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현대보통외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905
  • 国内刊号: 37-136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寿楠海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评价

    作者:蒋米尔;陆民;黄新天;朱雯霞;田卓平;李维敏;黄英;陆信武;张培华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6%,病情好转者为12%,无效者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654-2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致肾脏损害的临床干预

    作者:胡铭荣;徐德征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内毒素(ET)对肾功能影响以及654-2的干预作用.方法:30例梗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治疗(A组)和654-2治疗(B组),观察手术前后血ET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患者进行同步比较.结果:(1)入院时A、B两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A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A组术后随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5天ET和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5).(3)B组用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保持较低水平,而Ccr用药后略有升高,术后继续上升,第10天ET、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654-2可降氏梗黄患者肠源性ET水平,对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宏江;赵扬冰;江现强;敬静;朱精强;李志字;徐卫云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血小板(PLT)升高的意义.方法:用自动血球计数仪CELL-DYNl600检查196例乳腺癌和6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全血图各1次,比较两次结果.结果:196例病人术前PLT为(145.12±78.09)×109/L,术后l周时PLT为(212.14±78.47)×109/L,术后较术前升高(P<0.001);而良性患者无明显变化.腋窝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病人,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PLT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PLT较术前升高,PLT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预后因子,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小板
  • 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邱法波;姜希宏;吴力群;王豪夫;张顺;张炳远;杨金镛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腹部手术后24h内腹腔内出血超过300ml的病人15例,均为男性,脾切除加断流术5例,肝癌切除术4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3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直肠癌Miles手术1例.结果:7例再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死亡5例.结论:提出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概念和再手术适应证.生命体征稳定者,可在严密监测下非手术治疗,术后24h内出血量<600ml或累计出血量<1000ml可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参考指标.创面广泛渗血或不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者,长纱布条压迫止血是有效的方法.

  • 胃癌癌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胃癌预后关系

    作者:丁永斌;刘月仙;陈国玉;夏建国

    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l%~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者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预后
  •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治疗腹部恶性肿瘤29例初步报告

    作者:张秀国;徐克森;孙靖中;姜希宏;姜玉成;寿楠海;刘玉强;胡立宽;姜旭生;吴小鹏;靳祖涛;孙保德;许复郁;白俊绥;王晓

    目的:观察FEP-BY01肿瘤热治疗机治疗腹部实体肿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应用FEP-BY01肿瘤热治疗机治疗腹部各种实体肿瘤29例,并将其分成空腔脏器肿瘤和实质脏器肿瘤两组,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空腔脏器肿瘤7例,肿瘤部分消失率为6/7,NC为1/7;实质脏器肿瘤22例,显效率40.9%(9/22),有效率45.5%(10/22),无效率13.6%(3/22).全组治疗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技术对治疗腹部肿瘤,是一项效果明显又十分安全的新型局部治疗技术.

    关键词: 超声疗法 腹部肿瘤
  • 下肢深静脉造影临床应用的评价(7908条患肢造影资料分析)

    作者:田卓平;蒋米尔;张伯津;陆民;黄新天;朱雯霞;张培华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81年10月~1998年12月共检查7555例,790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患病率高者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3.0%),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6.8%),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5.5).其它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髂静脉受压、下腔静脉阻塞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不但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作者:李光新;张曙光;于振海;阮长乐;田虎;李兆亭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26例,全部通过鼻肠管滴入安素或爱伦多溶液;通过中心静脉营养(CV-TPN)70例,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TPN)52例,均应用3升营养袋匀速滴入全合一营养液(TNA).结果:26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应用EN,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应用TPN组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与TPN无直接关系,病人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由于外科危重病人存在独特的代谢特点,大部分病人存在营养不良,故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因此对外科危重病人应该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 65例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弘;王全运;吕岩

    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很多,但仍以手术切除疗效佳.是目前唯一可获得根治效果的治疗手段.今将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6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5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男59例,女6例,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9.7岁.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61例,胆管细胞癌4例;巨块型52例,其中癌肿直径<10cm 22例,10~15cm 25例,15cm 5例,结节性18例.术前合并肝硬变者占95.7%,AFP阳性率83.1%,B超检查阳性率为92.9%.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鼻胆管引流在胆漏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报告)

