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雪旺细胞瘤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山林;田光磊;李淳;栗鹏程;朱瑾;丁宜;李文军

    目的 雪旺(施万氏)细胞瘤病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的周围神经系统肿瘤,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不同.本文旨在介绍其诊治原则.方法 2002至2007年间,共治疗6例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瘤病患者.女5例,男1例;年龄22~54岁,平均36.5岁.累及神经:桡神经、隐神经1例,腓肠神经、腓总神经1例,双侧腓总神经1例,胫神经1例,正中神经和指总神经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有两个或多个雪旺细胞瘤.回顾性调查这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组织学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 雪旺细胞瘤病患者常见症状为多发局部包块,疼痛,触之加重,并放射至神经分布区.均无牛奶咖啡斑.MR检查可见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两端可见条索状神经影像.T1加权像低或中度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密度不均.术中所见与单发雪旺细胞瘤相似.病理检查肿物主要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组成.2例经颅脑MR检查排除前庭神经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4例症状消失,功能满意;1例手掌处肿物复发.结论 雪旺细胞瘤病好发年龄30~60岁,女性多见.特点是多发雪旺细胞瘤,无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临床证据和表现.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

    作者:曹清;马宝通;袁天祥;杨建华;董强

    目的 回顾总结应用微创钢板骨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应用MIPO技术以LCP桥式固定方式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8岁(20~64岁).A1型2例,A2型11例,A3型2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7.1 d(5~23d).23例行胫骨骨折端闭合复位,13例行胫骨骨折端有限切开辅助复位.复位后再以MIPO技术置入LCP并桥式固定.24例患者行腓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于术后1、2、3、6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线片评估及康复指导.骨折愈合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以lowa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3.4 min(60~160 min).平均失血量78 ml(50~200 ml).骨折端至少旷置3个钉孔,螺钉密度平均为0.65(0.50~0.73),平均置入螺钉9.6枚(7~14枚),LCP平均长度为225ram(165.5~243.5 mm).平均随访14.7个月(6~2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2.5~6个月).所有患者的LCP及螺钉均无松动、断裂.骨折愈合后小腿全长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下肢长度无短缩,膝、踝关节面无倾斜.lowa踝关节评分平均91.6分.优25例,良10例,中l例,优良率97.2%.结论 应用MIPO技术以LCP桥式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是一种有效保持骨折端血运,符合弹性固定理念并能促进骨折愈合的新技术.

  • 单纯融合与内固定融合治疗慢性腰痛的Meta分析

    作者:张海飞;朱悦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融合与内固定融合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1)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66年至2006年12月,Ovid检索平台),Embase(1984年至2006年12月),Ce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4th Quarter 2006),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6年至2006年12月).(2)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8篇研究论著符合纳入标准,共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在融合率[优势比(OR)=2.26,95%置信区间(CI)1.51~3.38,P=0.0001]、总体疗效(OR=1.54,95%C/1.09~2.19,P=0.01)、术后随访期间二次手术例数(OR=2.16,95%C/1.08~4.33,P=0.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腰痛得分[加权均数差值(WMD)=-0.22,95%Cl-0.81~0.36]、术后腿痛得分(WMD=0.22,95%CI-0.50~0.93)、并发症(OR=1.68,95%CI,0.78~3.63)、患者对手术的认同程度(OR=1.54,95% CI0.93~2.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研究比较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表明单纯融合组少于内固定融合组.3个研究报告了术后患者的工作状态.2个研究表明吸烟将降低融合率.结论 内固定融合组与单纯融合组相比.内固定融合组能显著提高融合率,总体疗效方面略优.但其需二次手术例数方面也显著高于后者.

