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志诚;刘军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或辅助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亦被认为是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近20年来在质疑声中缓慢发展,逐渐得到认可.虽然仍有不少学者持不同观点,但依旧期待LPD带来更明显的优势.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LPD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进行阐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作者:胡迎;李良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渐进式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血清学指标和模型不断被发现,同时基于多项指标的联合应用模型也不断更新,其对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都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总结并阐述了诊断价值较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诊断的方法.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曹丹;陈文静;李艳平;陈延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NAFLD也越来越常见,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对CHB合并NAFL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尚未形成明确认识.通过对CHB合并NAFLD相关文献的归纳,综述了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生化学、病毒学、组织学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年龄、男性及代谢紊乱是CHB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CHB合并NAFLD患者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但目前关于NAFLD对CHB患者病毒复制及清除的影响及其机制、HBV感染对NAFLD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这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 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叶海雯;邓勇;张灵强;王海久;周瀛;许晓磊;樊海宁

    HBV感染在我国高度流行,长期HBV DNA高载量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目前,手术仍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主要方法.大量研究表明,HBV DNA载量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肝癌复发及肝移植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高HBV DNA载量和HBV再激活相关.通过抗病毒治疗使HBV DNA载量保持一定的低水平状态可改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预后.综述了术前、术后不同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旨在为研究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

  • 对肝癌术后肝衰竭的再认识

    作者:许晓磊;王志鑫;周瀛;王海久;叶海雯;王强;付世强;樊海宁

    肝切除术后较高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肝衰竭密切相关,由于目前肝衰竭的研究仍然有限,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定义尚未统一.总结了术后肝衰竭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肝功能评估方法及预防措施.分析表明应重视术前肝功能储备并充分评估,术中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多保留功能性肝组织,围手术期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预防,均可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收益大化.

  • STAT1与STAT3在肝细胞癌及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高梦丹;张永宏;赵艳

    肝细胞癌(HCC)及肝衰竭为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相关研究虽多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详.通过介绍STAT1及STAT3磷酸化蛋白在HCC及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多种作用,如:抗病毒防御、急性期反应、肝损伤、修复、炎症、转化等,了解其在HCC及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并以其为分子靶标研制相关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骨桥蛋白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吴寒;李镇利;邢昊;王明达;吴孟超;杨田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分泌蛋白,主要参与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H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PN在生物矿化和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整合素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通过多重信号转导诱导肝癌复发和转移.OPN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评估,有利于提高早期HCC诊断敏感性.OPN抑制剂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并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总结了近年针对OPN的研究,对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HCC进展和诊疗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风湿病样及皮肤表现

    作者:田辉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各种类型的重叠综合征,常与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但自身免疫性肝病与风湿性疾病和(或)皮肤病的相关性描述甚少.为此,详尽综述了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的风湿病样及皮肤表现,以及一些非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对并发风湿性疾病和(或)皮肤病的患者治疗应个体化.

  • 中医辨证联合奥拉帕尼治疗DNA修复缺陷的胆囊癌1例报告

    作者:张龙;王洁;赵远红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患病率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80%~ 95%[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地理和种族的差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研究[2]指出大多数国家的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低于20%.根治性切除仍是胆囊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其次是辅助放化疗及介入治疗,而单药靶向治疗及靶向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3].现将中医药联合奥拉帕尼跨线治疗胆囊癌1例报道如下.

