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及其修复的生物学进展

    作者:张银刚;郭雄

    椎间盘退变常导致髓核突出、椎管狭窄、小关节退变和脊柱节段不稳而引起腰腿痛.近年来报道因椎间盘退变而引起的腰腿痛患病率高达60%~80%[1].目前国内外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措施主要有药物、激素、物理疗法、开放手术及内窥镜和经皮椎间盘镜等微创手术,这些方法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但并非是针对椎间盘退变本身的治疗.手术治疗中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椎间盘的正常结构,进而继发脊柱不稳,不但难以预防椎间盘退变,而且还存在促进椎间盘退变的可能.

  • 三维医学图像重建及计算机手术导航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作者:叶哲伟;杨述华

    近几年,伴随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超级图像工作站、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升级,将空间三维定位系统、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建立定量诊断、手术模拟与预测、立体定向导航和远程医疗等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应用前景引人瞩目.

  • 嗅神经鞘细胞促进脊髓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悦;王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造成瘫痪的主要病因,其治疗关键是促进受损脊髓神经轴突的再生.因此,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移植,实验研究多集中在胚胎细胞、周围神经、多能干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少突胶质细胞和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等.OEC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在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方面,近年来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天鹅记忆接骨器对长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康庆林;张春才;高堂成

    目的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wan-1ike memory compressive connector,SMC)对实验性长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5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对侧用四孔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ve plate,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2、16、20周取材,行应力遮挡试验、CT扫描和水平扭转力学测定,观察两组内固定对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于骨膜剥离后、骨折后、内固定后即刻、1 d、3 d、7 d、2周、4周、8周、12周测定骨皮质血流量,并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各时相SMC组应力遮挡率均低于DCP组.术后8周开始,DCP组板下皮质骨出现骨萎缩和骨质疏松,随固定时间延长而加重;SMC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保持正常.术后4周开始,SMC组的扭转刚度大于DCP组.SMC组对骨血供的损伤较DCP组轻,从术后3 d至术后4周,两组间骨外板血流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性.SMC组骨外板血供术后4周即恢复正常,而DCP组8周才恢复正常.从内固定后即刻开始,SMC组髓内血流量始终大于DCP组.SMC组骨愈合速度比DCP组快,且骨折愈合局部无骨痂,也无骨质疏松.结论SMC与DCP相比,具有材料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固定段骨干几乎不产生应力遮挡;且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轻,有利于骨血供恢复.

  • 颈椎终板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鉴轶;朱青安;原林;赵卫东;林荔军;黄文华;吴旸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人体新鲜颈椎标本66椎,对终板平面上的20个特定测试点进行压缩试验,用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终板平面下压2 mm,由所得的压缩力-位移曲线计算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析因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颈椎各节段之间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由上而下呈逐渐减小趋势。终板矢状方向上各点之间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椎体后部是大压缩力及刚度较大的区域;终板冠状方向上各点之间大压缩力及刚度(除下终板大压缩力外)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下颈椎相邻终板之间的大压缩力及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终板的大压缩力及刚度比上终板大。矢状方向上相邻终板的大压缩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冠状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矢状方向及冠状方向上相邻终板的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上终板后部、下终板后外侧区是椎体力学强度大的区域。在进行颈前路融合术时下颈椎较易发生塌陷,且塌陷多发生于颈椎上终板平面。

  • 腰椎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一例报告

    作者:贺石生;赵杰;侯铁胜;贾正华

    患者女,8岁.因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双下肢疼痛并不全瘫2周入院.患者入院时不能行走,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双下肢自膝关节以下痛觉敏感,肌力2~3级,腱反射减弱.X线片显示:L5椎体及左侧椎弓根破坏,椎间隙狭窄,椎体轻度压缩.CT显示:L5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左侧椎体前外方和椎管内有软组织阴影.

  • 对脊柱微创外科手术的粗浅认识(点评)

    作者:党耕町

    减压、矫形、固定及融合是脊柱手术的直接目标,并由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脊柱的解剖部位深在、结构复杂,所以大多数脊柱外科的手术创伤较大,风险也大.因此,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空间.

