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间隙撑开在腰椎滑脱症复位和融合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顺武;方向前;张宏军;胡月正

    目的评估应用先撑开椎间隙行椎体间融合,后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59岁,平均48.2岁.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并对滑脱程度、滑脱角、椎间隙后高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对其中5例患者进行术后融合节段的螺旋CT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跟踪扫描重建,以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滑脱角由术前25.6°±11.5°改善至术后15.0°±6.9°,生理曲度恢复.随访12~73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螺旋CT扫描重建发现满意的椎间融合大约在术后1年后获得.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6±6.4)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7.6±5.5)分,结果优良.结论椎间隙撑开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还利于术中选择合适的融合器和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

  • 血管移植加长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

    作者:廖苏平;杨中华;李凡;危雷;吴波;刘俊;冯俊

    目的探讨加长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肌腱及骨外露伴创面感染病例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4年11月,对6例骨与肌腱外露、皮肤缺损伴创面邻近血管损伤、抽脱及闭塞的慢性感染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男4例,女2例;年龄17~36岁,平均24岁.皮肤缺损面积大30 cm×15 cm,小20 cm×10 cm.应用修复的皮瓣种类:背阔肌肌皮瓣3例,阔筋膜张肌肌皮瓣2例,前臂皮瓣1例.静脉移植加长皮瓣动、静脉血管蒂长15 cm,短5 cm,平均8 cm.移植皮瓣面积大32 cm×17 cm,小22 cm×12 cm.在距创面稍远的正常部位,解剖出支配受区的动、静脉,应用静脉移植的方法,做端侧吻合,引出支配受区的动、静脉到创面作供血动脉,切取术前设计的游离皮瓣,将皮瓣动、静脉与引到创面邻近的供血动、静脉做端端吻合,皮瓣血循环恢复后,皮瓣创面彻底止血,缝合覆盖创面.结果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6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骨外露患者中,3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因创缘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致皮瓣着床困难、创面感染,而延迟愈合.结论静脉移植搭桥加长供血动、静脉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皮瓣高质量血管吻合的有效手段,特别适用于创面为慢性感染或其邻近血管发生损伤、抽脱、闭塞等情况.

  • 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胫骨内旋

    作者:王飞;陈百成;高石军;孙英彩;陆博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关键词: 胫骨 截骨术 扭转
  • (足,母)内翻的防治

    作者:李昕宇;王正义

    (足,母)内翻(hallux varus)是(足,母)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内侧偏斜成角的畸形,常伴第一跖趾关节过伸、(足,母)趾趾间关节屈曲等.不同患者(足,母)内翻的畸形程度、发病病因及临床症状差别较大,治疗也各不相同.

  • 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陈百成;栾广;张展翅;孙然;高石军;王晓峰;张谦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植入骨隧道是否会加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的愈合.方法 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编号,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即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骨组、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肌腱组、肌腱无骨膜包绕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兔(足,母)长屈肌腱和跟骨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组术后3周即有明显的骨膜成骨,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及对照组均无新骨生成.4周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较另外两组显著增多.6周时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的数量以及与肌腱结合的紧密程度均明显优于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和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q检验,生发层朝向骨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膜包裹肌腱且生发层朝向骨可缩短成骨时间,加速腱骨愈合.

    关键词: 骨膜 韧带
  • C2,3游移性椎管内异物4年一例报告

    作者:吉立新;黄海;高迎吉;谢文贵;于晓东

    患者男,35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且呈进行性加重1年余.4年前有颈部玻璃割伤史,伤口表浅,清创后数日愈合.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中指麻木,右上肢及右下肢麻木、无力,握筷不灵活至不能握筷;右下肢僵硬、无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行走需他人扶持.大小便功能正常.查体:颈部皮肤无破损,未见明显瘢痕.右侧上、下肢及锁骨以下痛觉减弱.右侧肩胛提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4级,肱三头肌、屈伸腕肌肌力3级,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肌力3级,肱二、三头肌反射活跃,膝、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右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左上、下肢肌力4级,膝、踝反射活跃,无明显感觉异常.双侧Hoffmann及Babinski征阳性.