  • 影像诊断门静脉双分支畸形1例报告

    作者:徐莉力;穆晶晶;张瞳;童明辉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间断腹部疼痛伴乏力2个月余”入本院,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黏液脓血便,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增减,患者既往服用藏药数年,症状未见缓解并有所加重.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查体:全身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不可触及,脾脏下极于肋下5 cm处可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轻度水肿,呈凹陷性.实验室检查示:抗-HBs(+),PTA 78.1%,纤维蛋白原(FIB) 1.47 g/L;胃镜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重度);门静脉超声检查:门静脉起始段内经约2 cm呈囊状扩张,随后分为两支,管径正常范围,分别约0.94 cm、1.06 cm,均为单向入肝血流信号(图1),流速分别约18.04 cn/s、23.2 cm/s,两支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管径增宽.走行迂曲.超声提示:门静脉双分支畸形可能.门静脉增强CT检查:门静脉自起始段囊状扩张(图2,3),然后分出两分支,两门静脉分支迂曲上行并交叉(图4),进入第一肝门后,两分支各自分出左、右支并在肝内走行,形成两套门静脉系统,此间并无汇合(图5,6).CT提示:门静脉双分支畸形.临床诊断为:(1)门静脉高压,(2)脾肿大,(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门静脉双分支畸形.给予水飞蓟宾、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卡维地洛、复方乳酸菌胶囊等药物对该患者进行保肝、降门静脉压、调节胃肠菌群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明显好转后出院.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李响;蔡洁;徐钰雯;杨芬;孙阿雷;翁亚丽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双下肢水肿2年余,加重10 d”于2017年11月6日人住本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诊断为“肝硬化”,未特殊治疗.近10 d双下肢水肿加重,2017年11月3日腹部CT提示肝脏左右叶交界处占位,性质待定.患者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其堂叔因“肝癌”去世.体格检查:腹部隆起,脾大,肋下10 cm,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26×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4×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40 s,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57.30 s,纤维蛋白原0.97 g/L,D-二聚体5.35 mg/L,国际标准化比值1.67.生化检验:乳酸脱氢酶131 U/L,总胆红素37.4 μ mol/L,直接胆红素22.1 μmol/L,总蛋白质42 g/L,白蛋白18.9 g/L,肌酐94.5 μmol/L.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591 ng/ml,异常凝血酶原、癌胚抗原、CA19-9等未见异常.外院CT本院影像科读片后考虑肝脏左右叶交界处肝细胞癌可能.本院腹部MR示:肝膈顶部左右叶交界处占位,考虑肝细胞癌.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脐静脉多发迂曲扩张(图1).

  •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肝脓肿1例报告

    作者:张树泽;王科深;任彦先;俞泽元;杨含腾;焦作义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及健康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属于人及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杆菌,是导致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气性坏疽是战时多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以局部水肿、产气、肌肉坏死及全身中毒为特征.胆源性肝脓肿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糖尿病患者的胆源性肝脓肿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少见[1-2].本院从1例胆源性肝脓肿的糖尿病患者血培养及脓液培养中发现产气荚膜梭菌,现报道如下.

  • 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1例报告

    作者:曹丽丽;董漪;储芳;王丽旻;张敏

    卟啉病是一组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所需酶的缺陷所致的代谢性及遗传性疾病.根据不同的酶异常分为不同类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ria,EPP)属于其中的一种,它是因亚铁螯合酶(ferrochelatase,FECH)活性缺陷所致的疼痛性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可表现为光过敏、腹痛、神经精神症状.本病罕见,发病率约1∶7.5 ~20万[1].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EPP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

  • 肝衰竭合并感染热点难点问题探析

    作者:陈广;陈韬;宁琴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感染是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病死率显著升高,是临床一线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治的临床研究数据不充足,国内外亦无临床诊疗的指导性意见.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流行状况、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热点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 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笑笑;黄建荣

    肝衰竭是各种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病死率高.人工肝不仅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机会,而且能延长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是肝移植前的桥接.但如今人工肝治疗的广泛开展面临重重困难,如血源紧张、细胞来源困难、疗效不够理想、价格昂贵等,迫切需要创新及改进人工肝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如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血浆滤过透析等多种模式的联合应用,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节省了血浆用量,减少了副作用.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具有肝特异性解毒、生物合成及转化功能,有巨大的应用潜能,但细胞来源、细胞培养及生物反应器是其临床应用主要的局限因素.阐述了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现状及应用进展,并为人工肝的发展指出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应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1-3].但是,大部分DAAs经过多种药物代谢酶代谢和不同的药物转运蛋白进行转运,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4].DDI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时,在机体因素(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药物结合蛋白、药物基因多态性等)的参与下,药物因彼此之间交互作用而发生的药动学或(和)药效学的变化,临床表现为药效学增加和(或)不良反应加重,也可表现为药效减弱和(或)不良反应减轻.发生相互作用的两种或多种药物可以不同时共存于机体内,若一种药物对代谢酶或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较持久,即使停用此种药物后,机体恢复该酶活性仍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恢复期内使用此酶的底物,也可以产生DDI[5].

