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吴东东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并发症,易导致预后不良.多年来,传统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已经成为IPN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几年,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许多学者对IPN患者进行了微创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介绍了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内镜下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镜坏死组织清除术、“进阶式”治疗策略等5种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认为不同的微创技术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应根据IPN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佳的微创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其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机制及进展

    作者:赵曌;亓文骞;赵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为形成并维持细胞的转化表型,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的凋亡.除此之外IGF-1R对细胞周期具有调节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介导细胞周期从G1期进入S期.过度表达的IGF-1R己经成为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及定位治疗的热点靶蛋白之一.抑制IGF-1R的表达或功能可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并增强其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综述了IGF-1R及其通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

  •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作者:肖丽;杨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逐渐上升.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从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指出针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干预策略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靶点.

  •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相关肝脏疾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乔;郭宏华

    近期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并影响其预后,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计算简便、可重复性好,对判断其预后有良好前景.介绍了NLR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认为NLR对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不同疾病佳截点的选取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机制及进展

    作者:王悦超;亓文骞;赵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IGF-1R)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表面,与肿瘤细胞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对IGF-1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发生、发展以及IGF-1R作为靶点治疗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脾切除治疗脾血管肉瘤1例报告

    作者:张益玮;张威;刘丰;刘亚辉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上腹疼痛半个月”入本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气短,大小便正常,体重近期未见明显下降.查体:心肺无异常,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 107 g/L,RBC 3.44×109/L,WBC 4.73×109/L,,PLT 97×109/L.肝功能、凝血功能、生化、血常规、尿淀粉酶检查无异常.CEA、AFP、CA12-5、CA19-9水平正常.

  •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长期缓解2例报告

    作者:胡月;娄金凤;刘景瑞;丁艳华;马云;牛俊奇

    原发性肝癌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3位[1],由于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上仅有不足30%的患者就诊时可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非手术疗法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2].目前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激酶抑制剂成为第一个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3-5].甲苯磺酸多纳非尼将索拉非尼分子上的一个甲基取代为三氘代甲基后形成全新结构的新药,与索拉非尼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笔者在多纳非尼的ⅠB期临床试验中,发现2例肝癌患者获得较长期的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且生活状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 长期吸入甲苯、二甲苯致重度肝损伤1例报告

    作者:米红梅;刘宁;尚丽;王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腹胀20余天,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2d”人本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等,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胃炎”,给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效果欠佳.2d前患者腹胀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乏力、纳差、厌油腻,小便呈浓茶水色,无黑便及白陶土样大便,无发热,进食少,不思饮食,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本院门诊就诊,肝功能示:ALT 1905 U/L、AST 938 U/L、TBil 124.0 μmoL/L、DBil 100.1μmol/L、ALP 161 U/L、GGT494 U/L;肝胆超声示:肝实质回声稍减低;胆囊充盈差,壁增厚.

  • 冷凝集素综合征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

    作者:王彬;罗晓;孙宝震;杨光;孟子辉;季德刚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25d”,于2015年12月入本院.患者2个月前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症状缓解,25d前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无瘙痒、发热、寒战.既往史: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病史1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输血史.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HEV重叠EB病毒感染致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报告

    作者:奇丽娜;王淑华;郭芗羚;高润平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发热伴厌食、乏力10d,目黄3d”于2014年4月29日入本院.患者发病后体温高达40℃,于发病后第6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阿司匹林2片,3次/d,暂时退热,但余症状未见好转,进一步检查肝功能示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遂人本院.病程中出现轻度咽部不适,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腺癌肝转移1例报告

    作者:潘萌;王乐;李旭;高普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间断胸背部疼痛20 d,加重2d”于2016年8月17日入本院.患者2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及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CT示“肺占位”,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恶性肿瘤细胞.2d前于本院就诊,门诊行肺CT平扫:左肺上叶周围性肺癌,右肺上叶中心性肺癌伴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一般状态尚可,饮食、睡眠欠佳,二便正常,发病以来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乙型肝炎病史40余年,未规律抗病毒治疗.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胆胰疾病患者的特点及策略

    作者:聂占国;代忠明

    60岁以上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较多,心肺功能差,多无法耐受全身麻醉,80岁以上患者接受外科胆管探查术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特别适用于老年胆胰疾病患者,阐述了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围手术处理及技术操作的特点.

