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현대보통외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905
  • 国内刊号: 37-136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寿楠海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保脾断流术在肝功能不佳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唐羿;於建鹏

    目的:探讨保脾断流术在肝功能不佳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功能不佳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行保脾断流术的患者38例,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对患者血象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38例患者手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37.2±6.8)cm H2O,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32.1±6.5)cm H2O,较术前下降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3,P<0.05);患者术后7d时,WBC和PLT分别为(7.3±5 4)×10lL和(113.5±56.7)×109/L,均高于术前(P<0.05);3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4.2%;34例顺利完成随访,随访完成率94.4% (34/36),随访时间9~ 58个月,中位随访25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再次出血,总体生存率92.1% (35/38).结论:保脾断流术应用于肝功能不佳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对肝脏影响较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胡丙洋;万涛;张文智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由肝胆外科完成的19例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和17例B超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19例均消融完全无肿瘤残留,术后出现肝区胀痛1例,胸腔积液2例,随访均无肿瘤复发.B超组17例中15例消融完全,术后出现肝区胀痛11例,胸腔积液10例,随访有4例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消融彻底的优点,尤其对位于肝实质内邻近膈顶和胃肠道的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

    作者:毕聪;孙文阁;卢涛;戚喜勋

    目的:分析研究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DWI序列和常规MRI平扫序列(包括T1WI和T2WI).两种病例各14例,测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受检28例患者共28个肿瘤,所有肿瘤在ADC 图上均呈见高信号,T2WI呈现稍高信号,T1WI呈现稍低信号,边界较为清楚.肝脏转移瘤平均ADC值为0.943±0.132,肝内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为1.001±0.0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05).肝脏转移瘤的瘤/肝值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细胞癌(t=2.780,P<0.05).肝脏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均低于邻近肝实质(t=6.143、8.545,P<0.05).结论:磁共振DWI序列中测得的瘤/肝值能够对肝内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总体预后情况分析

    作者:崔宁

    目的: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和总体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3月-2013年1 0月接受保乳手术的50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把乳腺癌患者分为年轻组(<35岁)85例,中老年组(≥35岁)415例.统计保乳手术后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对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总体预后情况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两组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27例,死亡1 0例,年轻患者和中老年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为96.5%、90.2%、91.4%和96.7%、95.7%、96.8%,其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轻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因素为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后放疗,影响乳腺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为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后的放疗.结论:年龄不是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保乳手术配合放射治疗能提高年轻患者的预后.

  • TST与PPH治疗痔的效果对比

    作者:姜艳辉;孙伟;彭程;朱新冰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40例Ⅲ、Ⅳ度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当,但TST组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坠胀感、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的发生率均少于PPH组(P<0 05).TS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 05).结论:TST治疗Ⅲ、Ⅳ度痔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早期胃癌腹腔镜近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附132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海洋;吴桂奇;孙怡;肖朝成;陈晓通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风险及对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施行近端胃切除的1 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食管残胃吻合组、空肠间置组和管状胃成形术组,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以及远期临床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 2个月白蛋白的变化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空肠间置组和管状胃成形术组的病例数分别为70,28,34例.3组患者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食管残胃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65± 38)min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空肠间置组为(200±43)min,管状胃成形术组为(185±41)min;术中出血量管状胃成形术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3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返流症状,其中食管残胃吻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他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肺部感染等,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体质量减轻情况,管状胃成形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其术后血清白蛋白计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空肠间置术患者术后食管返流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且术后体质量及营养恢复优于其他组患者.空肠间置术为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较好选择.

  • 超声引导徒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作者:陈阳;鲍世韵;孙枫林;余小舫

    总结超声引导徒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回顾分析实施该术式的68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并引出大量脓液,无严重并发症.67例取得满意疗效,1例高龄患者死于脓肿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超声引导徒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方便、安全、高效、微创等优点,可单人操作且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对于危重患者可行床边手术,值得推广普及.