  •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终末期肝病(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ESLD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ESLD合并感染的规范诊疗需求迫切,国内外尚无针对ESLD合并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本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 《2017年韩国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摘译

    作者:孙梦滢

    1 背景腹水是伴有静脉曲张出血和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门静脉高压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第一征象.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以每年5% ~7%的速度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其中大约50%的病例在肝硬化确诊后10年内会出现腹水.2017年,根据积累的新证据需要再次修订肝硬化的指导方针.因此,韩国肝病学会(KASL)修订了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实践指南.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吴杜娟;金蕾;郜玉峰;叶珺;夏国美;李芳;邹桂舟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第28 d表现出的疾病转归状况进行分组,分别归为死亡组(n=42)或者生存组(n=58),收集两组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MELD评分以及临床并发症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ELD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指标对HBV-ACLF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对100例HBV-ACLF患者分析显示,死亡组的年龄、Alb、ALT、肌酐、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TBil、NLR、MELD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组肝性脑病、出血、腹水、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NLR、MELD评分为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2),且NLR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 =0.264,P=0.008).NLR和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72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6 7).结论 NLR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作者:岳海燕;刘守胜;王聪;谷九莲;辛永宁;宣世英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并评估该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7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16例NAFLD患者和135例健康对照组,利用PCR及基因质谱测序检测方法对LDL-R rs1433099和rs2738464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上述受试者血脂水平及肝脏酶谱的变化.通过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样本的群体代表性,用x2检验分析基因型的分布是否符合H-W平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rs1433099和rs2738464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对风险度以比值比(0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结果 LDL-R基因rs1433099和rs273846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NA FLD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2组间血脂水平、肝脏酶学、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NAFLD组、健康对照组及全部纳入者的各组内,rs1433099 T和rs2738464 G的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一般临床特征,包括血脂水平、BMI、血压情况及肝脏酶谱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DL-R基因的rs1433099和rs2738464位点多态性不影响血脂水平.同时,首次证明了位于LDL-R基因上的rs1433099和rs273846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NAFLD发病风险不相关.

  • 穿孔素和颗粒酶B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姜涛;李黎平;易思思;欧阳文献;谭艳芳;李双杰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变化,探索其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且符合IM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以30例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及其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法.结果 在60例IM患儿中,肝损伤发生率50%(30/60),其中ALT<200 U/L者60%(18/30),200 U/L≤ALT <400 U/L者33.3%(10/30),ALT≥400 U/L者6.67%(2/30),所有患儿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相比,IM非肝损伤和肝损伤组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IM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 IM患儿肝损伤发生率高,主要为轻中度转氯酶升高,能自限性恢复正常,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及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是造成IM肝损伤的原因.

  • MELD-Na评分对我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张辉;贾雷;姚士伟;崔培林;徐有青

    目的 评价MELD-Na评分对我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06年1月-2018年3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应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检验是否存在阈值效应.根据是否存在异质性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构建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3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173例,占84.6%.各研究纳入患者平均41.3~46.9岁.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67[95%可信区间(95%CI):0.59~0.75]、0.77(95% CI:0.63 ~0.87)、2.89(95% CI:1.84 ~4.54)、0.43(95% CI:0.35 ~0.52)和7.32(95% CI:4.33~12.40).计算AUC为0.75(95% CI:0.72~0.79).Deek's漏斗图非对称检验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MELD-Na评分对我国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内镜下应用组织胶和套扎术治疗儿童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6例临床观察

    作者:彭益秋;王拥军

    目的 评估内镜下应用组织胶和套扎术治疗儿童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0年5月-2017年5月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前情况及生理指标,术后的止血率、再出血率、并发症与进一步治疗情况.结果 16例患儿平均(8.50±4.97)岁,5例表现为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其中中度(GⅡ型)1例,重度(GⅢ型)4例,11例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静脉曲张,其中GOV1型6例(合并GI型1例,GⅡ型3例,GⅢ型2例),GOV2型5例(合并GⅡ型2例,GⅢ型3例).16例患儿食管静脉曲张共50条,平均每例4(1~5)条,共行套扎70处,平均每例5(0 ~8)处.9例行组织胶注射,共注射15点,使用组织胶20 ml,平均每例应用2.22 ml,平均每处注射1.33 ml.内镜治疗后即刻止血率为100%,3个月内再出血率为6.25%(1/16),3个月以上的随访过程中,再出血率为12.5% (2/16).随访时间3个月~7年,随访期间4例行肝移植手术,1例因出血再次行内镜治疗,全部患儿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应用组织胶和套扎术治疗儿童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止血明确,并发症少,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

