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小艳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机制入手,阐述了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为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进

    目的:分析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平分3组.A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B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C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持续治疗1年,观察、比较患者肝功能状况、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后,C组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HBV-DNA指标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给予核苷类药物,肝功能改善明显,HBV-DNA载量得到降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和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药物对比,恩替卡韦的疗效更突出.

  • 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沈丹

    阿德福韦酯是安全有效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预后.临床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了较理想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虫草属核苷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宗时宇;浦益琼;张彤;王冰

    为加强对虫草属核苷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对国内外近15年虫草属核苷类成分的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虫草属核苷为研究对象,对HPLC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及薄层色谱扫描法等3种检测方法进行整理,并将HPLC法按不同检测器进行分类对比.HPLC法用于核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分离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特点,其中,LC-MS检测方法适应性广、分离能力强、检测限低,此外,还可以提供每一个组分丰富的结构信息和相对分子质量.LC-MS检测方法在核苷类成分检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仅局限于虫草属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目的,更有利于研究人员从分子水平上开展对虫草属核苷或其他含有核苷药材的深入研究.

  • 正交试验优化川党参总核苷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静;丁博;张华;祁俊生;周浓;陈秀红;刘骆

    目的:优选川党参中核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该有效部位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川党参中核苷类成分,以胞苷、尿苷、鸟苷、腺苷的总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川党参中核苷类成分提取量的影响.运用HPLC测定胞苷、尿苷、鸟苷、腺苷的含量,流动相甲醇(A)-水(B)梯度洗脱(0~ 10min,1% ~5%A;10 ~15 min,5% ~15%A;15 ~22 min,15% ~ 17%A;22 ~26 min,17% ~20%A;26 ~32 min,20% ~24%A),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各因素对核苷类成分提取量的影响顺序为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30 min,川党参中4种核苷类成分总提取量1.523 mg·g-1.结论:建立的HPLC检测川党参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节约成本、快速、高效等优点.

  • 中药中核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爱娟;吴皓

    核苷类成分是生物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DNA代谢过程,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基因治疗等多种生物活性[1],具有广泛的用途,已研究开发了多种产品.核苷类药物传统的制造方法一般为化学合成及酶法合成[2],从植物中分离核苷类化合物很少见报道.近年来,核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笔者对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为将来进一步开发利用核苷类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 HPLC-ESI-MS测定冬虫夏草和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

    作者:黄兰芳;郭方遒;梁逸曾;陈本美

    目的:建立测定冬虫夏草及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的方法.方法:HPLC-ESI-MS法,用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SIM)和电喷雾离子化(ESI);色谱条件:Shimadzu VP-ODS色谱柱;流动相水-甲醇-甲酸(94:5:1),以2-氯腺苷为内标.结果:腺苷回归方程Y=0.1346 X+0.012 9,r=0.998 4,线性范围0.5~124.5mg·L-1;虫草素回归方程Y=0.2164 X+0.021 5,r=0.999 1,线性范围0.5~136.5 mg·L-1;腺苷和虫草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8%及98.1%.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和选择性好,可用于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分析及质量控制.

  • 宽叶羌活种子的化学成分

    作者:张艳侠;蒋舜媛;徐凯节;石海利;周毅;邓文龙;丁立生;彭树林

    目的:研究宽叶羌活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柱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宽叶羌活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MS,NMR等波谱解析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宽叶羌活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分别为异欧前胡素(1)、β-谷甾醇(2)、珊瑚菜内酯(3)、佛手柑内酯(4)、N-二十四、二十六、二十八烷酰基邻氨基苯甲酸(5~7)、胡萝卜苷(8)、水和氧化前胡素(9)、伞形花内酯(10)、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1)、(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碳酰胺]-8-十八碳烯-1,3,4-三醇(12 ~16)、左旋氧化前胡索(17)、香叶木素(18)、佛手酚-O-β-D-葡萄糖苷(19)、紫花前胡苷(20)、1’-O-β-D-葡萄糖基-(2R,3S)-3-羟基紫花前胡苷元(21)、尿嘧啶(22)、前胡苷V(23)、8-O-β-D-葡萄糖基-5-羟基-补骨脂素(24)、8-O-β-D-葡萄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25)、香叶木苷(26)、阿拉善苷C(27)、犬尿喹酸(28)、甘露醇(2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22,26,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灵芝中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戚雁飞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其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已知主要含有多糖(肽)类、三萜类、核苷类等[1].灵芝多糖类具有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等作用,被认为是灵芝扶正固本的重要有效成分[2].本研究建立了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经硫酸蒽酮显色后测定其吸收度.通过方法学验证,重复性良好,经药典会审批,本方法已被收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灵芝项下.

  •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李筠

    抗病毒耐药的发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llepatitis B,CHB)治疗中被作为 -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核苷类药物治疗后耐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出现将使后续治疗药物的疗效降低,并且抵消了之前获得的临床效果,会出现病毒反弹,血清转氨酶升高,HBeAg血清转换率降低,肝脏病理进展,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和死亡,肝移植后肝炎复发率增高等等.

