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进展

    作者:李婧;戚伶俐;吴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儿童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其中,血清肝脏酶谱、血脂谱、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临床应用较多,而细胞角蛋白18、空腹甘油三酯血糖指数等有可能成为儿童NAFLD诊断的新指标.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对儿童NAFLD诊断均有局限性,但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检测技术未来可能有较高应用价值.关于NAFLD的多种评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目前肝活组织检查仍为儿童NAFLD诊断的“金标准”.对儿童NAFLD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加以讨论.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儿童 综述
  • 不同评分系统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晓芳;朱丽影;卢宝玲;钟丽华;程昱;樊健;姚红;于雷

    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众多,其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肝癌治疗参考标准,然而只有B期符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指征,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近年来相继提出了评估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预后的评分系统,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介绍了有关TACE治疗预后评分系统的应用现状,指出各评分系统的优缺点及评估效能,为肝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微波消融在肝脏实性占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杜磊;侯立朝;张灵强;王海久;樊海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占位性病变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化疗、介入、生物治疗等.近年,微波技术以其创伤小、花费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治疗中被广泛关注.回顾文献以进一步探讨微波在肝癌、肝血管瘤、肝泡型包虫病及其他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的治疗进展.

  •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

    作者:伍慧丽;郑素军;段钟平

    原发性肝癌(PHC)常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向肝内外转移,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或治疗后复发,PHC患者的死因中90%是由于转移.总结了PHC转移的常见途径:包括血道途径(门静脉途径和肝静脉途径)、淋巴道途径、胆道途径以及其他途径(临近器官直接侵犯和种植性转移),分析了每种转移途径的基本特征、临床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这些转移途径与解剖学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肝硬化肌肉痉挛的治疗进展

    作者:赵文姗;尤红;赵新颜

    肌肉痉挛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肝硬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病因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针对合并肌肉痉挛的治疗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简述了肝硬化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表现,并对当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多种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包括氯苯氨丁酸、左卡尼汀以及牛磺酸等新型治疗药物,并通过牛磺酸对细胞外基质以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进一步阐述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肝硬化时肌肉痉挛的治疗提供新证据.

  • 氧化应激与胰腺癌的关系

    作者:李小成;涂经楷;龚建平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通常已进展至中晚期.目前晚期胰腺癌主要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对胰腺癌的有效率较低,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可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并产生可改变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毒和致突变的代谢产物,使该肿瘤转化为恶性表型.抗氧化剂具有抗癌的保护性作用,为抗氧化应激治疗胰腺癌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基础.简述氧化应激与胰腺癌相关的分子通路研究进展,以便进一步探索靶向活性氧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报告

    作者:张庆山;赵素贤;任伟光;孔丽

    肝内胆管错构瘤是肝脏瘤样病变的一种,其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情况在临床非常少见,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弥漫性病变的鉴别,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下面就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诉发现HBsAg阳性28年,间断乏力、纳差半年,因院外检查疑诊乙型肝炎肝硬化而入本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一直未服用保肝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大量饮酒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血制品应用史.否认肝损伤药物应用史,无毒物接触史,家族中无同类疾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 Hg;无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肝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指凹性水肿.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作者:李玲;李晓迎;崔师玉;刘金霞;王晶波

    淀粉样变性,又称淀粉样物质沉积症,沉积物可压迫或破坏局部组织而导致脏器衰竭,常累及肾、肝、心脏、脑等,发生于肝脏者为肝淀粉样变性[1].目前,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为该病的唯一确诊方案,但其为有创检查,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乙型肝炎合并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移植展望

    作者:蒋超;黄鹤宇;吕国悦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不一,内科保守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移植在治疗失代偿期的肝内型胆汁淤积性肝病及胆道闭锁上的优势明显,就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分析

    作者:郭静;孙梅

    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是一种复杂且快速进展的综合征,病因具有年龄依赖性.分析了临床上PALF的常见病因,认为能引起PALF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遗传代谢性因素、中毒和药物、异常灌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以感染因素常见.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PALF诊出率越来越高.由于PALF患儿较少,在病因诊断上尚缺乏经验,总结分析已报道的文献,以期对PALF的病因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与胆汁淤积性肝病

