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手术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作者:李晶;吕国华;王冰;卢畅;刘伟东

    目的 探讨青少年期(10~19岁)严重非创伤性、非炎症性颈椎长节段后凸畸形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2例年龄在12~19岁的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分析1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发现其共同点为:(1)后凸的顶椎位于C4或C5;(2)后凸弧内的椎体均前低后高呈楔形变及椎间隙明显变窄;(3)MRI显示与顶椎相对应的椎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硬膜囊受压.以下几种情况为不同病例的个体化特点:(1)合并C1.2旋转半脱位者2例;(2)合并C2半脱位2例;(3)C4~C7椎体严重营养不良2例;(4)C2~C5椎体严重营养不良1例;(5)C6.7椎间隙向前喇叭口样张开2例.结果 根据对每个病例特点的具体分析采用针对性的手术入路.前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联合前方入路7例,一期前-后-前入路1例.后凸Cobb角由手术前平均73°矫正至平均15°.随访3个月~6年,1例在融合固定的下端发生新的成角和节段性不稳,其余11例矫正度无明显丢失.3例瘫痪者均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结论 对不同病因、不同畸形程度和不同继发性病理改变的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应采用合理的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矫正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

  • 寰枢椎肿瘤切除和重建技术的初步报告

    作者:王凤蕊;马庆军;刘忠军;刘晓光;党耕町

    目的 总结寰枢椎肿瘤手术显露和彻底切除的方法,评价异形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在寰枢椎肿瘤切除术后枕颈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手术治疗6例寰枢椎肿瘤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17~70岁,平均43.7岁;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病变累及所有患者的椎体及侧块或后方结构.全部采用前方颌下颈动脉三角入路联合后方枕颈入路,按照"无瘤操作"的原则行病椎全脊椎切除,前路行异形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行枕颈固定术,同时行Halo-vest架外固定,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 C1.2切除1例,C2.3切除2例,C2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7.2h,平均术中出血量2400 ml.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减轻或消失,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复发.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头部位置良好,均达到枕颈区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移位.结论 按"无瘤操作"的原则行包膜外肿瘤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异形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枕颈固定术,同时辅以Halo-vest架外固定,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能在寰枢椎肿瘤切除术后有效地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实现即刻稳定,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在寰枢椎肿瘤切除术中应用.

  • 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吴起宁;宋宗让;郭华;王晓东;方向义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43例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51~72岁,平均56.4岁.侧凸Cobb角25°~40°,平均31.8°;腰椎前凸-40.5°~70°,平均-20.9°.采用后正中切口,"责任狭窄节段"椎板减压,切除突出的"责任椎间盘",扩大狭窄的神经根管.应用平移、去旋转结合凹侧撑开、凸侧加压技术,矫正侧凸.28个椎间隙应用融合器融合,9个椎间隙应用自体髂骨融合.其余节段行后外侧融合.结果 术后随访1~10年,平均4.9年,采用JOA 29分标准进行评定.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5°~10°,矫正度数12°~30°,矫正率58.8%.腰椎前凸角矫正为-12°~17.3°,平均12.3°.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11分,末次随访为25分,优良率为90.1%.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无断棒现象.1例术后10d出现皮肤浅表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而治愈;1例术后脑脊液漏,经抬高床尾,口服醋氮酰胺治愈.2枚钛合金cage移位,无不适而未处理.结论 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较为棘手,手术以解决"责任节段"为重点,融合固定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全脊椎截骨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作者:马薇薇;邱勇;朱锋;陈志军;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

    目的 回顾性总结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的118例全脊椎截骨术的术中监护结果,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o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s)与全脊椎截骨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73岁,平均2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0°(400°~130°),后凸Cobb角平均78°(32°~147°).所有患者均于手术过程中刺激并产生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分别在手术开始、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记录高值、低值及其变化值(高值-低值).术中监护异常判断标准:波幅峰值下降50%并持续10 min以上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800~6500 ml,平均为2000 ml.有14例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其中有8例患者由于平均动脉压的急剧下降而出现一过性SEPs变化,但术后均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所有患者中真阴性率为84.8%.假阴性率为0.8%,真阳性率为6.8%,假阳性率为7.6%.共有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12例患者在截骨矫形过程中出现宽大波形,N5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 假阳性率的发生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过程中脊髓震荡、牵拉、旋转、位移及缺血均可引起SEPs的改变.术中出现宽大波形及N50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可以作为一种预警标准.

