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影响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龚晓峰;许毅博;吕艳伟;王金辉;王岩;武勇;王满宜

    目的 探讨影响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至少随访超过1年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男84例,女16例;年龄14~75岁,平均42.1岁.术后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疗效优组和非优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吸烟、受伤机制、是否伴随其他部位损伤)、骨折相关因素(骨折分型、是否为开放骨折、是否合并腓骨骨折);术后相关因素(骨折复位质量、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优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14~62岁,平均(37.3±13.5)岁.临床疗效非优组66例,男54例,女12例;年龄17~75岁,平均(44.6±1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P=0.567)、合并糖尿病(P=0.296)、吸烟(P=0.807)、受伤机制(P=0.964)、伴随其他部位损伤(P=0.387)、并发症(P=0.466)等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P=0.017)、骨折分型(P=0.007)、开放骨折(P=0.017)、合并腓骨骨折(P=0.004)、复位质量(P< 0.001)及恢复工作时间(P=0.002)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平均恢复运动时间均低于非优组患者;而优组患者在高能量损伤、开放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及骨折复位质量差的比例方面均低于非优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结果发现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折复位质量是Pilon骨折获得优异的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骨折分型、开放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及恢复工作时间等相关因素并非其独立影响因素.骨折复位质量对提高Pilon骨折术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 经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间隙人路联合前侧入路治疗累及后Pilon的Rüedi-Allg(o)wer Ⅲ型骨折

    作者:杨光;田书建;罗建平;高延征;郑稼;俞光荣

    目的 探讨经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间隙入路联合前侧入路治疗累及后Pilon的Rüedi-AllgSwerⅢ型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经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间隙人路联合前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Pilon的Rüedi-AllgowerⅢ型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3.5岁;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5例,走路摔伤2例;均合并胫骨远端后Pilon骨块.手术采用经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的间隙显露、复位固定后侧骨折块,根据前侧骨折块的位置选用前内侧、前正中或前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塌陷的关节面、前侧骨折块和腓骨骨折.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20 d,平均14.3 d;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87.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18 ml.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6.7周.13例获得解剖复位,3例复位一般,解剖复位率为81.3%(13/16).术后1年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57~94分,平均88.6分,优良率为87.5%(14/16).2例前侧切口术后分别出现浅表感染和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经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间隙入路联合前侧人路治疗累及后Pilon的Rüedi-AllgowerⅢ型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和满意临床疗效,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 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比较

    作者: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王晨

    目的 比较Straye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方法 对21例正常成年人带膝小腿标本行腓肠肌松解术,分别采用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每组各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在膝关节伸直和屈曲状态下腓肠肌断端拉伸距离、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结果 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rayer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较Baumann术式长,但和Vulpius术式无明显区别;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的背伸角度变化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大.膝关节屈曲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长;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背伸角度变化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大.结论 采用Straye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Strayer术式对腓肠肌的松解效果更为明显,腓肠肌拉伸距离更长,踝关节背伸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较大,值得推荐.

    关键词: 骨骼 挛缩 治疗结果
  • 双膦酸盐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晔;徐又佳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主要病理改变是软骨退变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关节炎发生与软骨下骨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及骨吸收增加有关.骨关节炎发展缓慢,一般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均为姑息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消炎镇痛治疗、软骨保护剂治疗.近年来,关于OA的发病机制有许多新观点,主要认为OA发生除软骨先退变损伤进而导致软骨下骨改变外,还可以软骨下骨先出现骨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软骨损伤(软骨附着的生物力学结构异常).另外,有研究发现,在OA患者中软骨下骨改变涉及破骨细胞异常,因此可采用破骨细胞抑制剂——双膦酸盐治疗OA.双膦酸盐是骨吸收和骨转换的有效抑制剂,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对软骨下骨骨代谢异常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保护关节软骨、减缓软骨退变;此外双膦酸盐可抑制关节软骨下骨骨量丢失、维持软骨下骨微结构、维持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目前,双膦酸盐不但在动物骨关节模型干预后有良好结果,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也有部分患者开始运用.本文讨论双膦酸盐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改善、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微管稳定性影响轴突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波;龙厚清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常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轴突作为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的输出通道,将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另一个或多个神经元或分布在肌肉、腺体的效应器,因此,轴突的再生修复是CNS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内各种信号途径对轴突再生的影响,而微管作为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结构,微管在生长锥内聚合组装是神经突延长、生长的基础.因此,无论哪种细胞内信号途径要实现对神经元轴突的有效再生,终均要通过调控生长锥细胞骨架的微管来实现,只有微管稳定性较高而不影响微管聚合时才能促进轴突有效地再生修复.提高微管稳定性促进轴突修复的机制:通过增强钙离子激活的蛋白活性、增加受损部位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及上调一些蛋白如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而提升轴突再生反应;通过阻碍胶质瘢痕形成、抑制轴突变性、肿胀及回缩而减少轴突继发性损伤;削弱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提升轴突出芽生长能力等.因此,可从多种途径提高微管稳定性促进CNS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未来的研究应在提高微管稳定性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项措施促进CNS损伤后轴突的再生修复.

