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胡启江;朱绍咏;韦克奇;汪慧兰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病毒载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观察了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 前列地尔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德和;彭春仙;吴志宇

    探讨前列地尔(Lipo PGE1)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69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甘利欣、维生素K1、门冬氨酸钾镁等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ALT、TBil、PT水平和总有效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x2检验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ALT、TBil均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

  • 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秦俊杰;杨艳秋;李颖新;冷吉燕

    探讨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对照组、环磷酰胺组、20(S)-原人参二醇25mg/kg、50mg/kg、100mg/kg给药组,给药二周后处死动物,称肿瘤重量及肿瘤体积,制成组织切片,以备免疫组化应用.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低,其细胞增殖活性亦低,肿瘤的重量及体积明显减少,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20(S)-原人参二醇抑制了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从而抑制了肿瘤生长.

  • 体质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振方;赵琦;徐昌青;李红

    加深对体质性黄疸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体质性黄疸的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超声检查、肝活检及临床表现,与同期其他原因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作比较分析.体质性黄疸肝功能检查除胆红素升高外其它酶学均正常.病毒学指标阴性、超声检查无异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除黄疸外,一般无其他临床表现.藉此可与其他类型的黄疸进行鉴别诊断.

  • 慢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程度与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的相关性

    作者:张静;徐维家;王青;冷峰

    观察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肝脏损害程度与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的相关性.对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4例均作肝穿观察肝组织损害程度,并检测血清HBVDNA定量、TNF-α、IL-6及IL-8的含量.(1)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2)乙型肝炎患者间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TNF-α、IL-6、IL-8的含量也随之增多.乙型肝炎患者随着体内病毒含量的增加及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的TNF-α、IL-6、IL-8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高低能够反应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同时也说明TNF-α、IL-6、IL-8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 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郝瑞瑞;王惠吉;贾继东;李春林;张福奎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4例和肝硬化组62例,并行Child-Pugh分级.全部受试者均行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得到:①潜伏期(LP);②排胆期(EP);计算③排胆分数(GBEF);④排胆率(ER).比较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GBEF、LP、ER,可见肝硬化患者GBEF和E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L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ild-Pugh A级、B级、C级三组的胆石发生率和胆囊运动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7%和15.4%,19.0%和19.0%,35.7%和46.4%.Child-Pugh分级越高,胆囊运动异常发生率越高(P<0.05),胆结石发生率也越高(但P>0.05),同时胆囊壁厚度越厚(P<0.05).肝硬化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减弱,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作者:纪方方;陈红;杨庆辉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伴脂肪肝和不伴脂肪肝组,检测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用HOMA模型计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别测定其身高、体重、腰臀围、血脂,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组的WHR、BMI、FINS(空腹胰岛素)、2hINS(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TG(甘油三酯)较不伴脂肪肝组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 丙型肝炎病毒E1、E2 蛋白的表达及初步用于丙型肝炎患儿血清学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卫敏;高文军;邓向红;汤丽霞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1和E2,将该蛋白应用于丙型肝炎患儿血清抗体的检测.用PCR方法自HCV H株扩增出包膜蛋白E基因,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包膜糖蛋白E1和E2,并用此蛋白与56例丙型肝炎患儿血清反应.在56份HCV感染者血清中,有7例E1抗体阳性,其中2例检出E2抗体.在16例PCR检测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的血清中,有5例与表达的E1蛋白反应.HCV E蛋白基因表达的E1蛋白可用于HCV患儿的血清学诊断.

  • 门静脉癌栓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作者:陈荣新;叶胜龙;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

    比较术前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110例肝细胞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术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以同期100例HCC不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阴性对照.US、CT和MRI/MRA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和94%,其特异性分别为95%、96%和98%.经x2检验,各影像学诊断门静脉癌栓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

  • 抗乙醛蛋白加合物抗体在不同人群血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梁冰;赵文静

    研究抗加合蛋白抗体滴度在不同人群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牛血清白蛋白制备醛化抗原,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抗加合蛋白抗体滴度.结果抗加合物IgG、IgM、IgA抗体滴度在酒精性肝病者血清中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的酗酒者、非酒精性肝病者及健康对照者;在酒精性肝病组,抗加合物IgG、IgM、IgA抗体滴度与血清AST、GGT呈明显的正相关(P分别<0.005),与白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均<0.005);抗加合物IgG、IgM抗体滴度与血清LN、PCⅢ、CⅣ呈明显的正相关(P均<0.05),IgA抗体滴度与血清PCⅢ、CⅣ呈显著的正相关,P分别<0.05和0.01.上述结果提示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加合物IgG、IgM、IgA的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反应与酒精性肝损伤有关.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腹腔药物注射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朱文莲;郭臻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占75%,而顽固性腹水约占其中的16%.顽固性腹水的定义[1]:对限制性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安体舒通400mg/d,双氢克尿噻160mg/d)治疗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腔穿刺术放腹水后很快又出现.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仅用利尿剂体重降低很少或无降低,同时尿钠的排出<78mmol/L或利尿导致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血清肌酐>176μmol/L或血钾>6.0mmol/L或血钠<120mmol/L.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我科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术,联合腹腔药物注射,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112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与肝穿病理结果关系的探讨

