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菲的故事

    作者:施慧

    2009年,甲流刚现身的时候,反应比较快的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马上告诉大家一种叫做"达菲"的抗病毒药可以作为抗击甲流的首选.消息一出,全世界的人们都开始关注"达菲"了.

  • 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抗寨卡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敏;马月霞;郭亚丽;赵学慧;王玉光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抗寨卡病毒的疗效.方法 通过测算热毒宁注射液在Vero细胞上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和大无毒浓度(TC0),将药物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q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热毒宁注射液对寨卡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的病变效应及病毒滴度;将热毒宁注射液原液2倍倍比稀释,采用细胞活性实验检测不同稀释度药物对寨卡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细胞数和病毒滴度的差异.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在Vero细胞上的TC50和TC0分别为(134.3±5.5)和(40.5±5.8)mg/mL,热毒宁注射液稀释度为10.24、5.12、2.56、1.28、0.32、0.08、0.04、0.02和0.00(对照组)mg/mL时,寨卡病毒感染细胞的活细胞数分别为(5.04×106±0.81×106)、(4.75×106±0.26×106)、(5.0×106±0.19×106)、(4.8×106±0.03×106)、(4.5×106±0.03×106)、(3.89× 106±0.14× 106)、(2.6×106±0.27×106)、(2.1×106±0.05×106)和(0.3×106±0.18×106)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60,P<0.01);镜下观察发现,药物中浓度组的细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不同药物稀释度间寨卡病毒感染细胞RNA拷贝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对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热毒宁注射液体外并无抗寨卡病毒作用.

  • 阿托品配合理气活血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36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有海;李占宝

    肺炎是危及小儿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以病毒和细菌为多,由于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常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往往不能立见功效.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刘玉梅;于倩;奚波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对呼吸道细胞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A1型和A3型有直接杀灭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心肌炎及病毒性腹泻.在治疗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时,常需将抗病毒药与抗菌药合用,氨苄西林钠能否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满足临床需要,我们对这两药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6种抗病毒药物残留量

    作者:刘畅;陈燕;徐慧;李晓雯;迟秋池;王柯

    目的 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奥司他韦、吗啉胍、阿昔洛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待测样品中的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奥司他韦、吗啉胍、阿昔洛韦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经QuEChERS提取、净化,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0 μm),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 6种抗病毒药物在0.5 ~ 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2.在猪肉、鸡肉、鱼肉和牛奶中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的检出限为0.1 μg/kg,奥司他韦为0.3μg/kg,吗啉胍和阿昔洛韦为0.5 μg/kg,各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50%以上,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0.8% ~5.7%之间(n=6).结论 本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禽畜肉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定量检测.

  • 不同方案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作者:杨津;马彦君

    目的 研究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行抗病毒与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行抗病毒、内科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实验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87.50%对比参照组的65.62%,并发症合计值15.62%对比参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行抗病毒、内科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应用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自体疣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17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

    自体疣免疫疗法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扁平疣的方法。虽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但至今尚无针对乳头瘤病毒疗效肯定的药物。我科自1998年1月~1999年6月采用自体疣免疫疗法共治疗扁平疣1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0例,男76例,女94例;年龄8~52岁,平均年龄30岁;病种2个月~8年。皮损主要分布于颜面、颈部及手背等处,皮疹呈浅褐色112例,鲜红色31例,皮色27例。病程处于稳定期89例,活动期81例,活动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新发疹。部分皮损融合成片。1.2 治疗方法 选择较为新鲜的疣体1枚,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尖刀刮除疣体的角质层,将疣组织切下;于上臂三角肌中、下1/3交界处常规消毒,局麻、沿皮纹方向切开皮肌0.5cm,深度达真皮深层,植入切下的疣体。两处均消毒后用创可贴贴紧。1.3 结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党仁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自拟解毒散结汤,辅以西医对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83.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 山东省 HIV 感染及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朱晓艳;陶小润;王国永;郝连正;康殿民

