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脏中的作用

    作者:时红波

    肝再生增强因子(ALR)除了促进肝再生,保护肝损伤之外,可能在肝脏的器官形成和发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ALR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并归纳总结了ALR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指出ALR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肝细胞的凋亡,从而参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未来ALR可能作为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及预后评估的候选分子,并有望成为临床治疗严重肝病和肝衰竭的有效药物.

  • HBsAg基因变异及其意义

    作者:张振华;邓万玉;陆蒙吉;杨东亮

    HBV复制过程中存在逆转录,容易发生基因变异,表面抗原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临床诊断、病毒复制以及疫苗效果等.从S基因变异的发生机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讨论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既往大多数研究仅仅限于S基因片段,将来须要更多地从HBV角度对S基因变异进行研究.

  • 初见端倪的肝纤维化靶向治疗

    作者:陈平圣;刘静

    近年肝纤维化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但如何将药物特异地投送至靶细胞并发挥理想效应仍然有诸多挑战.就肝纤维化靶向治疗研究中所涉及的靶细胞和靶分子及其选择原则、载体选择和修饰的一般原则及其方法、疗效和毒副作用检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指出肝纤维化乃多细胞参与、多因子释放、多种信号通路激活的复杂病理过程,所以选择合适的靶点是靶向治疗的关键,而正确构建靶向投递系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

    作者:汪婷婷;江应安;杨丽华;周振东

    目的 综合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我国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1期)、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提取PEG-IFN治疗中国CHC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结局变量,区间估计采用95%CI.结果 经过筛选、评价,终经纳入11 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6 例CHC患者.文献质量经改良Jadad 评分平均为1.7 分.Meta 分析结果显示,PEG-IFN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明显高于普通干扰素组(RR=0.49,95%CI:0.43~0.57,P<0.001).除1个研究说明试验组不良反应较高外,其余研究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未出现更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因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样本量太少,未作Meta 分析.结论 CHC患者合理的应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疗效较好.但由于本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其安全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成;慕永平;杨宗国;陈晓蓉;陆云飞;徐庆年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LAM)耐药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3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HBV DNA测序结果分为耐药组21例,非耐药组22例.分别检测各研究节点ALT、HBsAg、HBeAg、HBcrAg、HBV DNA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AM抗病毒前HBcrAg与HBV DNA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3(P<0.001).LAM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HBcrAg与HBV DNA水平均有所下降,但HBcrAg下降速度与幅度均低于HBV DNA.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结束时HBcrAg水平可能为LAM耐药的影响因素(P<0.01).HBcrAg对LAM耐药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P<0.001).结论 LAM抗病毒前外周血HBcrAg与HBV DNA有较好的一致性,随访结束时HBcrAg水平可较好的预测LAM耐药.

  • 不同抗HIV治疗方案对HCV与HIV合并感染者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影响

    作者:孙洪清;黄琴;沈芳;邬敏;周晓明;蔡卫平;胡芸文

    目的 探讨以蛋白酶抑制剂(PIs)或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主方案治疗HCV/HIV合并感染者,对患者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初次就诊的273例HCV/HIV合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PIs(PIs组,135例)或NNRTIs(NNRTIs组,138例)为主的方案治疗1年.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HCV RNA、AST、ALT、TBil、白蛋白(Alb)、层粘连蛋白(LN)、甘胆酸(CG)、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等指标.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结果 治疗后NNRTIs组PTA、ChE、TBil、Alb、ALT、AST、CG、LN显著高于PIs组.PTA分别是77%(67%,109%)和68%(56%,91%);ChE 分别是6717.00(5951.00,7622.00)和5862.00(4392.00,8539.25) U/L;TBil分别是10.95(8.10,14.32)和8.60(8.00,9.50)μmol/L;Alb分别是43.90(39.65,48.20)和38.90(36.00,45.00) mmol/L;ALT分别是52.50(30.00,93.50)和36.20(30.30,40.40) U/L;AST分别是49.00(33.00,80.00) 和31.30(29.70,38.70)U/L;CG分别是16.78(3.26,29.32)和3.26(1.02,6.88)μg/ml;LN分别是34.40(16.71,46.54)和34.05(33.42,64.3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NNRTIs为主治疗HCV/HIV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以加重其丙型肝炎进展.

