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白云;曹玉莲;郝明宇;郝跃仙;岳晓燕

    滴虫性阴道炎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与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有关.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可调节阴道酸性环境及微生态平衡,可作为治疗和预防阴道炎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使用深圳市万泽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观察评价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作者:李文波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测,比较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H值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微生物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细菌性阴道炎(BV)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和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应控制血糖水平,采取措施改善其阴道微生态环境和妊娠结局.

  • 不同年龄段体检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

    作者:侯少莹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865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结果 18~50岁妇女pH>4.5、H2O2浓度<2 μmol/L、加特纳菌、念珠菌等阴道微生态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妇女各项微生态指标逐渐下降.滴虫阴道炎无明显年龄规律.18~50岁妇女,阴道pH值为阴性,50岁以上妇女阴道pH值呈阳性.H2O2浓度<2μmol/L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8~60岁妇女阴道中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超过60岁则逐渐下降.18~50岁妇女阴道中凝固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超过50岁则逐渐下降.β-葡萄糖醛酸苷酶阳性率在18~40岁妇女中较高,超过40岁则降低.结论 30~50岁的妇女是阴道炎的高发人群.本地区体检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基本与年龄分布一致,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态势.

  • 400例妇科门诊妇女阴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分析

    作者:狄守娟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妇科门诊妇女阴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门诊4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了解其阴道感染的病原体构成情况,并进行Nugent评分.结果 4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病原体的检出率为72.6%,其中真菌30.4%、加德纳杆菌(GV) 25.1%、纤毛菌14.5%、滴虫1.8%、淋球菌1.0%;Nugent评分:正常(0~3分)112例(28.0%),临界(4~6分)150例(37.4%),细菌性患者阴道病(BV)(7~10分)138例(34.6%).结论 我院妇科门诊妇女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不足,病原体感染以条件曹和真菌为主,阴道微生态状况有待改善.

  • 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手段对人工流产术前妇女阴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小菊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手段对人工流产术前妇女阴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结果:经检测表明,所选择的对象中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比例为30.2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比例为22.61%,40.30%的研究对象存在菌群异常.结论:术前进行阴道微生物检测,可以为患者诊断提供明确依据,有利于手术治疗和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和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关系研究

    作者:魏东林

    目的 探讨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586例,根据随访结果是否为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分为持续感染组(n=292)和非持续感染组(n=1294).所有患者接受HPV分型及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 1586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包括持续性HPV感染患者292例,持续性HPV感染率为18.41%.持续感染组和非持续感染组HPV各亚型感染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感染组细菌性阴道病和混合性阴道炎比例显著高于非持续感染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比例显著低于非持续感染组(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和混合性阴道炎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有助于降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率.

  • 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诊断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炎的价值初探

    作者:王威;耿力;武淑英;王晓晔;王迎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手段对人工流产术前妇女阴道炎的诊断价值,并了解阴道炎分泌物菌群分布.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欲行人工流产妇女中患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407例患者以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主,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Nugent评分(≥7分)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123例(30.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92例(22.6%),此外还有164例(40.3%)患者没有特异病原体的感染,仅表现为菌群失调或清洁度异常.407例患者中菌群正常占26.5%,菌群密集度++~+++占70.8%,菌群多样性++~+++占65%,pH>4.5占31.7%.患阴道炎妇女中普遍存在异常茵群,主要包括:革兰阳性小杆菌(29.5%)、革兰阴性小杆菌(18.2%)、革兰阳性球菌(12.5%)、革兰阴性球菌(11.8%).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是对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炎进行确切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能明确指导临床诊断阴道感染,并可能为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 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作者:钱国美;吴芬英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采集,行阴道微生态测定,与同期收集的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就相应检测资料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阴道优势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32%,菌群抑制占14%,也居较高水平.对照组阴道优势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密集度Ⅳ级及菌群抑制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为菌群多样性阴道炎者,有下降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状况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菌群功能有较高异常率(P<0.05).结论:加强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检查,利于及时检出异常,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 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莉;林丽丽;唐昀

    在女性人群中,宫颈病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阴道微生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对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认识及治疗进展,为临床提供探讨.

