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南京地区TT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

    作者:赵有为;许家璋;杨志国;何长伦;隋云华;汪茂荣;黄祖瑚

    了解南京地区TTV(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感染情况,重叠TT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和HBV复制的影响.采用巢式PCR(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血清中TTV DNA.469份血清中,TTVDNA总检出率为21.1%,其中健康人群、献血员、血透患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检出率分别是9.4%、33.3%、30.8%、11.6%、19.9%、15.4%、8.7%、9.5%、34.1%;有2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TTV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各组患者中TT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TTV阳性与阴性组之间肝功能改变相近,HBeAg或TTVDNA阳性与阴性组之间TTV检出率相当.结论:南京地区存在TTV感染,TTV是导致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原因,TTV可能存在非血源性传播途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TTV感染对病变程度和HBV复制无明显影响.

  • 重组干扰素αⅠ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祝桂琅;钟建平;黄志荣;费迎明;沈华江;李水法;周水英;陈炳潮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用重组干扰素α-Ⅰ b治疗,每支300万IU,隔日肌注,连续五个月为疗程.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α-Ⅱb治疗,其剂量、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于疗程结束时:HBeAg转阴率各为47.0%与45.0%;HBV-DNA转阴率各为53.0%与50.0%.停药一年后随访时:HBeAg持续转阴率各为37.0%与36.0%;HBV-DNA持续转阴率各为39.0%与37.0%.二组间二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赛若金与干扰能相比,具有疗效相仿,副反应低的优点.另对赛若金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观察,于疗程结束时,其治前与治后比较HA各为162.7±68.5与97.5±43.3;Ⅳ-c各为79.8±36.7与56.5±24.2.二项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赛若金有抗肝纤维化疗效.

  • TH1/TH2对HBV特异性抗原HBcAg和HBeAg应答的研究

    作者:王少扬;林玉梅;马卫闽;张树林

    为研究HBcAg和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将64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免疫状态不同分为ATL正常组(ATL<40u/L)和ATL异常组(ATL>60u/L);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分别用重组HBcAg和HBeAg诱导感染者PBMC体外增殖.并设20例健康人群做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发现无论何组,在HBcAg诱导下产生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高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TH2类细胞因子量低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正常对照组也得出类似的结果.提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的免疫状态下,均表现为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分化,而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分化.

  • 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

    作者:袁炳康

    我们于1998年6月~1999年10月,应用国产α基因工程干扰素(IFN-αlb)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焰;田德英;陈悦;任泽久;汤守斌

    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浆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收集各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实验室常规检测ALT和(ALB)水平.急性肝炎时,血清NO浓度降低,ALT升高,ALB无明显变化,而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ALB显著升高,ALT降低.NO在各型乙肝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双重作用.

  • SP法检测死胎肝组织中HBV表达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探讨HBV经母婴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采集50例乙型肝炎产妇娩下的死胎,尸检取肝组织,SP法检测HBV;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HBcAg颗粒的肝细胞胞浆呈弥漫棕黄色,呈点、灶片状分布于肝组织中;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也可见到棕黄色HBcAg颗粒.21/50例(42%)死胎肝组织中HBcAg阳性,其中静脉血HBV单阳、小三阳和大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肝组织中HBcAg阳性分别为3/12例(25.00%)、2/12例(16.67%)、16/26例(61.52%),前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者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婴母静脉血HBV大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 CT导向下碘油阿霉素乙醇注射治疗肝癌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建兵;倪恿文;黄平;李晓;汪青山

    探讨CT导向下碘油阿霉素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3岁,在CT导向下用碘油阿霉素乙醇瘤体内注射治疗.<3cm和>5cm直径肝癌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P<0.05)和62.5%,12.5%(P<0.05),组织学检查70.0%的病灶完全坏死.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适应症广、副作用小的特点.

  •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结合胆汁酸分析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大义;张丽萍;刘佶爱;周君;余蓉

    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血清结合型胆汁酸变化情况,探讨结合胆汁酸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胆囊结石、结石性胆囊炎和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中六种结合胆汁酸进行测定.三种类型胆囊结石病人血清结合胆汁酸普遍高于对照组.胆囊结石组和结石性胆囊炎组除牛磺胆酸比对照组降低外,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显著升高.胆总管结石组虽各组分变化不明显,但各组分之和仍高于对照组.血清结合胆汁酸各组分在诊断胆囊结石,了解和预测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兰州地区TTV感染的血清学及临床研究

    作者:焦建中;刘旺国;李爱月;焦建新;邱瑛锋;沈戌

    研究兰州地区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和肝病患者中TT病毒(TTV)的感染状况及致病性.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120例供血员,56例静脉毒瘾者和74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TV DNA.供血员TTV DNA检出率为7.5%(9/120);静脉毒瘾者中TTV DNA检出率为26.8%(15/56);肝病患者中TTV DNA检出率为13.4%(10/74).肝病患者的感染率与供血员和静脉毒瘾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0例TTV DNA阳性患者,6例为单一TTV感染,4例ALT增高,3例呈急性肝炎的临床症状.TTV感染可经血液和胃肠道传播,多呈病毒携带状态,也可单独引起急性肝炎,但致病性较弱.对TT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组DNA的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作者:董菁;成军;王勤环;刘友昭;王刚;施双双;钟彦伟

    根据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自Wistar大鼠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鼠ALR基因组DNA,全长为1508nbp,结构为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长度分别为18bp、197bp和163bp,各编码6个、64个和55个氨基酸残基,长度与小鼠、人类ALR的外显子一致.