  • 急诊联合应用血必净和喜炎平对重症胸腹损伤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伟;郭雅琼;徐旭;董浩;代文光;王树龙;乔帅;马之嘉;张莎娜

    探讨急诊联合应用血必净、喜炎平对重症胸腹损伤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以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急诊死亡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为入选标准,分为干预组1 12例,对照组57例.干预组患者在就诊及入院时分别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内毒素(LPS),对照组入院时进行同样项目检查.干预组患者就诊时ALT:(328.43±21.35)U/L,AST:(298.49±19.62)U/L;入院时ALT:(58.12±11.67) U/L,AST:(54.72±10.31 U/L).对照组患者入院时ALT:(350.88±27.72)U/L,AST:(302.91±24.31)U/L.干预后ALT、AST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LPS在干预后同样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联合应用血必净、喜炎平对重症胸腹损伤急性肝细胞功能损害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评价

    作者:谷建南;林树森;李春雨;范雷涛

    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 22例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58例(皮瓣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术64例(缝合组).随访12 ~ 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皮瓣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皮瓣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保留脾脏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1例

    作者:孙庆章

    探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2012年6月微创外科收治的21例保留脾脏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术中出血量为(73.5±28.5) mL,平均约80 mL.清扫并检出脾门淋巴结89枚;3例患者No.10淋巴结阳性,阳性率为14.3%(3/21).手术时间(3.2±0.5)h,术后住院时间(10.9±1.8)d.术后无脾坏死、脾蒂扭转及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8~2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及门体分流中的应用

    作者:汪仕友

    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PV)成像,了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及门体分流情况.收集行64排螺旋CT扫描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的患者32例,分别行门脉期MIP、MPR及VR重建.32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14例,胃短及胃底静脉曲张8例,食管静脉曲张10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6例,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5例,3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静脉分流.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肝硬化的程度、范围、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例临床体会

    作者:陈钦寿;何飞杏;何龙光;黄军伟;黎福良;李大生;潘思波;车斯尧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分析26例TU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三孔法或四孔法.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0.5~20 mL,平均3 mL.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9~21个月,平均11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TU LC安全、可行,可以达到腹壁无瘢痕的美容效果.

  • 局部注射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李向毅;徐倩;程中伟

    对比局部注射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将201 0年1月至201 2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局部镇痛组,PCIA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各组镇痛根据镇痛方案进行.比较术后VAS评分、镇痛剂使用、镇痛花费与并发症等指标.局部镇痛组与PCIA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剂使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镇痛组与对照组术后镇痛花费及并发症均低于PCIA组(P<0.05).局部镇痛组镇痛效果与PCI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并发症少,花费低.

  • siRNA抑制EPCAM基因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张泽栋;周逢强;徐宏;刘磊;齐艳美

    目的:利用siRNA沉默EPCAM基因,观察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针对EPCAM基因不同位点的3个siRNA(分别命名为EPCAM-siRNA-1、EPCAM-siRNA-2、EPCAM-siRNA-3)以及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PCAM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选取对目的基因沉默效果强的一组siRNA转染结肠癌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3条EPCAM siRNA均能有效抑制EPCAM基因的表达,其中EPCAM-siRNA-1抑制效果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PCAM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59.6%和54.5%.MTT结果表明EPCAM-siRNA-1组HCT116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Transwell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EPCAM siRNA可以有效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EPCAM的表达,可以明显降低HCT116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研究