  • 腹腔镜肝切除术——微创外科时代的选择

    作者:刘斌;李文岗;陈福真

    自1991年Reich首次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LH)以来,随着外科医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器械工艺的技术变革,LH得以实现快速发展.探讨了L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对精准肝切除的临床指导价值,LH术中出血的控制以及机器人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高危部位肿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作者:宋莉;邹英华

    经皮射频消融(RFA)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肯定.目前,RFA的术后并发症倍受关注,其发生风险与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肝脏高危部位恶性肿瘤行RFA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对于临床医师是个挑战.回顾了肝脏高危部位肿瘤RFA治疗的并发症,并对其防治策略做了整理与分析.

  •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现状

    作者:曹阳;刘达人;李江涛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以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手术完成例数并不多.回顾了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并介绍笔者团队开展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及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经验.

  • 多镜联合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凯;尚东

    胆道结石是我国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因其并发症发生率高、病因复杂而成为临床诊治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持续深入,胆道结石的治疗也呈现出多种手段并举的局面.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治疗胆道结石积累的成功经验,根据胆道结石的不同类型及分布特点,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多镜联合的治疗方式,以实现微创化、多元化、个体化的诊疗目的,为胆道结石的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诊疗策略.

  • 《2016年北美儿童胃肠病肝病营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治疗》摘译

    作者:黄鑫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过度脂肪蓄积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与肥胖密切相关,是美国儿童常见的肝病之一.NAFLD可引起进行性纤维化并导致终末期肝病,在过去10年中已成为成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儿童NAFLD管理的佳实践指南尚不明确,初主要参考2011年发布的成人NAFLD指南.2012年儿童NAFLD的诊断共识意见发布,但内容不包括NAFLD的筛查、治疗和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北美儿童胃肠病、肝脏和营养学会委托NAFLD专家委员会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委员会包括普通儿科、肝脏病学、胃肠病学、营养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和儿童肥胖管理方面的专家.

  • 《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立场声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吻合》摘译

    作者:胡亚南;杨桂元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和部分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目前,在大手术量的医学中心,由胰腺外科领域资深专家实施该手术是十分安全的,围手术病死率低于3%~5%,尽管如此,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其中约11%的患者会发生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的术后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CR-POPF).CR-POPF可以继发腹腔液体积聚,胃排空延迟,胰腺切除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有时需要再次手术,延长住院时间,需要再次入院治疗,甚至导致死亡.

  • 胆囊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6)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

    胆囊癌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度恶性、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远隔器官转移等临床生物学特性,患者就医时往往因肿瘤分期较晚失去手术机会,而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亦未能在晚期胆囊癌的治疗中体现出显著的优势,故其患者总体预后仍极不乐观.此外,近年来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等胆囊癌前病变的临床处理,仍有诸多争议和分歧,导致基层医疗单位对相关疾病诊疗原则的认识存在困难.鉴于此,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对胆囊癌的术前诊疗体系、手术方案及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制订了诊疗规范.本共识以力求符合临床诊疗实践为原则,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进展及循证医学证据,以期进一步规范国内胆囊癌的临床诊治.

  • 《2016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细胞癌治疗指南》摘译

    作者:李静;祁兴顺

    1 指导原则该指导性文件代表美国肝病学会(AASLD)对成人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官方推荐.当前指南不同于以往AASLD实践指南.当前指南推荐是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制订的可信赖临床实践指南标准而制订的,并使用GRADE分级系统评估相关证据等级(表1).指南采用诸多基于文献的系统评价以支持推荐意见.为此,可通过阅读系统评价内容以深入理解该指南.此外,对于临床重要但缺乏足够证据的部分,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该指导性文件的相关章节.