    目的:了解和分析山东省HIV感染及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符合抗病毒治疗的山东省50例HIV感染和艾滋病儿童列为调查对象。对开展抗病毒治疗的50例HIV感染和艾滋病儿童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测。随访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0畅5、1、2、3、6、9、12个月,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将调查对象与正常儿童(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不同随访时间的身高和体重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随访时间段的身高和体重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常规查体结果、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与基线值进行比较。结果5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儿童中,男性占54%(27/50),女性占46%(23/50),年龄为2~15岁。感染途径均为母婴传播,均未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时间短5个月,长61个月,中位数为25个月。基线和治疗12、24、36个月后身高值分别为(111畅9±23畅4)、(118畅1±20畅9)、(127畅1±13畅9)、(135畅4±10畅2)cm,体重分别为(20畅6±8畅7)、(23畅8±6畅3)、(27畅8±7畅2)、(30畅7±5畅5)kg,治疗12、24、36个月后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基线值(P值均<0畅05),低于正常儿童的身高、体重(P<0畅05)。基线时以及治疗3、6、12、24、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4畅0、279畅5、465畅0、581畅0、640畅0、728畅0个/μl,治疗3、6、12、24、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基线值(P<0畅05)。基线时和治疗24个月后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06畅6±22畅2)、(125畅2±5畅8)g/L,谷草转氨酶值分别为(42畅1±23畅1)、(23畅4±15畅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畅05)。基线、治疗12、24个月后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50%(4/8)、65%(22/34)、88%(14/16),基线时与治疗12、24个月后的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10000畅0、105畅0、0畅0拷贝/ml,治疗后12、24个月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畅05)。基线时有62%(31/50)的患儿发生了机会性感染,治疗6个月以后有12%(6/50)的患儿发生机会性感染。结论山东省HIV感染及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 HIV耐药毒株在山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的流行及演变

    作者:林彬;孙晓光;苏生利;林琳;陶小润;钱跃升;康殿民;傅继华

    目的 了解HIV耐药毒株在山东省AIDS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的流行及演变.方法 对山东省抗病毒治疗时间满1年的324例AIDS患者,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NucliSens EasyQ系统)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对结果大于1000拷贝/ml的样本采用基因型耐药检测白建方法(in house)进行HIV耐药检测.对耐药者既往(治疗前、治疗中)样本进行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株的演变状况.结果 HIV抗病毒治疗满1年人群耐药率为6.2% (20/324),有耐药突变位点但不耐药为0.6% (5/324);核苷类与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占所测突变位点的93.1% (94/101),蛋白酶类仅占6.9% (7/101);M184V及Y181C位点在25份样本中出现突变频率高,分别为48.0%( 12/25)和32.0% (8/25).演变研究发现,20.0%( 2/10)的耐药者属于原发耐药;早在治疗6个月后检测到了耐药;病毒株存在从无耐药突变位点向有耐药突变位点、从仅有耐药突变位点而不耐药向耐药、从对少种类药物低水平耐受向对多种类药物高水平耐受的演变现象,也存在突变位点相互影响使得对某种药物耐受程度降低的演变现象.结论 HIV耐药毒株在山东省AIDS抗病毒治疗人群中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耐药株的演变现象复杂.

    关键词: HIV 抗病毒药 耐药 演变
  • 河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毒株的变异情况研究

    作者: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经过抗病毒治疗5年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耐药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参照WHO提供的标准,采集2007年11月到2008年8月间新确认的2~25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血清69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 69份调查样本中,扩增并测序成功50份,在逆转录酶(RT)区检测到7个耐药突变位点,蛋白酶(PR)区检测出3个次要耐药突变位点,但仅在逆转录酶区发现1份样本(K103N突变)出现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高度耐药,蛋白酶区未检测到对蛋白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根据HIV耐药警戒线监测抽样表河南省HIV-1耐药毒株的流行率<5%.结论 河南省HIV-1耐药株的传播尚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但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株出现的比例增高,需要密切关注耐药株的传播问题并继续进行此类耐药性监测工作.

