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原发性MALT型淋巴瘤API2-MALT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张杰;何小金

    目的探讨在MALT淋巴瘤石蜡组织中检测API2-MALT1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API2-MALT1融合基因mRNA表达在肺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0例, 以慢性淋巴结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5例作阴性对照,β-肌动蛋白作内对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结合, 检测肺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10例肺MALT淋巴瘤均检出内对照β-actin的mRNA表达, 3例检出API2-MALT1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 被检出的3例病变均局限在一侧肺组织, 单个病灶大径小于5 cm.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1例为体检发现,所有慢性淋巴结炎病例均未检出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RT-PCR和PCR扩增结合的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API2-MALT1融合基因的表达是完全可行的, API2-MALT1融合基因的表达与MALT淋巴瘤的病变范围有一定关系.

  • 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扩增和CD44的表达

    作者:胡惠丽;何乐健

    目的定量神经母细胞瘤(NB)MYCN基因扩增倍数,分析其扩增情况与NB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探讨CD44在判断NB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用差示-PCR法(D-PCR)及倍比稀释法检测并定量33例NB标本MYCN基因扩增倍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B标本CD44的表达,同时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MYCN基因等预后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1)10例NB标本存在MYCN基因扩增,临床分期均为Ⅲ期和Ⅳ期,年龄均大于1岁.MYCN基因扩增与患儿的预后差显著相关(P<0.01).(2)21例CD44呈阳性表达,其中≤1岁、低分期、预后良好组织型、没有MYCN基因扩增的NB患儿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病例的2年生存率(57.1%)高于CD44阴性病例(8.3%,P<0.01).CD44表达级别越高,其2年生存率越高(P<0.01).结论(1)MYCN基因扩增与NB临床高分期及预后差明显相关.(2)CD44阳性表达是判断NB预后良好的较为可靠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作为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补充.(3)D-PCR法及倍比稀释法是检测并定量MYCN基因扩增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简便、标本用量少、灵敏、准确的特点.

  • 野生型RET和RET/PTC融合基因在成人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晓丽;周晓燕;张太明;朱雄增

    目的探讨野生型RET(WT-RET)及RET/PTC1、3融合基因在成人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2例石蜡与新鲜(43例)甲状腺病变组织(PTC 66例,对照组各种良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共36例)中WT-RET和RET/PTC1、3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62%(41/66)PTC患者≥40岁.38%(25/66) PTC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9%(39/66)伴淋巴结转移,5例(7.6%)有远处转移.(2)RET原癌基因的酪氨酸激酶区(RET-TK)检出率为68.1%(45/66).RET原癌基因断裂点(BP)与TK的同时检出率在PTC中28.8%(19/66),腺瘤中12.5%(1/8),表明存在WT-RET转录物.(3)RET/PTC检出率21.2%(14/66),其中5例RET/PTC1阳性(7.6%),9例RET/PTC3阳性(13.6%).6例(9%)PTC同时表达RET/PTC和WT-RET.36例对照组病例中未检测到RET/PTC融合基因.(4)统计学分析,PTC病例中WT-RET与RET/PTC1融合基因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性、伴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P>0.05).结论RET/PTC融合基因在散发性成人PTC中表达率低,其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不大.WT-RET在甲状腺肿瘤的滤泡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Bcl-2对HSV-1感染原代培养鼠皮层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佳伟;王得新;冯子敬;王瑞金;卢炎;沈静;徐雍

    目的了解Bcl-2对HSV-1感染原代培养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正常组、病毒组、山梨醇组及山梨醇加病毒组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Bcl-2变化情况.结果病毒组较正常组、山梨醇加病毒组较山梨醇组Bcl-2蛋白表达上调,且与病毒毒力有关.正常组随培养时间延长,Bcl-2蛋白表达含量降低.结论 HSV-1感染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时,Bcl-2蛋白表达上调,阻止细胞凋亡并延长细胞寿命.

