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F膨胀式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丁国明;朱敏;李民;季成;陈俊波

    目的 探讨PF膨胀式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收治95例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PF膨胀式(自锁式)髓内钉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65~97岁,平均71.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右侧1l例,左侧18例.按Jensen和Michelsen分型:Ⅰ A型2例,Ⅰ B型5例,ⅡA型2例,ⅡB型12例,Ⅲ型8例.结果 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1周.术中出血量40~80 ml,平均50 ml;手术时间30~55 min,平均37.1 min;切口3~4 cm,平均3.5cm;术后引流量10~150 ml,平均50 ml.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髋内翻,1例大腿中上部疼痛.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PF膨胀式髓内钉应力分布均匀,骨折固定牢固.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片,了解髓腔大小,避免反复过度扩髓.注水加压过程中须多次缓慢加压,避免一次加压过大、过猛或过早拔去压力泵而影响固定的效果.

  • 桡动脉腕掌侧分支蒂骨瓣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作者:于胜军;侯忠军;李京宁;付胜强;孙明

    目的 探讨桡动脉腕掌侧分支蒂骨瓣的血管解剖及其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血管解剖,观测桡动脉远段腕掌侧的骨营养分支.以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8例)和桡动脉远端茎突支蒂桡骨茎突骨瓣(10例)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19~42岁,平均28.6岁.结果 桡动脉远段恒定发出尺侧的腕掌支和桡侧的茎突支,血管蒂长度分别为1.28(1.10~1.40)cm和0.76(0.70~0.82)cm,起点外径分别为0.46(0.40~0.50)mm和0.28(0.26~0.32)mm,分别滋养桡骨远端尺掌侧骨膜和桡骨茎突掌侧骨膜.临床患者术后随访7~3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3周.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50.3°±4.0°,达健侧83.8%;背伸46.5°±5.4°,达健侧78.2%;桡偏16.9°±2.7°,达健侧75.2%;尺偏20.4°±4.0°,达健侧63.8%.1例患者腕关节在较大负重时中度疼痛.腕部握力(25.8±3.0)kg,达健侧87.9%±6.7%.X线片示1例患者发生腕骨性关节炎.Coony评分总体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桡动脉腕掌侧分支蒂骨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较长、血运丰富、手术切取方便、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术

    作者:陈德玉;陈宇;王新伟;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袁文

    目的 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局限型6例,分节型13例;椎管狭窄率32%~75%,平均54%.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4分,平均9.6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后纵韧带骨化灶.利用后纵韧带钩插入后纵韧带下,钩起后纵韧带及骨化物,在后纵韧带与硬膜间形成一间隙,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后纵韧带及骨化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恢复率42%~92%,其中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4.2%.4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CT和MR检查显示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 后纵韧带钩可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局限型和分节型、切除范围在两个椎节之间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 足背动脉跨区供血的足背及足底内侧联合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勇;张成进;李忠;王成琪;劳克成;刘雪涛;曲连军;刘学胜

    目的 探讨应用同一血管蒂(足背动脉)跨供区(足背与足底内侧)联合皮瓣游离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足背和足底内侧2个皮瓣进行解剖学研究.采用10只成人新鲜足标本分别从足背动脉(5只)、足底内侧动脉(5只)加压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在足底和足背不同部位取全层皮肤做脱水透明标本处理,在显微镜下对0.3~0.5 mm厚铺片进行观察,以确定不同动脉的供血范围.设计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足背与足底内侧2个皮瓣供区的新皮瓣移植术式,并用来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结果 足背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存在丰富的交通血供区,从足背动脉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其分布范围除整个足背外,在足底分布如下:以足底中线纵轴为基线可及中线外侧(1.7±0.5)cm;以足底中线横轴为基线,上可及中线上(4.5±1.5)cm,下可及中线下(3.8±0.9)cm.从足底内侧动脉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其分布范围除整个足底内侧区域外,在足背区可及(足母)长伸肌外侧(0.6±0.5)cm.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区联合皮瓣血供丰富,临床应用12例全部成功.结论 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区联合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 骨自溶症