  • 甘肃地区汉族HCV基因分型相关分析

    作者:彭雪彬;毛小荣;陈红

    目的 调查甘肃地区汉族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分布情况及与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其他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地区汉族220例患者完整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可能的感染途径、病毒水平及生化检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C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患者共检出1b型84例(38%),2a型136例(62%).对220例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HCV RNA、ALT、AST、TBil、IBil、DBil、ALP、GGT等11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途径、HCV RNA及ALT与HCV基因型间存在相关性(χ2=23.947,P<0.001;Z=-3.349,P=0.001;t=-2.325,P=0.021),而年龄、性别、AST、TBil、IBil、DBil、ALP、GGT等指标均与HCV基因型无关(P>0.05).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3项均与HCV基因型有关(χ2=3.993,P=0.046;χ2=9.308,P=0.002;χ2=11.652,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 RNA高水平复制(≥106)患者中感染2a型较1b型患者多;ALT异常(>49 U/L)患者中感染2a型者较之感染1b型患者多;通过输血途径、口腔感染途径感染1b型的概率,较之其他途径高.结论 甘肃地区汉族人群中HCV感染主要为基因1b型及2a型,且2a型较1b型更为常见.2a型患者更容易出现HCV RNA的高水平复制,且可能更容易出现肝脏损伤.输血途径感染是甘肃地区主要感染HCV的方式,其次为口腔感染,而通过以上2种感染方式感染HCV的患者1b型较2a型多.

  • 郴州地区HC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谷斌;黄慧琴;侯小兰;宁峰;张彦;李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分布,并分析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郴州地区的60例HCV RNA阳性的初治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 RNA病毒载量及HCV基因分型检测,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两组,并对两组进行病毒载量的比较.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本地区HCV基因型有1b、3b、6a、3a、2a、2a+3a、5a型.其中,1b型25例,占41.6%,其次为3b、6a型各11例(18.3%),3a型6例(10%),2a型4例(6.6%),2a+3a型2例(3.3%),5a型1例(1.7%);HCV基因1型患者中,HCV RNA载量≤104 IU/ml者1例、104~105 IU/ml者4例、105~106 IU/ml者10例、106~107 IU/ml者10例;非基因1型患者中,HCV RNA载量≤104 IU/ml者1例、104~105 IU/ml者6例、105~106 IU/ml者18例、106~107 IU/ml者8例、HCV RNA载量≥108 IU/ml者2例.两组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2,P=0.763).结论 郴州地区HCV 基因型以1b 型为主,其次为3b和6a型,同时还存在3a型、2a型、5a型,以及2a/3a混合型.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病毒载量高低无区别.

  • 两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方;寇俊峰;云升皓;蔡国芳;王可敬;杨兴坤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2年5月50例住院患者资料,门静脉治疗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5例和肝动脉治疗组25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在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肝动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在放射介入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8周检测两组患者ALT、AST、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门静脉组有22例(88.0%)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有明显改善,肝动脉组有21例(8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门静脉和肝动脉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4.4±7.8)g/L和(33.8±8.0)g/L,较治疗前[分别为(27.1±8.9 )g/L和(26.8±9.6)g/L]有显著提升(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分别为(58.0±13.1)%和(56.9±12.8)%,较治疗前[分别为(45.5±12.3)%和(47.0±11.6)%]有显著提升(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甲胎蛋白(AFP)分别为(10.3±5.9)ng/ml和(8.9±4.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组间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肝硬化患者发生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治疗药物选择

    作者:张岚;崔恩博;鲍春梅;张鞠玲;王欢;陈素明;张成龙;毛远丽;曲芬

    目的 明确肝硬化患者败血症的病原菌,筛选敏感抗生素,为临床合理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疑似血液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液标本,床旁注入血培养瓶,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c II 或A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近10年的病原菌及敏感药物.结果 10年间在各种标本类型中共分离到病原菌8543株,其中血培养阳性2065 (24.2%)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233(59.7%)株,革兰阳性球菌787(38.1%)株,真菌28(1.4%)株和其他病原菌17(0.8%)株.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46%、6.49%和5.27%,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美唑外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液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菌种多样化,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感染病原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并不断监测其变化趋势.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尚建中;马龙飞;马宏伟;赵秋芳;赵林华;李晓飞;范燕峰;张素娥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02月-2012年0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住院患者46例配对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生化及影像学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签定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及护肝利尿支持等治疗.治疗组抽取自体骨髓200 ml,体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后制成10 ml细胞悬液,经肝动脉注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后第8、12周观察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周和12周,治疗组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V)下降,DPV在8周和12周分别为(13.26±1.31)和(12.83±1.38)mm,与治疗前比较,t值为2.290和3.421,P<0.05和P<0.01;DSV在8周和12周分别为(8.39±1.38)和(8.02±1.24)mm,与治疗前比较,t值为2.079和2.787,P<0.05和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DPV在8周和12周t值为2.382和2.602,P值均<0.05;DSV在8周和12周t值为3.236和4.185,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大血流速度(PVX)增快,8周和12周分别为(20.72±4.63)和(20.58±3.46)cm/s,与治疗前比较,t值为2.833和3.19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期对照组(17.12±4.78)和(17.20±3.87)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30和3.123,P<0.05和P<0.0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