  • 后外侧植骨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涛;王沛;姜文学;冯世庆;高延征

    目的 比较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posterohteral fusion,PLF)与经椎弓根植骨(transpedieular grafting,TPG)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LF组和TPG组.PLF组行短节段内固定加自体髂骨PLF,34例;TPG组行短节段内固定加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28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X线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末次随访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运动范围,功能评定采用Greenough腰痛评分法(LBOS).平均随访时间:PLF组29个月,TPG组24个月.结果 PLF组平均住院时间20.1 d,术前平均Cobb角20.8°,椎体相对高度降低48.5%,术后平均Cobb角3.1°,椎体相对高度降低6.7%,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矫正丢失3.7°,椎体相对高度矫正丢失4.0%;TPG组平均住院时间18.8 d.术前平均Cobb角19.0°,椎体相对高度降低46.7%,术后平均Cobb角2.5°,椎体相对高度降低5.%,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矫正丢失3.9°,椎体相对高度矫正丢失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G组平均手术时间182.0 min,平均失血量423 ml,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3.6%,低于PLF组的233.0 min、614 ml与23.5%;TPG组手术节段运动范围7.4°,优于PLF组的0.8°.两组术后各时间段LB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腰段脊柱短节段固定结合两种植骨方式的短期结果均满意.TPG手术具有如下优点:缩短手术时间、失血量少、减少供骨区并发症,保留手术节段运动范围.

  • 半骨盆截肢后用废弃自体骨重建骨盆承重功能的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梅炯;倪明;陈雁西;俞秀茂;高悠水;王先辉;窦帮;蔡宣松

    目的 探讨对骨盆肿瘤行半骨盆截肢后,应用废弃自体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以恢复骨盆承重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带双侧下肢骨的10具骨盆标本,测量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骶骨耳状面中心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坐骨结节至同侧的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测量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大径,对股骨和胫骨进行CT扫描并纵向剖开,观察骨质分布情况.根据解剖测量结果,选择4具成人尸体标本,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完整骨盆和重建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两者在0-500 N的垂直加压下的稳定性.结果 坐骨结节至正中矢状面和经耳状面中心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52±0.48)cm和(3.31±0.57)cm.坐骨结节至同侧骶骨耳状面和耻骨联合的距离分别为(11.75±6.19)cm和(15.72±5.19)cm.股骨髁大斜径在外后至内前方向平均为(7.93±0.44)cm,胫骨平台的大径在冠状面上,平均为(7.19±0.61)cm.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主要为松质骨,股骨髁松质骨平均纵向长度为(6.24±0.22)cm,胫骨上端平均纵向长度为(5.64±0.18)cm.在生物力学试验中,重建骨盆的抗压缩能力较完整骨盆弱,但在载荷去除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均可恢复原来的状态,说明重建骨盆和完整骨盆同样为弹性良好的刚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结论 半骨盆截肢后,可应用废弃股骨或胫骨重建坐骨结节和骨盆环,为患者坐立和装配假肢提供力学支持点,以降低半骨盆截肢者的残废程度.

  •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

    作者:田德虎;于昆仑;张英泽;李高峰;张继春;韩久卉;韩金豹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方法,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对22例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此手术.患者均表现为虎口瘢痕挛缩,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明显受限,同时多伴有手背大面积瘢痕挛缩.在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及粘连带后,设计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组织缺损,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结果 本组2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5 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虎口角、虎口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虎口角、虎口宽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出现,足部行走正常.结论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术后虎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能恢复一定感觉,且供区位置隐蔽,是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 内镜辅助微创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矢状平衡分析

    作者:徐宝山;Le Huec Jean-Gharles;夏群;胡永成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微创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矢状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镜辅助微创入路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135例.术前MR检查评估小关节和椎旁肌退变程度;术前和随访时均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及包括双侧股骨头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假体位置和活动度、矢状平衡参数.结果 术后随访2~5年,平均3.5年.一个间隙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术中出血平均170 ml.输尿管损伤1例,术中修补后效果好,交感神经损伤5例,术后神经根性痛4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Oswestry 评分由术前平均46.6%+12.0%降至23.2%±19.0%;腰痛和腿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平均7.6±2.3和3.6±3.0降至2.7±2.5和1.9+2.5.末次随访时间盘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7.5°±5.2°,节段性前凸较术前增加,但相邻节段前凸代偿性减少,腰椎前凸轻度增大,维持矢状平衡.L4-5 椎间盘置换同时行L5S1前路融合者L4,5前凸增大不明显;L5S1椎间盘置换者骨盆指数平均降低1.7°;骶骨上终板倾角<35°者末次随访时平均增大2.1°,>45°者平均减少3.8°.结论 内镜辅助微创人路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保留椎间活动度,恢复和保持脊柱矢状平衡,间盘置换节段一般前凸增加,但受相邻节段融合手术的影响.