    作者:吕东升;赵英

    骨自溶症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系统疾病.1954年,Gorham等[1]报道2例大块骨吸收患者,均为锁骨和肩胛骨骨吸收,其中1例并发乳糜胸死亡.1955年,Gorham和Stout[2]对该病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认为骨自溶症通常与一种多发性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有关.至今50余年人们以各种名称命名该病,如Gorham-Stout综合征、幻影骨、Gorham病、淋巴血管瘤病、大块骨溶解症、骨自溶症等.本文就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X线所见、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 基因突变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作者:康鹏德;裴福兴;王坤正

    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关键是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而早期诊断依赖于对患者骨坏死危险因素的确定.了解骨坏死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监测,早期及时做出诊断.目前,对骨坏死临床表现特征和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治疗,使大部分患者发现股骨头坏死时疾病已发展到中晚期而失去佳治疗时机,而必须接受人工关节置换.

  • 去卵巢大鼠胫骨骨小梁的显微CT研究

    作者:盛志峰;廖二元;伍贤平;方玲娜;范慧洁;戴如春

    目的 应用显微CT研究去卵巢大鼠胫骨松质骨随时间延长骨小梁密度及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10只、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各20只.基线组10只实验开始时即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分离保存左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扫描完成后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8 mm、层厚0.5 mm的骨组织为兴趣区域,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像,并进行松质骨定量分析.结果 OVX组与sham组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连接密度3周较15周显著下降,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高,提示骨小梁板状形态结构的衰减.3周时OVX组组织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组,15周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3周时骨小梁间隔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15周时则显著增高.随着去卵巢时间的延长,大鼠胫骨松质骨BVF、Tb.N和骨小梁连接密度进行性下降,但骨小梁厚度(Tb.Th)和组织骨密度却明显升高.15周时Tb.Th为(0.081±0.013)mm,显著高于3周时的(0.061±0.006)mm和基线组的(0.061±0.010)mm;15周时组织骨密度为(691.2±35.3)mg/mm3,显著高于3周时的(624.4±34.4)mg/mm3和基线组的(638.8±61.0)mg/mm3.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胫骨松质骨骨量明显丢失,微结构发生改变,而残余骨小梁会因代偿性肥厚和组织骨密度的升高而得到加强.

  •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新社;戴尅戎;汤亭亭;严孟宁;贾庆卫

    目的 评价传统和复层高密度培养(复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在8头猪16膝髌切迹上下共建立32个全层软骨缺损,右膝为空白和自体骨膜移植对照组,左膝为传统的自体骨膜覆盖下细胞注射移植组和自体骨膜覆盖下复层培养细胞移植组(上下缺损随机进入各对照和实验组).术后5~6个月对缺损部位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结果 四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3.14±1.95)分、(10.57±3.60)分、(16.29±2.63)分、(20.43±1.81)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缺损被少量的纤维组织覆盖;骨膜移植组被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纤维软骨修复,且与周围组织整合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注射组和复层培养组)缺损被塑形良好的修复组织覆盖,组织学、基质特殊染色示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与周边软骨和软骨下骨整合良好.复层培养组修复组织的细胞形态、基质染色比注射细胞组更接近正常软骨.结论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可成功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扩增后的软骨细胞经短期复层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缺损的修复.

  • 腰椎管内瘤样钙盐沉着症一例报告

    作者:李俊;沙玉山;王江南

    患者 男,45岁.因慢性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进行性加重4年余入院.4年前,患者腰部扭伤后逐渐出现慢性痛伴左下肢酸胀不适.近半年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均须前倾上半身,以期缓解左下肢疼痛及麻木,且行走不足百米即须下蹲休息.曾给予理疗、推拿、牵引、服药等治疗,病情无好转.

