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大鼠结核病模型的特点

    作者:陈虹;罗永艾;向理科;刘精华;黄习臣

    目的探讨感染了结核菌的Wistar大鼠的实验特点.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37Rv 0.01mg经尾静脉注入Wistar大鼠,6周后剖杀大鼠,观察肺、肝、脾组织大体病变及镜下特点,肺组织匀浆培养有无结核菌落生长.结果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结核病变,感染成功率100%,肝、脾组织无结核病变.结论 Wistar大鼠对结核菌敏感,可作为结核病实验的动物模型.

  • 艾灸"肺俞""膏肓"影响BLM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实验研究

    作者:李戎;李文军;蔡永宁;李志刚;罗全安;周蜜娟;李翠霞;李富红;刘明芳

    目的:探索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为针灸介入肺纤维化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泼尼松组,每组35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 d开始治疗,以5 mg艾绒灸其双侧"肺俞""膏肓",每穴3壮,每天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处死动物,采用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结果: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分别为:空白组1.0258±0.0057,模型组2.8104±0.2905,艾灸组1.6174±0.1136,泼尼松组1.7176±0.1079.艾灸组、泼尼松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艾灸组与泼尼松组比较,P>0.05.结论:艾灸"肺俞""膏肓"与泼尼松治疗均能显著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

  • "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

    作者:王珂;刘惠芬;周文华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 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 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阁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 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不同脏器SOD、MDA的影响

    作者:解秸萍;李蔚;农艳;贾君君;李晓泓;陈旭;高艳

    目的:探讨丰隆穴的作用靶器官及其化痰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2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 w后丰隆组给予电针"丰隆"穴,每周2次,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检测各脏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针刺"丰隆"穴使脾脏、肺脏SOD的活性显著升高,肺脏的MDA含量明显降低;有降低肝脏SOD活性和增高MDA含量的趋势;对胰腺的SOD活性、MDA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在高脂血症情况下,"丰隆"穴调节SOD与MDA的靶点主要在脾、肺、肝脏,尤其对脾、肺脏的影响显著,对胰腺的影响不大.说明丰隆的化痰作用与促进特定脏器的自由基代谢相关.

  • 电针对内毒素引起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石现;宋琪;胡森;李泽峰;刘茜;王磊;关玲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能否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内毒素组、电针组、正常组和非穴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造模半小时后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2~100.Hz,2 mA,1.5 h),非穴组针刺位置为"足三里"旁开5 mm、下5 mm,操作同电针组.结果: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可显著增加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电针可使两者明显降低(P<0.01),非穴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异常升高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有关.

  • FK506对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bcl-2/bax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宋维亮;李纪鹏;施海;王为忠;李孟彬

    目的:观察FK506对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bcl-2/bax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RT Ⅰ1)和Wistar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N-F344/N)、异基因移植组(F344/N-Wistar)、FK506治疗组(F344/N-Wistar+FK506).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存活时间,并于术后第3、5、7 d取移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术后移植肠组织中bcl-2及bax在的表达.结果:异基因移植组术后第3 d,bcl-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移植天数的增加,差异更加显著(P<0.01);ba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cl-2/bax呈下降趋势,大鼠在术后第3、5、7 d病理学检查移植肠出现排斥反应,大鼠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有显著差异;FK506治疗组bcl-2及bax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基因移植组、FK506治疗组无明显排斥,可长期存话.结论:FK506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产生,显著地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bcl-2表达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意义参考指标.

  • P38、ERK1/2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作者:王丹;陈其;王楸;高洁锦;朱小娜;钱燕;褚茂平

    目的:观察p38、ERK1/2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
      方法:75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炎组(E组)60只,观察各时间点(第1、3、7和14天)心肌细胞磷酸化p38MAPK、ERK1/2含量、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cTn-I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照组(C组)15只作总体对照。E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柯萨奇病毒B3复制心肌炎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含病毒的1640培养液0.1 ml。病毒接种后第1、3、7、14天留取小鼠血清及心脏标本, 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磷酸化p38MAPK、ERK1/2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

