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张飞飞;陈辉;闾军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如何提高肝细胞癌治愈率和降低其复发及转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是一种重要的CD4+ Th亚型,在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Thl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发现,归纳了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意义,为Thl7在肝细胞癌治疗新靶点及判断预后方面提供一些见解.

  • 肠道菌群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栾雨婷;蔡文君;徐莹;刘平;慕永平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研究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细菌易位特别是来自肠道革兰阴性肠杆菌的易位参与了SBP的发生发展.简述了SBP发生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及肠道菌群在SBP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生物技术的提高使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日渐清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有望成为防治SBP的新思路.

  • 白细胞介素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的调控作用

    作者:周亮;李小燕;黄月华

    目前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治愈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天然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功能负性调节因子,参与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等的生物调节.介绍了IL-10和NK细胞的特点及功能,CHB与IL-10和NK细胞的关系,以及IL-10和NK细胞在CHB治疗中的意义,认为在CHB中IL-10可能发挥了负性调控NK细胞功能的作用,但是能否通过阻断IL-10对NK细胞的调控作用提高NK细胞的抗病毒功能,同时避免NK细胞激活造成的肝脏免疫病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无创检查测定脾脏硬度值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评估价值

    作者:吴灵芝;崔祥华;贾继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及上消化道内镜可用于评估门静脉高压,预测出血风险,但二者的有创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而通过无创检查手段评估门静脉高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介绍了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等无创技术测定脾脏硬度值的方法及其对门静脉高压的评估作用和影响因素,指出各检测手段测定的脾脏硬度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静脉压力的诊断效能的差异尚未能统一,需进一步研究.

  •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福来;张跃新

    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中常见.肝硬化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但并未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相关研究信息也较少.到目前为止,肝硬化基础上门静脉血栓的诊治仍未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其对肝硬化患者的病程影响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详细探讨了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预防及相关治疗.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善宏;曾维政;吴晓玲;任娟;林薇;蒋明德

    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消化道曲张静脉形成、腹水、肝性脑病、腹壁静脉曲张等,这些并发症大多与门静脉压力增高后侧支循环开放有关,一方面这些侧支循环可缓解门静脉部分压力,但另一方面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并发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报道与研究进展,以提高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从而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

  •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作者:姚伟;米绍平;王晓栋;王恩成;刘菊容;李波;汪静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上腹胀1年,复发加重1个月”于2014年10月12日就诊于本院肝病科.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满不适,伴嗳气反酸,起初服“消食片”症状可缓解,后病情反复,腹胀进行性加重.2014年6月外院查肝功能:白蛋白(Aib) 34 g/L、AST 49 U/L、ALP 198 U/L、GGT 128 U/L.中上腹增强CT:肝脾增大,门静脉增粗,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钙化.2014年9月,上述症状复发,至本院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充血渗出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息肉(已咬除).经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遂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体质量下降约5 kg.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否认肝炎、结核、心脏病病史.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1例报告

    作者:张泽天;季慧范;陈帅;李旭;杨文轩;张国山;郭晓林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间断乏力8个月余,面黄、目黄、尿黄10 d”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既往史:1年前曾有献血史,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及家族史,否认吸烟史,偶有少量饮酒,无特殊用药史.查体:血压120/72 mm Hg,一般状态尚可,面色晦暗,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蜘蛛痣,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 急性HBV/HCV重叠感染1例报告

    作者:东冰;张萍萍;赵培东;靳永胜;徐光华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2011年3月15日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感腹胀,未治疗.2011年3月22日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繁,小便黄似浓茶色,后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全阴性,2011年4月1日至本院肝病研究所就诊后收住院.

  • 慢性丙型肝炎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肝衰竭1例报告

    作者:王慰;卢伟娜;姚春甫;邵石祥;高恒波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抗-HCV阳性11个月,尿黄7d”于2015年6月3日入院.既往2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有输血史.患者2014年7月体检发现抗-HCV阳性,HCV RNA 5.2×106IU/ml,肝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四项示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稍低,余正常.

  • 原发性肝类癌1例报告

    作者:范文海;赵正斌;王霏霏;陈青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不适4年余,加重1周”入院.无发热、黄疽、腹痛.外院查甲胎蛋白(AFt) 5.09IU/ml,癌胚抗原(CEA) 1.86 ng/ml.血清K+ 3.0 mmol/L,肝功能正常,HBeAg及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肝内可见多个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部分为无回声区,壁增厚,部分为高回声区,其一无回声大小约3.5cm×4.1 cm,余肝实质回声密集中等,分布均匀.