    作者:王天智;张欣;王楠;陶苏斌;邹丽春

    胆道手术或其他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胆漏是严重的并发症,在处理上也比较棘手,我们应用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漏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3例术后发生胆漏的病人(其中6例为外院转来),均经逆行胆管造影(ERCP)证实。8例在行开腹引流手术的同时置鼻胆管引流,5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避免了开腹手术。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5岁。

    关键词: 胆漏 引流
  • 改良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作者:战志勇;孙治环;张焕虎;于仲剑;王太泽;王素菊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 mesh hernia repair)是一种新型的疝修补术.因操作技术简便、分离解剖少、损伤轻、疝环充填物设计合理、无张力缝合和复发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应用发现,原始术式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及失败率[1-3],为此我们改进了原始术式,将补片环形缝合修补后壁,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 小儿腹股沟斜疝诊治分析

    作者:周忠信;邓小耿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86例,其中26例为双侧性腹股沟斜疝,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78例,女8例,年龄9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4岁6个月.病史6h~8年,中位时间为1年3个月.单侧60例,右侧53例,左侧7例;双侧26例,以左侧发病就诊术中探查右侧同时存在腹股沟斜疝5例,以双侧发病就诊3例,右侧术后左侧发生者14例,间隔时间为40天至3年.86例中合并交通性鞘膜积液64例,合并有隐睾18例.体检发现有患侧睾丸较对侧缩小者6例.早产儿4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ardation ,IU-GR)4例.

  • Dieulafoy病致失血性休克6例

    作者:孙作成;薛洪千;徐文广;许东奎;李军;林开祥

    本院8年间共收治8例Dieulafoy病人,6例致失血性休克,现报告如下.l 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18~66岁.均以呕血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伴黑便,初次大呕血量1800ml,小800ml,平均1200ml,均伴失血性休克,其中3例入院时血压测不到.

  • 子宫圆韧带囊肿误诊为腹股沟疝10例

    作者:王天宝;李兆亭;徐克森

    子宫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在腹股沟区该韧带为固有膜所包裹,此腹膜是由体腔上皮发生的间皮组织.如果圆韧带于包裹的腹膜间残有腔隙并有积液便形成囊肿[1],有时可将其误诊为腹股沟疝,现将我们10例误诊病人报告如下.

  • 胃平滑肌肉瘤16例

    作者:薛延庆;花天放;潘常青;田建平;王永强

    胃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S)临床少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3%~5%[1],术前多不易诊断,外科治疗方法不一致,现报告胃LS16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38~85岁,平均58.6岁.临床症状:黑便12例,腹痛不适10例,腹部包块7例,恶心呕吐6例,呕血2例,体重减轻6例.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更名为<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胃肠外科
  • 急性创伤性腹内疝误诊3例

    作者:刁同进;李又林;赵晓东;王志远

    [例1]男,53岁.因塌方砸伤胸腹部后感胸闷、憋气、胸痛3.5h收入胸外科.查体:T 37.3℃,P110次/min,R 23次/min,Bp 10/8kPa.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右移,胸部无畸形,右肺呼吸运动及呼吸音明显减弱,胸廓挤压征(+),右侧叩浊音,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平坦,右侧腹部轻度肌紧张,左上腹压痛及轻度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胸片示7、8、9肋骨骨折,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阴影,左肋膈角消失,膈肌显示不清,纵隔右移.骨盆片示左耻骨上下支及耻骨联合支骨折.B超示腹腔肝肾间隙积液.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作者:王天宝;李兆亭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血管形成是生长刺激因子(如VEGF,bFGF)与抑制因子(angiostatin endostatin)相互作用的结果.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密度、VEGF、bFGF表达、血清或尿液中VEGF、bFGF浓度,有望成为判定肿瘤病期进展、转移及预后新的敏感指标[1].实体肿瘤生长在直径>1m时必须有VEGF等参与下的血管形成并网络化.目前,文献报道肿瘤组织VEGF、血管计数是肿瘤病期进展及预后的标志.血清VEGF(S-VEGF)来源于肿瘤细胞.有资料报道S-VEGF与肿瘤组织VEGF、血管计数、肿瘤病期及预后具有相关性,而且肿瘤病人S-VEGF显著高于正常人,因此S-VEGF有望成为肿瘤诊断、术前估计病期及预后的血清学标志.本文就VEGF的现及结构、促血管形成作用机制、S-VEGF 的测定方法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细胞因子和梗阻性黄疸