  • 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调控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作者:明月;谢奇峰;杨林

    目的 探讨B、C基因型HBVx蛋白(HBx)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B、C基因型HBV X基因片段,并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体pGFP-XB及pGFP-XC;使用FugeneHD将载体pEGFP-C1、pGFP-XB及pGFP-XC转染Bel-7402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HBV 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以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Bel-7402/GFP、Bel-7402/GFP-XB、Bel-7402/GFP-XC,用阿霉素(2.5 μg/ml)分别处理上述细胞,处理后用锥虫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Bel-7402/GFP-XB、Bel-7402/GFP-XC有HBV X基因转录与表达.锥虫蓝染色检测表明阿霉素处理的Bel-7402、Bel-7402/GFP细胞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死亡,而在Bel-7402/GFP-XB、Bel-7402/GFP-XC和未加阿霉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48 h后,Bel-7402/GFP-XB、Bel-7402/GFP-XC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7%、4.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74%、2.91%、3.00%、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加入阿霉素处理的Bel-7402细胞(27.05%)及Bel-7402/GFP细胞(29.14%)(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B、C基因型HBV X与GFP融合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BV X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在人肝癌细胞,B、C基因型HBV X蛋白均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 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膜蛋白基因片段在酵母中的克隆表达

    作者:刘巍峰;高东;王祖农;滕智平;岑山;曾毅

    目的 为获得足够量的膜糖蛋白,以便于对不同HIV分离株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从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HXB2分离株原病毒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HXB2中克隆了两段膜糖蛋白基因(ENV)片段.以酵母穿梭诱导表达质粒pYES2为载体,构建了两个相应的重组表达质粒pYENV1和pYENV2;进一步利用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lacZ)构建了HIV-1膜外糖蛋白DNA片段与β-lacZ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将此3种质粒分别转化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BJ1991,得到的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表达后进行菌体全蛋白的SDS-PAGE分析.结果 克隆的基因片段在酿酒酵母中产生了分子质量为50×103的特异性诱导蛋白;对含此融合表达质粒的酵母转化子半乳糖诱导后表达产物的免疫检测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融合表达产物具有和HIV-1阳性血清抗体反应的抗原性.结论 可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直接指示抗原片段的表达;为表达的膜糖蛋白片段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打下了一定基础.

  •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集鸿;何晓清;张丽科;蒋楠楠;周潇;张育超;谢小妤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筛检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2级及以上CIN2+( CINⅡ和CIN Ⅲ)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标本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宫颈疾病疑似患者,采集34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 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 E6/E7 mRNA,以液基细胞学(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 TCT )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对 HPV E6/E7mRNA的临床CIN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1)与TCT比较:325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21.1%(40/19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38.5%(15/3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6.9%(30/39)、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8/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3%(34/47),TCT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67.654,P<0.01;r=0.497,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也具有相关性( r=0.511, P<0.01)。(2)与病理结果比较:164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NILM 27.8%(10/36)、CINⅠ65.9%(29/44)、CINⅡ80.6%(54/67)、CIN Ⅲ82.4%(14/17),病理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26.426,P<0.01;r=0.438,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具有相关性(r=0.543, P<0.01)。(3)筛检效能分析:HPV E6/E7 mRNA敏感度为84.6%、TCT敏感度为47.7%,联合序贯检测时敏感度为40.0%,特异度为9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CIN2+( CIN Ⅱ和CIN Ⅲ)佳诊断临界点为890.26个拷贝/ml,敏感度为58.5%,特异度为93.7%。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检出率优于TCT,联合序贯检测时特异度明显提高;采用佳诊断临界点进行分析时,检出CIN2+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能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检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32-536)

  • 尿液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基因和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相关基因融合体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毛易捷;何晶晶;许刚;戴美洁;陈伟;陈占国;周武;吴伟;吴秀玲;陶志华

    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PCa. However, it can not be used as an index to monitor tumor progression or prognosis in PCa patients.

