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

    作者:李野;朱庆三;高忠文;刘景臣;武云涛;胡海峰;张汉雷;邹云龙;顾锐;陈晶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颈椎椎间隙感染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5~74岁,平均(58.0±14.5)岁.21例(75%)为自发感染,其中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年龄超过60岁;余7例(25%)为颈椎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所有患者均排除结核、布氏菌感染.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液学检查,重点记录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前根据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手术后继续静脉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并根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复查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记录抗生素应用时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JOA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颈椎前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25 min,平均(145.5±12.7) 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 ml,平均(67±35.2)ml.切口均一期愈合.28例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21~87 d,平均(30.8±8.7)d,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复燃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3±1.2)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4.9±1.96)分、术后6个月平均(15.1±1.55)分及术后1年平均(16.5±0.48)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颈椎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亦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例在术后1年时植骨均融合良好.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及其引起的颈椎不稳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颈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胫骨后侧平台分区的建立及其对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兆杰;张金利;刘忠玉;李恩琪;沈啟捷;曹清;赵宝成

    目的 探讨胫骨后侧平台分区对后柱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46例资料完整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19~62岁,平均(35.1±12.8)岁;左侧19例,右侧27例.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7例,骑车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根据胫骨后侧平台的结构特点及解剖形态将其分为4区,后柱骨折按照所位于的区域采取相应手术入路处理,即1、2区的骨折采取后内侧入路,3区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4区的骨折采取外侧经腓骨头截骨入路,多区域骨折采取联合入路.所有后柱骨折均采用直视下解剖复位后钢板螺钉固定.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5±3.7)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18周,平均(14.6±2.3)周.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1~18分,平均(15.1±2.8)分;优17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为89.1%(41/46).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67~98分,平均(86.7±8.6)分;功能评分优25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42/46).17例后外侧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5°,平均118°±13.7°;18例后内侧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5°,平均123°±15.6°;7例后内、后外联合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平均115°±16.7°;4例外侧切口腓骨头截骨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平均124°±7.4°.主要并发症包括脂肪液化1例,术中牵拉致胫前动脉痉挛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 胫骨后侧平台分区可以简单、准确地指导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孤立性后柱以及后柱为主的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章银灿;潘旭伟;陈之青;顾晓民;王卫民;娄国强;凌华英;楼秋英;张瑛;王荣;干文韬;严世贵

    目的 探讨自制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简称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通过专业仪器对固定器进行压力测试和质量检验以评估其生物力学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骨盆骨折130例患者的资料,男68例,女62例;年龄14~93岁,平均(45.5±17.2)岁.按Tile分型:A1型24例,A2型49例,A3型2例,B1型2例,B2型18例,B3型1例,C1型28例,C2型2例,C3型4例.根据是否按照损伤控制骨科理论使用固定器救治分为固定器组(61例)和对照组(6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术中输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和远期疗效(Cole评分).结果 压力测试显示该固定器对骨盆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质量检验显示其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盆骨折Tile分型及术前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固定器组死亡1例(1.6%),对照组死亡8例(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9,P=0.026).两组存活病例均获得随访,固定器组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0个月;对照组18~30个月,平均21.9个月.固定器组中14例进行术中输血,输血量20~1500 ml,平均628.6 ml;对照组中14例进行术中输血,输血量200~4000ml,平均1 707.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0,P=0.020).固定器组和对照组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10例(16.4%)和22例(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7,P=0.041).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固定器组优31例、良19例,优良率82.0%;对照组优19例、良23例,优良率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67,P=0.008).固定器组和对照组的远期疗效Cole评分分别为(27.2±4.0)分和(2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15).结论 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下,按照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及治疗的规范化流程,受伤现场初步评估后即刻使用固定器,可有效控制出血、抗休克、稳定骨盆防止继发性损伤,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保守治疗或修复、重建手术,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

    作者:林凤飞;陈宾;林朝晖;郑科;郑明

    目的 探讨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不同的体位术式分为两组.无牵引床侧卧位组106例,男42例,女64例;年龄65~98岁,中位年龄为78岁;术中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牵引床仰卧位组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66~101岁,中位年龄为76岁;术中采用牵引床仰卧位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髋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使用骨钩辅助复位率、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无牵引床侧卧位组麻醉时间为(59.3±8.7) min、手术操作时间为(46.6±6.5) 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2.9±0.9) 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76.4±15.6) 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4例(13.2%,14/106);牵引床仰卧位组麻醉时间为(62.6±7.4) min,手术操作时间为(51.4±9.7) 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4.2±1.1)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105.3±17.4) 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7例(25.4%,17/67).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骨钩辅助复位病例数均少于牵引床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4.53%(26/106)、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3.77%(4/10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72%(5/106)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0.94%(1/106);牵引床仰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6.71%(38/67)、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11.94% (8/6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45%(7/67)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10.45%(7/67).无牵引床侧卧位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均小于牵引床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t=1.75,P=0.081)、骨折复位效果(x2=0.202,P=0.042)、骨折愈合时间(t=-1.47,P=0.145)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t=1.03,P=0.3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仰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在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牵引床仰卧位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王庆德;梅伟;张振辉;毛克政;姜文涛;李格;牛军杰

