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作者:盛伟斌;刘毅;徐小雄;曹力;艾尔肯;金格勒;欧阳甲;刘大鹏;詹玉林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3年10月诊治的14例脊柱包虫病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5~23岁,平均25.8岁.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病程为4~120个月,平均26.7个月.除行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均拍摄X线片,8例行CT扫描,13例行MR检查,8例行免疫血清学检查.病变多累及胸椎,占35.8%,其次为腰椎和腰骶椎,分别为21.4%和28.6%,颈椎较少见.根据Dew分类,包虫累及髓外硬膜内1例,椎管内硬膜外2例,脊椎7例,椎旁1例,其余3例累及硬膜外周围组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肿胀、疼痛或放射痛,后逐渐发展为脊髓神经损害.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仅表现为局部不规则骨质破坏,可伴边缘硬化或钙化.CT主要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缺损.MRI示病变呈多囊性生长,T1加权像上囊壁与囊内容物均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囊壁呈低信号,囊内容物呈高信号,簇集呈"葡萄串样";合并感染时,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信号均增强.8例行包虫三项检查的患者中7例阳性,其中3例接受包虫八项检查,均为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细粒棘球绦虫.结论MRI是诊断脊柱包虫病敏感的方法,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上具重要作用;CT和免疫血清学检查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脊柱 棘球蚴病 诊断
  • 肘前入路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

    作者:李文基;梁小军;张霖

    目的探讨采用肘前入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肘前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于肱骨小头、滑车由前向后置入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为14~18岁,平均15岁;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7例曾在外院行手法复位失败.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按王亦璁等的分型均为Ⅰ型(完全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结果11例手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7年,平均3.5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未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疗效评估在使用Cassebanm评分系统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自拟评定患者肘关节疼痛等主观症状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7例,良4例.结论(1)肱骨小头骨折为囊内骨折,移位的肱骨小头-滑车骨块不与肌肉、关节囊相连,无血液供应,远期有发生缺血坏死的可能.(2)肱骨小头骨折复位受到关节囊破裂口的阻挡,徒手整复很难成功,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应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以降低肱骨小头-滑车骨块远期缺血坏死的发生率.(3)手术宜采用肘前入路,可在直视下暴露骨折面和骨折块,能够准确地进行复位和固定,可早期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近期疗效较佳.

  • 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严望军;周许辉;张咏;李家顺;贾连顺;袁文

    目的明确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具包含完整寰枕关节的干燥骨标本,于直视下经寰枕关节置入克氏针固定后拍摄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经寰枕关节螺钉固定的螺钉角度和长度.对30名健康成年人的寰枕关节行三维CT重建,测量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内固定螺钉角度的可调范围.对12具新鲜枕颈部标本行后路枕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然后拍摄X线片并行三维CT重建,以明确螺钉位置.结果经寰枕关节固定螺钉方向在矢状面呈上倾,冠状面呈内倾,左右两侧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固定的理想角度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53.3°±3.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20.0°±2.6°,钉道长度为(29.28±2.46)mm.三维CT重建显示上倾角的可调范围为24.9°~74.6°,内倾角的可调范围为0.7°~40.5°.在新鲜标本上按照上述角度进行后路枕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寰枕关节,无进入神经管者.结论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固定时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结合后路C12经关节螺钉固定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较好的枕颈融合方法.

  • 成人孟氏骨折脱位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国柱;蒋协远;王满宜;荣国威

    目的探讨成人孟氏骨折脱位的Bado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对获得随访的60例成人孟氏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29岁(14~54岁).其中Bado Ⅰ型骨折脱位26例,BadoⅡ型骨折脱位14例,BadoⅢ型骨折脱位19例,BadoⅣ型骨折脱位1例.尺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桡骨头部分、全部切除术.不合并骨折的桡骨头脱位大多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未行手术探查.统计学研究采用非典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NoSA)的秩和检验.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24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BadoⅠ型,24例评分为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2%;BadoⅡ型,10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1%;BadoⅢ型19例,结果均为满意(100%),1例BadoⅣ骨折脱位结果满意.统计学检验各组在骨折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与未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之间,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do分型对于骨折的预后没有指导意义.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是否合并桡骨头骨折对治疗结果影响较大.

  • 内收短肌和股薄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剪刀步

    作者:张雪非;陈道运

    目的探讨采用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剪刀步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为基本术式治疗脑瘫剪刀步73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为5~36岁,平均12.06岁.术前肌张力采用Ashworth法评估,1级12例,2级38例,3级18例,4级5例.术中将内收短肌止点切下,与阔筋膜张肌缝合;将股薄肌止点切下,经腘窝后方移位于股骨外髁;同时完成的手术还有髋松解术55例,腓肠肌内外侧头松解术23例,腘绳肌前移术37例,腘绳肌延长术13例,腓肠肌切断术32例,跟腱延长术30例,胫前肌外移术31例,腓骨长肌内移术8例.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后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手术疗效根据自行拟定的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5个月,平均24.4个月.所有患者剪刀步态均完全纠正.术后功能评估,优6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7.25%.疗效欠佳的2例主要表现为膝部屈曲,服药后有所缓解.各组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D组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收短肌、股薄肌移位术可有效纠正脑瘫患者剪刀步,术后功能满意;对下肢其他畸形应综合设计矫形方案,手术一次完成,以利于术后行步态训练;同时术后功能锻炼应与智商的提高相结合.

