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作者:许建明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

  • 慢肝养阴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作者:房荣;谢梅

    目的 探讨慢性养阴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两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服慢肝养阴片,对照组不用保肝药物,待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加用凯西莱.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肝损害情况.结果 经抗结核治疗6个月,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为6.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观察组成功完成抗结核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养阴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规律、有效地完成抗结核化疗过程.

  • 干酪乳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寅;李园园;郝海波;梁惠;马爱国

    目的 观察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LcS)对RFP和INH联合用药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LcS低、中、高剂量组,双环醇组,每组12只.模型组,LcS低、中、高剂量组及双环醇组大鼠每天灌胃RFP(50mg/kg)和INH(50mg/kg),2h后Lc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0×108、20×108、40×108菌落形成单位(CFU)/kg的LcS,持续28d.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0.9%生理盐水(20ml/kg),双环醇组大鼠灌胃7.5mg/kg双环醇,每天1次,持续28d.检测大鼠肝脏指数、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RFP和INH给药28d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升高到(3.14±0.15)%,肝匀浆中MDA和SOD分别达到(4.52±0.52)nmol/mg蛋白和(72.51±11.05)U/mg蛋白;血清ALT和ALP分别达到(65.45±20.10)U/L和(322.79±61.73)U/L,TBA、TBIL、DBIL、IBIL分别达到(91.34±16.93)μmol/L、(7.82±2.53)μmol/L、(4.70±1.29)μmol/L和(3.69±0.54)μmol/L.LcS补充后,与模型组相比,LcS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降低到(2.88±0.12)%;Lc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MDA含量明显下降,分别达到(2.94±0.48)nmol/mg蛋白、(2.82±0.36)nmol/mg蛋白和(2.62±0.28)nmol/mg蛋白;SOD活性明显增强,分别达到(84.60±8.50)U/mg蛋白、(86.28±5.52)U/mg蛋白和(2.62±0.28)U/mg蛋白.与模型组相比,LcS高剂量组的ALT、ALP均降低,分别为(49.92±15.32)U/L和(280.70±54.32)U/L;LcS低、中、高剂量组的TBA水平分别降低到(67.63±18.95)μmol/L、(55.32±19.17)μmol/L和(52.92±23.00)μmol/L;LcS中、高剂量组的DBIL和IBIL水平也明显降低,其中DBIL分别降低到(3.64±1.68)μmol/L和(2.92±0.86)μmol/L,IBIL分别降低到(3.21±0.22)μmol/L和(3.12±0.4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双环醇组大鼠的血清TBA、TBIL、DBIL、IBIL水平分别降低到(64.49±22.41)μmol/L、(6.33±1.46)μmol/L、(3.54±1.21)μmol/L和(3.01±0.3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酪乳杆菌能减轻RFP和INH联合所致的大鼠肝损伤.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赖晓宇;黄培生;刘桂芬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站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HBsAg阴性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以HBsAg阳性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伤情况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经抗结核治疗后肝损伤率为30.56%(33/108),显著高于对照组肝损伤率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4,P<0.05);观察组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程度的加重(单阳、小三阳、大三阳)肝损伤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52%(9/58)、35.48% (11/31)、68.42% (13/19),小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单阳比较,x2 =4.623,P<0.05;大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单阳比较,x2=1.963,P<0.05;大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小三阳比较,x2 =5.12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结核治疗后血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L)指标分别为(394.25±48.39) U/L、(91.83±19.02)μmol/L,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47.61±52.48)U/L、(48.15±12.91)tmol/L(t=19.946、18.828,P值均<0.01).观察组肝损伤恢复时间为(28.09±15.32)d,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1.26±7.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4,P<0.01).结论 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程度显著高于HBsAg阴性患者,且随着HBV感染程度的加深,肝损伤也随之加重,提示HBsAg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有明显影响.