  • 海口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调查分析

    作者:阮建文;高丽娟;梁雄飞;姜美廉;王亚娇;陈朝阳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 771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行肝脏B超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8771例体检对象中NAFLD 5715例,患病率为30.45%;男性NAFLD患病率为41.74%,女性NAFLD患病率为17.22%.男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59岁,女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岁及以上.男性中度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8.10% vs 1.19%,x2=476.1,P<0.001).男性人群中肥胖、超重者的NAFLD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中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和女性中不同BMI水平组的NAFLD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11、1917,P值均<0.001).NAFLD患者BMI、血压、FPG、TG、ALT、AST、GGT明显高于非NAFLD者,而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76、32.339、31.487、12.185、9.716、38.382、26.350、25.291、15.008,P值均<0.001).结论 海口地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关系密切.

  • 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祝娟娟;程明亮;赵雪珂;穆茂

    目的 研究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对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G)、IL-22siRNA阴性对照组(IL-22SI-NC)、IL-22siRNA组(IL-22SI)、IL-22siRNA阴性对照+蓝莓益生菌组(IL-22SI-NC+ BPG)、IL-22siRNA+蓝莓益生菌组(IL-22SI+BPG).正常对照组予100%普通饮食,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同时予IL-22siRNA阴性对照慢病毒及IL-22siRNA慢病毒腹部肝区注射(盲穿),隔日1次,共12周,取肝脏确认造模及siRNA封闭效果后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同时按上述分组后给予正常饮食,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共观察8周.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方差齐时采用SNK法(g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法(q'检验).结果 IL-22SI组与IL-22SI-NC组比较,ALT、AST、TC、TG、LDL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HDL显著降低(P<0.01),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P值均<0.01)、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L-22SI-NC相比,IL-22SI-NC+ BPG的ALT、AST、TC、TG、LDL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HDL明显升高(P<0.01),IL-22、JAKI、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BAX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1);IL-22SI+ BPG较IL-22SI组ALT、AST、TC、TG、LDL均略有降低(P值均<0.05),HDL略有升高(P<0.05),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所增加(P值均<0.05),BAX的表达略有减少(P<0.05).结论 蓝莓联合益生菌能一定程度拮抗IL-22siRNA所加剧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可以增强IL-22的表达,提示IL-22可能为蓝莓联合益生菌影响NAFLD的关键作用因子.推测蓝莓联合益生菌能增强IL-22表达,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其下游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增强胆固醇代谢,减少脂质沉积,达到改善NAFLD的目的,是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 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及其耐药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谢磊;郝沛;吴瑞红;李庆超;牛俊奇;钟劲

    目的 建立针对HCV NS3/4A蛋白酶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及相关耐药突变的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已经公开发表的蛋白酶抑制剂类DAA及耐药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将病毒突变体的体外耐药数据及临床治疗鉴定的耐药相关突变信息录入数据库,按照药物种类、病毒基因型别、耐药突变位置及突变氨基酸种类等的不同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部分结果以网站的形式进行在线查询.以HCV难治性基因3型为例,利用该数据库对其进行多数据耐药分析.结果 建立了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类DAA及耐药信息数据库,部分数据已可在线查询,链接为http://www.biosino.org/hcv/.该数据库包括四个部分内容:DAA药物信息;含耐药突变的不同基因型病毒株的体外耐药信息;耐药相关突变的预存流行率以及在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检出率;DAA与NS3/4A蛋白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共计上万条信息.利用该数据库分析了不同基因型HCV的耐药性,发现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对基因3型HCV治疗效果差.尽管第三代抑制剂对基因3型野生型HCV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但是病毒极易出现耐药突变.结论 该数据库是目前我国首个HCV蛋白酶抑制剂DAA及耐药信息数据库,为HCV耐药性研究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指导.