    作者:李晓峰;龚敬宇;王建设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从胆汁酸的代谢、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涉及肠肝循环的机制、相关运载体的分子调控,以及现有治疗方案与肠肝循环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新药或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长期治疗与随访管理

    作者:方峰

    肝豆状核变性是儿童期为常见且又是为数不多的可治疗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能早期诊断和早期启动终身低铜饮食和排铜治疗,可不发病(症状前诊断者)或实现疾病长期缓解,并可获得良好生活质量和与正常人近似的生存期.可见坚持有效的终身治疗对于改善本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参照国内外临床指南,以临床病例的实际治疗问题为切入点,从治疗理念与重要性、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疾病期和维持治疗期及症状前诊断者的治疗方案与随访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 儿童常见慢性肝病的治疗与随访

    作者:吕欣桐;朱忠生;王朝霞

    儿童慢性肝病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未来生存质量,而引起儿童慢性肝病的原因很多,不同病因、饮食及治疗指导与预后密切相关.对较常见的儿童慢性肝病,如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指导与随访进行论述,加强慢性肝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医务工作者对随访工作的意识,提高不同病因所致肝病的治愈率及患儿生存质量.

  • 《2017年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临床指南:内窥镜检查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的作用》摘译

    作者:丁敏;梁冰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管疾病,估计患病率为1/10万~16/10万人次,在欧洲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SC患病率增加,估计在1% ~5%.MRI研究表明,同时患有PSC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成像改变的患病率比基于临床评估检测到的高出4倍.PSC在男性中更常见(包括60% ~70%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存在全结肠炎,并且往往以右半结肠为主.临床管理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是罹患胆道和结肠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以及不可预测性.

  • 《2017年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胰腺坏死手术治疗实践管理指南》摘译

    作者:何杲;杨桂元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15%发生胰腺实质和(或)胰周组织坏死(即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约为15%,其中约1/3会发生感染,合并感染者病死率上升至30%.历史上,对感染性胰腺坏死需要进行干预,而对有症状的无菌性坏死干预较少.胰腺坏死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持续发热、顽固性恶心、嗜睡以及无法耐受的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胆道或胃流出道梗阻.虽然传统上采用开放手术清创,但一直有观点认为手术带来的生理应激会导致并发症增加.过去30年来,努力减少干预带来的应激,对胰腺炎处置方法的进展贡献了重要作用.

  • 信息动态

    作者:

    关键词:
  • 《2017年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肝脏弹性超声临床应用指南和建议》摘译

    作者:陈蕾

    此更新的2013年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EFSUMB)弹性超声临床应用指南简版主要提供弹性超声仪器临床应用信息、解释弥漫性肝病评估结果以及对主要的已发表研究成果进行Meta分析.完整版还包括弹性超声的基础知识,另外还有关于深度、测量单位(kPa、m/s)以及不同弹性成像系统结果的比较等内容.

  •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管理》摘译

    作者:孙春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如果不治疗将会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通常根据胆汁淤积的表现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作出诊断.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程,为保证对患者个性化治疗,需进行风险分层.治疗的目的是减缓疾病进程、防止发展至终末阶段和改善症状.目前减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包括已许可的治疗方案[熊去氧胆酸(UDCA)和奥贝胆酸(OCA)]和超适应证用药的治疗方案(苯氧酸类和布地奈德).本临床实践指南总结了对PBC患者进行结构化、终生性和个性化治疗重要性的依据及方法(图1),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有效管理患者.

  • 中国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临床诊治指南(2016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供肝来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重要的瓶颈.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和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应运而生.影响成人LDLT和SLT疗效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物体积绝对或相对过小,易发生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虽然LDLT和SLT已取得巨大进步,但SFSS死亡率仍然很高,部分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50%左右患者在移植后4~6周内死于严重并发症,如脓毒血症等.

  •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1 概述腹水(ascite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为44% ~85%[1-2].因此,腹水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1年4月,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制订了《临床指南:成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2001)》.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制订了《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并于2009年和2012年进行了更新.2006年英国肝病学会也制订了《腹水管理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1996、2013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CA)制订了《腹水管理共识》[3-6].