    关键词:
  • 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许同龙;顾文奇;李坛珠;张浩通;龚子凌;徐宏威;施忠民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17例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3例;年龄18~49岁,平均34.7岁;左侧11例,右侧6例;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摔伤3例.术前常规完善系列摄片及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积极消肿对症治疗,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行切开复位跟骨万向锁定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Bfihler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3例患者终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范围,9~16周).末次随访时,Bfihler角从术前平均12.0°±4.2°(范围,5°~20°)改善至术后33.2°±4.6°(范围,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2.2±5.4)分(范围,70~90分);VAS评分为(1.2±1.0)分(范围,肛3分).术后9~18个月,4例患者出现久行后轻度疼痛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轻度狭窄,但力线良好,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及跟骨高度、长度或宽度丢失,考虑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及支具保护后疼痛缓解.无一例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跟骨万向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坚强、稳定的固定效果,术后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作者:杨国跃;江汉;刘智;侯晓斌;张洪

    目的 探讨后移改良后内侧人路,即跟腱旁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后踝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22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29~58岁,平均(41.2±4.2)岁;左侧14例,右侧8例;合并腓骨骨折18例,三角韧带损伤2例,内踝骨折6例,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2d,平均(8.6±2.4)d.手术切口选择跟腱跟骨止点近端、内侧1 cm处为起点,向近端纵向延伸;于踇长屈肌与胫神经间隙暴露骨折并复位,使用支撑钢板或加压螺钉固定;合并腓骨骨折者经同一入路或辅助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合并内踝骨折者行经皮空心钉固定.术后第1天即可主动行踝关节屈伸功能练习,术后6周渐进性负重.术后通过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4.6±7.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4.6±4.2)周.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1~100分,平均89.6分;其中优1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45%(21/22).术后6个月,1例出现踝关节疼痛,X线片示踝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疼痛缓解.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针对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解剖学特点,选择跟腱旁后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 (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的长期疗效

    作者:包贝西;王显军;赵尔弘

    目的 评价(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1996年11月采用(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12例(21足)随访时间超过19年的(踇)外翻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手术时年龄为24~56岁,平均(43.6±7.6)岁.术前、术后4年及术后19年摄足X线片,比较(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aid position,TSP).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前足功能.应用Glynn综合临床评价及Glynn(踇)趾评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术前HVA平均为30.68°±9.71°,IMA平均为12.92°±4.02°;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HVA平均为24.62°±7.61°和21.47°±6.52°,IMA平均为7.32°±3.21°和6.15°±2.92°,均较术前减小.患者术前TSP平均为4.46±1.03,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TSP平均为2.01±0.75和1.79±0.62,均小于术前.HVA、IMA、TSP数值术后4年和19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与术后19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9年AOFAS评分为75~100分,平均为(92.16±10.22)分.患者术前足底胼胝的发生率为95.2% (20/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85.7%(18/21),术后19年随访时,各跖骨头下胼胝数量均明显减少,仅1足存在第三跖骨头下疼痛性胼胝,其余胼胝均无痛,胼胝的发生率为33.3%(7/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4.7%(1/21),患者远期胼胝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9年随访时,Glynn综合临床评价,优16足、良2足、差3足,优良率为88.5% (18/21);Glynn(踇)趾评价,优18足、良3足,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可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术后(踇)外翻畸形得到显著纠正,患者满意度高.

  • 丝攻应力试验在术中诊断急性三角韧带损伤的价值

    作者:伍凯;林健;黄建华;王秋根

    目的 探讨丝攻应力试验在术中评估三角韧带完整性的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对62例踝关节骨折且疑似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重力应力试验及丝攻应力试验,男38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4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2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前外展型2例.首先在术前作重力应力试验,分别由3位医生单独进行评估,当2名及以上医生获得相同诊断结果时,即作为重力应力试验的诊断结果.随后对腓骨及后踝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再由3位医生单独进行丝攻应力试验,评估三角韧带是否损伤.随后切开内侧踝穴探查三角韧带的完整性,并以此作为参照,评估重力应力试验和丝攻应力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计算两种试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使用Kappa系数判定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术前重力应力试验,62例患者中提示有47例患者(75.8%)阳性;术中的丝攻应力试验,提示52例患者(83.9%)阳性;终手术探查发现48例(77.4%)存在三角韧带损伤.丝攻应力试验的敏感性为100% (48/48),特异性为71.4%(10/14),阳性预测值为92.3% (48/52),阴性预测值为100%(10/10),误诊率为28.6%(4/14),漏诊率为0(0/48);重力试验的敏感性为95.8% (46/48),特异性为92.9%(13/14),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86.7%(13/15),误诊率7.1%(1/14),漏诊率为4.2%(2/48).丝攻应力试验和重力试验结果,各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比例均>90%,Kappa系数均>0.75.结论 丝攻应力试验和重力应力试验均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丝攻应力试验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放射线暴露少的特点,尽管其误诊率稍高于重力应力试验,但在术中评估急性三角韧带的完整性时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有光;俞光荣;张明珠;于涛;陈凯;李兵;朱辉;张英琪;杨云峰

    目的 探讨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17例;年龄15~70岁,平均48.9岁;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11例,单纯后踝骨折2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例,旋前外展型2例,未纳入分型系统2例;AO/OTA分型:B型22例,C型3例,未纳入分型系统2例;Haraguchi分型:Ⅰ型15例,Ⅱ型12例;三角韧带深层断裂2例;下胫腓联合损伤3例.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和余下穹窿宽度,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建立三维CT重建模型,测量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和余下穹窿面积,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评价这两个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27例患者的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比值为11.86%~52.24%,平均31.10%;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比值为5.86%~35.22%,平均20.13%;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和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无相关性(r=0.350,P=0.073).结论 对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的病例,通过X线片测量和计算后踝骨块上穹窿宽度与总穹窿宽度的比值不能代表CT三维重建测量和计算的后踝骨块上穹窿面积与总穹窿面积的比值,且通过X线片测量和计算高估了后踝骨块占总穹窿的比例.根据X线片评估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不能作为临床判断是否需要固定后踝骨块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成像 三维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