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肠道菌群失调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作者:候静;路越;张德凯

    目前研究证实肝脏疾病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构成可影响肝脏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针对肠道菌群失调对肝脏相关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及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机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肝脏疾病失代偿期所引起常见并发症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进行总结和讨论,为以后改进肝脏相关性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慢性肝炎病理评价分类系统的发展与未来

    作者:陈洋溢;刘成海

    肝脏病理是慢性肝炎诊断的金标准.虽然目前有众多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但对于获取慢性肝炎的炎症及纤维化情况,肝脏病理仍然是为直观可靠的方法.同时肝脏病理评价分类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以便更加准确地提供分级分期信息,指导临床与科研.通过文献复习回顾肝脏病理评价分类系统的发展历程,解读每一个主要评价分类系统的基本标准以及不足,并结合现状展望慢性肝炎病理评价分类系统的研究前景.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二线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胡智超;凡小丽;沈怡;杨丽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以肝细胞为靶细胞的肝实质炎症,对于AIH标准治疗方案应答不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二线治疗药物替代治疗.综述了AIH的二线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鹅脱氧胆酸及其衍生物在肝胆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祁飞;唐映梅

    鹅脱氧胆酸(CDCA)是一种初级胆汁酸,参与肝胆系统营养物质的消化、转运、吸收过程;法尼醇X受体(F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体内外研究证实CDCA为FXR的适配体,可在体内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肝胆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综述了CDCA与肝胆肿瘤的相关性.

  • B型利钠肽在肝硬化性心肌病中的作用进展

    作者:王亚洁;陈丽萍;尚祉胤;杨敬貌;艾迎春;程计林

    肝硬化患者常见有心脏负荷增大,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肌结构异常,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被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由于起病隐匿,目前对于CCM关注较少.B型利钠肽(BNP)由心肌细胞分泌,能够敏感地反映心室功能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评估.BNP一直以来在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的诊疗方面均显示出重要作用,同时近期研究发现BNP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肝硬化腹水、静脉曲张、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并且在CCM无症状时,即可对心肌损伤发挥一定的提示作用.综述了BNP在CCM中的表达及意义.

  • 胆囊癌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复波;张雅敏

    胆囊癌(GBC)在临床上常易被一些良性疾病所掩盖而发生意外胆囊癌(IGBC).在病因方面,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1 cm的胆囊息肉、胆囊腺瘤及胆囊腺肌症等与GBC的关系密切.在分子生物学机制家方面,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表面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一些膜蛋白等均参与GBC的发生发展,有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GBC的术中、术后的外科处理至关重要,关乎患者的生存期.在术中高度怀疑或已证实GBC的患者中,充分评估病情,应及早中转开腹,避免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的IGBC,应尽早行二次手术,以免肿瘤进展和扩散.

  • OX40/OX40L与慢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维;赵彩彦;杨昭;祝素平;李木松;霍玉玲

    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强弱密切相关,其中T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刺激分子OX40/OX40L参与T淋巴细胞的活化,综述了OX40/OX40L的分子特性、参与免疫调控的机制以及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 Viatorr覆膜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丁智锋;殷世武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于TIPS认识程度的加深,覆膜支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应用,其中TIPS专用支架(Viatorr覆膜支架)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综述了Viatorr覆膜支架的应用与效果,指出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通道能够明显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在未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的同时减少了重复干预及再出血的风险,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胆道探查术后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1例报告

    作者:谢智钦;王桃丽;陈迅;李弘夏;唐才喜;朱泽民

    切口感染,也称为手术部位感染,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7%~24%,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延长住院时间[1-3].虽然胆道探查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但术后10余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却罕有报道,笔者近期诊治1例胆道探查术后18年出现切口化脓性肉芽肿合并玻璃样变,现报道如下.

  •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肝损伤1例报告

    作者:张文颖;徐验;舒冰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无负性肌力、改善冠状动脉舒张功能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损伤、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现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过程中发生肝损伤,提示临床药师应提升对伴缺血性肝损伤高危因素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胺碘酮发生肝损伤时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意识,注意结合患者肝缺血情况和药物特点,充分评估风险与受益,勿盲目停用胺碘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例报告

    作者:魏丽娜;宋洁;马静婷;赵芮;王武东;李东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致多系统损伤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患病率为30.13/10万~70.41/10万[1],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雷诺病等,但合并SLE少见.为提高对SLE合并PBC的认识,现报道1例如下.

