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胸段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伟伟;王锡阳;弓立群;刘军;卫文博;范亚一

    目的 探讨合并颈胸段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颈胸段后凸畸形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21例,男20例,女1例;年龄36~65岁,平均(48.6±7.5)岁.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7例、D级5例、E级1例.接受颈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或后前入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SIA分级、颈椎曲度及影像学情况.结果 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9个月,平均(39.4±8.76)个月;另1例因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于术后第45天死亡.接受颈后路切开复位固定融合术者7例,手术时间平均为(92.1±5.4) min、失血量平均为(96.1+23.7) ml;接受颈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融合者9例,手术时间为(121.4±14.0) min、失血量为(250.0±38.9) ml;接受后前入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5例,手术时间为(222.4±14.9) min、失血量为(354.3+46.7) ml.术后3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76±0.46)分,较术前[(8.95±0.36)分]明显降低;术后24个月平均为(1.77±0.39)分,较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随访期间继续恢复,术后24个月ASIA分级: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8例、E级9例.术后颈椎曲度由术前平均-13.4°±3.3°恢复至-7.1°±1.9°,术后24个月时无明显丢失.20例患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平均5.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现象.结论 颈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前入路联合手术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有效恢复颈椎序列及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后pilo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张建政;王浩;刘智;孙天胜

    后pilon骨折是一类特殊、独立的踝关节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全部pilon骨折的5.6%,全部三踝骨折的6.4%.特点为后踝骨折线沿胫骨远端冠状面延伸至内踝后丘,多合并踝关节后脱位、软骨损伤和外踝骨折.由于损伤机制和治疗原则不同于传统踝关节骨折和经典pilon骨折,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将其从三踝骨折和pilon骨折中独立,但由于认识时间短、发病率低、骨折形态差异大等原因,后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骨折分型和手术入路仍是骨科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后pilon骨折多为高能量垂直暴力与低能量扭转剪力共同作用导致后踝、外踝甚至内踩的骨折.理想的骨折分类提示损伤机制、损伤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目前尚无一种分类方法能够兼顾骨折损伤机制,描述后踝、内踝骨折形态,指导手术和判断预后,因此手术入路和策略也见仁见智.对后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初期评估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基于CT横断面的骨折形态分型、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后pilon骨折的认识,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关键词:
  • 合并骨盆倾斜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矫形术后骨盆倾斜的转归

    作者:乔军;邱勇;朱泽章;钱邦平;王斌;俞杨;刘臻;孙旭

    目的 探讨合并骨盆倾斜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脊柱矫形术后骨盆倾斜的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6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52例的病历资料,按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1例(6.0%)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12例;年龄4~36岁,平均(13.2±10.2)岁.半椎体10例,分节不良7例,混合型4例.手术方式为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5例患者同时行经椎弓根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躯干偏移(trunk shift,TS)、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L5倾斜角(L5 obliquity angle,L5OA)、腰骶椎间角(lumbosacral angle,LSA).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计算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差值间的相关系数,寻找与骨盆倾斜相关的参数.结果 21例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63°±27°,术后为37°±18°;术前TS平均为(42±31)mm,术后为(21±11)mm;术前POA平均为16°±7°,术后为7°±4°;术前L5OA平均为23°±H°,术后为10°±5°;术前LSA平均为12°±6°,术后为7°±4°.术前POA与主弯Cobb角无相关性,TS、L5OA、LSA与主弯Cobb角呈正相关.手术前后POA变化绝对值与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变化绝对值、TS变化绝对值、L5OA变化绝对值以及LSA变化绝对值呈正相关.结论 术前合并骨盆倾斜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脊柱矫形术后骨盆倾斜可以得到有效纠正,L5倾斜角(L50A)和腰骶椎间角(LSA)可以作为骨盆倾斜自发纠正的预测指标.