  • 1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顾生旺;章廉;冯筱榕;彭吉力;侯金林;卢桥生;朱幼芙;骆抗先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将1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76.9%,诊断符合率依次为慢性肝炎重度组(CHs)81.9%,慢性肝炎轻中度组(CHL~m)81.4%,活动性肝硬变(ALC)52%,静止性肝硬变(LC)50%,急性重型肝炎(ASH)50%,急性肝炎(AH)38.6%,慢性重症肝炎(CSH)35.7%,亚急性重症肝炎(SSH)0%.临床与病理结合,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肝炎 病理 临床 诊断
  • 肝病患者胃动力障碍及西沙必利的改善作用

    作者:白岚;姜云飞;张春恩;张万岱;楼林

    本文利用B型超声方法检测了20名正常志愿者及5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同时观察单剂量西沙必利对患者胃排空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为(13.90±4.30)分钟,肝硬化患者为(39.36±12.30)分钟,肝癌患者为(40.50±8.91)分钟,病人与正常对照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口服西沙必利10mg半小时后患者T1/2明显缩短至(24.33±11.17)分钟,P<0.05.从而说明了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胃动力障碍,并提示西沙必利可改善这种障碍,为该类病人临床应用西沙必利缓解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铁代谢异常在乙型肝炎肝损伤的意义

    作者:白玉;曹治宸;杨学农;刘金星;李兵顺;李凤林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对收治的103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将铁代谢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t检验.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相关.其中,SF、SI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加,Hb、TRF、TIBC随肝损伤加重而减少.铁负荷过重可能协助HBV加重肝损伤,因此,检测铁代谢指标SF、TRF、ST、TIBC可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作出评价.

  • 肝硬化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姚桢;姚宗歌;汪耘;王辉;关东威;赵宏伟;连云鹏

    采用x、x2及P值统计学方法观察一组大样本肝硬化住院病例的主要临床流行病学指标.结果显示临床发病构成比为1.39%,占全部肝病住院病例之51.07%.病死率为11.79%.病因学分析表明88%病例与HBV感染相关,主要HBV标记组合形式为HBsAg+抗HBe+抗HBc及HBsAg+抗HBc,单项抗HBc及并抗HBe和(或)抗HBs者亦非少数.直接死因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80.42%),伴脑病肝衰竭次之.由于肝硬化以与HBV相关者为多,故其预防当从防治乙型肝炎入手.

  •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HA、PⅢP、Ⅳ-c、LN水平关系的分析

    作者:冯岚;章以法;王林伦;何浩明

    检测5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Ⅳ-c、LN的结果.有35例(60.34%)血清IFN-γ水平降低,11例(18.97%)升高.血清IFN-γ降低者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明显.肝功能异常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静止期肝硬化患者为高(P<0.05).提示,测定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FN-γ的含量,结合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可能对使用IFN-γ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 胆囊癌组织CD15和Bcl-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研究CD15抗原和bcl-2癌基因蛋白产物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D15与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囊腺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15和bcl-2的表达水平.在胆囊癌中CD15和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和60%.其表达阳性率在胆囊癌中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并与胆囊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CD15表达与bcl-2表达呈明显相关联.CD15和bcl-2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胆囊癌CD15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能.

  • HDAg与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顾小红;李奇芬

    研究HDAg、HBsAg和HBcAg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探讨HDV致病机理.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连续切片技术,检测79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HDV感染可抑制HBV抗原表达;在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 原发性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研究

    作者:席永昌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69例,术前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检查.本文研究了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多期扫描的确诊率为95%,行MRI平扫加顺磁增强的确诊率为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均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后者比前者更优越.

  • 肝病患者血清TGF-α和TGF-β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庄岳鹏;王崇国

    探讨肝病血清TGF-α与TGF-β1的关系及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TGF-α采用放射免疫法,TGF-β1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53例肝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各型肝炎、肝硬化TGF-α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0.01).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TGF-β1也明显升高,且与TGF-α存在正相关(r=0.512,P<0.05).肝癌组血清TGF-α及TGF-β1均显著高于各型肝病(P<0.01).TGF-α可反映肝损伤程度.TGF-α与TGF-β1在肝炎及肝癌中各自所能发挥的作用存在不同.血清TGF-α及TGF-β1的检测对于肝炎判断病情及预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 肝胆管结核继发阻塞性黄疸1例报告

    作者:周最明;陈新杰;杨林

    患者男,51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尿黄、右上腹饱胀不适、纳差,院外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三周,黄疸进行性加重,全身皮肤黄染、瘙痒;大便2~3次/日,偶呈陶土色,体重下降5kg.无发热、盗汗、咳嗽、胸痛、腹痛.否认结核病史,16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年前患"肝炎"治愈.

