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현대보통외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905
  • 国内刊号: 37-136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寿楠海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生长抑素预防胰腺手术后胰瘘的Meta分析

    作者:李四桥;买二辉;郑幼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是否可以降低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方法: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12年11月)、EMBASE(1974年1月-2012年12月)、CENTRAL (2012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4年3月-2012年1 2月)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协会(EM-SO)官方网公开发表的关于生长抑素应用预防胰腺手术后胰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s).应用Stata 11.0统计软件分析生长抑素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共15项研究纳入分析,其中生长抑素组纳入1089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者141例;对照组1 035例,共241例患者发生胰痿.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组患者术后胰痿发生风险明显小于对照组(RR=0.63,95%CI:0.47~0.86,P=0.003).结论:胰腺手术后预防性生长抑素可显著降低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

  • 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的探讨(附58例报告)

    作者:巴桑顿珠;罗亦刚

    目的:探讨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疗效评价.方法:对58例肝包虫病患者利用在包虫囊肿外囊壁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间隙剥离,将包虫囊肿完整剥除,总结手术技巧,观察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结果:全组58例共完整剥除65个包虫囊肿,患者均治愈,无死亡.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 500 mL)6例,经输血等治疗痊愈;术中出现过敏反应1例,经及时抗过敏治疗,术后痊愈;术后胆汁漏8例,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至无,复查腹腔B超无积液,拔出引流管痊愈;2例Ⅶ、Ⅷ段包虫囊肿剥离术后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经对症抗感染支持治疗,7~14d后复查胸片,胸水吸收痊愈.结论: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具有并发症少、根治病变的效果.随着施术者经验技术的提高,掌握适应证,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可以降到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新敏;王承承

    目的:探究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2003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0例胃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溶脂,获取器官外淋巴结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并按照其浸润转移类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6例和菲淋巴结转移组84例,对比2组患者5年存活率、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等指标,分析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胃癌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5年存活率48.2% (27/56),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5年存活率32.1% (27/8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亦具有高浸润深度与分化程度,与淋巴结性转移癌类似,且预后较差,因此,在治疗中应对非淋巴结性转移癌患者等同于淋巴结性转移癌患者对待,不可忽视,以推断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LC术中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作者:汪俊科;廖振宇;肖连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 5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胆管损伤患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 5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胆管损伤者19例,发生率为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处于急性期、胆囊壁增厚、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少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回归分析,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是发生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损伤是严重的LC后并发症,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少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微波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比较

    作者:张秀国;宋晓军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微波(MW)和冷循环射频(RF)2种肝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9月-2009年1月,经皮肝穿刺冷循环MW治疗肝癌300例(MW组),共479个结节,直径0.9 ~ 11.4 cm,平均(5.8±2.2)cm.2002年4月-2009年1月,经皮肝穿刺冷循环RF治疗肝癌130例(RF组),共231个结节,直径2.2~ 10.1 cm,平均(5.3±1.9)cm.总结上述2种肝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结果,对MW和RF的局部疗效、生存率、并发症等作初步比较分析.结果:单针穿刺消融的范围(以肝脏增强CT扫描评估消融范围)两者相同,均为长轴4.0~ 4.5 cm,横轴3.3~ 3.5 cm的类椭圆体.肿瘤完全坏死率MW组为84.1% (403/479),RF组为88.7%(198/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05).1年存活率:MW组为89.0%(267/300),RF组为90.8%(118/130);2年存活率.MW组为79.0% (237/300),RF组为80.0% (104/130),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治疗后,MW组和RF组出现的副反应及并发症几乎相同,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循环MW和RF都是比较理想的肝癌微创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相同.

  • 102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清除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体会

    作者:邹贤;朱国华;胡本顺;陈亦明;宋智明;孙志强;王丹凤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中甲状旁腺保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的患者,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钙血症、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暂时性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发生率35.29% (36/102);低钙血症发生率69.61%(71/102);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36.27% (37/102);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各种甲状腺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越大.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就在于术者必须秉承高度负责的态度,术中仔细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操作,注意对甲状旁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保护,采取以原位保留为主,自体移植为辅的原则.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林泽伟;骆必伟;袁晓东;田佩凯;谢勇;欧希;刘晓平;刘吉奎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 胃癌根治术后3种消化道重建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险峰;袁启东;娄欣霞;刘耀刚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1年9月完成的胃癌手术147例,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袢式Braun吻合术组、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组、改良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组(改良组).比较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Visick分级指数.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消化道重建吻合完成时间Roux-en-Y吻合术组长于Braun吻合术组和改良组.Braun吻合术组的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胃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Roux-en-Y吻合术组及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ux-en-Y吻合术组的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isick分级改良组Ⅰ级例数明显高于另外两组,Ⅲ级例数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Roux-en-Y食管(胃)空肠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较合适的术式.