  • 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

    作者:郑燕平;宫良泰;刘新宇;杜伟;王洪彬;郭公英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对26例患者实施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其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3~65岁,平均53.2岁.颈椎外伤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孤立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单间隙4例,双间隙12例.病变节段:C3,4 2个,C4,5 11个,C5,6 13个,C6,7 2个.术前ADL评分平均7.2分.于内窥镜下施行手术,彻底减压后植入PEEK椎间融合器.结果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40~140ml,平均110 ml.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无咽喉部刺激症状,切口内出血1例.16例患者随访3~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ADL评分平均13.1分,ADL改善率为60.2%.结论内窥镜下实施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手术操作安全等优点.适用于C3,4~C5,6区域内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位于椎间隙的孤立性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外伤导致的单间隙椎间盘损伤合并颈椎不稳者.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溶骨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徐宝山;胡永成;唐天驷;倪才方;周静;王林森;徐瑾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溶骨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收治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截瘫.CT或MRI显示脊椎溶骨性破坏,21例累及椎体后壁.行PVP治疗共42例次59个椎体,包括1个颈椎,29个胸椎,27个腰椎,2个骶椎;54椎单侧注射,5椎双侧注射;每椎注射灌注剂3~11 ml,平均6.5 ml;28例同时取活检.术后行CT检查,并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结果39例术后4~72 h内疼痛缓解,38例活动状况改善,术前有神经根损伤和截瘫者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变化.2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行单处PVP后1例疼痛无缓解,1例疼痛缓解48 h后复发,活动状况均无明显改善.术后CT显示17例21椎存在灌注剂渗漏,其中6例7椎有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2椎有椎间孔内少量渗漏,6例8椎有椎旁渗漏,5例6椎有椎间盘内渗漏.有2例硬膜外渗漏引起暂时性神经根症状加重.术后37例随访2~32个月,平均8.5个月.35例疼痛缓解,其中29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能即刻缓解疼痛,改善活动状况,并可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 对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的一些看法(点评)

    作者:刘尚礼

    MED手术于1999年引进我国,并迅速推广.直至2003年初,已有200多家医院开展了MED,可见MED是微创脊柱外科中发展快,应用广的技术.MED具有微创、效果确实和容易掌握等特点,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术后1年内优良率超过90%.然而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 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初步报告

    作者:周跃;张峡;王卫东;李长青;初同伟;张正丰;王建;郑文杰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技术的可行性、临床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颈椎骨折脱位7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41.5岁.在全麻下取右颈前偏外侧横切口(长1.6 cm),通过工作通道,在电视监控下切除颈椎间盘,扩大椎间隙.颈椎骨折脱位者采用颈前路钛钢板固定5例、高分子聚合材料CBK颈椎Cage固定1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采用颈前路钛钢板固定2例、高分子聚合材料CBK颈椎Cage固定12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椎间骨融合率100%.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或全瘫患者疗效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者术后分级无变化;3例不全瘫者术前均为C级,术后半年随访时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分析采用Odom评估标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4%.结论通过对椎间盘镜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可将其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 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

    作者:杨操;Geoffrey Askin;杨述华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10~18岁,平均13.6岁.Lenke分型均为Ⅰ型,其中24例为Ⅰ A型,9例为Ⅰ B型.术前Cobb角:冠状面原发性胸弯平均57.4°(43°~68°),代偿性腰弯平均32.0°(20°~47°);27例存在胸椎后凸不足畸形,胸椎后凸平均6.3°(0°~18°).手术方法为前路胸腔镜下切除椎间盘进行松解,应用CD Horizon Eclipse矫形内固定,同时在椎间隙植骨.随访期间测量冠状面Cobb角及矢状面胸椎后凸成角,了解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固定节段包括T4~T12,平均7.4个.平均手术时间为3 h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8 ml,平均住院时间4.4d.全部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原发性胸弯平均矫正60.2%,代偿性腰弯自然矫正平均50.3%,胸椎后凸平均矫正20.4°.1例出现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折断,2例出现胸壁麻木.结论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治疗胸椎侧凸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达到与开胸前路矫形术同样的矫形效果.