  • 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凤朝;李子荣;王佰亮;张念非;程立明;王冉东;刘丙立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疼痛程度和塌陷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r7年10月资料齐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91例(165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统计每髋的疼痛程度.并对16例(16髋)有骨髓水肿的患者行MRI随访.结果 165髋中47髋出现骨髓水肿,发生于ARCO分期Ⅱ期13髋,Ⅲ期34髋,各期出现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和STIR像均出现骨髓水肿37髋,仅STIR像出现骨髓水肿10髋.40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发现.7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7~15个月内发现.Ⅱ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46±0.66,无骨髓水肿者为5.21±1.12,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38±0.78,无骨髓水肿者为3.63±0.93,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水肿发现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Ⅱ、Ⅲ期,其发生与股骨头塌陷明显相关,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其疼痛程度较同期无骨髓水肿的股骨头重.STIR成像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

  • 前路C2,3复位融合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谢宁;倪斌;袁文;陈德玉;叶晓健;肖建如;陈雄生;贾连顺

    目的 探讨前路C2,3复位融合方法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与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近年收治的29例Hangma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l例,女8例;年龄21~66岁,平均44.6岁.患者均表现为颈痛,颈部活动受限,5例单侧上肢、2例双侧上肢麻木及无力,四肢麻木无力1例.患者均行X线、三维CT和MR检查,并测量C2,3位移和成角;其中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3例,Ⅰ a型2例,Ⅱ型15例,Ⅱa型7例,Ⅲ型2例.入院后均常规行仰伸位颅骨牵引后行手术治疗,前路切除损伤的C2,3椎间盘,采用髂骨块或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术后戴费城颈托保护6周.结果 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8.6个月.平均3.6个月时骨折处愈合,平均4.2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度较正常有所下降.术前C:移位2~16mm,平均(3.7±1.2)mm,术后平均移位(2.4+1.0)mm;术前C2,3成角1°-33°,平均7.4°±1.6°,术后平均2.3°±1.1°,两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R和CT检查在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前路C2,3复位融合方法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优良术式.

  • Gamma钉与DHS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杜浩;郭锐;张晓强;吴涛;扈延龄;裴国献

    目的 对应用Gamma钉和DHS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入院的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AO分型A1型21例,A2型37例;应用Gamma钉30例,DHS 28例.术前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创伤、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Gamma钉和DHS在切口平均长度、术后6d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对比,DHS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mma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优于DHS组,在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Gamma钉固定易出现股骨骨折,DHS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骨不连等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应遵循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原则.A1型骨折尽可能采用DHS固定,A2型骨折若伴有明显骨质疏松,建议应用Gamma钉固定,以利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术中应尽可能减少扩髓.骨折部位在Gamma钉入点附近时建议使用DHS固定.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昊华;张洪;周一新;林惠华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及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联合组,20例),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PCIA(PCIA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返病房后即刻及其后每6h经留置的股神经阻滞管注入0.25 s/ml罗哌卡因20ml.PCIA组只连接静脉PCIA装置,芬太尼浓度10μg/ml,每次自控输注2 ml,无背景输注,锁定时间5 min.两组均在术后48 h内记录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肢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24、48、72和96h的体温、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术后4 h,联合组患者的VAS显著低于PCIA组(P=0.026);48 h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联合组患者VAS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31).术后4h,联合组患者的运动阻滞程度显著高于PCIA组(P<0.001);术后24、48 h,联合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消退.联合组患者术后48、72和96 h的体温明显低于PCIA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 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

    作者:康鹏德;裴福兴;王坤正

    假体周围骨溶解、骨缺失导致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翻修的常见原因….本文就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的相关因素、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膨胀髓内钉的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夏志敏;周辉;吕建华

    交锁髓内钉固定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标准内固定方式.但这一内固定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1)锁钉过程繁琐,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2)反复锁钉增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而锁钉断裂的报道也并不少见[1].(3)术中须进行多次X线透视,对医患双方均产生较大伤害.(4)扩髓会迅速增加骨质的温度,严重破坏骨内膜和髓内血供,影响骨折愈合,并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2];不仅如此,反复的扩髓会增加髓腔压力,而使诸如脂肪微粒、碎屑物等进入血液循环,有导致脂肪栓塞而引起肺部或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3];还有人认为,尤其对于一些开放性骨折,扩髓增加了骨折的感染率.虽然应用非扩髓的髓内钉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但普通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髓腔内壁缺乏紧密接触,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以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4].