  • 2016年国际胰腺病协会共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赵旭东;马永蔌;杨尹默

    1 简介2011年,国际胰腺病协会发布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明确提出AIP有2种类型:1型和2型.其治疗以口服激素为主,大部分1型和2型患者经激素诱导治疗后均可缓解.但1型AIP的复发率明显高于2型.2016年国际胰腺病协会再次发布了AIP的治疗共识,针对AIP治疗的9个临床问题,列出推荐意见.文中沿用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的分级系统,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A)、一般性推荐(B)、不推荐(C)、强烈不推荐(D),或者存在利益冲突(Ⅰ).

  •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政芳;黄伟;李芹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于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6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ACLF组(n =232)和ACLF合并SBP组(n =435).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ACLF合并SB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在Alb(t=-4.110,P<0.001)、ALT(U=-6.653、P <0.001)、AST(t=-8.045,P<0.001、血钠(t=-2.879,P=0.006)、PTA(t=-2.140,P=0.037)、INR(t=1.453,P=0.042)、Hb(t=-3.446,P=0.001)以及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肺部感染(x2值分别为48.252、16.244、13.564,P值分别为0.002、0.031、<0.001)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比值比(OR) =1.119,95%可信区间(95%CI):1.052 ~1.189]、PLT(OR=1.035,95% CI:0.755~ 1.084)以及上消化道出血(OR=1.117,95% CI:0.072 ~1.135)、肺部感染(OR=2.275,95% CI:0.978 ~5.292)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38、0.022、0.036).结论 在治疗ACLF患者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低Alb、低PLT、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危险因素发生,及早诊断和干预,有助于预防SBP的发生.

  • 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丰姣;柳明江;吴瑞红;牛俊奇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316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 =229)与死亡组(n=87).将患者基础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HE预后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2∶1,45岁及以上患者269例(85.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原发性肝癌、HE分期、WBC、中性粒细胞、Hb、PLT、国际标准化比值、PT、PTA、尿素氮、肌酐、血清钠、血清钾、ALT、AST、GGT、Alb、IBil、TBil、前白蛋白在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原发性肝癌[比值比(OR) =3.278,95%可信区间(95%CI):1.494 ~7.194,P =0.003]、HE分期(OR =2.402,95%CI:1.711 ~3.372,P <0.001)、PTA(OR =0.969,95% CI:0.951~0.988,P =0.001)、血清钠(OR=0.956,95% CI:0.922 ~ 0.992,P=0.018)、TBil(OR=1.004,95%CI:1.003~1.006,P<0.001)是影响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原发性肝癌、HE高分期、低血钠、PTA降低、TBil升高是影响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方程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 血浆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渐;万红;杨正茂;王兆勋

    目的 评价血浆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ACLF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3~4d进行1次人工肝治疗,平均每例患者进行1~3次),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0,PP联合PE治疗,共107例次)和对照组(n=32,单纯PE治疗,共85例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及术后72 h的TBil、ALT和PTA.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89% (46/72);术后72 h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54±86.23) U/L vs(354.75±100.76) U/L,t=2.6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在术后(联合组:t值分别为6.69、15.84,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5.34、14.38,P<0.05)及术后72 h(联合组:t值分别为3.24、8.83,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40、4.61,P<0.05)均有降低;2组患者的PTA水平在术后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3、5.01,P值均<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皮肤瘙痒、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周或肢体麻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 vs31.76%,x2=9.11,P<0.05).结论 PE联合PP与单纯PE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2组治疗有效率近似;但联合组可节省40%~ 50%血浆,且降低了PE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同时更符合目前血源紧缺的社会现实,是临床治疗手段的更佳选择.