  • 以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髓纤维化合并急性胆囊炎1例报告

    作者:李旭;郭晓林;季慧范;高普均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间断腹胀8年,便血1d”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乏力、腹胀,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后患者反复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间断利尿治疗;1个月前患者出现气短,活动后加重.1d前出现便血,量约1000 ml,暗红色,同时伴有心慌、大汗、一过性意识丧失,为治疗急诊入院.

  • 成人Still's病合并急性重症肝损伤和噬血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许芳;侯洁;张瑜;秦俊杰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4年,黄疸4d”于2011年10月29日入院.2007年9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 ~40℃,伴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干咳、呕吐、乏力、食欲不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持续10余天后自行好转,每月发作1次,多次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示: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无效.

  • 以肝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欧阳文献;唐莲;曹敏;陈卫坚;姜涛;康桢;李双杰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LCH)以前曾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多认为是一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以郎格罕斯细胞异常增生和播散为特征,可造成局限性或广泛性脏器损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代谢性疾病有关.现报道1例以肝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LCH的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 肝硬化合并韦尼克脑病1例报告

    作者:何丽丽;宁秀景;郭晓林;季慧范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就诊于外院予以治疗后,恶心、呕吐缓解,但仍感眩晕,入院前4d行头部核磁检查提示桥脑、双侧丘脑梗死,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反应差,后就诊于本院,门诊收入神经内科.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叶俊钊;钟碧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流行,早期诊断及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对NAFLD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各种影像学新技术应用于NAFLD肝脏脂肪定量和纤维化预测的原理、诊断准确性、影响因素及实用性.研究显示基于超声和磁共振的影像学脂肪定量诊断技术及基于弹性成像的肝纤维化评估均表现出相当高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这些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规范化的界值及操作流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艳梅;王绮夏;马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肝内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被批准的治疗用药,但仍有高达40%的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目前,其他药物及治疗方法如:贝特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奥贝胆酸、生物制剂及间充质干细胞已逐步开展临床应用,为治疗此类患者带来希望.

  •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相关生化指标的探讨

    作者:孙凤霞;隋京利;李攀;王曼;吴芳;李晓玲

    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布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但关于胆汁淤积诊断的生化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同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差异很大.这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扰,也不利于相关科研的进行.就胆汁淤积相关的常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当前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组织进一步深入讨论并规范关于胆汁淤积诊断的生化指标,为深入开展胆汁淤积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肝病时肾损伤和肾功能不全评估的若干问题

    作者:郝坤艳;于乐成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肝病患者的肾损伤和肾功能不全总体上可分为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病和慢加急性肾病.AKI又分为1期(风险期)、2期(损伤期)和3期(衰竭期).肝肾综合征传统上分为Ⅰ和Ⅱ型,近年提出还存在伴有肾器质性损伤的Ⅲ型.肝病伴肾病一词被用来描述肝硬化背景下任何类型的肾疾病.目前临床上判断肝病时肾功能状态相对敏感和准确的生化指标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血清肌酐的升幅、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等对早期发现肾病也有重要价值.肝病病因、严重程度、感染等并发症、营养状态、治疗药物以及基础肾病等均可能与肝病状态下的肾损伤和肾功能不全相关,应注意辨别.

  • HBV基因组常见突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爱荣;胡婷

    HBV基因组特殊的结构及生活周期特点决定了其易于突变.突变改变了病毒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前S/S开放读码框(ORF)以点突变为主,可引起免疫逃避,与隐匿性HBV感染有关;前C/C-ORF以G1896A突变常见,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细胞癌(HCC)、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生相关;P-ORF的突变主要发生在逆转录酶区(RT区),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关系密切;X-ORF突变主要是重叠于该区的核心启动子的A1762T和G1764A的双突变,与HBeAg阴性CHB、HCC、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相关.明确这些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可为HBV感染者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良性肿瘤的管理

    作者:黄成

    根据1994年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国际专家小组的总结,肝脏良性肿瘤是一类包括各种不同细胞起源的多样化病变.这些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偶然发现.2016年该推荐意见的目的是为临床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这些病变包括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

  •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推荐意见

    作者:叶军锋;吴新民;张柏茁;亓文磊

    胆结石,或称胆石病,是当今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多达20%的人口.在欧洲国家,因消化道疾病住院的患者中,胆石病是常见的疾病.近几十年来,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镜和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胆石病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取得了卓越的进步.然而,对于胆石病的预防工作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学会临床实践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摘译

    作者:常彬霞

    本指南是由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欧洲糖尿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和欧洲肥胖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EASO)共同推出的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依据证据水平(A:高质量;B:中等质量;C:低或极低质量)和推荐强度(1:强烈推荐;2:较弱推荐)分级.