  •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影响因素现况研究

    作者:汪永忠;李燕;蒋成芹;郑敏;章永;熊玉华;杨育燕;罗开敏

    目的 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规范用药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孕产妇及57名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否合理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 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HIV感染产妇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率为65.87%(110/167);其中方案选择合理率为88.02%(147/167),产时用药合理率81.37%(131/161),依从率为87.42%(146/167).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诊时间(OR=2.617;95%CI: 1.184~5.783),是否在阻断定点机构分娩(OR=0.064;95%CI:0.007~0.607),民族(OR=0.344;95%CI:0.162~0.730),是否知道服药阻断的目的 (OR=6.843;95%CI:1.449~32.312),以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够,5个关键知识点(母婴阻断目的 、不按要求服药后果、各方案疗效、CD4高低与选择方案的关系、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正确认识率为47.72%(136/285).结论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总体水平不高,受医患双方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

  •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王前;姜颖颖;王潇滟;乔亚萍;窦丽霞;苏敏;王爱玲

    HBV母婴传播已成为引起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等不同干预措施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存在差异.本文从儿童感染HBV的途径与危害、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因素以及HBV传播干预措施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不同因素和干预措施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为提高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研究方向.

  • 既抗病毒又杀细菌的中药

    作者:齐立强

    病毒和细菌都是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微生物,而且它们会时不时"骚扰"一下人类,引发一些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西药抗病毒药可抑制病毒,抗生素用来杀灭细菌.也许有人会问,有没有一种药既可杀灭细菌又可抗击病毒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传统的中药,研究发现中药连花清瘟胶囊不仅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而且可以抗菌消炎,治疗感冒、流感更加彻底.

  •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后期重用黄芪仙灵脾的疗效评价

    作者:钟良玉;任征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感染致盲的首要原因.因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和免疫应答,使角膜形成瘢痕而致盲.HSK急性发作期,上皮型经抗病毒药物控制,或基质型炎症经抗病毒药物联合激素治疗后,相当一部分病人球结膜充血明显减轻,角膜水肿基本吸收,但角膜疱疹病变持续存在,引起惰性溃疡及假树枝状角膜炎,治疗难度大,有的因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或激素造成免疫下降,病情突然恶化成坏死性HSK.中药对此有一定效果.我们用大剂量黄芪加仙灵脾配合清热明目中药扶正祛邪,对HSK后期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 头汗频出案

    作者:刘宏

    张×,男,16岁,频频头汗出至颈部第七椎,头部毛发稀疏,并有尿碱味,身上及胸背腋下至下半身均无汗出,四季如此,每日仅小便1次,尿量500~700ml.自诉8岁时患病毒性感冒后,经当地医院用抗病毒药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感冒治愈后,出现此症,曾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又在某大医院专家门诊治疗,均未见效.刻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汗频出,舌胖大边有齿痕呈薄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阳虚外泄,卫阳不固.治则:壮阳固表,培补肾元.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方曼倩;张友祥;张佳发

    者于1999年9月~2000年9月选用拉米夫定联用中药补肾冲剂治疗慢乙肝,并同期与单用拉米夫定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对此作一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按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确诊慢乙肝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拉米夫定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7~41岁,平均28岁.联合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8~41岁,平均31.3岁.入选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均为阳性,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异常,病程在两年以上,且半年内未接受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剂的治疗.

  •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58例

    作者:刘光明

    笔者采用穿琥宁注射液代替临床常用抗病毒药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玉

    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存在,故其抗病毒治疗是所有治疗措施中重要的.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出现,而如何合理应用以取得较大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我院在对234 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干扰素序贯用药的不同方法,本文试对此做一比较,报道如下.

  • 含有芳杂环片段的喹诺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体外抗病毒活性

    作者:李宵宁;殷金秋;柴芸;李玉环;高荣梅;刘明亮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含有芳杂环片段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体外抗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和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活性.方法 N-芳杂环基哌嗪与喹诺酮母核化合物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目标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HRMS确证.CPE法测定所有目标物对细胞的TC50及对HCMV和HSV-1的IC50值.结果 合成了22个喹诺酮类化合物(包括先导物WC5).部分目标物对HCMV和(或)HSV-1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9对HSV-1的IC50为(2.18±0.30)μg/ml,略弱于WC5的(1.68±0.25)μg/ml.结论 丰富了喹诺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构效关系,并为下一步设计合成活性喹诺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

790 条记录 1/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