  • 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王洪立;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姜建元

    目的 总结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流程,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22例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5例;年龄38~68岁,平均(55.73±8.64)岁;病程1~72个月,平均(19.20±21.86)个月.分析病例临床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通过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萎缩肌肉的肌力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改善率,同时随访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结果 22例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患者受累肌肉主要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肩胛提肌.影像学检查表现大多为多节段退变,其中C4,5和C5,6节段常受累.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受累肌肉存在明显的失神经支配和动作电位降低.随访时间14~102个月,平均(44.14±20.51)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JOA评分[(16.29±0.59)分]较术前[(15.12±0.93)分]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51.814,P=0.000);JOA改善率平均为73.3%.MMT评估结果显示19例患者(86.4%)末次随访时获得1级及以上的肌力恢复.临床满意度平均为83.7%.结论 对于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缩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术中腰骶部水平化改善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冠状面平衡

    作者:刘臻;赵志慧;胡宗杉;王斌;朱锋;俞杨;钱邦平;孙旭;邱勇

    目的 探讨冠状面失平衡C型(C7铅垂线偏向腰弯凸侧>3 em)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应用腰骶部代偿弯凸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对冠状面平衡维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40例,其中后路长节段(融合节段≥5)伴冠状面失衡C型患者共27例(女25例,男2例).所有患者依据是否行腰骶部(L4,5或L5S1)TLIF术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腰骶部水平化角度、术后冠状面平衡维持状况及患者术后融合节段融合情况,并记录植入物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健康调查问卷简化版(SF-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24~120个月).TLIF组纳入11例患者,无TLIF组纳入16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指标(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均无明显差异.术前两组患者均存在腰骶部(L4,5或L5S1)倾斜,下端融合椎(la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为L5时L5上终板与水平线夹角(a1)为8.2°±4.0°;LIV为S1时S1上终板与水平线夹角(a2)为12.1°±5.6°;LIV为S2时S1上终板与水平线夹角(a2)为11.4°±5.5°.术后即刻TLIF组较无TLIF组腰骶部水平化程度明显增加(LIV为L5,2.1°vs.8.1°;LIV为S1,3.8°vs.8.1°;LIV为S2,3.1°vs.8.7°),末次随访时TLIF组腰骶部水平化维持良好.TLIF组术后即刻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与无TLIF组未见明显差异[(1.6±1.1)cm与(1.8±1.0)cm];TLIF组末次随访时CBD明显小于无TLIF组[(1.8±0.9) cm与(2.5±1.5)cm].末次随访时TLIF组腰骶部融合率(L4,5或L5S1)高于无TLIF组(100%,11/11与93.75%,15/16).TLIF组SF-36生理总分(PCS)、ODI在末次随访时优于无TLIF组,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伴有冠状面失平衡C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应用腰骶部代偿弯凸侧TLIF技术结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可以术中实现腰骶部水平化,进而在达到侧凸矫形的同时纠正冠状面失平衡,并有利于远期随访中冠状面平衡的维持.

  •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徐宝山;马信龙;胡永成;刘越;杨强;姜洪丰;吉宁;黎宁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mobile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MED)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MMED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4~67岁,平均56岁.均有腰痛及腿痛症状,腰痛重于腿痛,活动后加重.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平均为38.9%±12.1%,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为(6.1±4.1)分.影像学检查示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12例.退行性滑脱40例,峡性滑脱22例c责任节段为L4,542例、L5S120例.退变性滑脱采用棘突旁入路,峡性滑脱采用经多裂肌与长肌间隙的椎间孔入路,于症状严重侧取纵行切口长约2.5 cm,MMED下采用精细骨凿和磨钻去除关节突内侧扩大开窗,摘除椎间盘,充分刮除终板软骨.退行性滑脱者潜行咬除对侧黄韧带、松解对侧神经根;7例有双侧神经症状、狭窄及滑脱严重者在对侧行MMED下开窗减压.退出内套管,直视下试模撑开椎间隙,应用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并置入cage.X线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空心椎弓根螺钉,预设复位距离,经皮插入连接棒复位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门诊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2例定位错误者于术中矫正,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估计)为100~300 ml,平均150 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序列改善、减压充分,滑脱复位率(滑脱复位距离/术前滑脱距离)平均68%.56例随访12~24个月,其余6例随访6~9个月.末次随访时ODI降低至8.1%±6.9%,VAS下降至(1.5±1.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应用MacNab法评定疗效,优33例、良26例,可3例.结论 MMED下椎体间融合术为腰椎滑脱症提供了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能明显缓解症状并恢复脊柱序列,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一期后路松解复位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型颅底凹陷症