    作者:张瑞坚;彭彦辉;脱红芳;高登鹏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 ~ 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组和NAC治疗组各18只.应用3.5%的牛磺胆酸钠(0.1 mg/100g)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大鼠SAP模型.NAC治疗组在制备大鼠SAP模型完成30 min后经腹腔给予100 mg/kg的NAC;正常对照组、SAP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12h、24 h分批处死,心脏取血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血清白介素-6 (IL-6)水平,检测胰腺组织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 α)含量,同时留取胰腺头颈部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胰腺病理组织切片从6 h~24 h均可观察到胰腺组织水肿、白细胞浸润以及出血和坏死;在NAC治疗组出现相似的变化,但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水肿、白细胞浸润减少,出血及坏死显著减轻.NAC治疗组与SAP组比较,6h时间点开始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12 h及24 h时间点进一步降低(P<0.05).NAC治疗组IL-6含量在24 h内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NAC组的TXB26-Keto-PGF1 α含量在6、12和24 h点显著降低(P<0.05),但6-Keto-PGF1 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T/P值在不同时间点也明显降低(P<0.05);SAP组、NAC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S含量显著性增高(P<0.05).与SAP组相比,NAC治疗组从6h时间点AMS含量开始显著降低(P<0.05),NAC治疗组进一步抑制了AMS的升高趋势.结论:NAC可通过改善SAP模型大鼠胰腺的微循环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治疗坏死性胰腺炎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 移植免疫耐受中Th1/Th2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晓峰;姜堃;姚俊超;陈广野;郭金帅;林琳;郭大伟;孙文郁;梁健

    目的:探讨移植免疫耐受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等Th1/Th2细胞因子对CD4+ 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取行心脏移植后的同种异系受体小鼠的脾脏,从中提取CD4+ T细胞,测定其细胞增殖活性,并测定其IFN-γ、IL-10、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取移植免疫耐受脾脏的CD4+ 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使用抗IFN-γ单克隆抗体、抗IL-10受体单克隆抗、抗IL-4单克隆抗中和相应细胞因子以测定上述细胞因子对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较发生排斥反应的CD4+T细胞具有更低的细胞增殖活性.移植免疫耐受受体的CD4+T细胞分泌更低水平的IFN-γ,并分泌更高水平的IL-10、IL-4.使用相应抗体中和IFN-γ、IL-10后,移植免疫耐受CD4+ T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而中和IL-4后,移植免疫耐受CD4+T细胞的增殖活性反而降低.结论:移植免疫耐受中IFN-γ、IL-10对于维持CD4+ 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而IL-4不但不能维持CD4+T细胞的低增殖活性,反而升高了增殖活性.

  • Fyn诱导Bcl-X选择性剪切调控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志宇;江艳;李晓武

    目的:明确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探究Fyn是否参与Bcl-X基因的选择性剪切的调控,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对三种侵袭转移能力不同的胰腺癌细胞进行Fyn激酶活性测定,明确Fyn活性与胰腺癌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携带激酶活性缺失的KD-Fyn(KinaseDead-Fyn)的腺病毒转染BxPC3胰腺癌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TUNEL法分别检测抑制Fyn活性前后BxPC3侵袭能力以及凋亡水平的改变.RT-PCR检测Bcl-X基因两种剪切体比例的变化.结果:转染KD-Fyn以后,Fyn激酶活性明显下降,降低至正常水平的1/2以下.抑制Fyn活性,转染组穿膜细胞数由原来的108± 14降为54±7,明显降低了BxPC3胰腺癌细胞侵袭运动能力,促进凋亡.RT-PCR证实,抑制Fyn活性明显改变了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选择性剪切方式.Bcl-X(s)/Bcl-X(L)的剪切比例由0.57±0.08改变为2.12±0.15.在裸鼠成瘤实验中,转染Fyn的裸鼠成瘤能力为100%(12/12),而转染KD-Fyn的裸鼠成瘤能力降低为16.7% (2/12),抑制Fyn活性可以明显抑制BxPC3胰腺癌细胞在裸鼠中的成瘤能力.结论:抑制Fyn的激酶活性,可以下调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而这种作用是通过影响Bcl-X基因选择性剪切方式改变,进而影响胰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

  • 腹腔镜在阑尾周围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赵强;刘承奎;崔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63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11~72岁,中位年龄36.5岁.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4例和开腹组29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安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我院入住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胃痛或不同程度的腹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并经腹部CT和常规腹部立位平片证实膈下或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及术后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86例,女1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3.5±12.6)岁;胃溃疡穿孔3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8例,其中54例有溃疡病史,57例为空腹穿孔;穿孔距手术时间3~23 h,平均(14.2±7.8)h;穿孔直径4~10 mm,平均(6.7±3.9)m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50例.