  • 应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召民;邝冠明;董智勇;吕维加;李朝阳;吕游;陈辉;刘辉;张奎渤;李佛保

    目的 探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对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椎体内分布影响及对椎体力学性能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新鲜冰冻人椎体标本14个随机分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组.每组7椎.测量各标本的骨密度、前后缘和中线高度以及原始刚度和强度后,建立压缩骨折模型.测量骨折后标本的高度和剐度.应用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注射PMMA后再次测量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观察填充器在椎体内的膨胀情况及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椎体术后的强度均较原始大,但术后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椎体术后刚度较骨折后水平均有恢复,双侧组较单侧组刚度恢复效果好.术后椎体各部位的高度均增加,但未恢复到原始高度水平.术后两组椎体中线两侧的高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位透视下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分布,与填充器在体外膨胀后的形状相似.横断标本后,见填充器能在椎体内良好膨胀,包裹绝大部分PMMA,仅少量PMMA渗漏到网层外,但均局限在网层周围.结论 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在椎体标本内能包裹绝大部分PMMA,可防止骨水泥渗漏,且能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和高度.

  • 活性巨噬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长乐;吕德成;纪军;赵俊君

    目的 探讨活性巨噬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脊髓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20μl;活性巨噬细胞移植组(B组),脊髓内注射活性巨噬细胞悬液20μl.移植后7、14、28 d采用斜板试验、脊髓运动功能BBB(Basse,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脊髓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功能恢复,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移植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存活情况及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28 d,两组斜板倾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4.96°±5.70°,B组52.72°±6.51°,P<0.05);两组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6.8±1.2,B组11.8±2.2,P<0.05).同时,两组MEP潜伏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组(4.69±0.47)mg,B组(3.62±1.29)ms,P<0.05],两组SEP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19±1.97)ms,B组(2.01±0.55)ms,P<0.05].两组神经轴突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2.8±6.1)条/mm2,B组(40.8±9.0)条//mm2 P<0.05].实验组可见损伤区巨噬细胞存在,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减小,有明显神经纤维再生.结论 活性巨噬细胞可在脊髓损伤处存活并减轻脊髓损伤,减小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 右手中指腱鞘滑膜软骨瘤病一例报告

    作者:黄长明;董辉详;卢海燕

    男,56岁,右手中指肿物30年入院.人院前已先后行五次手术治疗,术后均复发.体检:右手中指粗大,近指间关节处隆起,可触及多个米粒大小的硬性肿物,指间关节活动消失,末梢血供、感觉正常(图1).X线片:右中指近侧指间关节周围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指骨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关节无脱位(图2).

  • 腰椎间盘囊肿伴突出一例报告

    作者:严宁;侯铁胜;栗景峰

    患者男,22岁,学生.左下肢疼痛、不适2个多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查体:腰部生理性前凸变平,L4,5,棘突左侧压痛.双下肢肌力5级,双足(踇)背伸、跖屈肌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正常,双膝腱反射、右跟腱反射正常.左跟腱反射减弱.双Babinski征阴性.左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试验阳性;右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会阴区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显示L4-5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T2加权像呈低信号,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

  •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

    作者:龚继承;唐康来;谭晓康;徐格;周兵华;陈光兴;郭林;杨柳;许建中

    985年,Parisien与Vangsness[1]首先开始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距下关节.近年来,以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有报道,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结核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2-4].距下关节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对于晚期距下关节结核,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放清理与融合手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创伤大、清理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高、融合率低.我们在总结关节镜技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经验的基础上[5,6],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现报告如下.

  • 术前标记在预防骨科错误部位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赵兴;朱红芳;范顺武

    与其他手术风险相比,错误部位手术(wrong site surgery,WSS)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不仅可能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手术医师也常须面临法律诉讼[1].骨科手术尤其是四肢手术,由于涉及解剖部位较多且左右对称,容易混淆手术部位和手术操作,因此较其他临床科室更容易发生WSS.2003年3月开始,我们应用国际卫生组织认证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erediration of Heahhcare Organizations,JCAHO)关于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2,3],制定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部位标记及信息确认的安全流程,并在1908例择期四肢手术的患者中应用,期间未发生WSS.现将我们的操作流程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 膝关节韧带和肌腱的生物力学研究(上)

    作者:张晓燕;胡流源

    在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中,膝关节韧带和肌腱的损伤时有发生.它们的断裂造成膝关节运动的异常,破坏膝关节运动与稳定之间的平衡,损伤膝关节内部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导致关节炎症和疼痛.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对韧带和肌腱在膝关节功能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对它们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描述.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