  • 胸腔镜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吕国华;王冰;马泽民;李晶;邓幼文;刘伟东;尹刚辉

    目的评价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侵袭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0月施行的胸椎前路手术516例,按同一标准从中抽取采用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118例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113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的条件均衡.对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和术后上肢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围手术期参数:胸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50±53.2)ml,少于开胸组[(760±65.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引流量(150±20.2)ml,少于开胸组[(260±50.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10±4.2)d,少于开胸组[(42±5.3)d],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并发症: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开胸组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上肢功能评分:胸腔镜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胸椎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胸脊柱前路手术比较,具有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早期上肢功能障碍轻等优势.

  • 遵循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开展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点评)

    作者:邱贵兴

    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应用于脊柱外科已有十多年历史,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微创手术的优点已得到共识.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的矫形内固定(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instrumentation,VA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尚有争议.国内已有几家医院开展了此项工作,可喜地说明我国脊柱外科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差距日益缩小.

  •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

    作者:池永龙;王向阳;毛方敏;林焱;徐华梓;黄其杉;杨雷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6例.骨折端无移位4例,移位小于5 mm 3例,移位大于5 mm 3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骨折2例.牵引复位后,在C4,5水平右胸锁乳突肌内侧做5 mm切口,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定位克氏针打入齿突,用单枚3.5 mm中空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者同期行前路植骨.结果齿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为23.1°±1.4°.10例患者内固定均较满意,螺钉位于齿突中央,无偏斜.全部病例随访10~25个月,平均19个月.8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本缉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固定以一枚螺钉为宜.

  • 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

    作者:姜晓幸;张光健;邵云潮;费琴明;王晓峰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腹腔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6~66岁,平均52岁.腰椎滑脱症18例,其中Ⅰ度16例、Ⅱ度2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变性2例.患者症状为反复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行L4,5节段融合13例,L5S1节段10例.功能评估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X线片,观察椎体的融合情况和Cage有无下沉.结果手术时间为5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80ml.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1例为镜下定位错误,1例为小血管出血.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ODI评分手术前为(35.25±5.36)分,术后2周为(41.77±11.43)分,3个月为(45.14±7.35)分,6个月为(44.87±3.56)分,12个月为(46.35±5.48)分,术后各时限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2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1例6个月融合.1例术后3个月发现相邻椎体滑移2 mm,6个月时融合.2例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丢失1 mm.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植物松动、脱落及逆向射精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的椎间盘变性及Ⅱ度以下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出血少,损伤小,但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大血管的暴露和牵开.

  • 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凸的初步临床结果

    作者:邱勇;王斌;吴亮;李卫国;朱丽华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凸的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并分析其适应证的选择与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3年5月共施行胸腔镜下前路胸椎侧凸矫形术8例,均为女性特发性右侧胸椎侧凸患者,年龄13~16岁,平均14.8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0°~72°,平均54°.5例为KingⅢ型,2例为KingⅡ型,1例为King Ⅴ型.Risser征(+++)~(++++).胸弯在Bending相X线片上的自动矫正率为60%~75%.胸椎矢状面形态正常,无明显后凸和前凸畸形.对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固定节段、矫正效果以及近期的矫正丢失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0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29m1,平均术后引流量为500 ml,平均固定节段7.4个,术后Cobb角平均15°,Cobb角矫正率平均74%.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平均矫正丢失率为8.3%,但尚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开放前路或后路胸椎侧凸矫形手术相比,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术同样能使特发性胸椎侧凸获得满意的早期矫形效果;但该术式存在手术时间长、难度大、适应证相对较窄、术者过量接受X线等缺点,其远期效果和并发症的评估尚待长期随访.

  •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春霖;唐恒涛;于远洋;吴青坡;贺长青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9月~2003年6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346例,男653例,女69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78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794个椎间盘.结果12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年).疗效为优1017例(84%)、良170例(14%)、差24例(2%),优良率为98%(其中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和18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全部为优或良).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250ml.手术时间25 min~3.5 h.有4例转开放手术,4例行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脑脊液漏16例,定位错误1例,对侧复发2例.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1周后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该术式减压充分,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杨群;姜长明;刘漠震;刘阳;葛全胜;边振宇

    自1997年Foley及Smith首次应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已经有一千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这一手术,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