  • 罗红霉素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报告

    作者:盛健惠;孙莉;谈惠颖;谭友文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1岁.2011年11月22日,体检发现ALT、AST轻度升高(表1),未足够重视,未进一步诊治.2014年4月13日,因“乏力、尿黄”复查肝功能示TBil、ALT、AST、GGT升高(表1),于当地医院行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非嗜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等检查均阴性.入院前1周因“感冒”曾经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给予水飞蓟宾等治疗,2周后肝功能复常.2015年6月4日,因“发热、流涕”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轻度异常(表1),考虑由感冒引发,予罗红霉素治疗(具体不详),未予保肝治疗.2016年4月23日,因感冒服用罗红霉素(150 mg/次,2次/d)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表1)入本院,经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抗体等检查,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1例报告

    作者:谢乾坤;石小举;胡月雷;柴文刚;吕国悦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胆管受累表现,是以血清IW4水平升高及胆管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并伴有纤维化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SC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与胆管癌类似,易误诊为胆管癌而过度治疗.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7d”于2015年3月4日入本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无腹痛,无发热;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重,为求治疗入本科住院.查体:脉搏78次/min,血压130/80 mm Hg,呼吸12次/min,体温36.8℃;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肝功能:AST 108.5 U/L,ALT 158.0 U/L,GGT 1278.0 U/L,TBil 344.5 μmol/L,DBil 221.0 μmol/L,IBil 123.5 μmol/L;血常规:WBC 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65;肿瘤标志物:CA19-9 671.92 U/ml,CA24-2 37.14 U/ml,AFP 4.56 ng/ml.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鲁凤民;窦晓光;张文宏;王福生

    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时代,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但血清HBV DNA消失仅提示病毒的逆转录过程被有效抑制,并不能真实反映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转录活性状态.另一方面,部分经过长期治疗的患者肝组织cccDNA接近耗竭或残余静默,但因HBV DNA片段的整合,血清HBsAg仍持续阳性.如何真实地评判肝细胞内cccDNA的存在和转录活性,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血清HBV RNA为来自肝组织内cccD-NA转录体,因未能有效地转换成rcDNA,转而以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方式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在NAs治疗下,血清HBVRNA能够定性反映肝组织内的cccDNA是否有转录活性.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在现有治疗手段下很难达到CHB的“完全治愈”.对此,笔者提出了从“部分治愈”、“准临床治愈”、再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的阶梯性提升模式,建议以cccDNA消失或静默为基础、以HBV RNA持续阴性为依据的“部分治愈”预测NAs停药后复发或病毒学反弹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的以血清HBsAg低水平作为“准临床治愈”标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更需要在未来可能的真实世界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 再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万谟彬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是一线治疗药物之一.目前,PEG-IFNα个体化治疗方面已经达成多项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其临床应用不断深入,逐步涌现出了新的临床需求.结合文献以及个人临床实践经验,阐述了PEG-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的一些新认识.

  • 慢性HBV感染者抗-HBc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凤琴;王贵强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的成果,抗-HBc定量检测技术已经获得上市批准,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我国学者对抗-HBc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了其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基线抗病毒治疗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抗-HBc与ALT呈明显正相关,与肝脏炎症明显相关,尤其在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抗-HBc可以弥补ALT的不足,对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策略——病毒抑制联合免疫调节及其路线图

    作者:吴迪;黄达;宁琴

    HBV感染仍是目前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以及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NAs治疗安全且耐受良好,但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高,疗程长甚至可能需要终身服药.PEG-IFN治疗的优势包括疗程有限、应答更持久以及不产生耐药,然而,仅部分患者对IFN可获得持续应答,且副作用普遍存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由于HBV cccDNA和整合的HBV基因组在感染的肝细胞核中稳定存在,HBV的彻底清除(完全治愈)很难实现,目前多数指南推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为:治疗结束后持久的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血清学转换(即功能性治愈).理论上,联用不同抗HBV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病毒抑制联合免疫调节(如NAs和PEG-IFN联合治疗),是具有前景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策略.新研究表明,与NAs单药治疗相比,NAs和PEG-IFN初始联合或序贯联合治疗在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应邀于2015年在《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年12月在《Journal ofInfectious Disease》阐述了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初步提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思考和线路图,现将概况进行更新.