  • 影像引导肝脏肿瘤热消融治疗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消融治疗专家工作指导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肝脏肿瘤热消融是指通过热效应原位灭活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ryo-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等.多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等优点,也可在腹腔镜下或开放术中完成,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肿瘤消融在我国属于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为规范肝脏肿瘤热消融技术操作,确保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国内肿瘤消融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认真讨论,终形成了本共识.本共识以射频消融为代表,同样适合于微波消融,并可为其他消融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的管理》摘译

    作者:杨敏;张盛果

    急性肝衰竭(ALF)是指患者出现或进展的急性发作肝功能不全,是一类特定且罕见的综合征,表现为既往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肝脏血液检测急性异常,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并出现肝性脑病(HE)导致患者神志改变.当患者出现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进行干预.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2017年版关于急性(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管理指南,这些建议对我国ALF诊疗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指南中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改编自GRADE系统(表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节

    作者:闫蓉;牛春燕;于璐;田宇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 体外人肝细胞培养(脂肪变性)制备NAFLD细胞模型,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MTr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G、ALT、AST、LDH、GGT、A1b水平,IF法检测LC3-Ⅱ的定位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诱导自噬组的吸光度值和细胞活率与脂肪变组比较,明显下降(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160、4.110,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407、4.032;P值均<0.05).脂肪变组TG、ALT、AST、LDH、GGT、A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5.316、3.730、4.013、6.967、6.192、5.531,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963、3.603、4.774、7.479、6.319、5.193;P值均<0.05).诱导自噬组TG、ALT、AST、LDH、GGT、A1b水平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降低(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978、3.695、3.960、5.130、4.695、3.192,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3.846、5.575、4.184、5.019、4.203、3.049;P值均<0.05).LC3-Ⅱ在各组肝细胞中的标记值,诱导自噬组高(HL-7702细胞为90.1%,SK-HEP-1细胞为80.0%),其次是脂肪变组(HL-7702细胞为47.2%,SK-HEP-1细胞为48.4%)及抑制自噬组(HL-7702细胞为30.2%,SK-HEP-1细胞为45.5%).诱导自噬组LC3-Ⅱ/LC3-Ⅰ比值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为6.786,SK-HEP-1细胞q值为5.926;P值均<0.05).结论 自噬的上调有利于促进肝脏脂肪的清除,而下调则促进脂质的聚积.

  •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书艳

    目的 研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以同期36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时间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检测指标.治疗后,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全身症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对照组Vd、Vs、Vm值均低于研究组,而RI、PI值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值分别为75.873、81.589、64.600、19.834、30.453;治疗3 d:t值分别39.476、55.729、35.274、6.069、9.382,P值均<0.001).治疗第3天研究组患儿Vd、Vs、Vm、RI、PI较入院当天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第5天两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胆红素水平与Vd(r =0.387,P<0.001)、Vs(r=0.483,P<0.001)、Vm(r=0.412,P<0.001)呈正相关,而与RI(r=-0.492,P=0.001)、PI(r=-0.49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胆红素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两者相互影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发展以及预后状态判断提供客观证据.

  • 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效果观察

    作者:毛家玺;邹游;郭闻渊

    目的 观察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3年6月-2017年1月因HLD行肝移植手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组内采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检验.结果 15例患者中行经典原位式肝移植13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围手术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例患者术后半年后失访,1例患者术后存活14个月,1例患者术后存活5年8个月,余10例患者存活至今.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予以常规激素冲击治疗后4例好转,余2例中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之后好转出院,另1例激素冲击疗效不佳,后又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于术后5个月行再次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前10例K-F环阳性患者皆有不同程度改善,消失或变淡.术前3例严重精神神经症状的患者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半年至1年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外,余14例术后1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能有效改善HLD患者的铜代谢功能、肝功能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 Glasgow-Blatchford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崔舒;王芳;吕洪敏;王凤梅