  • UGT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易感性研究

    作者:孙勤;刘轾彬;沙巍;肖和平

    目的 探讨Ⅰ相药物代谢酶的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和Ⅱ相药物代谢酶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经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1例(为ATDILI组),与同期住院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6例(为非ATDILI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基因分析;采用生物信息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CYP2E1和UGT1A1基因1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SNP;Hardy-Weinberg平衡P值>0.001,小等位基因频率>0.1,r2>0.8),应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研究对象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些位点基因型和单倍型在ATDILI组和非ATDILI组之间的频率及分布差异,分析在显性、隐性和加性遗传模型下各个SNP位点与ATDILI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TDILI组UGT1A1基因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频率(1.7%,8/461)明显低于非ATDILI组(4.3%,20/466),显示携带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可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7,95%CI=0.16~0.86,P=0.020);在隐形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AA基因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9,95%CI=0.17~0.90,P=0.023);在加性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突变型A等位基因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0).单倍型分析显示:ATDILI组UGT1A1基因ATG单倍型频率(0.19)明显低于非ATDILI组(0.22),说明携带ATG单倍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5).未发现其他位点与ATDILI的相关性.结论 UGT1A1基因为中国汉族人群ATDILI的易感基因.

  • 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朱薇珊;张斌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感染科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期间72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肝病既往史、年龄、性别、痰结核分枝杆菌、酗酒及营养不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比较有无肝病既往史在临床症状、肝损伤程度、出现异常时间及其对抗结核疗程疗效的影响.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统计采用样本率比较,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共99例,占13.7%(99/721).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肝病史[27.5%(39/142)和10.4% (60/579);x2=28.16,P<0.01];年龄[25~岁组:8.0%(25/311),40~岁组:9.7%(24/248),60~70岁组:30.9%(50/162);x2Z=28.44,P<0.01];酗酒[(29.7%(11/37)和12.9%(88/684);x2=8.43,P<0.01];营养不良[19.1%(60/314)和9.6%(39/407);x2=13.5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肝病史(Wald x2=22.994,P<0.01,OR=3.272,95%CI:2.016~5.312)、酗酒(Waldx2=5.390,P<0.05,OR=2.667,95%CI:1.165~6.103)、年龄(Wald x2=21.187,P<0.01,OR=2.010,95%CI:1.493~2.706)和营养不良(Wald x2=4.563,P<0.05,OR=1.692,95%CI:1.044~2.742)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另外,既往肝病史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肝损伤恢复时间[24.2%(15/62)和64.9%(24/37),x2=16.054,P<0.01]、化疗方案更改[28.6%(16/56)和53.5%(23/43),x2=6.325,P<0.05]较没有既往肝病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肝病既往史、老年人、酗酒及营养不良是造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做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化疗.

  • 耐药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葛燕萍;张少俊;姚岚;何娅;范琳

    目的 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上海市肺科医院的2767例确诊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DILI患者387例,占13.99%(387/2767).分析387例发生DILI患者中各类型耐药结核病的构成比、DILI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生DILI后对治疗转归的影响及并发病毒性肝炎对发生DILL的影响.结果 387例患者中,单耐药结核病(MR-TB)、多耐药结核病(PD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分别占11.63%(45/387)、27.65%(107/387)、35.14%(136/387)、25.58%(99/387).DILI发生于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者,分别有258例(66.67%)、83例(21.45%)、17例(4.39%)、29例(7.49%).发生DILI后,68.99%(267/387)的患者未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MR-TB、PDR-TB、MDR TB、XDR-TB的患者未停止治疗比率分别为73.33%(33/45)、66.36%(71/107)、69.85%(95/136)、68.69%(6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P=0.851).发生DILI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47.03%(182/387),其中MR-TB、PDR-TB、MDR-TB、X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3.33% (24/45)、61.68%(66/107)、47.79%(65/136)、27.27%(27/99),4类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8,P<0.01).并发及未并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38.52%(47/122)、50.94%(13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7,P=0.023).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以PDR-TB、MDR-TB和XDR-TB所占的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患者DILI发生在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内.发生DILI后对耐药肺结核整个治疗转归影响不大.并发病毒性肝炎会降低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 水飞蓟宾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研究

