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현대보통외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905
  • 国内刊号: 37-136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寿楠海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Roux-en-Y吻合重建对胃窦癌合并T2DM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阳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重建术对胃窦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Ⅰ~Ⅱ期胃窦癌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胃十二指肠吻合组(对照组)32例,Roux-en-Y吻合重建组(观察组)36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及比较2组餐后2h血糖(2hFPG)、餐后2h胰岛素(2hINS)及餐后2hC肽(2hCP),计算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肿瘤生存质量量表(OOL)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术后6个月BMI、FPG、HbA1c、FINS、FCP、2hFPG、2hINS、2hCP、HOMA-I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FPG、HbA1c、2hFPG、HOMA-I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而FINS、FCP、2hINS、2hC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食欲、睡眠、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疾病认识以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能有效提高胃窦癌合并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孟勇;朱春霞;李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的40位直肠癌患者(实验组)的病例资料,同时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的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的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2组各1例出现吻合口瘘,对照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2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实验组在恢复进食的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访0.5~2年,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操作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 胰腺癌中CIP2A与p-Akt、N-cadherin、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付京东;薛栋;常刚;李新军;张同军;巩本刚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p-Akt、N-cadherin及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IP2A、p-Akt、N-cadherin和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CIP2A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kt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9.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p-Akt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均P<0.05),N-cadherin、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CIP2A和p-Akt、N-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p-Akt与N-cadherin及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 N-cadherin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IP2A参与了胰腺癌恶性进展,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转移.CIP2A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一个靶向治疗基因.

  • IL-17 mRNA在肝脏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尔旦·马合木提;吐尔洪江·吐逊;马海长;沙地克·阿帕尔;赵晋明;邰沁文;张金辉

    目的:探讨Th17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IL-17 mRNA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分为3组:病灶组织(L)组,病灶邻近组织(PL)组和正常肝脏组织(N)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 mRNA的表达.结果:IL-17 mRNA水平在L组、PL组和N组分别为(4.920 7±5.386 4)pg/mL、(0.2349±0.417 9)pg/mL和(0.0557±0.114 9)pg/mL,L组较PL组和N组明显升高(P<0.01);PL组较N组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 mRNA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病灶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和棘球蚴感染过程中所致免疫损伤和炎性肉芽肿形成有关.

  •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作者:杜贻豹;韩晓东;狄建忠;张弘玮;周玉龙;李昆;张频

    探讨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对深部真菌感染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各种标本共分离出78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53株(67.9%),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为真菌感染常见部位;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胃肠道恶性肿瘤;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合并细菌感染、住院时间长及侵入性操作可能是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 05).普外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严重影响预后,应积极做好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48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徐周纬;方茂勇;刘雷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48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采用Soave手术效果确切.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并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禹峰;夏磊洲;张拥军;步雪峰;李华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CT/CTA确诊的11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旰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CT/CTA证实,其中5例经CT/CTA明确后手术治疗成功,4例保守治疗(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处理).所有11例患者均成功治愈.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无复发.CT/CTA可早期确诊ASMVT,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凝、溶栓或合适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辅以抗凝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术中直肠冲洗对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姚国忠;吴醒;张洪志

    观察直肠冲洗对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行直肠癌前切除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行直肠冲洗处理)和对照组(术中未行直肠冲洗处理)各40例,分析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以及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对直肠冲洗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5 0%,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20.0% (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10.0%,对照组远处转移率为17.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5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对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5%、4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冲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 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体会

    作者:韦伟;李洪波;伏广顺;赵长勇

    研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要点.回顾性分析67例合并CPH的胆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56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9例,因出血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2.99%.所有病例无术后出血,无胆管损伤,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1.8%.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良好的暴露及使用超声刀预防出血,CPH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炫速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文远;王炬玮;白玉雪;刘松柏

    探讨炫速双源CT血管成像(FlashCTA)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选择27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炫速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后2周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及多平面重建(MRP).血管狭窄程度分级:1级,无狭窄或狭窄程度<10%;2级,狭窄程度10%~49%;3级,狭窄程度50%~ 99%;4级,闭塞.27例患者腹主动脉下段至小腿动脉显示对比度均可达到诊断要求,与DSA结果相比较,Flash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分别为94.5%、96.2%、92.9%、93.2%、96.0%.FlashCTA能准确定位和分级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程度,是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联明;单远洲;汤卫忠;姚国相;瞿军;张学利;张吉发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93例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为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TST-STARR术治疗老年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贝绍生;李华山