    作者:赵刚;杨维良

    梗阻性黄疸(OJ)的治疗一直是外科一大难题,其术后常伴有感染、胃肠道出血、伤口不愈、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原因一直不完全清楚.1970年Wardle等[1]首先揭示了OJ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后,对炎症反应启动者内毒素激活的炎症效应细胞(如粒细胞、巨嗜细胞等)释放的细胞因子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细胞因子网络功能紊乱可能是OJ从局部病变发展为全身疾病的关键所在.

  • 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肠内免疫监测

    作者:聂磊;李荣;郑伟

    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组织学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和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1].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早期免疫过程包括:抗原提呈、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激活、增殖、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毒素的作用,均以短暂、局部、微量的方式发生作用,也早于移植肠出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及功能改变之前.因此,移植肠内的免疫指标的变化可反映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关键词: 小肠 移植 监测 免疫学
  •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为更好地了解腹主动脉瘤(AAA)形成机制,并有利于微创腔内技术及药物治疗的研究,人们建立了多种实验性AAA动物模型.一个理想的模型应该包括AAA所有病理生理表现:肾下腹主动脉的渐进性全层扩张与破裂、主动脉硬化、中膜基质破坏与平滑肌密度降低、中外膜炎症、蛋白溶解活性增强以及腔内血栓形成.但目前动物模型只能具备上述部分特征,这些模型的建立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①遗传倾向性动物模型,②中外膜损伤性动物模型,③血流动力学诱导性动物模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雪;李兆申

    胰腺外分泌功能是从生理角度研究和诊断胰腺疾病的方法,近年来,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然而只有远端胰管阻塞超过60%时才会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虽然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胰腺功能检查才能作出,但目前来讲,诊断依然单独依据形态学检查如超声、CT、超声内镜、MRCP、ERCP等作出.然而影像学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慢性胰腺炎的可能[1],这是由于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管形态学变化依然存在,此时胰腺外分泌功能已恢复正常,这时胰管形态改变仅表示急性期过后的持续状态,并不是慢性胰腺炎的指征[2];在大多数病例,胰泌素促胰酶素试验(SPT)和ERCP检查是相关的,有些病人胰腺外分泌不足但胰管形态学检查正常.一般来讲,胰管形态异常但胰腺功能正常的病人一般不会发展至慢性胰腺炎,通常这些病人早期有急性胰腺炎,所以管道形态变化实际上是急性期后的变化持续而非慢性疾病,反之,如果病人胰腺功能不正常,而初胰管形态正常,终将发展至胰管形态改变和慢性胰腺炎[3,4].比较ERCP和胰泌素-CCK试验同组织学诊断的相关性,发现胰泌素-CCK试验同组织学诊断有更好的相关性[5,6],因此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在当今影像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 K-ras基因与胰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勇;高乃荣

    胰腺癌发病隐匿,是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如能在发病初期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将大大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ras基因家族包含H-ras、K-ras和N-ras 3种功能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胰腺癌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率高达60.9%~100.0%[1~14 ],并认为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8,13~17],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弥补目前临床诊断方法的不足,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的基因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K-ras基因与胰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核因子-κB活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朱斌;孙家邦

    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 kppaB,NFκB)是一类普遍存在、能与多种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已发现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的许多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含κB位点,NF-κB能根据所在细胞的不同,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这些基因的转录调节[1,2].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仍是外科一大难题,因其发病机理不甚清楚,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所以临床治疗一直无突破性进展.重症AP有较高的病死率,在20%左右,ARDS及MODS是AP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AP发病的关键是炎症和细胞死亡,AP及其引发的ARDS、MODS与TNF-α、IL-1、I-CAM-1等多种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作用有关,AP时细胞因子通过扳机样作用,触发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引起多器官损害[3-5].但AP初是如何启动的,细胞因子等是如何产生和被调控的,胰腺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何者居先仍不十分清楚.由于NF-κB在调控炎症介质基因表达上的关键作用,它与AP的关系已引起关注[6].本文就NF-κB活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核因子-出 胰腺炎
  • 外源性NO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长库;陈玉强;郑常杰;张晓波;王薇