    目的 比较Glasgow-Blatchford评分(GBS评分)、Child-Pugh评分(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周和6周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2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后6周的后结局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1周内死亡组(n=10)、6周内(包含1周)死亡组(n=23)、存活组(n=179).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GBS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及分级,比较各评分系统在1周内或6周内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各评分系统之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1周内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肝癌伴血管侵犯或转移(x2=4.559,P=0.033)、肝性脑病(x2=25.568,P<0.01)、黑便(x2=0.842,P=0.04)、心力衰竭发生率(P=0.003)、脉搏(Z=-2.943,P=0.003),以及CTP分级(x2=12.22,P=0.002)、CTP评分(Z=-2.505,P=0.012)、MELD评分(t=-2.395,P=0.018)、GBS评分(Z=-2.54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内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肝癌(x2=9.374,P=0.002)、肝癌伴血管侵犯或转移(x2=14.766,P<0.01)、肝性脑病发生率(x2=16.327,P<0.01),Alb(Z=-2.770,P=0.006)、胆红素(Z=-3.191,P=0.001)、Hb(Z=-2.484,P=0.013)、血尿素氮(Z=-2.407,P=0.016)、INR(Z=-2.304,P=0.021)、收缩压(t=2.69,P=0.008)、脉搏(Z=-3.507,P<0.01)水平,以及CTP分级(x2=25.851,P<0.01)、CTP评分(Z=-3.591,P<0.01)、MELD评分(t=-4.121,P<0.01)、GBS评分(Z=-3.5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1周死亡风险,GBS评分[AUC=0.738,95%可信区间(95%CI):0.67~0.80]优于MELD评分(AUC=0.731,95% CI:0.66 ~0.79)及CTP评分[AUC =0.728,95%CI:0.66 ~0.79)].预测6周死亡风险,MELD评分(AUC =0.761,95% CI:0.70 ~0.89)优于CTP评分(AUC=0.748,95%CI:0.69~0.81)及GBS评分(AUC=0.726,95%CI:0.66~0.79).3种评分系统之间预测1周病死率AUC的比较,GBS评分与CTP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0.079,P=0.037),余各评分系统之间以及3种评分系统预测6周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周死亡风险的预测方面,GBS评分优于MELD评分及CTP评分,6周死亡风险的预测方面,MELD及CTP评分优于GBS评分.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调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线粒体生成蛋白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作者:李亚萍;王媛;翟嵩;贾晓黎;张欣;潘国英;杨颖

    目的 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索GRP78对肝癌细胞中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分子的调控,为建立肝癌防治的新策略提供基础.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54例患者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RP78、Lon、TFAM、COXⅣ的表达;用siRNA干涉肝癌细胞中GRP78的表达,检测细胞中GRP78、Lon、TFAM、COxⅣ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临床标本和干涉GRP78表达后肝癌细胞中线粒体DNA (mtDNA)的水平;对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患者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GRP78及Lon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值分别为9.135、5.523,P值均<0.001),而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TFAM、COXⅣ的表达及mtDNA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t值分别为2.765、4.260、12.280,P值分别为0.011、<0.001、<0.001).干涉肝癌细胞中GRP78的表达,可显著提高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TFAM、COXⅣ的表达及mtDNA水平(P值均<0.05).GRP78在不同肿瘤数量、门静脉癌栓以及肿瘤分期的病例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6、0.003、0.045);GRP78低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优于GRP78高表达的患者(x2值分别为5.006、4.995,P值分别为0.025、0.026).结论 GRP78对线粒体维持与生成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对建立潜在的肝癌防治新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含胸苷激酶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预防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作者:孟健;杜松涛;张劲光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联合基因治疗对预防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2例单发HCC患者(肿瘤分期TNM1~2期,肿瘤直径<10 cm),对其中60例患者在手术前后联合含胸苷激酶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TK)基因治疗(基因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手术组),对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定期随访.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患者的累积复发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患者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 基因组1、3、5年的肿瘤复发率为13.8%、33.7%和47.7%,手术组为18.5%、53.2%和69.2%,2组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3,P=0.041).除术后基因组发热患者显著多于手术组外,2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基因治疗是肿瘤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2.752,95%可信区间:1.164~4.251,P=0.038).结论 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基因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血脂水平与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后风险及疼痛的关系