  • 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PEG-IFNa-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断的影响

    作者:郭春霞;李嘉;徐曾丽;郭洁;翟璐;韩旭

    目的 在PEG-IFNa-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a-2b治疗24周内,HBVDNA低敏方法检测(低检测下限500 IU/ml)首次阴转,且36周内低敏检测持续阴性的HBeAg阳性CHB患者83例.36周内采用高敏方法检测(低检测下限20 IU/ml)持续阴性的患者(阴性组)33例,持续阳性的患者(阳性组)50例.对比2组在12、24和36周时HBeAg、HBsAg下降水平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24和36周,阴性组HBeAg下降值均明显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32(0.16 ~0.92) log10 COI vs 0.14(0.01 ~0.30) log10COI,Z=-3.061,P=0.002;0.44(0.19 ~1.15) log10 COI vs0.16(0.04 ~0.35) log10 COI,Z=-3.043,P=0.002;0.51 (0.36~1.21) log10 COI vs 0.24(0.10~0.46) log10 COI,Z=-3.880,P<0.001].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周,2组HBsAg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但在24和36周阴性组HBsAg下降值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2 ~0.33) log10 IU/ml vs 0.08(-0.02~0.16) log10 IU/ml,Z=-2.207,P=0.021;0.16(0.03 ~ 0.47) log10 IU/ml vs 0.03(-0.08 ~0.20) log10 IU/ml,Z=-2.363,P=0.018].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12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30%,阳性组为1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4),24和36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36%和39.39%,明显高于阳性组的16.00%和1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07,P=0.040;x2=4.671,P=0.042).结论 在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抗病毒疗效,HBV DNA应该采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

  • HBV全基因组1.3倍体HepG2细胞模型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邱华;高月求;毛德文;周振华;龙富立;王明刚

    目的 构建含HBV全基因组1.3倍体(1.3 ploid HBV,HBV 1.3P)的HepG2细胞模型,并观察HBV生物标志物的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腺病毒将全基因组合成的1.3倍HBV序列转染入HepG2细胞中,构建HBV 1.3P-HepG2细胞模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HBV 1.3P重组腺病毒质粒,利用ABI 3730测序仪确定重组腺病毒质粒中含有正确的1.3倍HBV序列,荧光显微镜下鉴定HBV 1.3P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的佳感染复数(MOI),qRT-PCR测定0~9 dHBV 1.3P-HepG2细胞模型中HBVDNA、cccDNA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上清液及细胞内HBsAg、HBeAg的表达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当MOI=40时,HepG2细胞被HBV 1.3P重组腺病毒感染的效率达到90%以上;在感染第2天即可分别在上清液和细胞内中检测出HBV DNA、ccc DNA、HBsAg及HBeAg等标志物的表达,在4~6d达到峰值水平,7d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所构建的HBV全基因组1.3倍体HepG2细胞模型能稳定表达HBV标志物,为开展HBV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不同微创治疗方法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影响

    作者:李梦阁;赵亚林;刘晓利;王欣慧;江宇泳;杨志云

    目的 分析微创治疗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1年生存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HBV相关PHC合并PVTT的患者,经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91例.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存活时间,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个月内存活的患者共80例,接受微创治疗的52例(65%),1年内存活的共57例,接受微创治疗的36例(63.16%).徼创治疗与否对HBV相关PHC合并PVTT患者6个月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19,P=0.009);对其1年生存率无影响(x2=1.881,P=0.093),但对其生存时间有影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ox多因素分析得出DBil和GGT为HBV相关PHC合并PVTT 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微创治疗是1年生存的保护因素(风险比分别是0.812、1.007、1.002,P值分别为<0.001、0.002、0.017).结论 HBV相关PHC伴PVTT患者应尽早采取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手段,可延长早期生存时间.