  • (足母)外翻的术式选择

    作者:王正义

    虽然(足母)外翻的治疗包括手术与非手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畸形的矫正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首先是解除患者以疼痛为主的症状及恢复前足的功能,其次是矫正畸形.(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方法亦各有所长.

  • 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生物学(下)

    作者:

    一、肌腱内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生物学反应肌腱内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合成胶原蛋白及其他一些大分子.成纤维细胞可以将这些分子排列成组织性较高的单元,并使纤维的方向与张力方向平行[1].无论是培养的肌腱还是独立的成纤维细胞都可以对力做出相应的反应.肌腱内细胞外基质的更新受到成纤维细胞对力的反应的影响.同时细胞外基质的更新也与肌腱病的临床状况密切相关.体外研究显示,在力的作用下,肌腱成纤维细胞是发生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依赖于其所受力的类型与大小.另外,生长因子及细胞活性素也会通过肌腱的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更新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肌腱大部分是承受张力的组织,因此在研究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对力产生的反应时,我们主要施加牵拉力,例如循环双轴牵拉和循环单轴牵拉.

  • 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陈兆军;王正义;林顺福;唐凡启;陈宇明;于益民;牛水力

    目的 总结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利用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患者438例,其中91例17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1年,平均7.8年;男12例20足,女79例156足;年龄23~81岁,平均47岁.术前、术后2周、术后5~11年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年在足底应力测试仪上对18例患者36足测量足底应力,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根据Maryland第一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126足(71.6%),良39足(22.2%),可11足(6.3%),优良率为93.8%.HVA较术前纠正14.2°(t=3.207,P<0.01),IMA较术前纠正7.5°(t=2.304,P<0.05),PASA较术前纠正8.3°(t=1.976,P<0.05),DASA较术前纠正0.4°(t=0.216,P>0.05).术后第一跖骨头下负重增加,第二、三跖骨头处应力明显减少,第一至第五跖骨头下负重应力值趋于均匀.结论 Austin手术截骨方法简单、稳定、不愈合率低、操作易掌握,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无骨关节炎的轻、中度(足母)外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

    作者:马昕;王旭;刘施巍;桂鉴超;顾湘杰

    目的 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足母)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足母)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 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足母)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足母)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 前踝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

    作者:唐建军;赵力;黄竞敏;赵金岩

    目的 探讨前踝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关节镜下治疗前踝撞击征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2岁;左踝12例,右踝16例.17例有长期运动史,5例有踝关节背伸劳作史,6例有踝部骨折脱位史及反复损伤史;病史短6个月,长7 年.踝关节检查时胫骨前缘或前内侧有固定压痛,背伸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部分踝关节僵硬.根据Scranton和McDermott的放射学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2例.术前采用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13例可(65~70分),15例差(<65分).低41分,高67分,平均52分.踝关节镜下用刨削器、磨钻、组织汽化仪等清理增生肥厚及炎性的滑膜、退变的软骨和骨赘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McGuire评分显示:Ⅰ级6例,均为优良.Ⅱ级15例,12例优良,3例可.Ⅲ级5例,2例优良,2例可,1例差;其中无间隙狭窄者2例,1例为优良,有间隙狭窄者3例,1例为优良.Ⅳ级2例,均为差.优良率为71.4%.术后低59分,高94分,平均7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4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1例Ⅳ级患者术后27个月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Ⅰ、Ⅱ级及部分无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肯定,而对于部分有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及Ⅳ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欠佳.