  • 双分寰椎一例报告

    作者:李云飞;高生;席平昌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创伤就诊.查体:神志清,头顶部有一 3 cm左右的裂伤,颈软,下颈段后部轻压痛,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躯体和四肢感觉未见异常.Babinski征阴性.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

    作者:刘林涛;马宝通;叶伟胜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感染,往往需要取出内固定,同时行病灶清除,控制感染,二期再处理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从1998至2003年,我们收治了5例内固定术后感染但无症状导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Martin螺钉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非移位性舟骨骨折

    作者:陈振兵;洪光祥;Germann G

    目前,治疗非移位性舟骨骨折常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8~12周,但长时间外固定可导致前臂肌肉萎缩及各种不适.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在德国Ludwigshafen创伤外科中心,对17例非移位性舟骨骨折患者采用Martin螺钉经皮穿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优良.

  •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俞光荣;燕晓宇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20年来,随着抗生素、影像技术、内固定和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很多,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及局部情况和科室的技术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足,母)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生物力学定量研究

    作者:温建民;胡海威;孙永生;桑志成;徐颖鹏;佟云;钟红刚

    目的探讨跖骨头下压力变化与(足,母)外翻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58名正常人(116足),32例(45足)(足,母)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患者,56例(102足)(足,母)外翻无足底疼痛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将三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比较.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研究压力与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压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足,母)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分别与(足,母)外翻无足底疼痛组及正常组比较,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均明显增高(均P<0.05);(2)第二跖骨头下压力高于正常组与第二跖骨头下压力不高于正常组比较,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OR>3,OR 95%CI>1);(3)(足,母)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占体重的5.20%~7.29%.结论跖骨头下压力异常增高是跖骨头下疼痛的危险因素,第二跖骨头下压力超过体重的5.20%,极易出现跖骨头下疼痛.

  •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作者:李为;周乙雄;周一新;蒋毅;吴坚

    目的探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母)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带金属垫圈的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趾关节假体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共30例47趾,男11例16趾,女19例31趾;年龄33~77岁,平均62.5岁;双侧15例31趾.类风湿性关节炎7趾,(足,母)僵硬5趾,(足,母)外翻畸形伴严重骨性关节炎21趾,第二跖骨头坏死6趾,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6趾,(足,母)外翻术后2趾.第一跖趾关节33趾,第二跖趾关节11趾,第三跖趾关节2趾,第四跖趾关节1趾.2例患者(4趾),第一、二跖骨间角为19°~20°,平均为19.5°,同时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B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另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趾),同时行第二至五跖骨头切除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客观体征进行评分.结果 29例(46趾)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6.5个月.Maryland评分术前为55~82分,平均72分;术后为67~96分,平均91分.优41趾(89.13%),良2趾(4.35%),可2趾(4.35%),差1趾(2.17%),手术优良率为93.48%.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趾,假体脱位1趾,反应性滑膜炎1趾.除假体脱位1趾采用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3趾均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足,母)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较好,优良率高.