    目的 探讨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5.0±8.1)岁.病程1~123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胸椎黄韧带解剖特征及骨化病理过程提出“分区”的概念,将每一减压节段自定义划分为“安全区”、“过渡区”及“危险区”.随着由“安全区”至“危险区”黄韧带骨化程度加重,椎管容积逐渐缩小,因此采取相应不同的手术策略依次进行减压操作,即术中首先切除“安全区”,探查、指导“过渡区”减压,孤立、游离“危险区”并锐性切除.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11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状态,以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共行黄韧带骨化减压83个节段,上胸段(T1~T4)5个节段(6.0%),中胸段(T5~T8)8个节段(9.6%),下胸段(T9~L1)70个节段(84.4%).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0个月,平均(21.7±9.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3±2.0)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P=0.001).JOA评分改善率11%~100%,平均为63.2%±24.7%,优15例(44.1%),良11例(32.4%),可8例(23.5%),优良率为76.5%.12例发生脑脊液漏,术中均未行硬膜缺损修补,严密缝合肌层及筋膜,术后6~8 d脑脊液漏自行停止;2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经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均完全愈合;1例患者因发生术后硬膜外血肿而出现胸脊髓暂时性不完全性麻痹,给予急诊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分区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操作安全、减压彻底等优点,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有效技术.

  •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竞敏;胡文晋

    随着膝骨关节病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阶梯化治疗”和“尽量保留半月板”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为维持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环形张力的重要解剖结构,后根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后根部撕裂后内侧半月板环形张力丧失,进而导致半月板承载负荷功能部分甚或完全丧失,继发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软骨退变和膝内翻畸形等骨关节炎改变.对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不同学者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以及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尽管保守治疗及部分切除术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随访显示患膝疼痛、功能及运动水平均无明显改善,而且继发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及受力面积异常.对于年龄< 65岁、膝内翻<5°、Outerbridge软骨分级<Ⅲ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患者单纯关节镜下修复术疗效明确,愈合率满意,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骨关节炎的进程.对于存在关节外畸形(胫骨近端内侧角< 85°或股骨远端外侧角>90°)、膝内翻>5°力线不良患者,截骨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是否一期联合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尚存在争议.

    关键词:
  • 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再手术

    作者:郎昭;于研;田伟;Louis G.Jenis;Thomas D.Cha;李国安

    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是指腰椎手术后手术节段头端或尾端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其中一部分患者同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邻近节段疾病.近年来虽然有非常多的新技术涌现,但邻近节段退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通过对MEDLINE/PubMed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ry 、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所有使用融合和(或)固定、单纯减压或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三种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研究,同时保证纳入研究的病例数量≥20例及患者年龄≥18岁.排除个案报道、综述或荟萃分析、无法获得摘要的文献,以及创伤、感染、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的研究.主要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以及邻近节段退变及再手术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文献中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在使用上较为混乱,影像学上退变同症状性退变常常混杂使用,因此对文献间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结论较为困难.此外,既往研究并未全面了解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特别是手术节段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且目前文献报道的结果多为回顾性研究所得,尚缺乏高等级证据.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邻近节段退变,降低再手术率主要的方法就是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应首先统一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标准,同时对包括手术节段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通过高等级证据阐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

    关键词:
  • 肋软骨移植重建股骨头关节软骨一例报告

    作者:张长青;杜大江;徐佩君;黄轶刚;朱振中;高悠水;陈圣宝;冯勇;盛加根;金东旭

    对于年轻患者一旦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即意味着一生中要多次手术翻修,因此,如果因外伤、股骨头坏死、感染等原因出现股骨头关节面软骨变性损伤时,应极力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术,积极尝试软骨修复重建为主要目标的保髋治疗.但是,成年人软骨组织内无神经和血管,无再生和自愈能力,目前尚无公认的股骨头关节软骨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如股骨头关节软骨活板门状开窗病灶清除植骨术(trapdoorprocedure)[1]、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2-3]、非负重区自体关节骨软骨移植[4-5]副等,这些方法分别存在移植软骨变性、排异反应、形态契合困难及移植物供区并发症等诸多问题,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