  •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邓永江;曹建彪;张红光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 抗人胃癌相关蛋白GCRG21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作者:伍银桥;吴本俨;王孟薇;王刚石;尤纬缔;王卫华

    目的 制备胃癌相关蛋白GCRC213的多克隆抗体. 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hioredoxin/GCRG213融合蛋白,并以所获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GCRG213的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Western blot法鉴定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CRG213在胃癌和止常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9 400的thioredoxin/GCRG213融合蛋白,经凝胶回收法得到纯度近100%的蛋白产品.制备兔抗GCRG213抗体.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 000.Western blot证实该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GCRG213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显示GCRG2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结论兔抗GCRG213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GCRG213的牛物学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牛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胆管癌组织中C-erbB-2、p16、nm23H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彦斌;周宁新;王殿军;黄志强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p16抑癌基因及n m23H1抗转移基因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经病理确诊的胆管癌及13例胆管良性病变石蜡块标本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胆管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C-erbB-2在中低分化腺癌Ⅳ期及上段呈高表达(P 均<0.05).nm23H1在胆管中高分化腺癌Ⅰ、Ⅱ期胆管癌及中下段胆管癌呈高表达(P 均<0.05). 结论 C-erbB-2、nm23H1阳性表达率与胆管癌的临床TNM分期,胆管癌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 p21WAF1和p53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罗昆仑;何振平;马宽生;薛永杰;李庆怀

    目的探讨p21WAF1、p53基因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和8例伴慢性炎症的胆管壁组织中p21WAF1、p5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胆管癌中p21WAF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4%,而伴炎症的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和0.p21WAF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而p53则与这些指标无关,与p21WAF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21WAF1、p53等多基因表达异常有关,p21WAF1基因异常表达是衡量胆管癌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 一个富含脯氨酸肝癌新基因的克隆和抗体制备

    作者:王征旭;吴孟超;王红阳;胡桂芳

    目的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KG2〗方法采用DDPCR技术,分析原发性肝癌和癌旁肝组织间基因表达差异情况,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Northern杂交证实该基因片段能与原标本印迹重现;用此基因片段作为探针,通过筛选胎盘cDNA文库而获得新基因全长;利用 GST融合蛋白制备新基因C端多克隆抗体,Western杂交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目的基因的表达 . 结果成功克隆了一个富含脯氨酸的肝癌新基因cDNA全长,并制备出新基因多克隆抗体. 结论我们克隆的这一新的肝癌差异表达基因和制备的该基因C端多克隆抗体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 E1A因子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调控作用

    作者:顾永鹏;侯树坤;杜志军;闫征;张小东;王晓峰

    目的测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期的人细胞5型腺病毒早期转录单位E1A因子(E1A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1例人膀胱癌组织中E1AF和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运用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仪测定图像的吸光度值(A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26例表浅性膀胱癌中,E1AF的阳性率为26.90%,MMP-2和E1AF的A值分别为36.09±5.82和29.08±6.26;15例浸润性膀胱癌中,E1AF的阳性率为66.67%,MMP-2和E1AF的A值分别为119.98±10.44和89.62±10.96。E1AF的阳性率、MMP-2和E1AF的A值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E1AF在G3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G1级;MMP-2和E1AF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6,P<0.01)。结论 E1AF调节MMP-2的表达;二者高表达与膀胱癌浸润有关。