    探讨TST-STARR手术对治疗以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为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2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经TST-STARR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本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总有效率(95.1%),术后并发尿潴留7例(30.4%),便后少量带血3例(13.0%),有肛门疼痛需用止痛剂者5例(21.7%),均逐步缓解,术后Longo便秘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全部病例排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TST-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

  • 皮下血浆引流管防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

    作者:朱细平

    研究皮下血浆引流管(SPD)防治腹部手术(AO)切口脂肪液化(FL)的临床效果.选取200例AO患者,随机分2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SPD,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FL发生情况,愈合时长,换药次数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98.0%(98/100)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0%(2/100)出现切口FLo对照组86.0% (86/100)的病人切口甲级愈合,14.0% (14/100)出现t口FL.观察组愈合时长(15.2±2.2)d,住院时长(17.7±2.3)d,换药次数(8.4±1.9)次;对照组分别为(19.8±3.1)d、(20.2±2.1)d和(14.3±2.5)次.观察组疼痛患者:0级30.0%(30/100),Ⅰ级64.0%(64/100),均高于对照组的3.0%(3/100)和44.0% (44/100).中度以上疼痛患者:Ⅱ级4.0%(4/100),Ⅲ级2.0% (2./10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 (36/100)和19.0%(19/100)(P均<0.05).结果表明,对AO患者采用SPD,能够有效降低切口FL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疼痛.

  • 中上腹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78例体会

    作者:叶龙;许宁;孙敏;滕毅山;程俊;杨少华

    探讨对有中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可行性.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78例有中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75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胆瘘、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LCBDE在既往有中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可行的.

  • DSA诊治消化道出血性疾病34例

    作者:赵瑞峰;李为民;王静海

    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3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其中对1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行栓塞治疗.34例患者均明确出血的部位;1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栓塞治疗成功.DSA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急性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确切.

  • 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郑国寿;占成业;高伟;王翔

    通过对874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切口裂开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的874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是否发生切口裂开,并对单因素X2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7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裂开27例(3.09%);对患者进行各危险因素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缝合方式、创口长度、住院时间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不同年龄、腹内压升高、切口感染、对合缝合不当、缝线断裂或线结松脱、切口类型、BMI、是否有基础疾病及不同手术季节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切口感染和腹内压升高留在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1.543、6.544,95%CI[1.124,1.945]、[5.476,8.012],是切口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普外科急诊手术时,应注意控制切口感染,警惕腹内压升高,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 去甲斑蝥素阻断αvβ6-ERK-ETS1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实验研究

    作者:彭程;牛正川;王奔;高会杰;牛卫博;贺兆斌;高超;邹志进;马驰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抗癌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HT-29结肠癌细胞经NCTD处理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细胞表面上皮表型及间质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常见调控细胞EMT过程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分子及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转录因子活化技术观察核因子磷酸化状态的变化.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NCTD处理后,结肠癌细胞EMT过程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证实肿瘤细胞整合素ovβ6表达降低,同时上皮表型标志物表达升高,间质表型标志分子表达减少;Western Blotting分析常见调控细胞EMT过程信号传导通路中仅有ERK及p-ERK表达水平降低,其他关键蛋白无明显变化;转录因子活化技术发现利用siRNA技术干扰整合素αvβ6后,ERK下游的核转录因子中仅有ETS-1磷酸化水平改变,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经NCTD处理后出现与干扰αvβ6表达造成的一致性改变.结论:去甲斑蝥素通过阻断α v β 6-ERK-ETS1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 MCF-7与MDA-MB-231细胞逃避巨噬细胞杀伤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鄢艳红;孙释然;王龙强;黄韬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逃避巨噬细胞杀伤能力的差异.方法:将巨噬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MCF-7和MDA-MB-231细胞培养液中培养48h,再加入CCK-8孵育,使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结果:MDA-MB-231细胞存活率高于MCF-7细胞[(124.03±4.86)%vs(44.2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臣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与肿瘤细胞的分子分型有关,MDA-MB-231细胞株较MCF-7细胞株有更强逃避巨噬细胞杀伤的能力.

  • 胆结石小鼠肝脏核受体基因LRH-1及其调控基因CYP7A1的表达

    作者:任明;郭嵩;杨士勇;曹红勇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GS)小鼠肝脏的核受体基因—旰核受体类似物1 (liver receptor homolog 1,LRH-1)及其调控基因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 hydroxylase,CYP7A1)的表达.方法:雌性C57BL/6小鼠40只,分为2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喂养10周后处死.病理切片检查小鼠胆囊壁细胞组织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及CYP7A1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脏上述基因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胆结石小鼠胆囊壁细胞呈现炎性改变.胆石组小鼠LRH-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CYP7A1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啮齿动物肝脏LRH-1和CYP7A1的表达异常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可能共同在小鼠胆结石形成中发挥作用.