  •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及宫颈细胞免疫的影响

    作者:崔艳双;余世强;王婵丽;梁惠映

    目的 探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因生殖道感染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女性患者240例,根据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和对照组(高危型HPV阴性),均行HPV、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及宫颈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 我院高危型HPV阳性率为39.2%,以HPV16的检出率高;其次为HPV52;观察组患者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霉菌、支原体、滴虫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颈病变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14.881,P=0.002);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 T/CD8+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阳性呈正相关性(P<0.05),与宫颈局部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T/CD8+T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会加重患者阴道微生态紊乱程度,同时降低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增加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作者:王静;刘海燕;李智;蔺莉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于本院分娩的1063例单胎孕妇,其中胎膜早破组194例,无胎膜早破组869 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妊娠晚期(孕28~32周)BV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评价孕晚期BV筛查和治疗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结果 1063例孕妇中,BV共65例,其中胎膜早破组13例,非胎膜早破组52例,两组BV发生率分别为6. 7%和6.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例BV中,患者要求治疗的28例,阴道放置甲硝唑栓1粒 Qd×7d,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4. 3%;患者拒绝治疗的37例,发生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是24. 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晚期BV的发病和治疗与胎膜早破无明显的相关性,对BV进行阴道局部用药治疗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萆薢渗湿汤加味联合氟康唑治疗复杂型VVC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郑文兰;张莉;许超;赵春梅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加味联合氟康唑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90例分成3组,每组30例.西药组(A组)口服氟康唑;中药组(B组)口服中药萆薢渗湿汤加味;中西药联合组(C组)氟康唑与中药联合应用.观察3组患者疗效及用药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并随访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3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73.3%,83.3%;B组6.7%,73.3%;C组93.3%,100%,C组分别与A,B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A组与B组比较有差异性.A,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1.8%,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阴道微生态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83.3%、B组76.7%、C组73.3%,组间比较无差异性,治疗后分别为A组46.7%,B组16.7%,C组6.7%,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有差异性.结论:萆薢渗湿汤加味联合氟康唑治疗复杂性VV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减少复发.

  • 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王丹丹;董燕

    阴道微生态失调是指阴道中的正常的菌群在内因或在外因的影响下出现了菌群之间的失衡,使原来菌群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赖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引起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或是腰部、下腹部疼痛[1]的阴道炎症状的一种妇科疾病。阴道作为连接女性内生殖器与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通道,是人体内重要的微生态区,也是生殖道微生态的重要部分。在阴道的侧壁黏膜、皱襞,而后是穹窿都存在有阴道菌群,通常阴道菌群中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2]。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分为多种,乳酸杆菌对维持阴道的微生态有重要意义,可以将阴道内PH值维持在正常的酸性状态下,还可以抑制细菌,起到杀菌的作用。阴道内除有乳酸杆菌外还有真菌、病毒等,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各种菌群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将阴道内环境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一旦失去优势,会导致其他菌群过度生长,打破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女性阴道微生态的失调。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中西医
  •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惠霞;郝增平

    20世纪70年代,ZurHausen等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可能是性传播的致癌要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一系列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终证实了HPV与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的因果关系[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hrHPV持续感染约8~ 24个月将导致富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经过约8 ~12年可进展为宫颈癌[2].

  • 妊娠期阴道、宫颈微生态的评价

    作者:张咏梅;李亚里;王力娜;韩青;王红

    目的 了解妊娠期阴道、宫颈感染状况,探讨妊娠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宫颈分泌物HPV、衣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产前门诊常规围产保健孕妇980例(早孕期159例、中孕期612例、晚孕期209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涂片常规检查及,宫颈分泌物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送微生物室行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妇科门诊非阴道炎就诊的患者(年龄≤40岁)100例进行相同的榆查作为非孕期对照.结果 阴道pH值在妊娠期、非孕期分别为3.88±0.20及4.28±0.33,孕期低于非孕期(P<0.01).孕期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分别是23.9%、21.5%、22.0%,非孕期三项感染率分别为12.0%、11.0%、6.0%,孕期显著高于非孕期(P<0.01).孕期HPV感染率同非妊娠期.无症状体征孕妇中,仍有29.8%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在HPV阳性孕妇中BV、VVC、CT的患病率分别为48.7%、41.7%、45.2%,HPV阴性组中分别为20.6%、18.8%、19.0%,HPV阳性组BV、WC、CT患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1).结论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值降低,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 200例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作者:方莉;李田;万碌;杨越波

    目的 探讨产后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选择本院产后门诊复查的产后妇女200例及来本院妇科体检的健康妇女4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并用革兰氏染色涂片后采用Nugent评分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及比较.结果 200例产后妇女阴道pH值为(4.66±0.25);微生态正常者9例,占4.5%;阴道微生态失调191例,占95.5%;乳杆菌检出率14.5%.40例健康妇女阴道pH值为(4.25±0.35);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1例,占77.5%;阴道微生态失调9例,占22.5%;乳杆菌检查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升高,微生态失调比例明显升高,应引起关注.