  • 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段建峰;刘晓晨;豆发福;郑明华;李光华;周亚东;丁建龙;刘李;赵喜荣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病理类型的联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0例和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胃癌疾病患者20例的胃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AI-1基因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织(P<0.05).且这种表达差异体现在不同的胃癌组织类型中.结论: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肿瘤侵袭力增强和易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

  • Transgelin-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小苗;肖宝来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Transgelin-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结肠癌组织蜡块标本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癌旁正常组织89例,结肠癌组织240例.对其进行组织芯片分析.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ransgelin-2阳性154例,阳性率为64.2%;而癌旁组织中Transgelin-2阳性14例,阳性率为15.7%.2种组织中Transgelin-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ransgelin-2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肠癌Transgelin-2表达阳性患者其术后生存时间低于阴性患者.结论:Transgelin-2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其可能作为一种评价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肝癌伴发低血糖症状的诊治分析

    作者:朱磊;李荣年;陈海霞

    回顾性分析辽河油田总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低血糖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低血糖症,口服糖类食物及静脉输注葡萄糖均可取得理想效果.原发性肝癌伴发低血糖症并不少见,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补充能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需积极改善肝功能.

  • 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分析

    作者:杨运泉

    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效果.采用影像学或CT等探查手段确诊分期,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分期一致率、手术情况及探查特异性、灵敏度,探究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效果.腹腔镜探查能够有效确定进展期胃癌分期,并指导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 分期 评估
  • 射频消融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3例应用体会

    作者:余华;王翔翔;刘明忠;孙建明;赵宇;熊杰;陈磊;张代忠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保睥治疗的2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23例全部保脾成功,其中单纯射频消融14例,脾部分切除加射频消融9例,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25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3例随访18个月以上,血液学检查、免疫学功能测定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和B超检查示保留脾显像良好.适宜的外伤性脾破裂采用射频消融保脾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保脾方法.

  • 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60例手术经验

    作者:戴虹;陈学敏;孙冬林;蔡辉华;杨春;孙晗

    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本研究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60例,59例手术获成功,1例因门静脉分叉处牵拉破裂致大出血中转开腹.腹腔镜肝切除术要具有熟练的腹腔镜下操作基本技术,开展单位要有精良可靠的腹腔镜下手术操作器械,助手的配合及正确合理选择使用恰当的手术器械也很重要.

  • CyclinD1和Ki-67在茉莉酸甲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作用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卢永刚;张洁;谭晶;郭永章

    目的:探讨CyclinD1、Ki-67蛋白在茉莉酸甲酯(MeJA)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epG2细胞CyclinD1、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MeJA作用HepG2细胞48h后,CyclinD1、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MeJA通过下调CyclinD1、Ki-67蛋白表达,使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减少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数目,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 联合转染Livin和Survivin shRNA表达载体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徐威;常宏

    目的:分别构建Livin、Surv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究联合转染Livin和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构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脂质体法单独或联合转染肝癌HepG2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Survivin组、Livin组和共转染组.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vin、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0.022、0.325±0.125,与单独转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0.099、0.473±0.051,与单独转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转染后48、60、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转染组(P<0.05),转染后48h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联合转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更有效地降低了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更显著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 异硫氰酸苯乙酯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小斌;王伟;李奇为;王坚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EITC处理QBC-93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设置对照组:加入和药物等体积的DMSO.结果:20、30、40、50 u mol/L的PEITC作用于QBC-939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07±2.40)%、(68.02±4.04)%、(52.57±1.91)%、(36.37±3.4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0μ mol/L的PEITC处理QBC-939细胞12、18、24、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0.74±2.96)%、(78.22%±4.85)%、(69.67±4.58)%、(40.48±2.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QBC-939细胞经30 u mol/L和50 μmol/L的PEITC作用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2.77)%、(58.62±3.7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G2/M期的细胞比例从(5.06±1.86)%上升到(16.96±2.71)%、(26.68±1.8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PEITC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抗胆管癌作用,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 雷帕霉素支架联合X线外照射预防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鉴涛;王旭;庄博;袁梅;陈鋆;王海庆;秦委委;张祥菊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支架、X射线照射及两者联合对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找出抑制内膜增生的理想方法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建立比格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置入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常规支架置入)、药物支架组、放射组及联合组,取实验动物的离体血管及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其平均管腔面积、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放疗前后静脉血常规.结果:血管平均厚度及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对照组厚,联合组低,放射组和药物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高,Caspase-9表达低;联合组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低,Caspase-9表达高;放射组和药物支架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8天,放疗组与联合组的白细较前降低,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雷帕霉素支架和X线照射相比较,两者联合应用更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更好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且未显示有更多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建华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一旦发生,病情危重,若延误诊治或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有学者统计其平均死亡率为18%[1].总结河南省息县妇幼保健院近5年3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8~45岁,平均年龄26岁.单发伤5例,复合伤25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伤5例,拳击伤15例.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单纯肠腔减压30例