  • 尿液中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筛查膀胱癌的意义

    作者:杜志军;侯树坤;闫征;许克新

    目的初步探讨一种新的无创伤的筛查膀胱癌的方法。方法收集50例膀胱癌患者术前(17例Ta-T1,21例T2,10例T3,2例T4; 11例Ⅰ级,23例Ⅱ级,16例Ⅲ级和11例正常人尿液,采用Western blot半定量方法检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的表达。结果(1)正常人尿液中无MMP-2、MMP-9的表达,而TIMP-2表达阳性率为9.09%;(2)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MP-2、MMP-9、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2%,80%,且MMP-9的阳性率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具有相关性;(3)半定量分析,MMP-2、MMP-9表达强度与患者分期分级无关,而在Ⅲ级和T4期患者尿液中TIMP-2表达平均强度具有高于Ⅰ-Ⅱ级和Ta-T3期患者的趋势。结论 MMP-9在膀胱癌的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尿液中TIMP-2的表达,可为临床诊断膀胱癌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的初筛方法。

  • 大鼠脑损伤后脑神经细胞内bcl-2和bcl-x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新宇;杨树源;张建宁;雪亮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神经细胞内bcl-2、bcl-xL的表达状况及意义. 方法55只大鼠采用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制成轻、重度2组大鼠脑损伤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神经细胞中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以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正常大鼠神经细胞中很少有bcl-2表达(额顶区4.40±1.67,海马区3.20±1.30);但可见bcl-xL表达(额顶区45.60±4.34,海马区50.20±3.50).大鼠大脑遭受打击后,神经细胞bcl-2表达明显增高,以伤后第1天为明显(轻度组:皮层:30.0±4.3,海马:46.6±3.2),轻度组高于重度组.各观测时间点bcl-2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呈负相关(r在-0.847~-1.000之间,P<0.01,n=10).bcl-xL表达变化不明显. 结论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神经细胞内bcl-2表达增高,而bcl-xL在损伤后变化不大,两者可能与急性脑损伤后保护神经细胞避免凋亡有关.

  • CINⅠ的转归及p16INK4a蛋白表达在分流CINⅠ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荣敏;李雪洁;钱敏;钮江华;尤志学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转归,分析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相关因素,并评价p16INK4a蛋白表达在预测CINⅠ病变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初次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正常、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LSIL]且高危型HPV阳性,并经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CINⅠ的患者104例,随访1年观察病变的转归,同时对患者年龄、初次TCT结果、高危型HPV DNA载量、子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及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与CINⅠ病变进展的关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104例CINⅠ患者中,初次检查TCT结果正常者15例、ASCUS 78例、LSIL 11例;1年后随访时复查:TCT结果正常且高危型HPV阴性者52例,高危型HPV阳性和(或)TCT结果≥正常但经阴道镜检查评估并行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正常者30例、CINⅠ10例、CINⅡ5例、CINⅢ7例。78.8%(82/104)的患者病变消退;9.6%(10/104)的患者病变持续;11.5%(12/104)的患者病变进展,其中4.8%(5/104)病变进展为CINⅡ,6.7%(7/104)进展为CINⅢ,无一例进展为子宫颈浸润癌。(2)104例CINⅠ患者中,行p16INK4a蛋白检测者88例,其中30例(34%,30/88)p16INK4a蛋白呈阳性表达,58例(66%,58/88)p16INK4a蛋白呈阴性表达;行免疫细胞化学HPV L1壳蛋白检测者94例,其中49例(52%,49/94)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45例(48%,45/94)HPV L1壳蛋白阴性表达。(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高危型HPV DNA载量、初次TCT结果、HPV L1壳蛋白表达与CINⅠ病变进展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与CINⅠ病变进展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OR=5.1,95%CI为1.162~22.387,P=0.031)。(4)30例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的CINⅠ患者中8例(27%,8/30)病变进展,58例p16INK4a蛋白阴性表达者中4例(7%,4/58)病变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预测CINⅠ病变进展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1%,阳性预测值27%,阴性预测值93%。结论高危型HPV阳性且TCT结果≤LSIL的CINⅠ患者1年内病变进展率较低,无子宫颈浸润癌发生。p16INK4a蛋白阳性是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INⅠ病变进展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分流CINⅠ,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随访。