  •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弢;孙静;何卫平;李欢;王卉;孙颖哲;朴俊杰;张军华;徐慧军;段学章

    目的 评价小肝癌(sHCC)患者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28例sHCC患者.射波刀治疗总剂量35 ~ 60 Gy/3~5次,连续治疗3~6d.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依据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以1、2、3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作为远期疗效评价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近期有效率89.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85.71%和78.5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43%、92.86%和89.28%.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级事件.结论 射波刀治疗sHCC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低毒性反应,可以作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sHCC的替代治疗.

  • microRNA-520a与HBV相关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玉睿

    目的 旨在评估microRNA-520a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3例HCC患者病例资料及组织标本.定量Real-time PCR检测microRNA-520a在纳入患者的HCC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microRNA-520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相邻的癌旁组织相比显著降低(1.92 ±0.76 vs 2.73 ±1.15,t=-6.73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1(95%可信区间:0.64 ~0.79,P<0.001).存在远期转移(P=0.031)、高临床TNM分期(P =0.022)、血清HBV阳性(P<0.001)、存在肿瘤分隔(P=0.026)的患者,其HCC组织中microRNA-520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因素分析表明,microRNA-520a的表达水平与HBV感染(r=-0.351,P<0.001)以及是否存在肿瘤分隔(r=-0.207,P=0.044)呈负相关.结论 microRNA-520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其可能抑制HCC进展.

  • HBsAg阴性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作者:马燕;陈艳;安林静;曲建慧;王春平;杨永平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解放军三○二医院初诊为HCC患者.根据HBV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将患者分为HBsAg阴性HBV相关HCC组(HBsAg阴性组)和乙型肝炎相关HCC组(乙型肝炎组).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HBV血清标志物、TBil、Alb、AFP、HBVDNA、BMI、饮酒史、糖尿病史、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曲线统计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检验.结果 HBsAg阴性组患者的平均(59.42±11.13)岁、年龄>60岁比例(46.85%)、体质量过轻比例(12.24%)、超重比例(20.98%)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和总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阴性组患者男女比例(2.86∶1)、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定期筛查比例(10.41%)、HBV DNA阳性率(1.77%)、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均明显低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阴性组患者中以抗-HBs、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的患者居多(64.08%),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次之(21.13%),仅抗-HBc阳性者少(14.79%).HBsAg阴性组患者的AFP水平明显低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HBsAg阴性组患者初诊时的多发病灶所占比例、肿瘤平均大直径以及肿瘤肝外转移例数均明显高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HBsAg阴性组患者初诊时ECOG-PS评分为0者占17.69%,高于乙型肝炎组患者,且BCLC分期中早期(A、B)患者占30.26%,明显低于乙型肝炎组(51.60%),其晚期(C、D)患者例数是乙型肝炎组的1.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HBsAg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5.22个月,低于总体患者(25.98个月)和乙型肝炎组(26.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0.031).预后方面,HBsAg阴性组的l、3年生存率(56.0%、24.0%)明显低于总体患者(61.7%、45.2%)、乙型肝炎组患者(66.2%、44.1%) (x2 =4.93、6.87,P=0.026、0.009).结论 HBsAg阴性HBV相关HCC多发生于抗-HBs、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的60岁以上人群,建议将60岁以上的HBV感染后人群确立为HCC高危险人群,推荐每6个月行HCC筛查,以提高邢sAg阴性HBV相关HCC的早期诊断率.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HBV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细胞癌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英;刘明;彭晓华;孙琳琳;王耀辉;谢仕斌