    作者:周艳贤;陈霞;苏颖;陈重;董政;张新力;施源;田江克

    探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测结果与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12例临床确诊为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超声检测的肝脏形态、回声结果及肝脏活组织穿刺的病理结果.超声诊断代偿性肝硬化患者78例,占69.64%,肝穿诊断代偿性肝硬化65例,占58.03%,超声与肝穿均诊断为肝硬化者54例,占48.21%.超声检查无创、方便,诊断代偿性肝硬化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

  • 血清GLS和AFP联合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天然;许爱国;陈莉;李丽萍;李继红;张丽华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1±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分别为82.4%、94.7%、89.7%和78.0%,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肝癌组GLS和/或AFP升高为阳性者达97.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可用于初筛肝癌;GLS与AFP都升高为阳性者达到52.7%,而非癌肝病和正常人组都为0,可用于确诊肝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多;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监测及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血清GLS与AFP联合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 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冯骥良

    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胆囊癌中SVV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和51.9%.SVV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VV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5.71,P<0.05).检测SVV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 人肝癌细胞中COX-2与MDR/P-gp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震;秦成勇;任万华;朱菊人

    观察人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MDR/P-gp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Celecoxi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技术以及RT-PCR观察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COX-2与MDR/P-gp表达的变化.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COX-2与MDR/P-gp表达减弱,但非线性相关.Celecoxib可能通过降低COX-2、MDR/P-gp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

  •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的变化

    作者:张琪;张翠萍;戴莉玲;武军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种胃肠激素的变化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胰高糖素、生长抑素的水平.血清胃泌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胰高糖素、生长抑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肝功能的变化而增减.肝硬化时各种胃肠激素的失平衡是产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重要因素,将为预防肝硬化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李兴胜;王世锦;谭戈峰

    探讨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对28例肝脏转移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肝脏转移瘤中,原发灶来源于消化道肿瘤的较多.瘤灶多发者22例(78.6%),以右叶及全肝弥散分布多见,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楚,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在(1~3)cm之间居多.低密度病灶21例(75%);单纯低密度者5例,中心见更低密度者4例,出现"瞳孔"征1例,"牛眼"征4例,"圈饼"征2例,"囊样坏死"征2例,"壁结节"征2例,"液-液面"征1例.高密度病灶6例(21.4%);瘤内出血2例,瘤内钙化2例,在脂肪肝基础上呈相对高密度2例.等密度1例(3.6%).强化方式呈多样性,边缘性强化具有特征性.常伴随其它病变.肝脏转移瘤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我们结合临床,分析其病理特点,大多可明确诊断.

  • 术中超声在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殿秋;王育勤;宋军;伊莲花

    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06例肝脏肿瘤患者,术中采用7.5MHz的超声探头,直接在肝脏表面按次序、全方位对肝脏内结构进行扫查.术中超声在106例肝脏肿瘤应用中,对找到和发现新的微小病灶有明显优越性,直径小于2cm小肿瘤检出率达99%,大于2cm的肿瘤检出率达100%.引导切除肝深部的微小病灶具有独特作用.术中超声扫查定位准确,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弥补术前影像检查的不足,达到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 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比较

    作者:马安林;刘淑娥;刘霞;徐潜;郭新珍;王泰龄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 、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演变的关系

    作者:孔丽;姚树坤;张瑞星;殷飞;王娜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4,P=0.0001),IFNγ、IL-2和IL-12低于正常对照(P=0.008,P=0.018,P=0.007);血清TGFβ1与TNF-α和IL-2呈负相关(P<0.05,P<0.01),IL-12与IFNγ和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P<0.01);将PHC患者分成Ⅰ~Ⅱa期和Ⅱb~Ⅲ期两组,Ⅱb~Ⅲ期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高于Ⅰ~Ⅱa期患者(P<0.05),而IFNγ、IL-2和IL-12显著低于Ⅰ~Ⅱa期患者(P<0.05).提示PHC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尤其中晚期患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控,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介素-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欣;张明威;张静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A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结果显示,AP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症AP组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明显高于轻症AP组(P均<0.01).提示SICAM-1、IL-6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

  • 成人戊肝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例

    作者:杜宁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食堂管理员.因发热、乏力、尿黄2周于2005年5月10日入院.于4月28日开始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7.5~38.2)℃之间,伴关节疼痛,5月7日发现周身黄染,检查"ALT 1111U/L,AST 1070U/L,TBil 164.5μmol/L,DBil 121.3μmol/L.于5月10日转来我院,拟诊为: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急性黄疸型.