  • 《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

    作者:李晓青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再次颁布关于胰腺癌指南2016年V1版,相对于2015年V2版,部分内容予以更新和修订.比如在胰腺癌PANC-1检查中增加了“获得家族史”;在PANC-4初检查中增加了“基线糖链抗原(CA) 19-9”,在新辅助化疗中增加了“治疗后CA19-9”:PANC-6的2年后监测频率从每年改为“每6~12个月”等等.现将2016年V1版NCCN胰腺癌指南中的临床要点和诊疗流程归纳如下.

  • 我国人群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作者:吕婷霞;张伟;李潇瑾;徐安健;赵新颜;欧晓娟;黄坚

    目的 分析我国人群遗传性血色病(HH)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9例HH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对4种类型HH基因HFE(I型)、HJV(ⅡA型)、HAMP(ⅡB型)、TFR2(Ⅲ型)及SLC40A1(Ⅳ型)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已鉴定的基因突变在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9例HH患者中,存在I型HFE基因H63D突变2例、ⅡA型HJV基因E3D突变1例、Ⅲ型TFR2基因I238M突变2例,Ⅳ型SLC40A1基因IVS 3+10 del GTF剪切突变l例,未检出欧美人群常见的I型HFEC282Y突变.5例患者未检测出任何错义或剪切突变.此外,在一个遗传家系中发现HH患者同时存在HFE H63D、HJV E3D及TFR2I238M突变,但携带其中2个突变的健康兄妹没有出现HH表型.结论 HH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患者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可能以非HFE型HH为主,推测可能存在与目前已知基因不同的HH相关基因,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基于细胞计数试剂盒8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范作鹏;梁珊;聂巍;仇丽霞;陈杰;张晶;金荣华;胡中杰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的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并应用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诊断.方法 筛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收集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培养后,与可疑药物共孵育,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程度.每次实验设阳性对照组,以植物血凝素进行刺激;同时以健康人的PBMC暴露于相同药物,同步检测作为阴性对照.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评估对急性DILI诊断敏感性的影响.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预实验确定了CCK-8法DLST的实验条件.共纳入61例急性DILI患者,其中52例75种药物完成了基于CCK-8法的DLST检测,48例70种药物结果可靠,共19例22种药物DLST阳性,患者和药物的阳性率分别为39.6%和31.4%,特异性为93.8%,38.2% (13/34)的中药和25.0% (9/36)的西药的DLST结果为阳性,刺激指数中位数为2.29(1.81~14.20).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可将评估结果为“极可能”和“很可能”的药物由74.7%提高至92.0% (x2 =8.112,P=0.004).结论 利用CCK-8法可进行DLST,将DLST结果引入RUCAM评分系统可显著提高对DILI诊断的敏感性.与经典DLST相比,这种基于CCK-8法的DLST实验室要求低,操作简便、快捷,且花费更低,可在临床进一步使用验证.

  • 大黄蟅虫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作者:谢永财;胡国信;彭雁忠;郑洁;李银平

    目的 观察大黄蟅虫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其中西药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服大黄蟅虫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载量、血清肝纤维化4项、肝脏硬度、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肝纤维化指数(FibroIndex)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和HBV DNA载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纤维化4项均恢复正常,且两组间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肝硬度值和APRI/Fibro-Index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西药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5,P=0,009).结论 大黄蟅虫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 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评价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意义

    作者:陈成良;宋巍;孟秀娜;田兴;焦健

    目的 观察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IMA/血清白蛋白(Alb)比值(IMAR)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探讨IMA、IMAR在评估肝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456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血清Alb水平分为Alb正常组152例、Alb降低组304例,根据病因进一步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组,以1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肝硬化患者IMA水平,计算IMAR,分析IMA、IMAR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MA、IMAR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肝硬化患者IMA、IMAR明显升高(P值均<0.05),其中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IMA、IMAR明显高于未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P值均<0.01).此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IMA水平、IMAR明显高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值分别为6.765、8.276,P值均<0.01).IMA与Alb、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胆碱酯酶(ChE)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10、0.731、0.327、-0.679,P值均<0.05).IMAR与TBil、INR和ChE有一定相关(r值分别为0.488、0.327、-0.896,P值均<0.05).IMA、IMAR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1、0.899,P值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在尚未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前,Alb功能已经出现减退,且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IMA、IMAR存在明显差异.IMA检测能有效评估肝脏合成Alb的能力,可作为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评价的辅助指标.