  •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38例报告

    作者:丁文元;李宝俊;申勇;张为;董玉昌

    目的评价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采用经小关节突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0.5~67.5岁,平均465岁.病程为5~12个月,平均9个月.突出节段以T9-10和T10-11为主,占45%.T8-9、T11-12、T12L1各4例,分别占11%.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MR检查,22例行脊髓造影,25例行CT或CTM检查.本组38例中有3例突出部分发生钙化,嵌入脊髓.MRI显示本组38例中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LF)8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10例.22例行腰椎逆行造影,正位X线片显示蛛网膜下腔受压、完全梗阻者8例,不完全梗阻者6例,其中8例是由于黄韧带肥厚、骨化或后外侧小关节突增生所致;侧位X线片均表现为椎间隙相应水平硬膜囊前后径变窄,硬膜囊或脊髓受压.结果术后随访1.2~3.5年,平均2.8年.采用Otann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优16例,良18例,可2例,差2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神经症状加重及伤口感染等,优良率为89.47%.1例患者术后出现腰部束带感改善不明显,但双下肢肌力明显恢复(1级恢复为3级);1例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不明显,无其他不适症状,行针灸对症治疗后12d恢复.无术中神经根损伤.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

  • 骨活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阚伯红;臧晓怡

    骨活素(osteoactivin)是由Safadi等[1]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先在骨硬化动物模型中发现的一种高表达蛋白因子,其在成骨细胞中合成,骨硬化鼠骨活素的表达量比正常鼠高3~4倍.

  • 一氧化氮与骨折修复

    作者:贾健;裴福兴;张铁良

    骨折修复是由一系列细胞分子事件(cellulra-molecular events)共同发动和相继参与的连续过程,各种成骨现象在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认为,诱导刺激物、间充质细胞及有利于骨痂生长的局部血供等是加速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1,2],而上述过程的信息整合与调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后十字韧带重建后移植物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

    作者:王健;敖英芳

    目的探讨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方法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18只切除右膝PCL后即刻用双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实验组于术后3、6、52周各处死动物2只,12、26周各处死动物6只,切取半腱肌腱移植物;对照组2只直接切取半腱肌腱和PCL.标本采用HE、甲苯胺蓝以及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变化,并与正常半腱肌腱和PCL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半腱肌腱和PCL在细胞构成上有明显的差别,PCL内可见软骨样细胞;重建后的移植物经过坏死、细胞重新长入、胶原形成和重塑阶段,52周时形成的结构类似于正常PCL,但在纤维排列上与正常PCL仍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PCL纤维内部仅有Ⅰ型胶原表达,重建韧带Ⅰ型胶原染色随时间延长从少到多,Ⅲ型胶原染色从多到少,52周时移植物内局部仍有表达.结论采用半腱肌腱重建PCL 52周时移植物和正常PCL结构相似,但仍有差异.

  • 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制备

    作者:张建党;卢世璧;袁玫;黄靖香;赵斌;孙明学;崔雪梅;许文静

    目的制备一种既能大量扩增人软骨细胞,又能作为细胞支架的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方法切取人关节软骨,冷冻干燥后粉碎,筛取150~200μm的软骨颗粒,以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37℃消化24 h,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Triton X-100振荡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行HE、番红花O染色及软骨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将微载体经60Co照射灭菌后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关节软骨颗粒冻干后呈黄色,形状不一,可呈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多个陷窝.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后,微载体呈淡黄色,关节软骨的基本形态消失,微载体绒毛化,呈绒球状或毛刷状,表面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微载体与软骨细胞在37℃培养箱中共同培养2 h时即见大量软骨细胞黏附于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上.HE染色显示已无软骨细胞成分;番红花O染色弱阳性,提示仍残留少许糖胺多糖;软骨蛋白聚糖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提示微载体内软骨蛋白聚糖已被敲除;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提示微载体内Ⅱ型胶原仍然存留.结论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的关节软骨颗粒,不但脱去了软骨的细胞成分、敲除了软骨蛋白聚糖、使之呈绒球状或毛刷状、增大了表面接触面积,而且保留了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再分化起重要作用的Ⅱ型胶原和GAG,经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证实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软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良好.

  •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

    作者:赵志强;刘强;李钢

    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为提高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取成年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只.两组均切断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并造成1 cm神经缺损,形成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动物模型.无菌条件下切取SD大鼠双后肢及背部的肌肉,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肌卫星细胞,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体外培养,传代培养14~20 d,细胞扩增至1×107/ml以上后准备移植.移植前1 d以质量分数为0.02%的DAPI(4'-6-二脒基-2-苯吲哚)荧光标记肌卫星细胞过夜,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取肌卫星细胞悬液和生理盐水各0.2ml,注入腓肠肌内.术后第2、8周时取双侧腓肠肌测定肌湿重,然后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并作图像分析,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动蛋白的含量,数据经SPSS10.0软件处理,行两组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肌卫星细胞移植处可观察到带荧光的细胞核及肌纤维.实验组第2、8周时,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湿重残存率、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腓肠肌肌动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卫星细胞移植到失神经骨骼肌内可明显延缓骨骼肌的萎缩.

  • 浮膝损伤的治疗

    作者:刘志功;龚维明;郭舒亚;孙炳卫;刘淑恒;徐鹏;刘照睿;李磊;宋宏亮

    浮膝损伤是指同侧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丧失其稳定性[1].多由交通事故等高速暴力所致.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0月间共收治15例浮膝损伤患者,现对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 第二届全国微创骨科学术交流会纪要

    作者:钱邦平;刘尚礼;邱勇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微创骨科学术交流会暨微创骨科新技术学习班于2005年4月12日至17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骨科医生参加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共同探讨了微创骨科的新技术、新进展,并对我国微创骨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脊柱创伤、退变、畸形、肿瘤的微创技术,创伤及关节微创技术的临床研究,现将大会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 一代宗师叶衍庆教授

    作者:钱不凡

    2006年是我国骨科界一代宗师--叶衍庆教授诞辰一百周年.他是我国著名的骨科学专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家.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