  • 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

    作者:丁洋;窦晓光

    ALT是临床上用于反映肝组织损伤敏感的生化指标之一.通常认为ALT水平正常的HBV感染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肝组织病理无或仅有轻度的炎症,则无需抗病毒治疗.然而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并非始终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疾病可隐匿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因此,ALT水平正常的CHB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主要从ALT与CHB肝组织炎症的关系和ALT水平正常的CHB抗病毒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2018年亚裔美国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管理专家共识》摘译

    作者:贺彩妮;卢静怡;刘逸豪;刘阳

    HBV感染是美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亚裔美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2% ~ 16%.在美国HBV感染者中,58%为来自亚洲HBV中、高流行区出生的移民,尤其在新诊断HBV感染者中移民占95%.HBV感染是亚裔美国人群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和肝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2016年4月,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召开亚裔美国医师HBV管理专家会议,每个成员基于亚洲或亚裔美国人群HBV相关文献,提交并讨论相关主题,随后所有作者共同审阅并编辑意见,终形成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管理专家共识.该专家共识综述了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的自然病史、病毒学与临床特点以及管理与治疗,根据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分级系统,提出证据的分类(反映获益与风险)和分级(评估强度或确定性)建议,旨在为成年亚裔美国人群HBV感染的管理提供建议.

  • 《2018年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胰腺学会临床报告: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管理》摘译

    作者:颜艳燕

    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儿童AP的管理方案依据是成人AP管理指南,但患儿需要儿科特定的管理方案.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胰腺学会用数个预选的、与成人和儿童AP管理相关的关键词,进行Medline文献检索.通过复习文献,回顾证据质量,形成推荐意见.相关专家对推荐意见进行投票,后总结成儿童AP管理报告.本文摘译如下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有效管理儿童AP.

  •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摘译

    作者:谢智钦;朱泽民;郭子依;刘智勇

    1 概述胰腺囊肿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大多数是被偶然发现的.胰腺囊肿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类型可能是癌症或有恶性潜能,而其他类型是良性的.即使具有恶性潜能的囊肿也很少发展为癌症.目前,胰腺囊肿的唯一可行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这与胰腺囊肿高发病率和偶发死亡率有关.胰腺囊肿恶变风险小,手术治疗风险高,以及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的缺乏导致了立即治疗和囊肿监测之间的矛盾.该指南将为一般的胃肠病学家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来治疗和监测胰腺囊肿.该指南不适用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或已知易患胰腺癌基因突变的患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1-2].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zetabolic syndrome,Met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MetS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并且,越来越多的HBV慢性感染者合并NAFLD[3-5],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 《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急性胰腺炎的初期处理》摘译

    作者:周鑫

    1 介绍本文阐述了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初期处理的官方建议.由AGA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制订,并由其管理委员会批准.另附一份技术评论,是对提出这些建议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汇编.胰腺的炎症状态,可能导致局部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衰竭.急性胰腺炎在全球都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在美国,急性胰腺炎是胃肠道疾病住院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过275 000例患者住院,每年粗略总费用超过26亿美元.发病率为5/10万~30/10万,且有证据表明发病率逐年增加.

  • 《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V1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

    作者:李居东;徐新飞;余炯杰;邢昊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关于肝胆肿瘤的指南综合了大量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共识,且更新十分及时,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此对2018年《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V1版)》的要点及临床路径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1 关于内容的注释1.1 部分英文缩写见表11.2 临床试验 NCCN相信任何肿瘤患者的优疗法总是处于临床试验中,特别鼓励参与临床试验.

