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院内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赵艺皓;吉训明;杨莘

    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但受到时间窗限制.院内延迟会使部分到院时仍在时间窗内的患者失去溶栓治疗的时机.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院内延迟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提供参考.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干预研究

    作者:李洋;高丹丹;赵文博;段建钢;吉训明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延迟产生的环节,并通过干预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内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按照干预前后将患者分为干预前(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44例和干预后(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54例两个时期,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以及院内救治流程的关键时间点,通过价值流程图分析存在延误的环节,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缩短院内延迟时间.结果 (1)院内延迟存在的主要环节为医师评估、病情告知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术前准备等.(2)干预效果显著,干预前后院内总流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8.0(118.5,188.8)min和93.5(80.0,11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29,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的评估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16.5(10.0,27.2)min比35.0(18.2,51.8)min;10.0(9.0,11.0)min比12.5(10.0,23.8)min;48.0(30.0,67.5)min比60.5(45.5,90.8)min;15.0(12.0,18.2)min比21.0(13.0,33.0)min,Z值分别为4.150、3.685、2.801、2.852,均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流程存在严重延迟,通过不断改进院内流程,建立平行诊疗模式,加强卒中团队人员的培训,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对接等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院内时间.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菲;王晓岩;姜悦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急诊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A组[球囊扩张的时间(DTB)≤90 min,198例]和B组(DTB>90 min,126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探讨院内延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导致院内延迟时间延长的独立因素为受教育程度低(OR=1.761,95%CI:1.071~2.894,P<0.05)、自行来院(OR=1.765,95%CI:1.087~2.867,P<0.05)、工作日就诊(OR=1.936,95%CI:1.113~3.369,P<0.05)和消化系统疾病史(OR=1.917,95%CI:1.085~3.387,P<0.05).导致院内延误时间缩短的独立因素为首诊明确(OR=0.339,95%CI:0.207~0.556,P<0.01)和院前延误时间≤120 min(OR=0.578,95%CI:0.353~0.947,P<0.05).结论 建议通过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手段提高公众知晓率和重视程度;完善急救系统网络,加强院外、院内急救的协同作用,引导公众使用急救车就诊,缩短院前延迟时间;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分诊、确诊能力;优化医院绿色通道流程,促进科室间有效衔接,提高导管室利用效率.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赵艺皓;杨莘;苏林霞;黄弢;郎野;杨晓燕;李晓花;范玉龙;吉训明

    背景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适宜患者采取血管内治疗具有临床疗效,但这一治疗方法受时间窗限制.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流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产生院内延迟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某三甲医院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流程调查表》,对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进行跟踪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各环节时间及流程中影响院内总时间关键事件的记录.结果 32例患者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平均时间为(171.8±52.5) min,与90 min的国际标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首先呼叫动脉溶栓组医师与首先呼叫静脉溶栓组医师患者到达急诊-获得动脉溶栓组医师会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7±6.8)、(66.9±53.2) min,到达急诊-开始股动脉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9±26.1)、(199.6±58.0)min;在CT之前进行心电图检查与在CT之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到达急诊-到达CT室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3.1±47.3)、(31.9±12.3)min.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象严重,医院应完善脑卒中组织化管理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不断改进绿色通道质量控制机制,以缩短院内延迟时间.

  • 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马召玺;吴亚平;唐晴;钱小燕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前后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13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4.5 h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根据病人诊治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和流程优化溶栓治疗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病人1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36例溶栓病人,溶栓24 h和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相对增高,流程优化组较早期溶栓组出血率降低,而疗效更好.结论 给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流程优化治疗,疗效优于同期保守治疗者.

  • 院前无线传输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延迟时间的影响

    作者:菅洪健;钟涛;张旻海;虞芳;郑汝钢;廖广捷;朱旭阳;武钢

    目的 探讨院前无线传输12导联心电图(ECG)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2014-09~2016-04我院急诊科120出诊接回的6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院前是否无线传输ECG分为院前无线传输ECG组(n=30)和院前普通ECG组(n=31),比较两组PCI治疗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时间变化,并分析误诊率、院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前延迟、患者延迟和转运延迟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无线传输ECG组院内延迟时间(中位数,95m in vs.113 min)、急诊科延迟(中位数,50 min vs.83 min)及院前误诊率(0vs.18.4%)均低于院前普通ECG组(P<0.05).院前无线传输ECG组院内延迟<90 min比例(43.3% vs.19.4%)高于院前普通ECG组(P<0.05).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无线传输12导联ECG系统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和降低误诊率.

  • 缩短院内延迟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MRS、NIHSS评分的影响分析

    作者:许盈盈;叶励超;蔡乾坤

    目的:探讨缩短院内延迟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MRS、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的不同,将18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非延误组65例(DNT≤60 min),B组延误组123例(DNT>60 mi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的MRS、NIHSS评分.结果:A组溶栓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26分和2.97分,均显著低于B组的10.31分和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14 d的MRS分级3级、4级、5级占比均显著低于B组,1级、2级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院内延迟,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溶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会仿;杨丽;李妮娜;朱雪梅;赵秋利;崔丹;吴燕妮;李兵;张俭;张圆圆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包括院前及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症状识别及严重性感知,转运方式和环境因素.院内延迟影响因素有医院管理因素和基础设施,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缩短院前及院内延迟时间,同时为患者接受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奠定基础.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院前与院内延迟的相关因素

    作者:相启凤;李桂花;黄钟;海花;姚振滨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院前与院内延迟情况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15-09至2016-07新疆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AI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情况、卒中危险因素及到达急诊科后接受治疗的各环节时间间隔,对影响溶栓治疗的各个院前与院内延迟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实际院内延迟各时间间隔、血管内治疗各时段与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及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国际标准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1)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院前延迟综合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发病时意识障碍是院前延迟的保护性因素,即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更易选择积极就医[比值比(odd ratio,OR)=0.1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014,87.370)];(4)除采集病史时间间隔外,院内延迟各时间间隔与NINDS国际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管内治疗各时间间隔与NINDS国际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IS患者院内延迟现象较为严重,优化就诊流程及卒中绿色通道对缩短院前及院内延迟时间有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加强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和使用,对AIS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时效性护理评估对急诊PCI术前分级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调霞;邓慧瑾

    目的 时效性护理评估对急诊PCI术前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时效性护理评估.严格的护理流程管理、流程管理高护理管理水平、医护人员要有团队意识.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PCI患者采用术前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送入介入室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