  •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变化

    作者:陈建斌;饶邦复;刘琼;常静;廖晓岗

    新近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存在能量转移和利用障碍.但是否同时存在能量生成障碍,国内外研究甚少.本实验动态观察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线粒体结构和酶活性变化,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是否存在能量生成障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心肌炎模型制作:6~8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40只,体重18~20 g.随机分为柯萨奇病毒B3(CVB3)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接种含CVB3的MEM Eagle液0.1 ml (TCID50107),对照组每只小鼠腹腔接种不含CVB3的MEM Eagle液0.1 ml.感染组设感染后3 d(6只)、14 d(11只)及30 d(13只)3个时相点,对照组(10只)只设30 d 1个时相点作总体对照.

  • DA与Lewis大鼠品系组合建立大鼠肝移植排斥与耐受模型

    作者:浦立勇;姚爱华;吕凌;黄国荣;李相成;张峰;王学浩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急性排斥与自然耐受模型.方法 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与Lewis大鼠互为供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模型84例.实验分为4组:排斥组(DA→Lewis,n=12),FK506处理排斥组[DA→Lewis,n=24,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d)灌胃],耐受组(Lewis→DA,n=24),同基因组(DA→DA,n=24).各组中随机取6例观察生存期,其余分别于术后7、14、28 d处死6例,收集外周血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标本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病理学检查移植物排斥反应程度.结果 排斥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2 d,而FK506处理排斥组MST为76 d,较排斥组明显延长(vs排斥组,P<0.01).耐受组与同基因组的MST均>120 d.术后7 d,排斥组血清AST、BILI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术后14 d,FK506处理组、耐受组和同基因组血清AST、TBIL浓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8 d,FK506处理组血清AST、TBIL浓度较耐受组和同基因组明显升高(P

  • 肝脏作为免疫优惠器官的机制探讨

    作者:丁小明;薛武军;田普训;潘晓鸣

    我们通过动态监测受者体内微嵌合体水平的变化,以明确肝脏作为免疫优惠器官的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年龄4~6周,体重(20±2) g的近交系C3H/He(C3H)、C57BL6(B6)小鼠,雌雄各半.

  • IL-10和TGF-β1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向辉;王克学;丁志威;温永金;刘娜娜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近交系BABL/c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方法 实验用健康雄性近交系BALB/c小鼠280只,7~ 10周龄,体质量20~ 26 g,平均(23.0±2.3)g.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供心小鼠和受体小鼠各140只,其中受体小鼠分为对照组(n=70)和新赛斯平组(CsA组,n=70).建立近交系BABL/c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每组各取10只受体小鼠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另60只于移植术后第1、3、7、11、14、21天分别取10例移植心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动态检测移植心脏中IL-10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心存活时间对照组为(20.3±1.7)天,CsA组为(32.2±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GF-β1的表达强度不同,对照组表达较CsA组弱(P<0.01),表达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一致.CsA组IL-10表达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呈一致性,第7天达峰值,并维持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中IL-10表达维持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无一致性,两组间IL-1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A可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IL-10和TGF-β1在近交系BABL/c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并与应用CsA有关.

  • HPV58型复合DNA疫苗抗肿瘤免疫效果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鹤;于继云;李力

    目的 初步观察PVAX1-HPV58mE6E7FcGB复合DNA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 在检测该复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前,自行构建了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B16-HPV58E6E7成瘤细胞系,表达并纯化了HPV58E6E7-GST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将该疫苗免疫C57BL/6小鼠(免疫组)后,通过抗肿瘤移植保护实验和肿瘤生长抑制实验观察该疫苗对小鼠负荷的B16-HPV58E6E7移植瘤的防治效果;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特异性杀伤实验观察该疫苗在被免疫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以单纯抗原PVAX1-HPV58mE6E7 Fc免疫小鼠作为单纯抗原组.结果 抗肿瘤移植保护实验显示,经PVAX1-HPV58mE6E7FcGB疫苗免疫的小鼠成瘤率仅为9/15,但成瘤时间长[为(13.6±1.7)d],且肿瘤生长慢.在肿瘤生长抑制实验中,疫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达81.4%.体液免疫检测显示,该疫苗和单纯抗原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发特异性抗体,高滴度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细胞免疫检测中,疫苗组激活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219±34)个/4×105个脾淋巴细胞]约为单纯抗原组[(55±25)个/4×105个脾淋巴细胞]的4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疫苗诱发的特异性针对B 16-HPV58 E6 E7细胞的杀伤率(高为43.3%)也明显高于单纯抗原组(杀伤率高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AX1-HPV58mE6E7FcGB复合DNA疫苗能有效激发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显著抑制B16-HPV58E6E7肿瘤细胞的生长,在细胞免疫上优于单纯抗原,可作为HPV58阳性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 KM-HL近交系小鼠对肿瘤细胞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沈秀;周则卫;王映兰;王文;阎玉均;洪阁