  • 我国急性血吸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胡勤明;杨政;袁喆;杨忠民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急性血吸虫病”为主题词,对200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回顾性分析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结果 共纳入26篇临床研究,138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感染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分布于湖北(656例)、四川(312例)、湖南(154例)、安徽(154例)、云南(51例)、江西(24例)、江苏(19例)、浙江(10例)等省份,感染人群以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为主,均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发病时间集中于夏秋季.临床特征有发热[1256 (91.0%)]、腹泻[766(55.5%)]、咳嗽[650(47.1%)]、腹痛[538(39.0%)]、畏寒[410(29.7%)]、脓血便[309(22.4%)]、腹胀[182(13.2%)]、头痛[50(3.6%)]、尾蚴性皮炎[48(3.5%)]等症状.实验室表现包括感染患者白细胞[885(64.1%)]和嗜酸性粒细胞[998(72.3%)]增多,粪便显微镜下可找到虫卵、毛蚴[901(65.3%)]和(或)血清免疫学检测阳性[639(46.3%)],超声检查提示肝脾肿大[635(46.0%)].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有血吸虫疫区接触史的发热、腹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应考虑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可能.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疾病特征
  • siRNA抑制饥饿素-O-乙酰基转移酶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张绍仁;胡静娴;樊晓明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饥饿素-O-乙酰基转移酶(GOAT)对肝脂肪变性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游离脂肪酸(FFA)作用于人肝细胞系LO2细胞以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FFA与siRNA-GOAT单独或联合处理LO2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NC)组:仅用PBS处理;siRNA-GOAT组:仅以终浓度为10 nmol/L的siRNA-GOAT处理;FFA组:仅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FFA处理;FFA+ siRNA-GOAT组:采用上述浓度FFA和siRNA-GOAT混合处理.肝细胞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滴形成情况;TG检测试剂盒检测LO2细胞脂质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测自噬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RT-PCR检测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雷帕霉素(mTOR)、磷酸化mTOR(pmTOR)、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以及磷酸化AMPK(p-AMPK)的蛋白水平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FFA+ siRNA-GOAT组脂肪滴形成较FFA组明显减轻,TG水平明显低于F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FFA+ siRNA-GOAT组TNFα和IL-6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FFA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siRNA-GOTA组LC3-Ⅱ、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FFA+siRNA-GOAT组LC3-Ⅱ、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F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siRNA-GOAT组LC3-Ⅱ、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FA+ siRNA-GOAT组LC3-Ⅱ、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F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示FFA+ siRNA-GOAT组LO2细胞中内源性LC3-Ⅱ表达水平较FFA组、siRNA-GOAT组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示FFA+ siRNA-GOAT组自噬体表达较FFA组增加.自噬抑制剂siRNA-ATG5、3-MA或刺激剂雷帕霉素处理LO2细胞后,FFA+ siRNA-ATG5组、FFA+3-MA组TG水平分别与FFA+ siRNA-GOAT组、FFA+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FFA+ siRNA-GOAT组、FFA+雷帕霉素组LC3-Ⅰ/Ⅱ水平明显高于FFA+ siRNA-ATG5组、FFA+3-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FA+ siRNA-GOAT组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于FFA组、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F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iRNA抑制GOAT可通过调节AMPK/mTOR通路,上调自噬活性,进而减轻肝细胞内脂肪变性.

  • 谷氨酰胺在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黄湘俊;王永恒;段珊珊;李澜;孙国辉;杨媚月;冷大跃;张文兴

    目的 初步探讨谷氨酰胺在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A组(假手术)、B组(假手术组+谷氨酰胺)、C组(门静脉部分结扎)、D组(门静脉部分结扎+谷氨酰胺),每组15只.采用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法复制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模型,2周后测量大鼠门静脉压力(PVP)、胃损伤指数(GI)、胃黏膜病理评分(PI)及肝脏形态变化,检测血浆中ALT、AST、Alb、一氧化氮(NO)、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4组间P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1.17 ±0.15) kPavs(1.21±0.19) kPa vs (2.65±0.16) kPa vs (2.18 ±0.22)kPa,F=4.60,P<0.05],C组、D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GI和P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52±2.05 vs 8.26±1.23,7.56±1.53 vs3.15±1.42,t值分别为5.84、7.45,P值均<0.05)];4组间ALT、AST、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TNFα、NO、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0.56±0.11) ng/ml vs (0.41±0.21) ng/ml vs(1.35±0.26) ng/ml vs (0.68±0.21) ng/ml;(1.63±0.15)μmol/gpro vs(1.41±0.12) μmol/gpro vs(5.52±1.06) μmol/gpro vs(2.26±0.83)μmol/gpro;(148.21±6.21) U/mg vs(154.21±5.31) U/mg vs (74.56 ±4.21) U/mg vs(135.25 ±4.82) U/mg,F值分别为5.24、8.40、14.78,P值均<0.05],C组分别与A组、B组TNFα、NO、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TNFα、NO、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HG的致病因素是多样的,谷氨酰胺可减轻大鼠PHG胃黏膜水肿及出血,可降低NO、TNFα、SOD含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PHG的治疗.

