亲感恩意识及人文关怀理念.

  •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作者:林可可;宋春伟;张颖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选175例患者进行信度检测.结果 问卷折半信度r=0.963;问卷总Cronbach′s α为0.956,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57~0.933;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3.37%.结论 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一二级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陈慧;黄浩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和人员结构,将工作划分为12个岗位,界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全科护士、消毒员和技术工人共计22人进行轮转岗位,每3个月换岗1次.结果 在实施岗位轮转的2年中,科室获得国家专利5项,改善优化工作流程5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论 岗位轮转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是体现工作平等,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的重要措施.

  •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瑞;李小寒

    目的 比较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差异,找出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切实从健康教育中受益.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所医院676名临床护理人员和411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在176例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中,43例患者认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差,70例患者认为效果一般,37例认为效果较好.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总的自评和他评标准得分分别为80.30±8.36、65.39±10.87,自评和他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价较低,大部分患者不认可所接受过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自评和他评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继续加强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 基层医院肿瘤病区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实践

    作者:刘桂秀;高焕新;邓丹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采用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分层排班,按职称、能力、学历等资质结构分为3个责任小组,采取护士长管理责任组长,责任组长管理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定岗定责,各班按岗位落实患者基础护理.结果 实施前后分级护理落实率和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分层排班与定岗定责,可以更好地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 熏香导眠枕改善失眠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兴莲;王晶心;洪玉芬;高晶晶

    目的 观察熏香导眠枕对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100例失眠患者应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结果 使用熏香导眠枕治疗后,除催眠药物应用外,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 熏香导眠枕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

  • 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影响

    作者:郑红;董丽;张淑娣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和常规出院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脑出血复发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内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遵医复查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团队教育可降低复发率,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静脉采血不同方法对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测定的影响

    作者:白芳;宋斌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同源配对设计,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采血和输液管处采血,获得不同采血方式的心肌酶谱资料.结果 两种方法采血其所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种方法采血所得值呈正相关(均P<0.01);分别以常规法所得值为应变量,以输液管法所得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输液静脉处取血所得心肌损伤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与常规采血所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可利用输液静脉处采血所得的心肌酶谱值对常规采血方法所得值进行估计.

  • 不同方法穿刺瓶塞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研究

    作者:程翠年;张卉;吴胜林;王懿睿;王霞;谢敏;李绍婷;李林;易旭慧

    目的 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环境下瓶塞材质、穿刺方法及穿刺次数对生理盐水无菌存放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静脉输液用生理盐水按胶塞的材质(丁基胶塞和聚异戊二烯胶塞)、穿刺胶塞的方式(随机穿刺和重合穿刺)、穿刺次数(3次和5次)分组处理,分别于穿刺后即刻及放置后1、2、3、4、5、6、8、10、12 h共10个时间点进行无菌检查.结果 聚异戊二烯胶塞的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和5次在10 h内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6 h、5 h内保持无菌;丁基胶塞生理盐水不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8 h、6 h内保持无菌;重合穿刺3次、5次分别在5 h、4 h内保持无菌.结论 对两种瓶塞采用不同穿刺方法和穿刺次数在穿刺4 h后都能保持无菌,重合穿刺且穿刺次数越多无菌液体保存时间越短,丁基胶塞较聚异戊二烯胶塞无菌保存时间更短.提示静脉药物配制宜采用同一胶塞多次穿刺穿刺孔不重合的方式,同时根据加入药液的性能和用药要求合理安排配制时间.

  • 集中授课对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作者:辛献珍;韩小云

    目的 探讨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62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集中授课法和就诊时教育法进行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集中授课法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血压控制.

  • 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防治知信行研究

    作者:褚梁梁;仝春兰;臧渝梨

    目的 了解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以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37例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40%~81.08%,防治态度肯定率27.03%~86.49%,相关行为肯定率13.51%~70.27%.患者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医护人员定期到社区现场交流(48.65%).结论 社区聋哑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不容乐观,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欠缺,在药物治疗、合理运动、饮食控制、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由于该人群在交流上的特殊性,亟待探索适合其语言、教育和聚居性特征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护行为,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 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调查

    作者:汤维娟;孙菲;李娟;徐燕

    目的 了解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现况,为构建上海市癌症患者连续性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6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地询问调查.结果 有2所医院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主动病情跟踪,1所医院通过患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进行症状管理;分别有2所通过网络、1所医院通过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活动;1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各机构均建立了机构内的患者档案,3所医院加入了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结论 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服务呈现出连续性照护的雏形,存在医院对出院后患者提供的服务不完善、社区服务与医院服务不协调和机构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建议增强医院对出院患者的服务,衔接好医院社区对患者的照护服务,建立医院社区间的互动平台,以完善癌症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机制和提高照护质量.

  • 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

    作者:费才莲;荆瑶;杨亚娟;尤敬

    目的 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 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 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许雪华;吴怡卿;梁淑云

    目的 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采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基本活动指导.结果 观察组运动技巧掌握率及对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活动技巧的掌握率并有助于减少活动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的临床实验

    作者:张洪芬;张琪韵;刘亚琼;夏咏梅;刘继终;杨国利

    目的 解决玻璃安瓿吸药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不安全等问题.方法 由同一组护理人员(5人)分别采用自行研制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新装置)及传统方法于1瓶液体中加入20 ml、10 ml、2 ml安瓿共13支,比较两种方法的加药时间、护士加药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新装置操作法加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方法,护士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新装置法吸药操作速度快,护士手无疲劳、无损伤,同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ICU患者预防VAP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

    作者:王红梅;王利;刘芳菲

    目的 了解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执行情况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探讨护理预防的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96例急诊、重症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的各项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在监测期间发生VAP 16例,VAP发病率平均为24.32例/1 000通气日,病死率12.5%,因感染VAP延长ICU住院时间平均为21.9 d;各项措施执行情况中床头抬高30°~45°的执行率高95.68%.执行率差的是胃肠内营养,只占56.47%;其次为管道无积水及气囊膨胀良好两项,各占63.67%、66.19%.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佳,可通过提高护士对VAP防控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技术,并实施科学的监测,以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力.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