    作者:王强;张显勇;鄢晓林

    目的 在胆囊结石伴有高血脂的体检人群中,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控制血脂,延缓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情进展,进而降低胆囊结石切除的风险.评估高血脂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简阳市人民医院常规体检中胆囊结石伴有高血脂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及对照组(81例).试验组通过饮食、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控制血脂,3个月时以空腹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是否处于正常范围进一步分为血脂达标组(47例)及血脂未达标组(25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周期为3个月.以胆囊区持续疼痛或近1个月出现3次以上胆囊区不适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指征,根据结石数量及大小进行亚组分析,评估胆囊切除发生的风险.同时,采用数字等级疼痛量表评估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及6个月的疼痛恢复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4个月血脂控制达标组胆囊切除术发生率(23.4%)较血脂控制不达标组(68.8%)和对照组(70.4%)显著降低(x2 =27.72,P<0.01).血脂控制达标组住院期间疼痛评分处于中度疼痛,而未达标组和对照组处于重度疼痛,血脂达标组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单发结石、多发结石、≥1 cm结石、<1 em结石患者,血脂未达标组的胆囊切除率分别为61%(11/18)、86%(6/7)、88%(7/8)和59%(10/17),而血脂达标组中该比例分别为21%(6/29)、28% (5/18)、35%(6/17)和17%(5/30),各类型结石分组中的胆囊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86、6.87、6.12、8.77,P值均<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有高血脂的患者中,有效控制血脂处于正常值范围可明显减缓疾病进展,进而降低不同类型胆囊结石切除的风险,并且对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具有一定的减弱效应.

  • 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形成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高志玲;徐菲;吴凡;何峥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漏所形成的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15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形成腹腔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漏所致腹腔积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我国儿童肝病发展历程

    作者:黄志华

    我国儿童肝病的发展经过几代人60年的努力已取得一些成就,开展了肝穿刺病理、十二指肠液胆汁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基因诊断新技术.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的计划免疫,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巨细胞病毒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随着我国儿童肝病的深入研究,未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关键词: 肝疾病 儿童 述评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中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

    作者:黄涛;姚红艳;尔启东;刘书航;赵凯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中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组)26例和常规液体治疗组(对照组)22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72 h内液体输入总量、尿量、腹腔内压(IA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估胃肠功能障碍及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SAP严重程度评分、入院72 h内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以及治疗后IAP水平等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72 h内,2组患者红细胞比容(HCT)均达到早期目标性治疗要求,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P=0.034);治疗组的72 h输液总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2,P<0.001);心率方面治疗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15,P<0.001).治疗后ALT、AST、TBil、CRP、淀粉酶、脂肪酶、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420、2.170、2.700、3.330、6.960、12.590、2.400、2.740,P值分别为0.001、0.035、0.010、0.002、<0.001、<0.001、0.020、0.009).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3,P<0.001).治疗后2组I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0,P=0.033),且治疗组并发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低(15.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4.55%,并出现1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毅;白霞;许鑫;周默巍

    胰体尾部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良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等疾病的常用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提出,腹腔镜技术在胰体尾部切除术中也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胰腺肿瘤发病率高,且为后腹膜器官,毗邻组织结构较多,手术难度大,且学习曲线较长,所以腹腔镜手术在胰腺疾病领域发展仍相对较慢[1].国外数项Meta分析[2-3]显示,相比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LDP术与其他胃肠道手术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总结分析LDP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减少LDP术后并发症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整合协作组专题会议纪要

    作者:郭晓钟;祁兴顺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CGC2017)于2017年9月14日-16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2017年9月16日上午,郭晓钟教授与庹必光教授共同主持了整合协作组专题系列报告.华西医院的唐承薇教授围绕炎症性肠病(IBD)与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门静脉血栓、胆石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报告.她指出,70%~80%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共患IBD;1.4% ~7.5%的IBD患者伴有PSC;约50%的IBD患者伴有脂肪肝;1.3%的IBD患者发生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克罗恩病患者发生胆石症风险较非IBD人群更高;来自上海的研究提示IBD患者较一般人群患乙型肝炎的风险更高;IBD患者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激素治疗时可能会诱发乙型肝炎复发.她总结到,当临床医生遇到伴有脂肪肝的非肥胖男孩、不明原因肠系膜/门静脉血栓的青年女性、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孩子时,需考虑IBD的可能.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