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骨盆及下腰椎肿瘤手术出血

    作者:镇万新;王巨;马乐群;朱杰诚;代成甫;窦永充;孔健;徐万鹏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骨盆及下腰椎肿瘤手术出血的临床意义、应用经验与适应证选择.方法 本组16例患者(骨盆肿瘤14例,下腰椎肿瘤2例).使用Angiostart TOP1250 mA血管机配置的径线测量软件计算阻断部位腹主动脉的直径,选取直径大于测量数值1~2 mm的双腔球囊导管,将球囊置于肾动脉远端的腹主动脉段.切开皮肤前充盈球囊.每次充盈时间为45nin,间歇10min,使手术操作在腹主动脉血流暂时阻断的情况下得以完成.结果 16例中,手术时间为45~15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400~2000ml,14例骨盆肿瘤平均出血800ml,2例下腰椎肿瘤出血分别为l 500ml和2000ml.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远端缺血性坏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 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阻断血流可靠,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出血,不增加新的切口和损伤,减少了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欧阳甲;米吉提;程力;宋兴华;徐小雄;华强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特点及改良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13例),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1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经X线初步筛查,MRI联合CT或CTM证实,手术切除黄韧带骨化灶41.个节段.该病常见于中下胸椎,其中T8,94个节段,T9.1010个节段,T10.111个节段,T11.125个节段.经后路骨化灶头尾侧"开窗",两侧"截桥"的整体"漂浮"技术,去除骨化的黄韧带.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术前JOA评分1~8分,平均4.1分.结果 14例随访6~57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JOA评分5~11分,平均9.4分,恢复率为76.8%,优良率85.6%.手术中平均失血370ml,手术时间175 min,所有病例均恢复自主活动.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MRI和CT或CTM检查,是诊断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改良外科手术技术较为安全可靠,术后疗效满意.

  • 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作者:杨玉峰;张勇;刘长胜;焉树林;王冬;程志顺;李春龙;曲成波;张克非;郝强

    目的 应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 自1987年2月~1998年2月,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7~14岁)先天性髋脱位58例(76髋),随访2~11年,平均5年2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前充分牵引;(2)术后应用中立位外展木板鞋加尼龙套皮牵引制动;(3)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4)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6髋,占7.9%.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58例(76髋)中股骨头坏死29髋,占38.2%,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 Pemberton手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辅助手段较好地克服了髋脱位术后出现的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两大难题,并降低了发生率.

  • 成人桡骨近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郝毅;杨泉森;赵正旭;朱加德;赵大正;郑海潮;任国良;杨文勋;蓝晓军

    目的 为临床采用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成人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提供桡骨近端的解剖依据,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在32副成人干燥桡尺骨标本上,对桡骨近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之间的动态关系等,进行观测.1988年1月~1998年3月,采用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11例,按照Mason标准分型,桡骨头Ⅲ型骨折9例,Ⅳ型骨折2例.结果 桡骨近端长度平均为41.6 mm.桡骨颈干角为164°.在前臂中立位、大旋前位和大旋后位时,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的接触弧度和非接触弧度分别平均为69°,108°,45°和138°.全部病例随访1年8个月~3年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5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 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作者:高艳;徐均超

    目的 分析急性颈椎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在急性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 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X线片、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60例急性颈椎损伤,CT确诊59例,1例CT阴性而由X线片确诊.X线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53.3%和98.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颈椎损伤中,CT能安全、快捷地对骨折、脱位、外伤性椎管狭窄等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但CT扫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应用中应该将X线片与CT检查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诊断水平.

  •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水平部分不同程度的切除对尺骨载荷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继锋;徐永年;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

    目的 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水平部分结构切除的几种术式对尺骨载荷功能的影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术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固定在加载架上.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采用压敏片测量压力.分析TFCC水平部分不同程度切除后对尺侧腕传递载荷功能的影响.结果 TFCC水平部分1/3切除后,腕部传递至尺骨的载荷稍减小,与完整标本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P>O.05);2/3切除或全部切除后腕部传递至尺骨的载荷明显减小,与完整标本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P<0.05;t=7.2,P<0.01).结论 TFCC水平部分具有传递载荷的功能,其不同程度的切除可导致腕关节传递至尺骨轴向载荷的大小发生改变.

  •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治疗

    作者:仉建国;李书纲;杨新宇;田野;邱贵兴

    目的 评价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1984年2月~1997年10月924例行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的脊柱侧凸病例,发现感染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1~32岁,平均17.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内固定系统包括Harrington+Luque 3例,Harrington 8例,CD 4例.结果 7例诊断为术后早期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15 d,清创术后除2例内固定物取出外,其余5例均予保留.8例迟发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5.5个月,所有病例均予彻底清创,4例内固定物完全取出(其中1例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例内固定物部分取出,2例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均置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一期关闭伤口.平均置管冲洗2.8周,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19 d.14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未见感染复发.结论 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是治疗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保留植入物,对多数病例并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 颅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阎世鑫;靳松;戴伟英;崔世民;张蕾莉

    目的 分析颅骨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收集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骨骨巨细胞瘤.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检查,5例行增强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剂量4 500~6 000 cGy,时间为5~6周.结果 CT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钙化.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晰,MRI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区在T2加权像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仍呈低信号而提示钙化.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及钙化程度,MRI在显示病变的范围方面要优于CT,两者结合是诊断颅骨骨巨细胞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手术切除与术后放疗相结合是治疗颅骨骨巨细胞瘤较好的方法.