    作者:顾瑾;唐神结;谭守勇;吴琦;张侠;刘存旭;高绪胜;袁宝东;韩利军

    目的 评价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应用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从12个研究中心随机纳入568例初治、无肝损伤易感因素的肺结核患者,其中观察组277例,对照组291例.两组均采用2H-R-E-Z (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水飞蓟宾胶囊(70mg/次,3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8周内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肝损伤发生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的中断情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CMH(Cochran-Mantel-Haensel)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治疗2、4、8周末,观察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97%(11/277)、1.44%(3/277)、2.17%(6/277);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12%(12/291)、4.12%(12/291)、2.41%(7/291),两组患者在各治疗时段的肝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4.801、8.386、5.024,P值均>0.05).8周内总体DILI发生数观察组为20例(7.22%),对照组为27例(9.28%);34.30%(95/277)的观察组患者,27.49%(80/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或症状;3.25%(9/277)的观察组患者及6.19%(18/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及症状,并中断抗结核治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9,P>0.05).治疗4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2.26%(6/266),对照组为8.46%(23/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8,P<0.05);治疗4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1.14%(3/264),对照组为5.90%(16/2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4,P<0.05).治疗8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0.78%(2/258),对照组为3.82%(10/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4,P<0.05);治疗8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0.39%(1/255),对照组为4.99%(1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9,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痰结核涂片阴性率为98.30%(231/235),高于对照组的92.98%(225/242)(x2=-2.83,P<0.05).结论 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意义不大,但可能会降低抗结核药物的停药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抗结核治疗疗效.

  • 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虹;李钧;安琴;张素萍;申立宁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门诊免费抗结核组合药物(FDC)治疗的23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8例,采用FDC+水飞蓟宾胶囊)和对照组(114例,单用FDC,中途脱落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内肝损伤发生的例数、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内的肝损伤发生率[2.54%(3/118)]低于对照组[14.04%(16/114)](x2 =10.05,P=0.002).老年患者多发生肝损伤,观察组<60岁和≥60岁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0.85%(1/118),1.70%(2/118)]明显低于对照组[5.26%(6/114),8.77%(10/114)](x2=3.86,P=0.050;x2=6.00,P=0.014);观察组<60岁和≥60岁的患者间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182),而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3,P=0.000).两组患者在8周内发生肝损伤19例,其中4周内发生18例(94.7%),观察组在2~4周内的肝损伤发生率[(0.00%(0/118)]明显低于对照组[7.02%(8/114)](x2=9.13,P=0.003).结论 对结核病患者采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有减少肝损伤发生的可能.

  •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毒性的影响

    作者:邓国防;孙丽珍;詹森林;李巍;吴于青;邓群;雷建平;余少良

    目的 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 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 B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异常组")和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正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正常组")各30例,其中正常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70±11.78)岁;异常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0±11.56)岁.分别进行OATP1B1 A388G基因分型和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使用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利福平血药浓度差异,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正常组患者OATP1B1 A388G基因rs2306283位点基因频率分布A:36.7% (22/60),G:63.3% (38/60),异常组A:23.3% (14/60),G:76.7% (4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4,P>0.05);正常组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69.36±28.85) mg/L,异常组为(33.20±19.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P<0.05).结论 OATP1B1 A388G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服用含利福平药物的肝毒性无明显相关,而利福平血药浓度与肝毒性呈明显相关,应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患者肝毒性.

  • 含利福喷丁或利福平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比较

    作者:李进升;黄秋霞;余少英;邓婵娥

    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1-4],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尤其多见.抗结核药物中利福类的肝损伤常见,本研究拟探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5],均无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黄疸、服用其他肝毒性药物、酗酒、吸毒、肝硬化、免疫系统疾病、肺外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抗结核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正常.