  • 3124例体检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

    作者:李珍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体检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开展女性生殖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福建省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的31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开展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结果 ①阴道炎好发于20~49岁女性,以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见;②细菌性阴道病在各年龄段总体呈递增趋势;③无业女性是阴道炎的高发人群.结论 女性生殖卫生宣教关注生育期妇女,尤其无业女性,强调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 需氧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青

    目的:研究并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实验室行阴道分泌物检查且确诊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20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患者中,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为77例,占比38.5%,混合性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为123例,占比61.5%。在123例混合性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之中,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计66例,占比53.7%,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共32例,占比26.0%,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共10例,占比8.1%,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者共计7例,占比5.7%,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滴虫阴道炎共计8例,占比6.5%。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能使用单一的治疗方式,也需要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微生物的感染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迅速的解决患者的痛苦。

  • 头孢呋辛酯对小鼠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杰;杨洋;陈龙;宁玉梅

    目的:观察头孢呋辛酯对小鼠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 SPF 级雌性小鼠20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 A,实验组 B 和对照组 C,对照组 D,每组5只。实验组 A 和实验组 B 均用头孢呋辛酯灌胃用溶液灌胃5 d,对照组 C 和对照组 D 均用0.9%生理盐水灌胃5 d。在停药后的第1天取实验组 A 和对照组 C 小鼠的阴道分泌物,在停药后的第5天取实验组 B 和对照组 D 小鼠的阴道分泌物,检测小鼠阴道 pH 值、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菌落数,并制作乳杆菌属扫描电镜样本,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对小鼠阴道菌群密集度和菌种多样性进行检测。采用 t 检验和 Z 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停药第1天,与对照组 C 相比,实验组 A 小鼠阴道 pH 值升高(t =2.675,P <0.05),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菌落数明显降低(t =-2.741、-13.501、-3.077和-2.598,P 值均<0.05);停药第5天,与对照组 D 相比,实验组 B 小鼠阴道 pH值仍升高(t =4.797,P <0.05),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菌落数明显降低(t =-3.737、-6.816、-16.079和-3.580,P 值均<0.05)。实验组(A 和 B)小鼠阴道内乳杆菌属电镜下均可见乳杆菌细胞壁出现皱缩、破损及断裂、细胞碎片。与对照组(C 和 D)比较,实验组(A 和 B)小鼠阴道菌群密集度和菌种多样性均降低(Z =-2.437和-2.297,P 值均<0.05)。结论头孢呋辛酯可致小鼠阴道 pH 值升高,破坏优势菌乳杆菌的细胞壁,降低阴道菌群多样性和密集度,从而干扰阴道微生态平衡。

  •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与真菌药敏分析

    作者:王岩;曹敬荣;闵嵘;张丽丽;王育英;谢威;段圆圆;王培昌

    目的 分析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及真菌药敏结果,为治疗VVC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3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47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分析,对其中复发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447例VVC患者平均年龄32.99岁(17~67岁),79.19%的患者分布于21~30岁(44.52%)和31~40岁(34.67%)年龄段;单纯性VVC患者317例(70.92%),VVC+BV/BV中间型患者81例(18.12%),VVC+ AV患者39例(8.72%),菌群抑制10例(2.24%);镜检看到假菌丝者372例(83.22%),仅看到芽生真菌孢子者75例(16.78%);VVC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示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326例(72.93%),革兰阴性小杆菌81例(18.12%),革兰阳性杆菌32例(7.16%),革兰阳性球菌7例(1.56%)以及无细菌10例(2.24%).110例复发者经真菌培养与鉴定示白色假丝酵母菌92例(83.63%),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9.10%),光滑假丝酵母菌8例(7.2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克霉素、咪康唑、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依次为58%、16%和65%,耐药率依次为2%、34%和27%;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克霉素、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显著低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VVC为育龄妇女多发病,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临床应重视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能为临床提供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临床及时、准确的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294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