  • 椎体成形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作者:徐宝山;唐天驷

    近年来,向椎体内注入凝固性材料的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一、经皮椎体成形术1984年法国的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血管瘤患者,此手术被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1].Duquesnel首先应用PV治疗骨质疏松或恶性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2].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3,4],近年来逐渐推广.(一)适应证与禁忌证:掌握恰当的适应证是PV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PV主要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肿瘤浸润引起的疼痛,并增加椎体强度,但不能缓解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治疗中是选择单纯PV治疗,还是联合应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综合考虑.脊柱的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是PV的主要适应证[5].该病患者常疼痛剧烈,椎骨切除+重建术可以治疗局灶性病变,但病变常为多灶性.放射治疗常于治疗开始后10~14 d才使90%以上的患者疼痛缓解或消失[6],但放疗会消弱骨重建能力.骨重建常于放疗后2~4个月开始,尤其是对于骨髓瘤的患者,容易造成椎体塌陷,使神经受压的危险性增加.而PV能立即缓解疼痛,增加脊椎的强度和稳定性.

  •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

    作者:平萍;李青峰;张涤生

    周围神经损伤在工作和生活中较为常见.它的治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一)神经外膜缝合期:此期仅缝合神经外膜而未对神经束做对合处理,因此疗效欠佳.(二)神经束膜缝合期:20世纪7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使束膜缝合成为可能,并使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吻合口瘢痕、卡压、功能束错误对合等原因,疗效仍不令人满意.如果神经缺损较长,还需另取供区的功能性神经行神经移植.(三)分子生物学修复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在损伤反应、再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神经营养因子的发现和应用.至今,已发现20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在化学结构、分子量、纯化、生物制品合成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神经再生微环境-神经再生条件液和雪旺细胞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对神经再生条件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营养及趋化作用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2].雪旺细胞髓鞘的形成、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及接触引导作用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有报道以雪旺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2 cm缺损,取得较好疗效[3].随着人们对生命现象认识的深入和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将基因治疗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观点已被接受.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成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屠重棋;龚全;裴福兴;袁淑兰;王艳萍;陈晓禾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对成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人胚胎颅盖骨骨内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DMEM-F12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细胞形成钙结节的能力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定成骨细胞.应用光镜、电镜、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从细胞形态、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分析不同浓度的aFGF对人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10~100ng/mlaFGF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增殖,使S期细胞数增加,但高浓度aFGF(> 1μg/ml)对成骨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aFGF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具有促生长和增殖作用,其有效浓度为10~100ng/ml.

  •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两例报告

    作者:龙绍华

    报告2例因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致坐骨神经医原性损伤.例1 男,32岁.1991年11月因煤矸石砸伤致左股骨中段横行骨折而入某县医院治疗,行开放复位梅花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操作顺利,复位良好.次日左小腿及足背等处麻木,足背伸乏力,未行处理.3周后出院,嘱下肢功能锻炼.十周后下地活动,但患肢麻木加重,感觉明显减退,足不能背伸.来院复查,摄片显示骨折愈合,诊为坐骨神经牵拉伤,嘱继续观察和锻炼.6个月后,患者左下肢行走困难,再度来院复查.查体见左下肢肌萎缩(大腿髌上10 cm处周径较对侧小4cm,小腿髌下15 cm处周径小3 cm),足内翻下垂畸形,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外侧感觉明显减退,伸膝力弱(Ⅰ~Ⅱ级),足不能外翻及背伸(0~Ⅰ级),摄X线片见左股骨中段骨折骨性愈合,髓内钉存留,大转子上留钉4cm.拟诊为臀部坐骨神经损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探查术.术中见髓内钉刺伤坐骨神经,神经局部变性、硬化.术中拔除髓内钉,切除变性的神经段,镜下行束间吻合.术后随访7年,左下肢仍有麻木,足背伸力改善(Ⅳ~Ⅴ级).

  • 小儿齿突骨骺分离一例报告

    作者:方伟松;倪斌;贾连顺

    患儿男,2.5岁.汽车撞伤致四肢多发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4周后骨愈合.此时家长发现患儿张口时口角歪斜,颈部旋转及伸屈活动受限,摄颈椎X线片及行MRI检查.X线片显示C2齿突基底部骨骺分离,齿突向后成角约10°,寰齿间距为4 nn(图1);伸屈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不稳;MRI显示硬膜囊、脊髓无明显受压,予颈托保护、制动.伤后50 d转我院治疗,行常规术前准备,预制石膏床,在全麻下行后路Atlas线缆结扎,Gallie法寰枢关节融合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四肢活动、感觉正常,随访时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植骨块骨性愈合(图2).患者颈部旋转活动轻度受限. 讨论齿突骨折在成人颈椎损伤中的发生率为10%~14%,7岁以下小儿颈椎损伤中齿突骨折高达75%[1].但由于小儿颈椎损伤相对较少,因此临床小儿齿突骨折并不多见.本例患儿仅2.5岁,临床罕见.

  • CT多平面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作者:孔庆奎;谢元忠;万大兰;王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病灶大小、形态、部位及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意义[1-4].CT检查一般只进行横断位扫描,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为主,不能显示病灶的全貌.我们利用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可在各个平面上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三维形态及空间位置,经临床实践证实定性准确率可达98.7%以上.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8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26~66岁,平均45.6岁.病程6个月~8年.患者主要症状均为下腰部疼痛合并下肢麻木或疼痛,其中56例存在间歇性跛行.

  • 200O年全国膝关节重建外科进展学习班暨国际研讨会纪要

    作者:周一新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