  • 青少年特发性双胸弯患者肩部影像学平衡与美学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勇;邱旭升;马薇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孙旭

    目的 探讨Lenke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肩部影像学指标与美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4例Lenke2型的AIS患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评价AIS患者肩部美学平衡的6个指标:内侧双肩高度差(Shi)、外侧双肩高度差(Sho)、肩部面积指数1(SAI1)、肩部面积指数2(SAI2)、肩角(α1)、腋窝角(α2)并在照片上进行测量;同时在X线片上测量7个评价AIS患者肩部影像学平衡的指标:T1倾斜(T1)、第一肋角(FRA)、锁骨角(CA)、喙突高度差(CPH)、锁骨助骨交点高度差(CRCI)、第一肋锁骨距离差(FRCH)、斜方肌不对称性(TL).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hi与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2~0.61,其中与T1、FRA、CA、CPH、CRCI呈显著相关.Sho与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22~0.74,其中与T1、FRA、CA、 CPH、CRCI. FRCH呈显著相关.但是,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8.SAI1、SAI2、α1、α2与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样也都小于0.8.结论 影像学指标可以部分反映肩部的美学外观,但是没有一个影像学指标可以精确地反映肩部的美学外观.因此,建议在评价Lenke2型AIS患者肩部平衡时,在采用影像学指标的同时,美学指标应作为一种补充.

  • 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PUMC分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融合范围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其一;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沈建雄;赵宏;于斌;钱军;余可谊;王亭;翁习生

    目的 比较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协和(PUMC)分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5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术前站立正侧位、仰卧位左右弯曲X线片进行分型.3周后,将病例顺序打乱,重复相同程序分型,每个病例共计10人次分型.根据5名医生的分型结果,分别探讨两种分型产生的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选择的影响.结果 Lenke分型系统弯曲类型参数及PUMC分型的一致性均很好.Lenke分型弯曲类型参数10人次分型结果24例有分歧,PUMC分型10人次分型结果17例有分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中仅2例不影响融合范围,PUMC分歧病例中有7例不影响融合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用PUMC分型,有14例一致;17例PUMC分歧病例用Lenke弯曲类型分型,7例一致,但做一致性检验表明两种分型一致性好.24例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用PUMC分型后有19例不影响融合范围,17例PUMC分歧病例用Lenke弯曲类型分型后只有9例不影响融合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nke分型中决定手术融合范围的是弯曲类型参数,其与PUMC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很好.但PUMC分型较简单实用,较少引起分歧,即使引起分歧,也有近半数的病例并不影响手术融合范围的选择.

  •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作者:方向前;胡志军;范顺武;赵兴;黄悦;赵凤东;陈剑

    目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Wiltse经多裂肌和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 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 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 髂骨短钉骨水泥强化与长钉的固定强度比较

    作者:郑召民;张加芳;于滨生;庄新明;张奎渤;刘辉;李佛保

    目的 评价两种髂骨钉在承受周期性载荷后的固定强度,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 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髂骨短钉固定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 对11具成人尸体标本(男7具、女4具;年龄41~78岁,平均60.7岁)骨盆标本,行双能X线吸收法(DEXA)扫描以确定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均值为(0.68±0.17) g/cm2.实验采用配对设计,随机选择一侧髂骨置入直径为7.0 mm、长度为(138±4) mm的髂骨长钉,另一侧置入PMMA强化的直径为7.0 mm、长度为(70±2) mm的髂骨短钉(短钉定义为60~80 mm,长钉定义为100~140 mm), PMMA的注入量为2~5 ml(平均3.6 ml).随后对螺钉施加30~300 N的垂直周期性载荷,载荷频率为2 Hz,加载次数为2000次,后以5 mm/min的速度进行两种螺钉拔出试验,获得螺钉的大拔出力.结果 髂骨长钉和髂骨短钉PMMA强化后的初始刚度分别为(249±101) N/mm和(253±122) N/mm.加载周期载荷后,两者的终末刚度分别为(214±92) N/mm和(229±120) N/mm.加载周期载荷后,短钉强化和长钉的大拔出力分别为(2529±1055)N和(2436±915)N,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固定方式的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PMMA强化髂骨短钉应用于腰骶骨盆重建是可行的,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尽量采用此方法固定.

  • 椎间盘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卯;熊蠡茗;杨述华

    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对椎间盘退变病因和治疗的研究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椎间盘细胞培养技术为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也是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椎间盘基因或药物治疗等研究的起始点和关键点.

  • 现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与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

    髋关节金属对金属表面置换(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s,MMHRs,MOM)是年轻及活动量大的患者一种良好的选择,有保存股骨颈,减少脱位、增加关节活动度等优点[1],特别为今后翻修提供了良好条件[2].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代MOM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磨损等问题,目前在临床已较广泛的应用.