  • 3种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比较

    作者:庄小芳;马燕;王晓忠;王燕;郭峰;王晓波

    目的 探讨Fibro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 =21.589,P<O.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 健脾补肾方加味调节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平衡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作者:潘凯;赵强;陶艳艳;陈高峰;刘成海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7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方组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组,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造模.用药组在第4周开始分别给予健脾补肾方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第8周末处死.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Foxp3和白细胞介素(IL) 17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ALP、TBil、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肝脏胶原沉积明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多(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补肾组血清ALP、TBA、TBil和AL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健脾补肾方加味组血清ALP、TBA、TBil、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各用药组肝脏胶原沉积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5).与健脾补肾方组相比,健脾补肾方加味组TBA、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高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 健脾补肾方加味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l7失衡有关.

  •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作者:韩本丽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不同HBV DNA载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于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18例,Child-Pugh评分为A级,根据HBV 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A组):HBV DNA≥105拷贝/ml和低载量组(B组):HBVDNA< 105拷贝/ml.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96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Child-Pugh评分评价肝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LT、白蛋白(Alb)、TBil变化.通过透明质酸、t2巨球蛋白、肝脏硬度测量值(LSM)评估肝纤维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血清ALT、Alb、TBil在治疗第12、24周显著下降(x2值分别为9.241、6.428、11.134、5.139,P值均<0.05),两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第24、48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8、1.921、4.018、3.166、2.136、3.461,P值均<0.05).两组透明质酸、α2巨球蛋白和LSM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细胞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减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有效降低远期并发症.

  • FibroScan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效果比较

    作者:陆海英;刘玲峰;徐小元;于岩岩;吴赤红

    目的 比较FibroScan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异同性.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5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305)、慢性丙型肝炎(CHC)组(n=117)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n=94),记录所有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肝脏弹性(FS)值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按照FS值<7.3 kPa、7.3 kPa≤FS值<15 kPa、FS值≥15 kPa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的FS等级.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S值与年龄、性别、BMI、血常规、肝功能、超声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CHB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血红蛋白、AST、白蛋白、ALP、TBil、BMI、门静脉内径、腹水(P值均<0.05);CHC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小板、ALT、ALP、GGT、总胆汁酸、肝表面光滑度、脾静脉内径、腹水(P值均<0.05);PBC组患者FS值的独立影响因素为TBil、总胆汁酸、腹水(P值均<0.05).CHB和CHC患者不同FS值等级组间绝大多数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BC组中FS值<7.3 kPa与7.3 kPa≤FS值<15 kPa组间仅有ALT(Z=-2.121,P=0.034)、AST(Z=-3.027,P=0.002)、脾长度(Z=-2.496,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 kPa≤FS值<15 kPa 与FS值≥15 kPa组间血小板(Z=-2.289,P=0.022)、白蛋白(Z=-2.185,P=0.029)、TBil(Z=-2.642,P=0.008)、脾厚度(Z=-3.317,P=0.001)、脾长度(Z=-2.010,P=0.044)、脾静脉内径(Z=-2.296,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因影响FS值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总胆汁酸、TBil是PBC患者FS值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肝功能状态对CHB和CHC患者FS值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阈值设定要根据不同病因病种而异.

  •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β-连环素及周期素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营;罗新华;程明亮;程云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AEG)1、β-连环素(β-eatenin)及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各40例,另选取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EG-1、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在HCC组织、对应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计数资科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AEG-1、β-catenin、Cyclin D1在HCC中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AEG-1、β-catenin及CyclinD1在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840、4.274、8.817、4.274、9.919、4.850,P值分别为0.005、0.039、0.003、0.039、0.002、0.028).AEG-1、β-catenin、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在性别、年龄、HBsAg、肿瘤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病理分化程度、肝癌TNM分期及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G-1蛋白的表达与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0、0.741,P值均<0.01).结论 AEG-1、β-catenin及Cyclin D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EG-1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β-catenin的表达和活性而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可作为HCC基因治疗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 干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活化联合抗癌药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分析