  •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

    作者:张世民;袁锋;俞光荣;周家钤;李海丰;黄轶刚

    目的 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逆向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解剖10条小腿灌注标本,观察腓肠神经血管轴与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和肌皮穿支之间的交通吻合.临床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5例.结果 腓肠神经在穿出深筋膜前,其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支间各有2~4个吻合(筋膜下段);在穿出深筋膜后,其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穿支间各有2~3个吻合(筋膜上段).在腓肠肌腱腹交界的近侧2~4 cm内,恒定有1~3支肌皮穿支血管与腓肠神经血管轴相交通.据此,临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远端肌间隔穿支血管(外踝上5 cm)供血的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逆向修复5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段和足踝创面.5例筋膜皮瓣面积12 cm×6 cm~17 cm×9 cm,携带的深层腓肠肌肉面积5 cm×4 cm~9cm×7 cm.随访6个月~1年,皮瓣完全成活.结论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1/3和足踝部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关键词: 骨髓炎 外科皮瓣
  • 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桂鉴超;顾湘杰;王旭;王黎明;马昕;刘灵峰;蒋逸秋;沈海琦;徐燕

    目的 探讨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8例20足跟腱末端病患者,男10例11足,女8例9足;年龄18~45岁,平均25.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6~25个月,平均8.3个月;撞击试验阳性12足,可疑阳性5足,阴性3足;局封试验阳性18足,阴性2足.患者术前均摄X线片,测量Fowler和Philip角(Fowler and Philip angle,FPA)、Steffensen和Evensen角(Steffensen and Evensen angle,SEA)、后跟全角(posterior heel total angle,PHTA)、Chauveaux-Liet角(Chauveaux-Liet angle,CLA),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比较.患者平卧,取跟腱止点处外侧切口,切除跟腱表面滑囊和跟骨后滑囊组织,同时去除跟腱内的钙化灶.以骨刀去除跟骨后上结节处的骨块,剥离的跟腱经骨隧道缝合固定.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 FPA 7足≥75°,19足≥65°;SEA 14足≥63°;PHTA 7足≥89°;CLA15足≥10°.经12~78个月(平均25.3个月)的随访,优11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为85%.X线检查未见跟腱周围新生骨形成.结论 X线测量仅能作为评估跟骨畸形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只有同时处理跟腱病变和骨性畸形,解除撞击,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急症手术治疗

    作者:王宏川;庞贵根;马宝通;张亚非;曾宪铁;陈新

    目的 探讨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及相关的急症手术技术特点.方法 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急症手术治疗踝部开放性骨折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伤口Gustilo分度,Ⅰ度3例,Ⅱ度37例,ⅢA度7例,ⅢB度3例,ⅢC度1例.急诊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尽早开始手术.冲洗及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伤口情况制定骨折处理的顺序,依次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6个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12例伤口发生浅表皮缘坏死,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伤口发生浅表感染.踝部骨折在10~18周(平均13周)愈合.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8例评分在76~100分,平均90分.结论 踝部开放性骨折在急症手术时应彻底清创,注意保护皮肤活力.在处理后踝骨折时,可采用胫骨远端脱出法.多数手术应先精确复位、固定外踝骨折,对旋后内收型、外踝严重粉碎的踝部骨折应先进行内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对严重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直视下复位且常规使用下胫腓螺钉固定.

  •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陈晖;王斌;熊进;骆东山;宋知非;朱丽华;邱勇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患者25例40足,其中23例36足获得随访,男2例2足,女21例34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手术均采用Scarf截骨,术中2枚螺钉固定.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与(足母)外翻相关的各角度的X线测量值,并结合AOFAS和VAS评分观察疗效.术前、术后的各组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足母)外翻角和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38.0°±22.0°和16.0°±4.6°改善到术后的14.0°±6.1°和7.8°±2.9°,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从23.0°±15.0°矫正为7.7°±5.1°.末次随访时(足母)外翻角为15.0°±5.7°,第一、二跖骨间角为8.8°±4.1°,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为5.9°±3.8°.患者随访10~57个月,平均32个月.AOFAS评分从术前(46±17)分改善为(85±11)分,VAS评分从(7.4±2.3)分改善为(3.3±1.9)分.术后(足母)僵硬2例,内侧皮神经损伤1例,转移性跖骨痛1例.结论 Scarf截骨具有较好的自身稳定性,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可作为中、重度(足母)外翻矫形手术的首选方法.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