  • 抗HIV-1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的快速判断方法

    作者:马铃;张全;殷霄;李晓宇;赵立勋;岑山

    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主要依靠抗HIV-1药物,临床使用的抗HIV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如Zidovudine (AZT)、Lamivudine (3TC)、Emtricitabine(FTC)等,非核苷炎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如Efavirenz (EFV)、Nevirapine( NVP)、Delavirdine( DLV)等.,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有Ritanovir (RTV)、Saquinavir (SQV)、Indinavir( IDV)等.融合抑制剂主要有 Enfuvirtide (T20).整合酶抑制剂主要有 Elvitegravir (GS- 9137)和Raltegravir(MK-0518) [1-2].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特征分析

    作者:钱福初;邹伟华;秦基取;李栋立;范晓娴;王伟洪;戴利成

    目的 探讨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逆转录酶(RT)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55例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组RT基因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RT区耐药相关位点和其他位点变异特征.结果 在11个经典耐药相关位点中检出7个耐药位点(rtL80、rtV173、rtL180、rtA181、rtM204、rtN236、rtN250)变异,未检出其他4个位点(rtI169、rtT184、rtA194、rtS202)变异.55例乙肝患者中有31例(56.4%)存在经典耐药相关位点变异,其中rtM204V/I变异检出率高(27/31,87.1%).rtM204I变异多伴rtL80I变异而rtM204V变异多伴随rtL180M变异出现.在RT区其他非经典耐药位点中发现rtA222T,、rtL229 F/S/W、rtS256C/G、rtQ267H等变异检出率较高,其中以rtA222T频率高(40%,22/55).结论 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乙肝患者耐药相关位点变异模式复杂,还存在一些其他非经典耐药相关位点的变异,可能与耐药密切相关.乙肝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耐药相关位点变异,为及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 妊娠期妇女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疗效研究

    作者:张禄雪;穆彩琴;易为;李明慧;张书凤;宋淑静;谢尧;吴疆;梁晓峰

    目的 探讨妊娠期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09-2013年全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HBV DNA载量、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通过观察患者妊娠期病毒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和生化应答来评价抗病毒的疗效.结果 共收集患者1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11.2% (14/125).其中,妊娠前达到完全病毒应答孕妇100例,妊娠期间病毒的完全应答率为96% (96/100)及突破率为4.0%(4/100).妊娠前HBV DNA阳性孕妇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40%(10/25),高于妊娠前HBV DNA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68,P=0.000);11例(44%)继续使用原药物在妊娠期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妊娠前HBeAg阳性者89例,至分娩前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 (4/89).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期生化突破率为4/14,未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中期至分娩前ALT复常率达100%.结论 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孕妇妊娠期能获得较好病毒学抑制和生化应答,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

  • 血清HBeAg定量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伦秀英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定量动态变化对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接受α-干扰紊(α-IFN)治疗的53例患者和核苷类似物(NA)治疗的70例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时血清HBeAg定量,并分析血清HBeAg动态定量与治疗应答相关性.结果 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完全应答者与非完全应答者血清HBeAg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24周血清HBeAg水平及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血清HBeAg定量水平<100U/ml、下降幅度>90%的患者完全应答率高(P<0.05).结论 α-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HBeAg定量的动态变化对治疗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要点

    作者:黄丽芬;陈禄彪;张丽华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111例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抗病毒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除死亡8例外其余患者均完成96周治疗和随访,抗病毒组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抗病毒组及对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500拷/m1)分别为88.7%及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27,P=0.001).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对HBeag阴性的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疾病及药物知识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惠敏;娄国强;张斌海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一代核苷类高效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国内有报道应用该药治疗慢乙肝一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应用该药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部分患者用药后病情仍有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我们对拉米夫定治疗后的106例慢乙肝复发病例作如下临床分析,并针对复发探讨对策.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风险研究

    作者:李磊;刘伟;陈玉涵;李鹏;魏飞力;范春蕾;董培玲;李冰;陈德喜;丁惠国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耐药变异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攀;戴久增;柳芳芳;姚增涛;李乐;辛绍杰;徐东平

    目的 研究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中病毒聚合酶基因区耐药突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我院行HBV聚合酶基因区序列测定的患者中,选择持续单一或联合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分析其宿主、病毒和药物等对HBV基因耐药变异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诊断、HBV基因型、HBeAg、HBV DNA水平、ALT、AST、TBIL及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HBV DNA水平、HBeAg(-)和核苷(酸)类似物种类是影响病毒聚合酶基因区突变的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且HBeAg(-)的血清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患者,在临床上病毒耐药发生率较高.对于核苷(酸)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耐药发生率相似,显著低于拉米夫定单药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

  •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临床研究

    作者:曹振环;柳雅立;鲁俊锋;马丽娜;金怡;何智敏;陈新月

    目的 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ologues,NAs]单药、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药、NAs+IFN联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纳入2005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48周抗病毒治疗的321例HBeAg阳性CHB,其中单用NAs治疗者162例(NAs组),单用IFN治疗者35例(IFN组),NAs联合IFN治疗者124例(联合组).比较3组治疗48周HBV DNA不可检测(<500 copies/ml)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和ALT水平.结果 治疗48周时,联合组、NAs组和IFN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85.5%、50.6%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1.1%,高于NAs组(15.4%)和IFN组(25.7%),联合组与N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与IFN组、NAs组与I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IFN组和NAs组HBsAg清除率分别为7.3%、2.9%和0.0%;NAs组ALT下降幅度大,其次为联合组.结论 IFN联合NAs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疗效,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作者:王陆军;张纪元;冯国华;王福生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中替诺福韦酯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以其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及低耐药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替诺福韦酯的体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21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