    目的 总结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42例,均为慢性HBV感染者,按是否规范使用NAs治疗分为抗病毒组(130例)及未抗病毒组(41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HBV感染时间、确诊肝硬化时间、饮酒史、糖尿病史、用药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未抗病毒组比较,抗病毒组肝硬化患者的比例显著升高(90.0% vs78.4%,x2=8.528,P=0.003);HBeAg阳性率明显升高(29.4% vs18.5%,x2=6.794,P=0.009).抗病毒组HBV DNA构成与未抗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42,P<0.001).抗病毒组ALT、GGT及AFP与未抗病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未抗病毒组比较,抗病毒组肝癌多为早、中期肝癌,肝癌癌灶较小、数量较少,较少发生血管受侵或远处转移(P值均<0.001).抗病毒组中,80%(104/130)的肝癌患者发生在NAs抗HBV治疗的5年内.结论 长期使用NAs抗HBV治疗的部分慢性HBV感染者仍会发生肝癌,尤其是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使用NAs抗HBV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癌的病例多出现在抗HBV治疗的5年内;使用NAs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癌时多在早期被诊断,提示规范随访十分重要.

  • 肝切除术和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凯;李向农;刘坤;南云广;杨军

    目的 对比分析肝切除术和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剥脱组(n=79)和肝切组(n=36),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将所有患者分成2个亚组进行分层比较:肿瘤直径在5~ 10 cm的肝大血管瘤患者89例,分为大剥脱组64例和大肝切组25例;肿瘤直径> 10 cm的巨大肝血管瘤26例,分为巨大血管瘤剥脱组15例和巨大血管瘤切除组11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之间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00(200 ~400) ml vs 300 (225 ~500) ml]、手术时间[120(105 ~ 160) min vs 140(95~150)min]、术后引流量[280(165 ~ 520) ml vs 310(105~546) ml]、住院时间[16(14 ~19)d vs 14(13~19.5)d]、住院费用[(27 973.64±10 028.32)元vs(28 680.85±10 662.87)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65、-0.036、-0.413、-1.283,t=-0.344;P值分别为0.287、0.971、0.679、0.200、0.732).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肝切除术和剥脱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切除术和血管瘤剥脱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肝血管瘤方面并无明显差异,选择哪一种术式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来确定.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佳时机探讨

    作者:赵红光;刘凯;刘亚辉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效果,探究择期手术的佳时机.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PTGD的60岁以上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90例,根据择期LC时间将其分为3组:PTGD术后2个月内行LC(A组)、2~4个月行LC(B组)、4个月后行LC(C组),每组30例,观察PTGD的治疗效果及择期LC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TGD,腹痛缓解时间(2.52 ±0.76)h;术后24~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ALT、AST、TBil)较术前均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8.339、8.386、15.194、17.340、12.761,P值均<0.05),无1例患者出现因穿刺所致的胆漏、胆道出血、气胸、结肠穿孔等并发症;无1例脱管再次行PTGD.3组患者的术前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29、24.674、12.864、22.844;x2值分别为12.345、8.750,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2、0.013),其中B、C组患者的术前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C组(P值均<0.05).结论 PTGD术后2~4个月内择期行LC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

    作者:张澍田;王拥军

    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超声内镜,近年来新的技术方法如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应继续推进胆胰内镜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工作,培养掌握各种内镜技术的复合型内镜专家以及同时具备腔内操作经验和消化道腔外手术基础的融合型人才,注意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开展临床研究进行评价,促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以进一步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

  •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加宁;冯伟;朱美玲;林斌

    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和发展,双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1].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镜联合组、传统开腹组.

  • 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门静脉高压诊疗新技术专题会议纪要

    作者:祁小龙;向奕;侯金林

    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于2017年2月15日-19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26次亚太肝病学会年会.此次盛会备受国内外肝脏病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大会围绕“行动起来,治愈肝病”这一主题,开展了从基础到临床的71个主题,共330场专题研讨会.据统计,本届盛会参会人数5228人,其中国外学者1888人,邀请海内外专家262人.大会共收到摘要投稿2658篇,为亚太肝病年会历史上会议规模大、参会国家多、投稿数量多的一次会议.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代表同与会专家就国内外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及肝移植研究进展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与研讨,促进了亚太地区肝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现概述2月17日门静脉高压诊疗新技术专题合作小组的会议内容.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