  • 脾结核引起左侧门脉高压症1例

    作者:汤炳

    男,57岁,2月前无诱因出现呕血、黑便,量不多,在当地医院经上消化道钡餐和内窥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给予静滴雷尼替丁和立止血等药物治疗,症状迅速缓解.本次入院前4天又出现恶心、呕大量暗红色液,排柏油样便2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既往无结核史.

  • 口服维生素E引起胃肠道出血--附病例报告

    作者:许定岚;欧志明;石银冲

    维生素E由于其对机体的广泛生理方面的有利作用,在很多疾病中特别是肝病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副作用显得不甚严重,一些药学专著中也只是指出:长期大量使用,可以引起出血倾向,而对具体细节却谈得很少.近我们遇到一例较长期使用维生素E后,出现胃肠道出血及眼结膜下出血的病人.对此,我们在本院条件下对该患者及3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一些观察,今报告如下.

  • 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计一平;胡晋红;石晶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又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对该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病程有自限性,不致形成慢性,因此,将抗病毒治疗的重点放在易发展为慢性肝炎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目的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终将病毒清除.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正被人们所重视,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特别是免疫基因治疗为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本文就目前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核酶:肝脏疾病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徐峰;陈智;刘克洲

    核酶是1981年由Cech和Alfman在研究四膜虫mRNA前体的剪接中首先发现,此二人由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核酶是一类具有酶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它可与相应的特异序列的RNA底物结合,行使其切割功能[1].核酶切割RNA不仅是其自身的主要功能特点,也是其用于阻断基因表达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核酶作为基因治疗的新方法,已被用于控制多种病毒感染和治疗癌症的研究中.本文着重对核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肝脏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近况及应用前景等做一介绍.

  • 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陆东东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本文就肝癌免疫治疗研究热点作一.1主动免疫治疗1.1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关键是肿瘤的抗原问题,但至今尚未确定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致使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这种没有或很少有免疫原性的肿瘤细胞.但是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或基因水平研究诱导肿瘤抗原的表达,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唤起宿主的主动免疫反应.有人[1]应用激活的β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以制备出高效特异性的"肝癌疫苗",这种疫苗在体内能有效地治疗大白鼠肝癌,提示肝癌(HCC)疫苗的制备有希望成为可能.有人发现卡介苗(BCG)表面与某些肝细胞癌表面存在一种共同抗原物质,因而推测BCG的Id-Ab2疫苗有可能用于肝癌的免疫治疗[2].

  • 原发性肝癌过度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意义

    作者:主余华;傅丽娜;孙成刚

    近年来,有关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逐渐对细胞间粘附子-1(ICAM-1)与原发性肝癌(HCC)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有关ICAM-1与HCC关系的研究.

  • 肝豆状核变性研究进展

    作者:蔡中起;陈锦华;高桂菊

    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其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脑变性疾病.它同时还可引起肾脏、红细胞、心脏、皮肤、内分泌腺、胰腺、骨和关节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 肝脏类癌的临床诊治

    作者:杨冬华;范子荣;周最明

    肝脏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 tumor)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生长缓慢的上皮细胞肿瘤,具有恶变倾向,临床上仅有少数病人有类癌综合征(carcinoids syndrome)的表现.自Edmondson(1958年)首次报道2例肝脏类癌,迄今全世界已有39例报道.由于其发病率低,约占消化系各种类癌的0.2%~2.0%,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同时肝脏类癌多在早期发生肝内转移或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早期确诊,尽早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

  • 乙型肝炎病毒嗜肝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普均;曲立科;杨翰仪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epadnaviridae).其吸附、入侵肝细胞,是感染肝细胞并引起病变的第一步,也是HBV嗜肝性的原因之一,人们对HBV吸附肝细胞的机制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现将有关内容如下:

  • 妊娠期急性腹痛性肝病

    作者:刘翠霞;蔡中起

    妊娠期可发生多种不同的肝病,本文仅对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妊娠期肝病进行简要介绍.1子痫前期和子痫性肝病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子痫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尚有抽搐.目前认为该病与内皮反应异常有关.内皮反应异常导致高血压和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

  • 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与高渗氯化钠溶液的应用

    作者:刘建军;智红;刘芙蓉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功能性肾衰竭(functional renal failae,FRS)确切发病机制及原因仍未阐明,是各种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占15%~84%.多因消化道出血、强烈利尿、大量放腹水、感染等诱发,死亡率极高,可达100%.自1932年Helwig提出HRS至今仍无突破性研究.近有人[1]在研究高渗NaCl对肝硬化腹水病人消涨作用及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限钠问题重新评价时发现,HRS的形成与血浆钠及渗透压下降有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限钠、利尿治疗的结果,对HRS的发病机制的补充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