    目的:探讨昆明鼠的遗传变异鼠-昆明-无毛(kun ming hairless, KM-HL)鼠对肿瘤细胞的几项生理指标与其他小鼠的区别,为将KM-HL鼠作为肿瘤实验模型用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TNF-α ELISA酶免试剂盒测试KM-HL鼠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将KM-HL鼠接种白血病瘤株(L1210)后,测定TNF-α并计算脾系数、胸腺系数等生理指标;用IL-2 ELISA酶免试剂盒测试KM-HL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IL-2);以上两种酶免试剂盒测试方法均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OD值;将KM-HL、KM(昆明种)及ICR鼠接种肝癌H22肿瘤细胞,10 d后取肿瘤、肝脏、脾脏及胸腺称质量,计算脾系数和胸腺系数.结果:正常KM-HL鼠的TNF-α为0.144±0.017,比ICR鼠的0.170±0.04低;正常KM-HL鼠接种L1210后血清中的TNF-α为0.176±0.028,比空白KM-HL鼠的0.144±0.017高,P<0.05.KM-HL鼠IL-2为0.137±0.025,与ICR鼠的0.155±0.077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H22肿瘤模型实验中,KM-HL鼠的肿瘤[(2.966±0.94) g]比ICR鼠[(1.262±0.61) g]的肿瘤生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HL鼠[(10.461±2.69) mg/g]比KM鼠[(14.959±4.154) mg/g]、ICR鼠[(18.826±4.28) mg/g]的脾系数小,KM-HL鼠[(1.212±0.49) mg/g]比KM鼠[(3.315±0.901) mg/g]、ICR鼠[(2.914±1.28) mg/g]的胸腺系数也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KM-HL鼠对于肿瘤细胞具有易感性,且肿瘤生长均一性好易统计,适合作为肿瘤实验模型用鼠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 逆转录肿瘤病毒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双向机制

    作者:姚苹;赵健;王永康;崔晞

    目的:研究逆转录肿瘤病毒在L615小鼠T细胞白血病增殖和凋亡中的机理.方法:615近交系小鼠20只,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动物皮下接种携带小鼠逆转录病毒的L615白血病肿瘤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DNA电泳图谱,并检测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肿瘤细胞株后第8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急剧增高[(0.219 9±0.109 9)×109/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76.00±3.231 8)%和(56±2.0138)%.在肿瘤细胞中还能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小体,凋亡率为(4.60±0.97)%,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电泳也显示典型的梯形电泳带.结论:L615小鼠逆转录肿瘤病毒在引发T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可导致肿瘤细胞c-myc和ras基因异常表达,同时还激活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路径.

  •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柴亮;高扬;顾之燕;倪道凤

    目的建立一种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动物模型,其具有可重复性高,适于进行深入免疫学分析的特点.方法提取豚鼠内耳膜迷路组织为抗原,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百日咳杆菌一次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反应阈、血清免疫学、内耳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结果免疫后小鼠听性脑干反应阈显著提高,内耳中出现显著的炎性细胞浸润、内淋巴积水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量减少等形态学改变,血清中可检测到抗内耳自身抗体,鼓阶内浸润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结论应用这种方法在C57BL/6小鼠可成功建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动物模型.