  • 淫羊藿甙对MC3T3-E1细胞Smad1,5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硕;雪原;王沛;马信龙;刘嵬;郭世绂

    目的 检测淫羊藿甙(icariin,ICA)对MC3T3-EI中Smad1,5 mRNA及蛋白的影响.方法 DMEM高糖、胎牛血清培养下的MC3T3-E1细胞按ICA刺激浓度0、10、40及80 ng/ml分为四组,各组接种于6孔板中,接种细胞数目约为3×105个/孔,分别于给药后24、48及72 h,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Smad1,5 mRNA的量,以Western blot评价Smad1,5蛋白的量.并于给药7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Smad1,5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显示ICA刺激24 h后,0、10、40、80 ng/ml各组Smad1.5 mRNA量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刺激48 h后,0 ng/ml组Smad1mRNA表达量检出极少,Smad5 mRNA未检出;至72 h时,0 ng/ml组二者均未检出,而10、40、80 ng/ml各组在刺激48、72 h时,Smad1,5 mRNA保持较高水平,各组Smad1,5 mRNA的表达量较0 ng/ml组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m blot蛋白印迹显示10、40、80 ng/ml各组的Smad1蛋白表达于不同时间点较0ng/ml组明显增加,0 ng/ml组仅于刺激72 h后少量检出.Smad5蛋白表达除0 ng/ml组外,于10、40、80ng/ml各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检出,较0 ng/ml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0、40、80 ng/ml组,于胞质及核内Smad1,5蛋白的表达较0 ng/m组均增多.结论 淫羊藿甙可能通过上调Smad1,5mRNA及蛋白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 99Tcm-S2-51对兔骨水泥髓腔灌注后肺血栓形成及其干预措施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作者:齐向北;张英泽;潘进社;刘晓梅;马利杰;王琳;王建朝

    目的 应用99Tcm-S2-51检测骨水泥灌注后兔肺血栓的形成,并探讨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大耳白兔16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骨髓腔灌注骨水泥并加压;B组(盐酸肾上腺素组):骨髓腔内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1:10 000)冲洗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C组(生物蛋白胶组):用生物蛋白胶喷洒骨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D组(空白对照组):骨髓腔不灌注骨水泥.每组动物在骨水泥灌注前耳缘静脉注入99Tcm-S2-51 2 ml,骨水泥灌注后60、120和180min进行核素显像,测定活体肺放射活性后,立即处死动物,取出完整肺组织,测定离体肺放射活性后肺组织固定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骨水泥髓腔灌注并加压后60、120和180 min,肺组织的放射活性,A组分别为(11.48±2.35)、(14.41±3.10)和(18.25±5.01) ID/pixels,B组分别为(8.21±3.21)、(10.19±2.40)和(11.32±3.12) ID/pixels,C组分别为(4.06±1.04)、(5.68±2.80)和(7.40±1.12) ID/pixels,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显示肺部有血栓形成,骨水泥髓腔灌注前应用盐酸肾上腺素或生物蛋白胶,肺部放射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99Tcm-S2-51可以用于骨水泥灌注后兔肺血栓形成的动态观察.应用盐酸肾上腺素和生物蛋白胶可以降低骨水泥肺栓塞的发生率.

  • 重度骨关节炎合并持久性髌骨脱位的全膝关节置换一例报告

    作者:顾建明;周一新

    患者女,66岁.因右膝行走后疼痛1年入院.患者幼时发育同同龄儿童,6岁时因一次外伤导致右侧髌骨外侧脱位,未行就诊,髌骨未复位持续至今.

  • 单纯腰椎椎间孔内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作者:黄淑明;倪文飞;池永龙;孔建中

    患者女,40岁,因左大腿疼痛10个月余,加重伴肌萎缩2周,以L3-4椎间孔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体:L3-4棘突左侧压痛、叩击痛,向左大腿放射,左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4级,四肢、躯干及马鞍区感觉可,左侧臃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一),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及增强扫描示:L3-4椎间盘水平左侧椎间孔内神经根明显增粗;增强后强化明显,宽度达9mm(图1).入院诊断:L3-4椎间孔神经源性肿瘤.

  • 全内脏转位合并脊柱侧凸的临床诊治

    作者:余可谊;邱贵兴;王以朋;赵宏;仉建国

    全内脏转位是指胸腔和腹腔内的脏器位置均发生左右颠倒;而镜像右位心是指患者的心脏在胸腔的右侧,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镜像右位心、全内脏转位合并脊柱侧凸者非常罕见,国内文献未见报道,从Medline的检索结果来看,国际上关于这类病例的文献也非常少,均为个案报告.

  • 闭合复位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中)

    作者:张铁良

    (三)前臂双骨折运用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前臂双骨折自然是微创技术中微创的方法.但是,能否取得理想疗效,首先取决于术者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即什么样的损伤暴力,什么样的骨折类型适合闭合复位治疗;其次还取决于术者对闭合复位技术的掌握能力.就四肢骨折而言,熟练地掌握闭合复位的技术,有时甚至比切开复位技术更难.

  • 美国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的经验

    作者:

    在McKee与其同事以及Watson-Farrar的推动下,钴铬钼合金(CoCrMo)金属对金属的人工关节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得以推广[1,2],但是阻碍其继续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碰撞导致的髋臼早期松动[3,4].通过对McKee-Farrar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承重面的磨损和骨溶解并非失败的主要原因[5].

  • 实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隋圣敏;赵大兵;郑宇;曲强;孙峥

    目前对于Schatzker Ⅱ及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是治疗重点[1].临床上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无专用工具,多采用螺丝刀、骨膜剥离子等工具,使用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新型的实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18840.0),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