    作者:徐韬;甫拉提·买买提;买尔旦·买买提;郭海龙;盛军;邓强;盛伟斌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一期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和关键技术.方法 自2000年7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2~56岁,平均(35.2±13.8)岁.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摄正、侧及动力位X线片并行MR和CT检查.其中寰枕融合14例,C2,3融合7例,小脑扁桃体下疝6例,脊髓空洞积水6例,高颈髓内软化灶8例.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疼痛15例,颈部活动受限13例,短颈或后发际低9例,头颈部倾斜12例,肢体麻木或感觉障碍14例,四肢无力、行走困难13例,四肢腱反射活跃16例,共济失调13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经寰枕或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通过X线片、MRI和(或)CT观察减压和固定情况至植骨融合,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应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45 min;出血量150~350 ml,平均17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94个月,平均(44.47±33.44)个月.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8.06分;术后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5.20分,改善率为77.2%,优良率为100%.术前Ranawat分级Ⅱ级1例、ⅢA12例、ⅢB4例;术后Ⅰ级13例、Ⅱ级4例.术前Chamberlain线(CL)、Wackenheim线(WL)、Mc-Gae线(ML)、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分别为(12.52±5.17)mm、(6.59±3.04)mm、(6.96±4.32)mm、(9.88±1.93)mm和115.35°±12.40°;术后改善为(2.0±3.67) mm、(-3.06±1.85)mm、(-1.76±2.88)mm、(1.17±1.18)mm和136.76°±11.44°.植骨于术后6~15个月融合,平均9.5个月.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各1例.结论 一期后路松解复位手术治疗BI合并IAAD安全有效,术前认真评估、合适的适应证选择及复位技术的应用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颈椎椎弓根置钉精确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云龙;刘宇龙;李野;朱庆三;武云涛;胡海峰;王永琨;孟春阳;刘景臣

    目的 评价结合解剖学研究的徒手颈椎弓根置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6年4月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0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0例,女45例;年龄20~76岁,平均(51.7±14.5)岁.颈椎创伤伴颈脊髓损伤61例,颈椎退变性疾病19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多节段颈椎病7例),颈椎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椎体转移肿瘤3例),颈椎畸形6例(后凸畸形3例、先天畸形3例)及椎间隙感染3例.患者术前行X线、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确定螺钉的位置.根据Lee等的方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0级和Ⅰ级代表螺钉位置良好,Ⅱ级和Ⅲ级提示螺钉为误置.对Ⅱ、Ⅲ级者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创伤患者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定脊髓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非创伤性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置入510枚螺钉.由于6例患者(13枚螺钉)无术后CT无法进行测量,终99例患者记入统计,共置入497枚螺钉(上颈椎201枚、下颈椎296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486枚、Ⅰ级8枚、Ⅱ级3枚,Ⅲ级0枚.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侧壁(Ⅰ级+Ⅱ级),其中3枚螺钉为误置(均为Ⅱ级),穿破椎弓根内侧壁2枚,穿破外侧壁1枚,无穿破椎弓根上壁及下壁者.置钉的准确率为97.79%(0级),总误置率为0.60%(Ⅱ级+Ⅲ级,3/49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20.6±5.2)个月.植骨愈合情况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亦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创伤患者随访期间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非创伤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此种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置钉安全且可靠,工具简单且适应证广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