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病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作者:杨豪

    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所形成的内容广泛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钩椎关节病等,文献中的颈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eylopathy)、颈神经根病(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alopathy)在我国均属颈椎病的范畴[1].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性)[2],专科分型(期)分为颈椎间盘症期(颈椎病)、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期[3].其常见的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已为临床医生所熟悉,但由于颈椎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症状,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临床上常发生误诊,因此,有必要了解、熟悉这些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以指导治疗.

  •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减压后的功能评价与MR观察

    作者:孙立高;杨利民;彭明;张国庆;谢鸣;李维林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压迫程度及MR表现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3年中经过减压治疗的颈脊髓病32例,再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及MR复查,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并对MR图像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1)减压后椎管截面积增加了99.21%;脊髓截面积增加了63.39%;脊髓矢状径增加了33.87%;JOA评分病残改善率为62.2%.(2)术前脊髓矢状面图像T1WI及T2WI均为正常信号者17例,T1WI正常T2WI可见片状增强信号者15例,术后病残改善率分别为88.68% 和35.78%,两组手术前后评分及病残改善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MR图像显示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脊髓内异常变化可以更直接地判断脊髓功能恢复状况;对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颈椎失稳应当早期减压治疗.

  •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祝斌;刘晓光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导致颈脊髓病的常见病因,在亚洲人群中尤其多见.日本学者报道其人群患病率为1.9%~4.3%[1];国内报道在北方地区颈肩痛患者中患病率为0.44%~8.92%[2].早期对该疾病的研究以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为主,证实其为多基因及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致病.近20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后纵韧带骨化的可能易感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研究逐渐成为探索疾病发病相关易感基因位点的主要方法.笔者就近年来OPLL发病的基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无症状退变性颈脊髓压迫: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临床现象

    作者:孙宇

    无任何症状的退变性颈脊髓压迫(下称"无症状压迫")在临床上并非偶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患者没有任何颈脊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患者可能因为某些其他原因进行颈部的MRI检查.被意外地发现颈脊髓已经受到增生的骨赘、突出的椎间盘的压迫,属于纯偶然的发现.

  • 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王少波;王圣林;蔡钦林

    目的:探讨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颈前路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有: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5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30例;上、下节段间盘再突出25例;脊髓减压不充分24例;"跳跃式"间盘切除10例.颈后路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有:减压范围不足77例;开门上、下节段压迫脊髓14例;前方椎间盘仍压迫脊髓9例;单开门术后再关门4例.结论:手术前充分分析颈脊髓受压的病理因素,合理选择术式、改善手术技术是减少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颈脊髓病 再手术
  •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勇;赵红勇;徐荣明

    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以发展,用于防止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现这一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特别是治疗涉及3个或更多节段的颈脊髓病.近有学者还用它治疗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引起的颈脊髓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1].本术式可通过增加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通过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来完成间接减压.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董青英

    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或外伤后所致压迫颈脊髓病57例.采用不同时期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心理护理及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脊髓功能.起卧床姿势,颈围领外固定.出院后康复指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王涵平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提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采用经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颈脊髓病 手术 护理
  •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侯树勋;彭宝淦

    与椎间盘退度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盘源性颈、腰痛,颈椎和腰椎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等.临床上这些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度或突出后引起疼痛的机理还不清楚.传统的观念认为,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原因,但机械压迫并不能满意解释所有的临床和病理现象.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主要产生麻木而无疼痛症状;一些小的局部的椎间盘膨出在临床表现方面可能比大的椎间盘突出更为严重;CT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人群中有1/3无任何临床症状.近来,大量的研究认为,椎间盘突出后引起疼痛和神经根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突出物的机械压迫和产生炎症反应两方面所造成的.