  • 土三七引起急性肝小静脉闭塞症2例报告

    作者:李玉香;杜娜;王峰;吕晓民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53岁.因腹胀、腹痛、恶心20余天于2004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10年,无肝病史.20多天前因腿痛服用土三七根约60克,水煎冲鸡蛋,每日2次,连用10天后,出现乏力、恶心、腹胀、上腹疼痛、尿少而入院.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致肝衰竭一例

    作者:张伟军;苏彩云

    患者,男,46岁,因慢乙肝(CHB)(轻度),于2005年4月6日入院.入院时有纳差、乏力、尿黄等表现.查体无黄疸,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有蜘蛛痣,查肝功:TBil 16.6μmol/L、TBA 22.3μmol/L、ALT 144.7IU/L、AST 108.3IU/L、GGT 64.5IU/L、ALP 102.9IU/L、PT 14.5秒,B超:肝大小正常,回声增粗,脾稍厚.

  • 脐血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中华;赵连三;陆德云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adult stem cells)[1].ESCs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嵴,在体内外能分化为三个胚层的所有组织细胞,但其研究及应用受到伦理学的限制.成体干细胞是分布在已分化特定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产生由它来源的所有特定类型的组织细胞,其来源包括骨髓、血液、肝脏、皮肤等.目前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不仅能生成其来源组织的所有特化细胞,还能分化为其它组织的细胞,即所谓的"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 SEN病毒进展以及与TTV家族关系

    作者:叶彬;潘发愤

    自上世纪90年代明确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并建立特异检测方法以来,仍有部分散发性肝炎和输血后肝炎无明确的病原体,提示可能还有新的肝炎病毒存在.TT病毒(TTV)[1]曾一度被认为是输血相关肝炎的病原体,但到目前为止肝病与TTV之间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2000年,意大利学者Primi等[2]从1例HIV阳性的静脉注射毒品者血清中分离出1株DNA病毒,命名为SEN病毒(SENV),以后在肝炎、HIV、血液透析患者,甚至于正常人群中都发现了它的流行.但目前对于该病毒致病与否尚无定论,现就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

    作者:黄艳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35%~65%伴有IETM的发生,重症肝炎患者IETM的出现率为70%~100%,肝硬化则达79%[1],由此可见,肝损伤时容易形成IETM,而IETM形成后,进入肝脏的内毒素又可引起肝细胞的一系列损伤反应,使肝损伤不断加重,后走向肝功能衰竭.

  • 内皮素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顾杰;洪嘉禾;徐列明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和多种血管因子的改变.活化的HSC具有收缩性,能调节肝窦血流,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的中心环节.而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调节HSC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之一,ET与HSC的相互作用由于对肝脏纤维化、肝内和肝外血管阻力和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都起着关键作用而备受关注.

  • 大豆异黄酮与肝病

    作者:魏思忱;白文元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中重要的非营养成分,它主要包括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和6甲基大豆苷(glicitin).大豆经加工、微生物发酵或体外酸水解作用后,释放出游离形式的三羟异黄酮(即金雀异黄酮,genistein)和二羟异黄酮(大豆苷原,daidzein),它们可被肠道有效吸收入血从而发挥作用,金雀异黄酮经反复肝肠循环后,大部分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其余以硫酸脂等形式经肾排出.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有许多功效,如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状、防治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作用及对多种肿瘤的抑癌作用[1].随着大豆异黄酮生物功效的研究进展,其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它对各种肝病的作用做一综述.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肝纤维化

    作者:张毅;汤正好;臧国庆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由于受慢性炎症或其他原因损伤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大于降解而导致肝内ECM过度沉积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中间环节.各种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肝纤维化[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细胞因子,可以在多个环节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激活素A信号调控与肝脏疾病

    作者:李光明;李定国

    激活素A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其在肝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激活素A表达异常,提示激活素A信号异常可能参与了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 树突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郑亚江;高月求;王灵台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及cohn于1973年发现,是体内重要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其共同的生物学特性是细胞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与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功能不同,只有DC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使之分化、激活,后者影响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因此,DC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1].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芮静安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发病56.4万,肝癌死亡54.9万;其中中国肝癌发病30.6万,肝癌死亡30.0万.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数占全球肝癌病例的50%以上.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