    作者:蔡胤;姚敏;王理;董志珍;顾娟娟;严晓娣;邱历伟;姚登福

    目的 探讨干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基因转录,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 以pGPU6/GFP/Neo-IGF-Ⅰ R-shRNA高效质粒,转染IGF-Ⅰ R高表达的HBV阳性肝癌细胞PLC/PRF/5和HBV阴性Bel-7404,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GF-Ⅰ R-shRNA干预组;以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析RNA和蛋白表达;以细胞计数试剂盒分析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V-PE/7-ADD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IGF-Ⅰ R shRNA转染肝癌细胞PLC/PRF/5效率为71%、肝癌细胞Bel-7404为90%,2种肝癌细胞IGF-Ⅰ 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同步减少;干预组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2组间肝癌细胞Bel-7404 72h时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1.7)%vs(11.2±0.9)%,t=5.493,P<0.05],2组间肝癌细胞PLC/PRF/5 72 h时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3.9)%vs(9.5±1.1)%,t=19.244,P<0.001].干预组肝癌细胞Bel-7404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5.96% vs 12.16%,P<O.001)和阴性对照组(35.96%vs 9.43%,P<0.001),干预组肝癌细胞PLC/PRF/5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4.84% vs 6.62%,P<O.001)和阴性对照组(44.84% vs 4.02%,P<0.001);干预组肝癌细胞Bel-7404和PLC/PRF/5 Go/G1期百分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59.0±1.3)%vs (48.4±0.8)%,t=12.032,P<0.001;(65.4±0.5)%vs (53.5±0.7)%,t=22.789,P< 0.001)];干预组肝癌细胞Bel-7404和PLC/PRF/5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9.6±4.7)%vs(90.0±3.4)%,t=7.389,P<0.05;(39.9±0.5)% vs (90.2±14.6)%,t=4.876,P<0.05)];肝癌细胞Bel-7404和PLC/PRF/5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组在索拉非尼浓度分别为0、2.5、5、10、20 nmol/L和奥沙利铂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 μmol/L时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下调IGF-Ⅰ R基因转录,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改善药物敏感性的协同作用.

  •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赵荣荣;邓永东;袁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36例信息相对完善、首次确诊为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36例PLC患者中,男198例(83.9%),女38例(16.1%),其中41 ~60岁人群发病率(58.5%,138/236)高.19例患者具有肝癌家族史,28例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34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44例合并高血压病.232例(98.3%)患者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PLC,4例(1.7%)无慢性肝病.具有单纯慢性HBV感染者207例(87.7%),单纯慢性HCV感染者14例(5.9%),HBV/HCV重叠感染者5例(2.1%),单纯慢性酒精性肝炎6例(2.5%).212例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例(24.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5例(44.8%),两组HBV DNA复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87,P=0.00l).所有PLC患者中,甲胎蛋白>400 IU/ml 104例,200 ~ 400 IU/ml 48例,<200 IU/ml 84例;单发病灶者154例(62.3%),多发病灶者72例(30.5%);单发病例中以右叶单发病灶多见(72.7%),而多发病灶位于右叶及双叶者分别占58.3%和41.7%.80例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PLC患者中,以肝细胞癌多见(85%).结论 PLC在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病因背景、肿瘤位置、肿瘤个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对参与PLC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应深入研究,以制订更好的防治策略.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与PLC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血清糖链抗原19-9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发生急性胆管炎的预测价值

    作者:潘亚军;孙少甫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发生急性胆管炎的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5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胆管炎,分为急性胆管炎组(n =223)和梗阻性黄疸组(n=135).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与急性胆管炎发生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急性胆管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胆管炎组血清糖链抗原(CA) 19-9、CA12-5水平明显高于梗阻性黄疸组[(82.33±23.01) kU/L vs(36.75±12.58) kU/L,(30.21±9.59) kU/Lvs(18.62±5.27)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28、8.597,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CAI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705,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61.01 kU/L、22.56 kU/L,敏感度分别为82.1%、77.6%,特异度分别为79.8%、69.5%.结论 血清CAI9-9升高对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 胆管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岩;林树翠;王艺茜;张天昊;李文超;曹景玉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相对罕见的来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1],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如消化道、肺、胸腺、子宫等,其中多见于消化道,其约占NEN的75%[2],以胃肠道为主,胆管系统相对少见,该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发现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并手术证实的5例胆管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为今后胆管NEN的诊治提供参考.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