  • 55例抗结核药物所致重度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戈启萍;杜亚东;聂文娟;蔡宝云;初乃惠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5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55例患者中,男28例(50.2%),女27例(49.1%),平均年龄(41.4±17.9)岁.导致DILI的药物中,明确丙硫异烟胺所致14例,吡嗪酰胺所致9例,利福平所致4例,对氨基水杨酸1例,利福喷丁2例,利福布丁1例,吡嗪酰胺+利福平联合23例,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1例.调查对象中,重度DILI发生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累计2周内24例(43.6%),4周内36例(65.5%),8周内48例(87.3%);45例(81.8%)有恶心、食欲下降或腹胀不适.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经停药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均逐步恢复正常.调查结果提示,对于抗结核治疗方案中含有能够导致肝损伤药物的结核病患者,应警惕其发生重度DILI,定期监测,尽早发现和治疗.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致患者死亡二例

    作者:鲁学明

    例1患者,男,28岁.因疲乏、纳差3周加重伴皮肤黄染5d,神志不清0.5d,于2012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23日因右侧胸痛伴盗汗2周第一次住我科治疗.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右上中肺)、涂阴、初治、结核性胸膜炎(右侧).给予2HRZE/10HRE抗结核治疗.患者于2011年12月8日出院,转诊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门诊继续治疗.患者于2011年12月30日因疲乏、消化道症状至结防科门诊检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02 U/L(正常值0~40 U/L),停止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加用九味肝泰胶囊(具体用法用量不详)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后于2012年1月9日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患者继续采用HRZE方案治疗.2d后患者再次出现疲乏、纳差等症状.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无酗酒史及应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史.既往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淤胆型肝炎等肝胆疾病史,无过敏性疾病史.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作者:肖和平;顾瑾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为DILI的常见因素[1-2].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从2.0%~30.0%不等.西方国家较低,美国<1%,英国4%,巴塞罗那3.3%,土耳其为0.8%~18%[3-5].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为8%~30%,这种差异可能与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及研究者对DILI的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等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医师来说,如何正确地判断DILI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治疗DILI是非常关键的.

  • 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治疗及预防分析

    作者:许吉生;石新云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15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抗痨治疗同时给予肌苷片治疗,观察组在抗痨治疗同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及对药物性肝损伤者应用保肝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29.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5.18%;同时在两组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接受抗痨治疗前肝功能中ALT、AST、GG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7天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肝功能正常时间分别为(9.11士2.35)d、(10.56±3.3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58±2.56)d、(13.59±3.78)d.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降低接受抗痨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且有益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林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主要指的是治疗期间药物及代谢产物导致患者肝细胞出现毒性损害,也可以是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出现的变态反应而出现的一类疾病,有学者对1789例DIL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本身不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占46.9%,本身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占53.1%;男性患者占56%,女性患者占44%.本文主要论述当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情况.

  • 药物性肝损伤55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丽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史、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多数患者没有特异性表现,有一定的死亡率,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肝功能,及早发现肝损伤.

  •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43例

    作者:向军英;陆明娇;刘凤君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治药物性肝衰竭患者43例,对损肝药物种类、患者临床特征、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药物依次为中药/中成药21例(48.84%),抗结核药12例(27.91%),非甾体抗炎药5例(11.63%),抗生素3例(6.98%),抗甲状腺药2例(4.65%).临床表现以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等为主;并发症发生率81.40%(35/43),并发症前3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43例患者中,好转14例(32.56%),治疗无效21例(48.84%),死亡8例(18.60%).43例患者入院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PTA)均明显下降,无效/死亡者较好转者下降更明显(P<0.05);总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升高.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为中药/中成药、抗结核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发症以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为主,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入院时PTA的值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 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联合拉米夫定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研究

    作者:汤远钦;吴晓霞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及血清检验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减少肝损伤,减少不良反应。

  • 药物性肝损伤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9例研究

    作者:袁涛;张峰;毕伟;李锰;王志波;张楠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9例DILI合并P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2例患者接受经肠系膜上动脉(SMA)置管溶栓治疗;2例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行肠坏死切除术;1例患者出现胃肠出血、顽固性腹水的症状,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结果 4例保守治疗,其中2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等症状);2例经SMA导管溶栓治疗,均在症状缓解后出院;2例行肠坏死切除术+血栓切除术,其中1例症状缓解,1例出现肠瘘、严重感染,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行TIPS术,未出现重度肝性脑病.结论 对于急性PVT患者,建议行导管溶栓治疗,在出现肠坏死时行急诊手术治疗,在出现门静脉高压继发顽固性腹水和胃肠出血时行TIPS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且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891 条记录 1/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