  • 黄韧带致压颈脊髓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陈维毅;张学锋;赵斌;马讯;范永贵

    目的观察不同姿势下黄韧带致压颈脊髓时,不同压缩比和不同压缩面积与硬膜囊前后方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C4-C5间钻圆形骨孔,设计一致压棒穿过该骨孔来模拟黄韧带突出物的致压作用.大压缩比为椎管前后径的60%.同时用压力传感器通过前方开孔记录前方压力变化,改变颈椎姿势后重复实验.结果当压缩比较小时(10%~20%),压缩力在左弯(30°)时大,当压缩比较大时(50%~60%),压缩力在前屈(30°)时大.前方测得的压力大约是后方压力的27.8%,且随着压缩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硬膜囊上所受的压力同压缩比、压缩头直径以及颈椎姿势关系密切.已受压的颈脊髓在全前屈及全后伸运动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 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治疗嵌夹性颈脊髓病

    作者:任忠明;金才益;张玉良;裴斐;吴鹏;籍剑飞

    目的 探讨嵌夹性颈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前后路联合减压的必要性.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23例嵌夹性颈脊髓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选择性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4例、巨大椎间盘突出6例、后纵韧带钙化3例.减压范围:后路单开门为3~5个椎板;前路则行单纯椎间盘、骨赘摘除或选择性1~2个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6月~2年以上随访,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原细线或串珠样脊髓压迫解除,生理弧度基本存在,除2例术前脊髓信号改变明显术后恢复情况欠佳外,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按日本JOA评分标准:优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结论 一期先后路再前路联合减压术能对嵌夹性颈脊髓病进行较彻底减压,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治疗费用,更重要从根本上提高了手术疗效,是治疗嵌夹性颈脊髓病的可行性手术方式.

  • 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倪斌;贾连顺;朱海波;袁文;戴力扬;陈德玉

    目的: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 方法:对43例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手术, 男31例,女12例,其中切除1个椎节10例(Ⅰ组),2个椎节14例(Ⅱ组),3个椎节19例(Ⅲ组) ,采用JOA评定标准及颈椎X线拍片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 .3年,Ⅰ组平均改善率为79%,Ⅱ组为75%,Ⅲ组为49%.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对于3个节段以下椎管狭窄率小于50%的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适合于前路手术治疗.对于更长节段的韧带骨化灶,宜选择颈后路减压手术.

  • 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伟;王少波;刘桂君

    目的:对痉挛性脑瘫患者合并颈脊髓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出现的颈脊髓病,就其发生机制、X线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痉挛性脑瘫患者由于颈部肌肉的不随意运动,致颈椎过度活动,加重颈椎退变,因此在其青少年时期即易发生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扁平椎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变化.上述病理改变导致颈脊髓病的发生.由于其颈椎退变的特殊性及颈椎不稳的持续性,对其手术不仅要求彻底减压,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本组11例,在Halo氏架固定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及门轴侧椎板间植骨术,术后行Halo氏架固定3个月.术后随访平均5年8个月,其中优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2.7%.结论:痉挛性脑瘫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即出现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颈脊髓病发生.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彻底减压,更强调对颈椎的稳定.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马风青

    我院自1999年10月起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或外伤后所致压迫性颈脊髓病17例,疗效好,手术操作简单,扩大椎管可充分减压,保留椎板不伤及椎间关节有利于颈脊柱的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多维度健康教育对颈脊髓病患者认知及行为分析的影响

    作者:王红;邓胜平;戴晓婧;蒋萍;徐婷婷;蔡洁

    目的 研究颈脊髓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 随机将63例颈脊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心理维度、行为维度和专科护理维度的多维度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及配合行为的评估.结果 观察组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术后配合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形式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行为密切相关,多维度健康教育有利于颈脊髓病患者顺利手术和早期康复.

  • 平山病国内文献报道192例分析

    作者:周波;周东

    目的:对平山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影像学、预后以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以"平山病"或"上肢肌萎缩"为主题词,以中国数字期刊总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为数据库,共检索167篇文献,剔除重复报道以及病例资料不全的文献,对22篇国内杂志发表及我院诊治的病例共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男∶女=6.7∶1,起病年龄平均18.6岁.隐匿起病,表现多以一侧上肢远端肌肉无力伴肌萎缩,右侧多见,77.6%患者有伸指颤动,81.3%有寒冷麻痹.全部患者患肢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95.8%对侧上肢远端肌电图出现类似的改变.颈部自然位MRI 44.3%发现低位颈髓萎缩,屈曲位均发现颈髓前移,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脊膜外间歇增宽.病情在3~4年后处于稳定状态,部分患者经颈托治疗病情好转.结论:平山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萎缩,早期佩戴颈托可以阻止病情进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