    作者:王凤飚;刘森;邸旭

    2006年1月-2012年8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62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其中单纯肠腔减压30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9.6岁.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至手术时间7~10 h,无并发穿孔病例.肿瘤部位:脾曲22例,降结肠14例,乙状结肠12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10例,直肠上段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肠腔灌洗+肠腔减压组32例,单纯肠腔减压组30例.单纯肠腔减压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1±6.21)岁;肿瘤位于脾曲9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7例,直肠乙状结肠5例,直肠上段1例.肠腔灌洗+肠腔减压组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4.1±7.02)岁;肿瘤位于脾曲13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5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5例,直肠上段3例.

  • 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圈套固定器150例体会

    作者:姜宏春;安永男;李宏海;宋先旭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量迅速增长.秉承微创的理念,其术式也在不断改进,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配合使用圈套固定器,顺利切除阑尾,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0例,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4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0例.本组术前患病时间为1~3 d,术前诊断明确为急性阑尾炎,术前均行血、尿常规检查.均经腹部彩超诊断,其中女性患者均查子宫、附件彩超,育龄妇女术前均查尿妊娠试验,所有患者均无下腹部手术史.

  • 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景化忠;刘宏斌;李洪涛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腹部开放性手术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粘连性肠梗阻的80%[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201 1年6月-2012年10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2岁;距离第一次手术后2~26年;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4例,胃肠穿孔修补术4例,剖宫产3例,结肠癌根治术3例,直肠癌手术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例.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邵毅;智绪亭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其中,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是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两种常用术式,但在两种术式的选择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仍是评价腹股沟疝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 腔内修复术治疗完全性内脏转位伴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邵旸;胡新华;张强;李珺;王君鹏;曹辉;张健;辛世杰

    内脏转位(situs inversus,SI)是指胸腹脏器的位置与正常相反,即左右易位,分为完全性内脏转位与非完全性内脏转位[1].完全性内脏转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全世界发病率为0.002~0.010%[3].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 aneurysm,AAA)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发病率约为每年20~40例/10万人口[4].国内外完全性内脏转位或腹主动脉瘤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完全性内脏转位伴腹主动脉瘤却是鲜有报道,成功治疗的报道更是寥寥无几.我院近期收治完全性内脏转位同时伴有腹主动脉瘤并行腔内修复术成功1例,报道如下.

  • 门静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腹腔镜治疗的进展

    作者:周厚吾;杨丰帅

    1991年第一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aparoscopy splenectomy,LS)的成功报道,引领人们对门静脉高压的外科微创手术进行了长期地探索,我国首例LS于199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获得成功[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腹腔镜下治疗术式作一综述.

  • 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文贵;吴伟;龚建平

    肝细胞癌在全世界的肿瘤发病率排第6位,死亡率排第3位[1].从20世纪50~60年代的肝脏解剖研究到70~80年代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再到现今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肝移植)的肝癌外科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肝癌外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近20年来,包括肝癌在内的现代肿瘤学基础研究突飞猛进,新疗法和新药物相继问世并应用.目前,肝癌的手术、介入、药物、生物学等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就肝癌外科对其治疗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IGF-Ⅱ和IGF-ⅠR及IGFB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鞠昕丽;初蕾蕾;杨阅楼;宋明全;崔艳欣;林惠忠;姜相君

    目的:检测IGF-Ⅱ、IGF-l R、IGFB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IGF-Ⅱ、IGF-Ⅰ R、IGFBP3的表达情况.结果:1)IGF-Ⅱ、IGF-l R、IGFB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和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Ⅱ、IGF-Ⅰ R、IGFBP-3在炎性息肉和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及绒毛状腺瘤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GF-Ⅱ、IGF-Ⅰ R、IGFBP-3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饮酒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IGF-Ⅱ、IGF-l R、IGFBP-3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Ⅱ、IGF-Ⅰ R、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