  • 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俞光荣;周家钤;燕晓宇;陈雁西;朱辉;杨云峰;曾至立;张世民;袁锋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右侧8例,左侧4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1例.SandersⅡ型8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C型2例),Ⅲ型4例(ⅢAB型2例,ⅢAC型1例,ⅢBC型1例).结果 12例中11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SandersⅢAB型骨折由于中间的骨折块压缩过深而未能达到复位要求,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小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关节镜检查证实关节面骨折间隙和台阶均<1 mm.术前B(o)hler角为18.4°±5.8°,Gissane角为109.1°±10.2°,跟骨宽度为(35.9±2.2)mm;术后B(o)hler角为25.4°±3.5°,Gissane角为118.1°±6.4°,跟骨宽度为(32.3±1.1)mm.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评分为82~100分,平均92.5分,优6例,良3例.所有获得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明显跛行.结论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 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王旭;马昕;桂鉴超;顾湘杰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其中35例56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26例43足,行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9例13足,患者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头下存在疼痛性胼胝体.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结果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0.1°±4.9°,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2.2°±5.0°;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4.7°±2.7°,第一跖楔关节角为6.9°±1.5°.术前AOFAS评分为(47.6±5.8)分,术后为(84.3±5.7)分.行第一跖骨联合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患者术前(足,母)外翻角为35.0°±5.8°,第一跖楔关节角为16.7°±1.8°;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6.7°±2.4°,第一跖楔关节角为7.8°±1.4°.术前AOFAS评分为(44.7±5.7)分,术后为(85.7±4.5)分.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并进行比较.(足,母)外翻角、第一跖楔关节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五跖骨间角、近端关节固定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关节固定角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AOF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第一跖楔关节角增大的(足,母)外翻患者,应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内收畸形可以获得优良的术后效果;而对于伴有前足疼痛性跖侧胼胝体者,建议联合行第二和(或)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术,以恢复正常的跖骨头平面足横弓.

  •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

    作者:曲家富;曹立海;孙洋;彭义;王志伟;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治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28例30足,男26例28足,女2例2足;年龄23~59岁,平均39.2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双侧2例.受伤距手术治疗时间为2~5个月,平均3.3个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14足,行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9例10足,行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6例6足.结果 28例30足中,29足皮肤切口一期愈合;1足伤口感染,经恒定负压吸引、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5.6个月,无一例发生截骨、关节融合植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分别在手术前、后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和CT片上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宽度及轴长、跟骨体-丘部高度并进行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可9足、差21足;术后,优7足、良19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为86.7%.Maryland评分术前为32分,术后为83分,平均改善51分.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时,应根据其病理特点,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 关节镜下病灶清除并半环槽加压外固定治疗全踝关节结核

    作者:陈永华;唐康来;李起鸿;杨柳;陈光兴;郭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并半环槽加压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全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经验.方法 6例全踝关节结核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44岁,平均33岁.病程8~23个月,平均13个月;均为单踝关节发病.其中1例伴踝部窦道形成患者曾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前均行至少3周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踝关节镜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进行结核病灶清除和胫距关节融合,并用半环槽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皮肤感染及窦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于术后2~7 d,平均4 d即可下地活动.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1.3个月.6例患者于术后9~17周,平均12.5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其余3例有轻度疼痛及跛行,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对没有严重骨破坏的全踝关节结核采用关节镜下病灶清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半环槽加压外固定,可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融合愈合.

  • 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高锋;桂鉴超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第一组先模仿Acevedo等设计的共轴入路穿入克氏针,然后再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以平踝关节后方关节线的胫后肌腱鞘处为克氏针入口,切开皮肤、皮下与胫后肌腱鞘,牵开胫后肌腱,寻找后方关节间隙,将克氏针穿入关节后室,并在进入关节腔后紧贴距骨后缘推进,克氏针从腓骨后缘穿出皮肤.第二组分别在高于外踝下极1.5 cm和2.5 cm两个平面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测量克氏针与踝关节后室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在5具新鲜标本上模拟实际手术建立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结果改进的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母)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22.07+2.82)mm、(5.39+1.47)mm和(6.27+1.84)mm;原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母)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8.54+2.76)mm、(3.62+1.37)mm和(4.40+140)mm.不同高度的共轴入路的静态安全性接近.(足,母)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为踝关节镜操作的安全性"内标志".结论与原共轴入路相比,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具有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和易重复的优势.

  • 肌肉骨骼生物力学的历史回顾

    作者:赵以甦

    历史就像三面镜,它能让我们审视过去、反思现状、展望未来.这不朽的智慧经验适用于科学、医学、文学、人文等各个领域.肌肉骨骼生物力学或许是生物力学中具领导地位的一个分支,它为生物科学、医学、工业,乃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建立了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 沉痛悼念王福权教授

    作者:

    关键词: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