  • HBV核心相关抗原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晴;许志强;刘瑞霞;傅涓涓;李丽;潘修成

    目的 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少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crAg、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以及ALT水平.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完全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HBcrAg对实现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79例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35例实现了完全应答.应答组相较于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sAg水平(P =0.008)、HBeAg水平(P <0.001)以及HBcrAg水平(P =0.002).基线HBcrAg与HBV DNA(r=0.325,P=0.003)、HBsAg水平(r=0.468,P<0.001)、HBeAg水平(r=0.695,P<0.001)均呈正相关,与ALT水平无相关性.血清HBcrAg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答组HB-crAg水平在治疗12周下降幅度大于非应答组(Z=-2.653,P=0.008).治疗12周时HBcrAg水平为完全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5.510,95%可信区间:1.656-18.326,P<0.05).血清HBcrAg的佳截断值为6.45 log10 U/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 PEG-IFNα抗病毒治疗前HBcrAg与HBsAg、HBeAg、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治疗12周时血清HBcrAg水平对PEG-IFNα治疗后实现完全应答具有预测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新英;康富标;叶立红;戴二黑;孙殿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各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7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活组织检查确定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MGB1,分析HMGB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水平[(29.46±7.54) ng/ml]较健康对照组[(16.86+3.48) ng/ml]明显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1).G3~G4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G1~G2组(t=4.441,P<0.01),但S1~S2组HMGB1水平与S3 ~S4组无明显差异(=0.658,P>0.05).血清HMGB1水平与ALT(r=0.2566,P=0.028 4)及AST(r =0.471 9,P<0.000 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TBil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血清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 FibroTouch(R)对不同BMI水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比较

    作者:冷雪君;颜学兵

    目的 观察Fibrotouch(R)无创肝脏硬度测定(LSM)对不同BMI水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评估效能.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8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8例NAFLD患者,依据BMI水平分成3组(BMI< 24、24≤BMI< 28及BMI≥28),于肝穿刺后1周内进行FibroTouch(R)检测并于当日空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计算公式获得各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分析不同BMI水平组LSM值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效能,并分析LSM值与相关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不同程度肝纤维化NAFLD患者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g法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SM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相同BMI水平的NAFLD患者其LSM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543、22.985、5.90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对进展性肝纤维化NAFLD患者,不同BMI组间的LS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9,P=0.026);LSM值与纳入的4项肝纤维化诊断模型Hui氏评分、Foms指数、FIB-4、NF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9、0.388、0.427、0.422,P值均<0.001);LSM值诊断NAFLD进展性纤维化的临床效用高,其AUC为0.870,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是86%和70%.结论 FibroTouch(R)评估NAFLD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BMI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SM结果;LSM值与各纤维化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血清YKL-40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张艳芳;杨馥宁;车媛媛;黄晶

    目的 探讨血清YKL-40蛋白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针对YKL-40诊断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临床价值的研究,使用质量评估方法(QUADAS-2)评价文献,采用Statal 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检验识别偏倚情况,分析异质性来源并且绘制森林图和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结果 终纳入9篇文献,共1592例患者,其中6篇文献对显著性肝纤维化(≥F2)进行研究;7篇对进展性肝纤维化(≥F3)进行研究.YKL-40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F2)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78[95%可信区间(95% CI):0.69~0.85]、0.53 (95% CI:0.33 ~ 0.72),阳性似然比为1.7(95%CI:1.0 ~2.7),阴性似然比为0.41 (95%CI:0.21 ~0.76),优势比值比为4(95%CI:1~13)、S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6(95% CI:0.72 ~0.80).YKL-40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3 (95% CI:0.76 ~0.89)、0.72(95% CI:0.62~0.80),阳性似然比为3.0(95% CI:2.0~4.4),阴性似然比为0.23 (95%CI:0.14~0.37),诊断比值比为13(95% CI:5~30)、AUC为0.85 (95% CI:0.82~0.88).结论 鉴于血清YKL-40在显著性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方面的诊断价值有限,其成为新的、有效的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血清标志物有待进一步验证.