  • 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对肝功能不全的评估价值

    作者:罗宇君;张雅敏;杨龙;李妍;刘子荣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即时、术后3、5d的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70例.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关系,对比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在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之间的差别.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56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20.0%.肝功能良好组中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5.73±4.31)%、(12.36±7.41)%、(11.51-8.76)%、(9.60±7.00)%;肝功能不全组的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18.02±13.48)%、(32.54±18.67)%、(34.73±18.49)%、(25.34±11.49)%,2组间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8、3.966、4.571、4.901,P值均<0.05);术前ICG-R15< 10%、10%<ICG-R15 <20%、ICG-R15> 20%的3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1.10%、18.2%、62.5%,术后即时分别为0、20.0%、100%,术后3d分别为6.3%、11.1%、50.0%,术后5d分别为5.3%、12.5%、62.5%,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伴随ICG-R15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374、28.024、14.810、21.159,P值均<0.001);术后即时3组进一步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前、术后3、5d中除ICG-R15< 10%与10%< ICG-R15 <20%以外,其余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析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术前、术后即时、3、5d的ICG-R15 AUC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90(0.676 ~0.878)、0.857(0.752 ~0.929)、0.855(0.750~ 0.927)、0.870(0.768~0.938),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AUC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比术前ICG-R15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准确,可指导临床医生预估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尽早临床干预.

  • 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彧;田颖;杨晓梅;曹宁家;李竹;张鸿;张先娇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 CD25+ 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 CD127dim/-Treg水平,纯化CD4+ CD25+ CD127dim/-Treg,与自体CD4+ 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治12周CD4+ CD25+ CD127dim/-Tre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5±2.18)% vs (12.32±1.22)%、(9.26±2.30)% vs (13.71±2.32)%,t值分别为4.579、4.803,P值分别为0.0005、0.0003].选取17例对照组患者和21例治疗组患者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经治12周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Treg与CD4+ 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共培养系统中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0.95)×106个vs(2.07±0.51)×106个,=5.709,P<0.0001];治疗组共培养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40 ±11.89) pg/ml vs(56.53±27.85) pg/ml、(122.9±9.98) pg/ml vs(130.0±15.98) pg/ml,t值分别为2.639、2.459,P值分别为0.019、0.028)],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5±83.56) pg/ml vs(235.6±67.72) pg/ml、(5.83±0.85) pg/ml vs (4.39±0.95) pg/ml,t值分别为2.603、4.659,P值分别0.017、0.0004].结论 胸腺肽α1能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D4+ CD25+ CD127dim/-Treg水平及免疫抑制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娄鑫;郜玉峰;叶珺;王殷秋;管子妹;邹桂舟

    目的 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和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随访基线及治疗后12、24、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水平.治疗48周时,111例患者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者35例(48周转换组),未转换者76例(48周末转换组).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治疗终点疗效的效能,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预测价值.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各自变量对HBeAg血清学转换影响大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5);治疗12周时HBsAg定量(t=-3.225)、HBsAg下降情况(Z=-2.202)、HBeAg定量(Z=-5.025)、HBeAg下降情况(Z=-3.569)、HBV DNA定量(Z=-3.261)、HBV DNA下降情况(t=2.20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HBsAg定量(t=-3.222)、HBsAg下降情况(Z=-1.860)、HBeAg定量(Z=-5.951)、HBeAg下降情况(t=5.514)、HBV DNA定量(Z=-2.311)、ALT水平(Z=-2.234)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周HBeAg定量预测价值较高(AUC=0.88,P<0.001),当截断值为0.18 log10 S/CO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3%、64.52%、85.10%、83.30%.此外12周HBeAg定量(AUC=0.81)和24周HBeAg下降情况(AUC=0.80)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线HBeAg <2.91 log10 S/CO[比值比(OR)=10.086,95%可信区间(95% CI):1.64 ~61.93,P=0.013]、24周ALT<1.45倍正常值上限(OR=5.228,95%CI:1.27 ~21.45,P=0.022)和24周HBeAg下降>1.5 log10 S/CO(OR=5.780,95% CI:1.38~24.25,P=0.016)为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基线HBeAg水平,治疗12周时HBsAg、HBeAg、HBV DNA水平及下降情况,治疗24周时HBsAg、HBeAg水平及下降情况以及同期HBV DNA、ALT水平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均有预测价值.