  • 外周血p53基因第2~4外显子突变与HPV16型阳性子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尹春梅;姚宇峰;严志凌;杨宏英

    目的 探讨外周血p53基因第2~4外显子突变与HPV16型阳性子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HPV分型检测及病理检查证实为HPV16型阳性的子宫颈癌患者167例(子宫颈癌组),以同期在门诊体检的高危型HPV阴性的健康妇女16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及双向测序法检测后使用DNAstar软件分析两组妇女外周血p53基因2~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p53基因2~4外显子各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即指rs1042522/rs17878362位点单体型,包括C-A1、C-A2、G-A1、G-A2)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双向测序法检测并经DNAstar软件分析后显示,p53基因2~4外显子区存在3个突变位点和1个插入或缺失片段,分别为第2内含子区SNP11827位点C/G突变、第3内含子区SNP11992位点A/C突变、第4外显子区第72密码子rs1042522位点C/G突变以及第3内含子区rs17878362位点16 bp处的重复插入或缺失(acctggagggctgggg,其中缺失记为A1、插入记为A2).各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及单体型频率在两组妇女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对子宫颈癌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鳞癌患者比较,鳞癌患者的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8%(4/34)、3.5%(10/284);χ2=4.90,P=0.027]、A1A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7、7.0%(10/142);χ2=5.14,P=0.023]、C-A2单体型频率[分别为11.8%(4/34)、3.5%(10/284);χ2=4.91,P=0.027]均明显降低;与低分化患者比较,高~中分化患者的SNP11827、rs1042522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8%(61/120)、38.8%(62/160);χ2=4.07,P=0.044]明显降低,而G-A1单体型频率[分别为49.2%(59/120)、61.2%(98/160);χ2=4.07,P=0.044]明显增高;与深肌层浸润患者比较,浅肌层浸润患者的SNP11827、rs1042522位点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3%(25/54)、21.1%(8/38);χ2=7.06,P=0.029]明显降低;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频率在临床分期为Ⅰ期与Ⅱ期、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中p53基因2~4外显子突变与HPV16型阳性子宫颈癌的发生无关,但携带突变位点的C和A2等位基因、GG和A1A2基因型、C-A2和G-A1单体型的子宫颈癌与其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和病理类型为非鳞癌有关.p53基因多态性分析可为子宫颈癌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基因诱导的人子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作者:曹泽毅;赵健;廖秦平;杨怡姝;周玲;曾毅

    目的建立人宫颈上皮的永生化细胞系,并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用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E7基因的腺病毒伴随病毒感染人胎儿宫颈上皮细胞,培养、传代.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和PCR技术检测HPV16型E6、E7基因的表达情况;取20代细胞,采用软琼脂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cid小鼠皮下接种等方法检测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 20代细胞的表型仍保留原代上皮细胞的特征,表现为单层生长和锚锭依赖性生长.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和PCR技术检测显示,细胞内有HPV16型E6、E7基因的表达,其基因片断长度为829 bp.20代细胞进行软琼脂培养不形成克隆; scid小鼠皮下接种未成瘤;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二倍体和多倍体,11号染色体可能为HPV16型E6、E7基因整合的部位.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张力原纤维,证实细胞为鳞状上皮来源.结论成功建立了HPV16型E6、E7基因诱导的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系,且其生物学特性稳定,可进一步用以宫颈癌病因和发病相关机制的研究.

  • 子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 E6 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刘凤英;徐晓明;刘毅智;吴宜林;吴鼎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16E6 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共14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E6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48例患者中,HPV16阳性共37例,其中慢性宫颈炎5例、CINⅠ6例、CINⅡ~Ⅲ11例及宫颈癌15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4、0.6±0.4、1.8±0.6及2.4±0.6;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3%及84%.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 mRNA的表达水平及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CINⅠ组织,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 HPV16 E6 mRNA的表达水平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s =0.62,P<0.05).结论HPV16 E6 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