    作者:谢艳迪;封波;高燕;魏来

    目的 描述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比较临床生化指标、并发症、CTP评分、MELD评分和DF函数等变量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肝病科住院,出院诊断包含"酒精性肝硬化"的159例病例资料.采集病史及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三个酒精性肝硬化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比较三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 (1)饮酒量大于80 g/d(OR=2.807,P<0.05)或饮酒时间超过10年(OR=3.429,P<0.028)时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升高.(2)将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癌等并发症的数目定义为"并发症数目".模型1包括血肌酐、血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并发症数目".模型2是MELD评分.模型3包括MELD评分和"并发症数目".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1、2和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P<0.001)、0.886(P<0.001)和0.911(P<0.001).对于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1、2和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 (P<0.001)、0.878(P<0.001)和0.893 (P<0.001).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风险随饮酒量及饮酒时间增加而升高.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死亡风险预测,MELD评分优于CTP评分和DF函数,模型1和3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肝细胞腺瘤:分子病理学新认识与临床诊疗新模式

    作者:刘海平;丛文铭

    肝细胞腺瘤(HCA)是常见的肝细胞性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在西方国家,大多数HCA发生于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史的生育期女性.在2010年新版世界卫生组织肝胆肿瘤组织学分类中,主要根据欧洲国家的研究结果,提出了HCA的4个分子亚型,即Ⅰ型:HNF1α突变失活型;Ⅱ型:β-catenin突变激活型;Ⅲ型:炎症型;Ⅳ型:未分类型.简述了国外HCA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同时还概要介绍了作者新近对189例手术切除HCA的主要研究结果,显示70%的HCA患者为中年男性,50%的患者超重或肥胖,即使女性患者也极少有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史;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组HCA的HNF1α基因突变热点和发生频率与欧洲国家报道明显不同,尚未发现β-catenin和gp130基因突变.基于上述结果,认为中国HCA的累及人群和发病机制与欧洲国家有所不同.鉴于文献中已经有HCA恶变的报道,笔者开始探讨对HCA进行基因组微卫星不稳定性或杂合性缺失检测,以评估其分子变异程度,为临床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

  •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邰伯军;姚敏;顾星;时运;蔚丹丹;陈洁;郑文杰;姚登福;陆少林

    目的 探讨shRNA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基因转录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GPC-3-shRNA插入pGPU6/GFP/Neo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以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分析GPC-3蛋白和mRNA表达;以MTT法分析HepG2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V-PE/7-AAD及细胞凋亡-DNA ladder等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shRNA1转染HepG2细胞,GPC-3 mRNA沉默效率为89.3%,与GPC-3蛋白下调一致;以shRNA转染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1.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达65.6%.结论 资料显示shRNA干预GPC-3基因转录,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 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高红;殷正进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是一种分化差的癌,其典型的组织形态为多形性肿瘤细胞伴有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部发生的未分化癌相似.发生在肝脏的LELC罕见,现结合本院诊治的1例LEL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以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加深认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检验指标与病理特点的关系

    作者:常彬霞;滕光菊;孙颖;赵军;张伟;霍丹丹;郑瑞丹;邹正升;李保森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与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提供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6例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的N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LT、AST等检验指标以及肝穿刺病理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间的检测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ALT、AST、乳酸脱氢酶(LDH)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3种病理改变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WBC)、碱性磷酸酶(ALP)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γ-球蛋白电泳(γ-EP)、葡萄糖(Glu)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肝脂肪变性程度与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不同的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561、0.353,P均<0.05).结论 ALT、AST、LDH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程度,WBC、ALP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MCV、PLT、Alb、CHE、γ-EP、Glu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