    关键词:
  • EORTC QLQ-CR38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黄明君;韦诗友;李智;汪晓东;李立

    EORTC QLQ-CR38是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专门用来测量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工具之一.自研发以来,由于其良好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已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QOL的测定.本文对QLQ-CR38的产生背景、量表内容、评分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不足与改进等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国内同行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该量表.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闻博;刘宏达;刘兆臣;张群;刘毅;宁尚磊;徐云飞;陈雨信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又称为Rendu-Osler-Weber病,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血管发育异常为特征,表现为手指、口腔、鼻腔、唇等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和肺、肝、脑等器官动静脉畸形.其中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亦导致一系列肝脏血管异常,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实质性血管畸形等,甚至发展为动静脉瘘,主要分为肝动脉-肝静脉瘘和肝动脉-门静脉瘘以及门静脉-肝静脉瘘.HHHT通常早期无症状,但随年龄增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高输出量心力衰竭、门脉高压以及胆道病变等.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HHT是否累及肝脏并对其进行分期,根据多普勒超声分级,可以给出适当的随访和/或治疗建议.早期HHHT患者可以随访观察;对于出现严重肝脏血管畸形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建议进行手术结/缩扎肝动脉或行周围血管栓塞,可缓解症状.肝移植是唯一可治愈HHHT的方法,但对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并无显著改善.

  • 腹壁巨大复发切口疝1例修复体会

    作者:魏珂;陈利辉;匡毅;蒋又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腹部无痛性包块12年,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33年前、23年前先后在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手术,14年前在当地县医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2年前在我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查体:下腹部可见正中切口,切口左侧可见大小10 cm×10 cm包块,切口右侧见30 cm×30 cm包块突起于腹壁,皮肤可见6 cm×7 cm破溃,疝环约12cm,用手辅助还纳未能成功(图1).彩超、腹部CT均提示:右下腹皮下软组织内异常回声,腹壁切口疝可能.入院后给予腹部皮肤溃疡面33%硫酸镁湿敷.在彩超引导下局部麻醉行经皮穿刺腹腔置管术,给予腹壁切口疝加压包扎,同时通过腹腔置管注入空气,渐进性人工气腹扩张腹腔容量.在人工气腹扩张腹腔容量过程中反复测膀胱内压监测腹腔内压变化、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呼吸功能训练等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置(图2),1个月后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剥离疝囊与肠壁、肠系膜粘连,用10 cm×15 cm的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图3).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对症治疗,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

  • 腹股沟多形性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郝志伟;姜战武;管勇智;田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条索样肿物伴疼痛1周”于2012年1月30日入院.无外伤史,无发热寒战.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左腹股沟囊实性包块,约3.3 cm×2.8 cm,内可见液性暗区,距体表0.9 cm,考虑脓肿.予以穿刺抽出血性液10 mL后肿物变小,考虑血肿加压治疗.半月后肿物再次出现伴疼痛并较前增大.查体T 36.2℃,一般状况良好,左腹股沟区可及一约4 cm×2 cm×2 cm条索样肿物,边界清,质韧,压痛,无活动度.我院复查超声示:左腹股沟肌层不均质囊实性包块约4.0 cm×3.1cm×2.9 cm,边界清楚.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均未见异常.行局部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腹股沟
  • 肛瘘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永俊;彭兵;何芳;张雁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在西方国家,每1万人中的发病人数为1.2~2.8个[1].在肛瘘的治疗上,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佳的选择.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根治与术后肛门括约功能的矛盾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肛门解剖及盆底功能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肛瘘手术的微创理念,在根治肛瘘的同时,大限度地减少肛门括约功能的损害.将肛瘘的微创手术方法综述如下.

  • 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周红林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FL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同体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KDR、FLT-1的表达.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 mRNA、KDR mRNA、FLT-1 mRNA电泳条带亮度较强;正常对照组几乎无条带出现,或仅有微量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VEGF及其受体KDR、FLT-1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