    目的:了解外源性L-Arg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 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肠系膜上动脉分离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C组);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IR组);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L-Arg 200mg/kg(AIR组);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L-Arg 200mg/kg(IAR组);再灌注前10min同时静脉注射L-Arg 200mg/kg和N-硝基-L-精氨酸40mg/kg(INAR组).120min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取距回盲瓣5.0cm以上回肠肠断15cm,均分为3段,分别测定各组肠粘膜PMN浸润数量、MDA含量和粘膜组织学Chiu分级;另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L-Arg实验组(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L-Arg 200mg/kg),每组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两组分别与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取小肠中段肠管2.0cm,测定小肠组织线粒体内Ca2+含量.结果:再灌注前给予适量的外源性b-Arg后,与C组相比,各组的肠粘膜PMN浸润数量、MDA含量、线粒体内Ca2+含量和粘膜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前给予L-Arg后,与IR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除Ca2+含量外均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C组(P<0.05).结论:再灌注前给予外源性L-Arg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缺血前给予1-Arg对肠粘膜损伤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HGF/SF、TGF-β1、NO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胡新华;张强;段志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散因子(HGF/S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O)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之间的关系,阐明HGF/SF等在ASO发病及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SO组60例,其中间歇性跛行组30例,静息痛组18例,坏疽组12例.分别检测外周血中的HGF/SF、TGF-131、NO等指标,同时应用血管扫描测量患肢的踝肱指数(ABI)和动脉闭塞程度.6~12月后随访,复查各项指标.结果:ASO组HGF/SF和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间歇性跛行组>静息痛组>坏疽组);TGF-β1升高(P<0.01),HGF/SF与TGF-β1显著负相关(γ=-0.6612,P<0.01)ASO伴糖尿病患者HGF/SF降低极显著(P<0.01).随访表明HGF/SF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低HGF/SF预后不良.结论:HGF/SF、TGF-β1及NO参与了ASO的发生发展,HGF/SF是判断ASO病期、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可靠指标.

  • 肠康复治疗用于小肠移植的免疫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小桥;黎介寿;李宁;施鑫

    目的:观察肠康复治疗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48只异基因异位小肠移植受体大鼠(SD→Wistar)根据肠康复治疗及环孢素A应用与否随机分为4组,观察至术后14天各时相点移植小肠病理改变、固有层淋巴细胞IL-2受体表达、血浆IL-2水平以及受体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IL-2分泌能力.结果:肠康复治疗能够增强小肠移植受体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加重急性排斥反应.应用环孢素A(10mg@kg-1@d-1)能阻断这种免疫增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肠康复治疗不能诱发或加重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肠康复治疗能够加重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但在应用环孢素A的情况下,免疫增强作用受抑制,不会诱发或加重急性排斥反应.

  • 谈胆道疾病肝移植的适应证与手术时机

    作者:夏穗生

    胆道疾病是肝移植适应证的重要领域,从历史上看,有其特殊重要意义: (1)临床首例肝移植是美国Starzl施行于1963年3月1日,其适应证是先天性胆道闭锁,手术成功,因大出血而很快死亡,但毕竟揭开了肝移植的序幕. (2)全球早10例临床肝移植中,有4例属于胆道疾病,其中2例是先天性胆道闭锁(Starzl 1963年、Bani 1964年各1例),2例是胆管癌(Starzl 1963年、Bani 1964年各1例).但如进一步查阅全球初17例临床肝移植,胆道疾病却有7例,居于首位(Starzl6例、Bani1例),占41.1%.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疾病
  • 从肝胆管结石病变发展过程的动态观察评价外科治疗的原则

    作者:韩本立

    近20年来,肝胆管结石在城市地区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由于肝胆管结石的肝脏胆道病理改变比较复杂而严重,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因此,我们仍应高度重视肝胆管结石的诊治,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应是:"取出结石、矫正狭窄、切除病灶、通畅引流”.但是每个肝胆管结石病人在结石的分布、胆管及肝脏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以及病程早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根据病理学发展过程的动态观点,更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病变,切实解决整个病变中的主要矛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结石 胆道 外科手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