  • 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作者:胡爱莲;孙葆忱;董东生;刘守彬

    目的: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大鼠视功能状态客观反映的可靠性.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多功能电生理诊断仪,检测正常和视神经损伤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结果: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每只大鼠均可引出典型的和重复性好的NPN波形,测出了正常大鼠 F-VEP峰潜时和振幅值的均值、95%可信区间;检测了视神经损伤大鼠的F-VEP,其特点为峰潜时值延迟,振幅值降低,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VEP乃是客观反映视神经功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型NR1、NR2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杜改萍;张世杰;王竫华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功能亚单位NMDAR1、NMDAR2A在Wister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8只健康成年Wister大鼠分成6组,每组3只,都取其右眼行视神经周围血管结扎手术制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左眼作为对照组不行手术.60分钟后去除结扎缝线恢复血流,分别于再灌注后即刻、3、12、24、72、168小时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做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R1、NR2A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刻的变化并进行图象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及各实验组间NMDAR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2)除即刻组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及各实验组间NMDAR2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再灌注后3小时至168小时NMDR2A表达缓慢上升.结论:(1)NMDAR1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无关,不参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2)NMDAR2A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参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

  • 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Ca2+含量的影响

    作者:韩晓丽;王玮;徐国兴;何青;林发森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不同时期新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Ca2+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缺氧缺血对视网膜的损伤机制.方法:将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结扎右颈总动脉并吸入96%N2+4%O2制成缺氧缺血模型,以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线粒体Ca2+含量.结果: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组(缺氧15,30,60和120min)和缺氧后供氧组Ca2+含量(μg/g pro)分别为32±0.03,47.5±5.98,97.5±3.54,54±6.02,45.3±3.66和151.5±9.20.结论:缺氧缺血使视网膜线粒体Ca2+含量增高.

  • 环孢素A缓释系统植入前房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

    作者:史伟云;谢立信;王身国

    目的探讨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缓释系统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1)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制备:为CsA粉剂与已交酯-丙交酯-已内酯的三元共聚物混合体,每粒含环孢素A 0.5 mg.(2)对90只(90只眼)BALB-c鼠(受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只.供体为C57BL-6鼠.A组术中鼠前房植入CsA缓释系统;B组术中鼠前房植入不含CsA的空白缓释系统;C组术后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3 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各组分别于术后1、2、4及6周随机取2只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CD4、CD8及CD11B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结果 A组鼠角膜植片排斥时间平均(35±3) d,较B、C组(14±3) d明显延长(P<0.001).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体积缩小前,A组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当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消失后,角膜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植片逐渐混浊、增厚、血管化.B、C组免疫排斥反应均在术后2周发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A组在术后14 d仅于植床角膜可见少量CD(+4) 和CD(+8) 细胞浸润,在虹膜和睫状体中未见CD+11B、CD(+4)、CD(+8) T淋巴细胞.术后5周,当环孢素A缓释系统在前房内消失后,A组可见角膜植床及植片基质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增加,尤其是在睫状体和虹膜中可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并迁移到植片内皮上.B、C组在角膜排斥反应期间(术后14 d)角膜植片、睫状体和虹膜聚积了大量CD+11B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Langerhan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以及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结论前房植入CsA缓释系统能持续释放药物并维持CsA在前房内的浓度,延长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

  •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拷贝数分析

    作者:黄晓洁;陈苹;曾嵘;马康涛;曾养志;周春燕

    目的:检测分析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序列的拷贝数,从而为猪源移植物的异种移植筛选理想供者.方法:用PERV的pol,env各亚型基因及envA/C重组体的特异性引物,对4个近交系亚系共50头以及5头欧洲大白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实时定量/半定量PCR检测及普通PCR检测.结果:所有版纳猪基因组中可特异扩增出pol,envA,envB片段,其平均拷贝数分别为(24.2±9.4),(13.1±8.4)和(16.4±9.8)个,但近交系不同亚系之间各片段扩增产物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样品中无法扩增出envC片段以及envA/C重组体.结论: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基因组内,PERV的envA、envB和pol序列拷贝数在近交系不同亚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存在envC和envA/C重组体序列.

184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