  • 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判断价值

    作者:陈晨;翟玉峰;张怀宏

    目的 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 <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HBV感染者207例,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2和<S2组(87例)与≥G2或≥S2组(120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APRI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LT、AST、PLT及APRI对ALT<2×ULN患者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597,P值均<0.001).在ALT、AST、PLT、APRI对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中,APRI的判断价值高,其对判断≥G2或≥S2组、≥G2组、≥S2组的AUC分别为0.913、0.882、0.881.APRI预测≥G2或≥S2组的AUC为0.913(95%可信区间为0.871~0.954),佳截断值为0.5324;当APRI≥0.5324时,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达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89.66%、92.11%、83.87%.结论 APRI对于协助了解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减少临床应用肝穿刺有创评估组织学改变的频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清除与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关系

    作者:曹振环;鲁俊锋;武亚丽;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的IHC患者20例,经PEG-IFNα-2a治疗24周后13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血清GM-CSF水平.同时检测11例健康人(HC组)血清GM-CSF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R组、NR组及HC组基线血清GM-CSF水平分别为(42.63±11.24)pg/ml、(46.77±10.52) pg/ml(11.97±3.85) pg/ml,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2,P=0.02),R组与NR组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P值均<0.05).PEG-IFNα-2a治疗后12周和24周,R组血清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NR组[(83.31±14.20) pg/ml vs(25.90±7.06) pg/ml,t=22.422,P<0.001;(32.34±8.06) pg/ml vs(9.43±2.45) pg/ml,t=17.782,P=0.001].R组患者基线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血清GM-CSF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5,P=0.002).NR组患者基线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血清GM-CSF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4,P=0.016).结论 PEG-IFNα-2a治疗IHC过程中血清GM-CSF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HBsAg清除.

  •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施海燕;李丽雅;何浩岚;刘惠媛;陈志敏;陈伟烈;廖宝林

    目的 探讨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且伴有肝活组织检查与相应冻存血清标本的HBeAg阳性CHB患者148例纳入本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计量资料方差不齐时2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的参数.结果 共116例(78.4%)患者肝活组织检查提示存在显著肝纤维化(≥S2).ALT≤正常值上限患者组中,10例(58.8%)伴有显著肝纤维化,并发生T1753V(11.8%)、A1762T/G1764A(35.3%)和G1896A变异(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A1762T/G1764A变异和G1896A变异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变异位点与显著肝纤维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比值比7.098,P<0.001)和G1896A变异(比值比16.816,P=0.007)均与显著肝纤维化独立相关.结论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可作为评估HBeAg阳性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 血清AFP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程婉秋;管世鹤;张浩;杨凯;陈治东;邵璇璇

    目的 探讨血清AFP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等级的关系,评估血清AFP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患者286例,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体检中心体检合格健康成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HB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PLT、ALT、AST、TBil、Alb、Glo、ALP、GGT、AFP、HBV DNA、HBsAg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F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结果 28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级S0 19例、S1 156例、S2 52例、S3 39例、S4 20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373,P<0.000 1);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89(1.87~5.59) ng/ml,健康对照组AFP水平为2.11(1.21 ~3.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CHB非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51(1.70 ~3.81)ng/ml,显著纤维化患者AFP水平为4.17(2.42~1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9,P值均<0.000 1),且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31,P<0.05).此外,AFP水平与HBsA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PRI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0 1);ROC曲线评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临床价值,截断值为3.8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92%和37.41%,95%可信区间2.03~8.0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00 1).结论 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等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具有评估肝脏显著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肝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洪金;鲍春梅;白文林;李因茵;荣光华;陆荫英;陈艳;刘泽;程家敏;曾珍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脏肿瘤研究与诊疗中心收治的30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97例,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737例,分别随机抽取153例感染患者、46例非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感染组中男133例,女20例,年龄34 ~ 75岁,平均(56.41±6.69)岁;非感染组男37例,女9例,年龄47 ~74岁,平均(57.52±11.12)岁.分析可疑危险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OR=5.048,P<0.001)、乙型肝炎病程长(OR =2.446,P=0.035)、HBV DNA阳性(OR=2.618,P=0.005)、Child-Pugh评分高(OR=0.167、P=0.004)、Alb水平低(OR=0.834,P<0.001)、胆碱酯酶水平低(OR=0.999,P<0.001)、PT长(OR=1.299,P=0.007)、肝癌病程长(OR =0.433,P=0.016)、肿瘤大直径大(OR=0.389,P=0.005)、AFP水平高(OR=0.470,P=0.032)、合并门静脉癌栓(OR=2.378,P=0.018)、WBC水平高(OR=1.170,P=0.001)、ALP水平高(OR=1.004,P=0.004)、GGT水平高(OR=1.004,P=0.006)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感染与患者发病年龄、乙型肝炎及肝癌病程、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HBV DNA及AFP水平、肝功能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4例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沈鹏;唐少珊