  • 肝癌破裂出血21例临床诊治

    作者:胡少辉

    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我们2008年5月-2014年5月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1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6岁.乙肝病史患者14例,丙肝病史患者7例.突发腹痛14例,突发晕厥4例,休克原因待查3例.腹部CT提示:多发肿瘤9例,单发肿瘤12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11例,Child B级8例,Child C级2例.

    关键词:
  • 乳腺及面部同时性重复癌1例

    作者:马平

    多发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t tumors,MPMT),亦称重复癌,是指同一器官、成对器官组织、同一系统不同部位及不同系统的器官组织中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双重癌)或2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原发癌种.重复癌临床较少见,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诊或误诊.就我科2014年3月收治的1例重复癌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结直肠部分切除使用吻合器行端侧吻合致吻合口梗阻5例分析

    作者:牛家增;吴圆圆

    消化道吻合器在结直肠手术中现已被广泛应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使用吻合器行肠管端侧吻合后发生5例吻合口梗阻,对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3.2岁.术前均行结肠镜及组织活检明确诊断,并于术前1d禁食,给予口服20%甘露醇注射液500 mL清洁肠道,末次排便均为清水样便.

    关键词:
  •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赵勇;李圣平;尚超;胡建平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阑尾切除术难度不大,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切口感染为多见[1-2].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阑尾切除术600例,4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0例患者中,男273例,女327例,年龄15~85岁,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47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关键词:
  • 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2例

    作者:潘思波;车斯尧;黎福良;李大生

    我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血液病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患者31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现结合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4岁,因α-地中海贫血于2008年1月10日行脾切除术,术后第2天起出现发热,经物理降温及药物退热并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呈持续性高热,高体温达41℃,逐渐出现四肢抽搐、浅昏迷,并有皮下出血点,头颅CT、腹部B超及胸片未见异常,WBC (30.5~41.5)×109 L-1,C反应蛋白102.2 mg/L,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考虑OPSI,予改用亚胺培南抗感染,每天静脉输注入免疫球蛋白2.5 g,并予白蛋白、氨基酸支持治疗,12 h后体温开始下降,30 h后体温降至正常并神志清醒.予巩固治疗5d,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治愈出院.随访4年多,未见异常.

    关键词:
  • DVT遗传风险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辉;于剑;于振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肢淤肿、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肢体缺血坏死,丧失劳动力,部分患者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DVT的发生除与手术、骨折、肥胖、老龄、妊娠等外部因素有关外,遗传风险因子也参与其中.本文就遗传因素与DVT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纳米银粒子抗菌原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明峰;张帅;田虎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及其他工业领域.纳米银粒子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抗菌效果持久,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对纳米银抗菌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安全地应用纳米银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关键词: 抗菌 纳米银粒子
  • 急性胰腺炎时肠道系统的变化

    作者:邓文宏;郭闻一;王卫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进展快.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胃肠道系统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有重要作用.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肠道功能屏障及肠道细菌移位,增加了胰腺感染和死亡的几率;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有利于各种内毒素的入侵;随后发生的肠道灌流不足,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肠道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及细胞凋亡;瀑布因子的释放加重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胰腺炎肠道系统的损伤可以通过检测血液、肠道内容物、肠道分泌物等进行判断和预测,使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胰腺炎 肠道功能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华;荀江;许利剑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在急性反应期常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CLS的出现又加快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恶化.目前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发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较少,在临床治疗上易被忽视,就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小肠出血病因及诊疗

    作者:郭晓兰;阎明;崔瑞冰;郭蓉;罗铮;赵建建;邹雪清

    小肠解剖学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从狭义上来说小肠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出血;因十二指肠出血相对常见且可直接通过胃镜检查,故并不包括在小肠出血范围内.小肠出血为消化道系统的少见疾病,且小肠活动度大,位置多不固定,出血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故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推进式小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气钡双层造影、核素现象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小肠出血的诊断准确性有所提高.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强;汪华霖;龚建平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成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由于其术后高复发和高转移率,预后不佳,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3位[1-2].HCC预后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且肝癌患者PVTT形成发生率很高,即使是小肝癌,并发PVTT的比例也相当高.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