  •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超声在肝细胞癌筛查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陈琪萍;林苏;史震山;朱月永;李友炳

    目的 比较在肝癌高危人群中采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EMRI)与超声行肝癌筛查的成本效益比.方法 应用TreeAgePro 2011软件建立决策树模型,采用数学模型模拟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行EMRI或超声筛查的成本与收益,计算不同筛查模式下的成本效益比.结果 EMRI组和超声组平均每人每次用于肝癌筛查的成本分别为2050.2元和262.6元,获得效益分别为0.11生命年(YLG)和0.02 YLG.当肝癌发病率为17.8%时,EMRI组与超声组的成本效益比大致相同,每1个YLG的成本大致均为11445元,肝癌发病率越高,EMRI检查成本越低,筛查效果越好.EMRI价格越低,其成本效益比逐渐下降,筛查效果越明显.结论 肝癌筛查的成本效益与肝癌发病率及检查价格密切相关.当肝癌风险高于17.8%时,采用EMRI筛查可获得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 BCLC分期C期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陆冬玲;朱玉平;欧杰;毛素菲;邬国斌;何剑波;黄山;陈闯

    目的 分析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诊断并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20)、TACE+索拉非尼组(n=18)、TACE+消融组(n=17)、手术+TACE组(n=20)、手术+ TACE+消融组(n=16).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状况及具体死亡时间,比较各组生存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总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HCC患者91例,随访终止日期为2016年11月1日,随访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外转移、肿块类型、肿瘤大直径、治疗方案等是BCLC C期HCC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P=0.019)、肿瘤大直径(P=0.018)、肝外转移(P=0.026)、治疗方案(P=0.006)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方案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1,P<0.001).其中,手术+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其他4组(P值均<0.05);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手术+TACE组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P值均<0.05).结论 年龄、肿瘤大直径、肝外转移、治疗方案是影响BCLC C期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切除的BCLC C期HCC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予TACE预防复发;复发后病灶继续予TACE或消融治疗,若有机会可再次行外科切除;不可手术切除的BCLC C期HCC首选TACE联合消融治疗,二者可优势互补,提高总生存期.

  • 单发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胡月雷;孙大伟;骆飞翔;刘欢;吕国悦

    目的 探讨单发肝细胞癌(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行肝癌根治术S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中性粒细胞、PLT、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T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和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值比(0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联系的紧密性.对微血管侵犯阳性与阴性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HCC微血管侵犯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 =0.400,95%CI:0.162 ~0.985,P=0.046)、肿瘤直径(OR=5.902,95%CI:2.813 ~12.382,P<0.001)、AFP(OR =2.635,95% CI:1.286 ~5.398,P=0.008)、中性粒细胞(OR =3.019,95%CI:1.353~6.736,P=0.007)、PLT(OR=2.255,95%CI:1.116~4.555,P=0.023)、纤维蛋白原(OR=3.483,95%CI:1.687 ~7.190,P=0.00l)、GGT(OR=2.115,95%CI:1.069 ~4.182,P=0.03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3.662,95%CI:1.803 ~7.436,P<0.001)、PLT与淋巴细胞比值(OR=3.734,95%CI:1.649 ~ 8.455,P=0.002)、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OR=3.014,95%CI:1.497~6.070,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5.423,95%CI:2.555 ~11.511,P<0.001)和AFP(OR =2.195,95%CI:1.010 ~4.774,P=0.047)是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有微血管侵犯组患者l、3年无瘤生存率为66.4%、52.8%,无微血管侵犯组患者l、3年无瘤生存率为90.6%、71.5%,2组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29、4.043,P值均<0.05).2组无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7.860,P=0.005).结论 肿瘤直径、术前AFP水平是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SHCC伴有微血管侵犯者预后较差.

  • 重视肝衰竭热点与难点的研究

    作者:王宇明;赵学兰

    肝衰竭的诊治热点与难点问题众多,许多问题国内外仍存在争议.西方国家对于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并不取决于慢性肝病史的存在与否,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则认为慢性肝病基础是决定疾病特征的重要因素.病因治疗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至关重要,目前已证实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显著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的总生存率,而有学者认为长疗程N-乙酰半胱氨酸的使用并不增加患者受益;对于HBV相关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除了我国指南要求HBV DNA阳性外,其他各大指南对此不作要求;HCV相关肝硬化患者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但应充分评估各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对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有利,但证据尚不充分;经验性抗菌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订,并可尝试非抗生素的治疗手段来预防感染(如益生菌、胃肠动力调节剂及辛伐他汀等).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剂在肝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治疗时机、适应证、使用剂量、疗程及不同类型肝损伤的特异性和适应性等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总之,临床专家应根据本国及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立足指南和共识,灵活合理运用,深入研究,争取提高肝衰竭诊疗水平.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