    目的 分析总结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7年7月在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为HIMT(4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2 ~ 69岁,其中男性、女性各2例.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物大径3.4 ~21.2cm.2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模糊.2例为实性,内呈不均质低回声,2例为囊实混合性,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均可检出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较为明确地提示HIMT大小、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情况,但HIMT的超声图像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 原发性肝癌发生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常秀娟;陆荫英;荣光华;刘泽;陈艳;许桂林;高旭东;楼敏;王春平;杨永平;曾珍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21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例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78例用于该模型的检验.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血管侵犯模型的佳临界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Fb)和淋巴结转移为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376~1.846、1.847 ~4.195、1.008~1.024、1.608 ~3.274,P值均=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肿瘤直径、PLR、NLR、Fb(95%可信区间:1.250 ~1.815、0.173 ~ 1.998、1.411 ~4.397、1.008 ~2.193,P值分别为0、0.002、0.022、0.046)等4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 CI:0.881 ~0.973,ROC曲线显示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86.5%,预测准确率为82.79%.结论 采用肿瘤直径、PLR、NLR、Fb代入模型拟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早期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鄢金柱;翁鸿;张超;王媛;杨剑;彭心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系统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6期)、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RFA对比MWA治疗HCC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厍至2017年6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v0.9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终纳入6项RCT和1 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7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消融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88,95%可信区间(95% CI):0.63 ~ 1.22,P=0.44];在总体局部复发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20,95% CI:0.90 ~1.59,P=0.21);在1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0.72、1.13,95%CI分别为0.45~ 1.14、0.85 ~ 1.50,P值分别为0.16、0.41);通过亚组分析显示在肿瘤直径≤3 cm或者直径在3~5 cm时,2种消融方法在完全消融率及局部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消融时间方面,MWA组消融时间明显短于RFA组(均数差为8.08,95%CI:4.79 ~ 11.37,P<0.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术后肝区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发热发生率MWA组高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1).对总体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进行TSA分析,提示当前证据仍需纳入更多研究.结论 RFA和MWA在治疗HCC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MWA手术时间较短,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糖链抗原19-9对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及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查育锋;何晓虎;田勉;高军;王刚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对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生存预后及早期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3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CCA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历信息及检查资料,记录HCCA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9-9水平.术前、术后CA19-9截断点预测HCCA患者生存率的截断点分为≤100 U/ml、>100 U/ml组,≤150 U/ml、>150 U/ml组,≤200 U/ml、>200 U/ml组,≤400 U/ml、>400 U/ml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CA19-9≤150 U/ml和CA19-9> 150 U/ml组,CA19-9升高、CA19-9降低≤50%和CA19-9降低>50%组生存率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前后CA19-9水平与临床资料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术前不同CA19-9截断点100 U/ml、150 U/ml、200 U/ml、400 U/ml预测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5、3.66、2.84、2.55,P值均<0.05);术后不同CA19-9截断点l00 U/ml、150 U/ml、200 U/ml、400 U/ml预测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4.55、3.08、5.15,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150 U/ml的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术前CA19-9> 150 U/ml患者(P<0.05);术后CA19-9≤150 U/ml的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术后CA19-9> 150 U/ml患者(P<0.05).手术前后CA19-9升高的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手术前后CA19-9降低≤50%和CA19-9降低>50%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CA19-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早期复发有关(P值均<0.05);术后CA19-9水平与早期复发有关(P<0.05).结论 手术前后CA19-9水平可预测可切除HCCA患者生存及早期复发.手术前后CA19-9水平升高提示HCCA患者易早期复发及较差的生存结局.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