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的不同滴度与E抗原阳性率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梁奕宏;刘立承

    [目的] 防止传染病传入和传出,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0年在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的330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与乙肝E抗原阳性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HBsAg滴度越高,HBeAg的阳性率也越高,不同HBsAg滴度与HBeAg呈正相关关系(γ=O.953,P<O.01).[结论] HBsAg越高,检出HBeAg的可能性就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e抗原两种模式在不同病毒复制水平中的分布及其与丙氨酸转氨酶的关系

    作者:吴兵;朱玉兰;刘胜牙;高朝贤;王青;刘广明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血清标志e抗原(HBeAg)的阳性与阴性模式在不同病毒复制水平中的分布,并分析这2种模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感染血清标志,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HBV的拷贝数,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内的ALT.[结果]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升高,HBsAg和HBe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且HBsAg和HBeAg阳性组的ALT水平要显著高于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P<0.001).[结论]HBeAg阳性检出率与病毒复制水平和ALT异常的检出率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HBeAg阳性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可作为疾病进展的参考依据.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槐堂;魏中南

    目的 通过分析HBV前S1(PreS1)蛋白抗原和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PreS1蛋白抗原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82例HBV患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V PreS1蛋白抗原和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比较所有检测结果.结果 382例HBV患者血清样本PreS1蛋白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3.8%和40.8%;其中HBeAg阳性的144例中,PreS1抗原阳性为112例,HBV-DNA阳性为134例,阳性率分别为77.8%和93.1%;HBeAg阴性的102例中,PreS1抗原阳性为17例,HBV-DNA阳性为22例,阳性率分别为7.1%和9.2%.HBV-DNA检出率稍高于PreS1抗原的检出率,但两者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PreS1蛋白可反映HBV复制的情况,与HBV-DNA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上HBV感染诊断或监测的指标.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9年前瞻性研究

    作者:郭芳;马慧;魏来;孙焱;王豪

    目的 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随访.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6.9)年,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研究.结果 93例患者多数平均随访9.4年,23.66%发展成肝硬化,6.45%发生原发性肝癌,4.30%死亡.通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是否有嗜酒史、ALT活动形式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比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随访9.4年转归不佳.年龄、是否有嗜酒史、ALT活动形式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相关.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陆传统;周文红;胡爱荣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 平均含量分别为(5.38±1.27)log10拷贝/ml和(6.80±1.18)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较高(P<0.01).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

    作者:李伯安;舒翠莉;侯俊;戚杨;李靖;何卫平;程云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基因.方法将重组诱饵质粒pGBKT7-eAg转化酵母细胞AH 109后与预转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后转化大肠埃希菌并进行序列测定,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配合后筛选出既能在4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半乳糖(X-α-gal)的4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245株.完成了101株克隆的测定,经过序列分析排除了重复同源序列后,终确定其中有41株不同的基因,其中人类同源基因35条,其余6株为未知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肝细胞中的HBeAg结合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BeAg的功能提供了新线索.

  • 活化Th细胞及HBeAg与慢性乙肝肝损伤及纤维化关系的探讨

    作者:邵平扬;丁韧烨

    目的 探讨活化Th细胞(CD4~+HLA-DR~+)及HBeAg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例既往感染患者(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者)CD4~+抗原和HLA-DR抗原双阳性淋巴细胞,血小板(PLT)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度,计算AST/PLT比值.结果 既往感染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活化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且呈显著递减(P<0.05),HBeAg阴性及阳性者AST,ALT以及AST/PLT值明显高于对照者(P<0.02)和既往感染者(P<0.02),且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此二组活化CD4~+细胞与ALT,AST和AST/PL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活化Th细胞降低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预测肝脏损伤进展的有用指标,HBeAg可以辅助评价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崔建军;范平;蒋小玲;许诚;何清;周伯平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PEG INFα-2a组和IFNα-2a组.结果 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5.7%)高于IFNα-2a组(35.1%),但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6%和37.8%,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45.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57.1%和40.5%.PEG INFα-2a组有3例患者HBsAg阴转,而IFNα-2a组仅有1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 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2a,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 抗HBc IgM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性、病毒学和血清学研究

    作者:张春泽;田志新;石栓柱;李明慧;谢尧

    目的 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指标、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指标,分析抗HBcAg IgM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差异及抗HBcAg IgM状态与HBV DNA载量和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 收集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抗HBc IgM阳性70例,阴性130例,轻、中和重度肝脏疾病患者分别为71、83、46例.抗HBc IgM阳性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数高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抗HBc IgM阳性的轻度肝脏疾病患者百分比为45.71%,中重度患者为54.29%,低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30.0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7,P=0.027).抗HBc IgM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血清HBeAg/抗Hbe状态、住院天数和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Ag IgM的状态与肝脏疾病的程度相关,但与HBV DNA载量和HBeAg/抗Hbe状态无相关性.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基因作为酵母双杂交体系结合域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李伯安;戚扬;舒翠利;刘岩;陈昊;李靖;高蓉;侯俊;程云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全基因为外源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体系中结合域载体,研究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排除自身激活作用及毒性作用,验证其适用性.方法根据报道序列设计、合成HBeAg全基因巢式引物,取患者血清,通过PCR方法分离HBeAg全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克隆入酵母双杂交体系结合域载体pGBKT7,构建pGBKT7-eAg载体.再次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后转入酵母,验证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bolt实验证实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并进一步验证自身激活作用.结果由血清中分离的及2次酶切鉴定的片段大小分别为657 bp和639 bp,与预期大小一致;序列测定与报道的HBV分离株核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和100%;转人酵母后无毒性及自身激活作用;Western-blot实验出现阳性与预期大小(24.3×103)一致的条带.结论pGBKT7-eAg载体在酵母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进一步验证无自身激活及毒性作用,此载体构建成功,适用于酵母双杂交体系.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等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卡;徐启桓;陈禄彪;舒欣;陈旎;李刚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探讨血清RANTES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4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并应用ABC-ELISA方法 检测其血清中趋化因子RANTES浓度,并与两组的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HBeAg和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RANTES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RANTES浓度分别为(3930.12±2856.96)ng/ml和(329.46±152.23)ng/ml,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TES水平与ALT(r=0.197,P:0.018)、AST(r=0.239,P=0.004)和Tnil(r=0.316,P=0.001)呈显著正相关;RANTES水平与PTA(r=-0.078,P=0.357)无显著相关;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07);HBV DNA低载量组(<105拷贝/ml)和HBVDNA高载量组(≥105拷贝/ml)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RANTES表达水平增高,血清RANTES水平与ALT、AST和TBIL呈正相关,与PTA无相关性.RANTES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及损害情况,不受HBeAg、HBV DNA载量影响,可能参与慢性乙肝发病.

  • 19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登蕴;覃亚勤;唐杏明;刘贵章;郑伟;农恒荣;宋家骏;谢秋燕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 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O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DNA含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表达为"+"者与"++~+++"者血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达S1或(和)G2以上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 U/L组占28.57%.40-80 U/L组占53.33%,81~400 U/L占80.15%,>400 U/L组占77.88%.结论 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无关,HBV DNA含量低可能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ASC和轻度肝损害者应争取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程度和治疗时机.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分析

    作者:施前锋;王叶萍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HBV-LP和HBV.DNA.结果 (1)在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阳性率和HBV DNA无明显差异,而且HBV-LP的吸光度(A值)和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2)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结论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对于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肝细胞作用蛋白AK026018表达谱芯片的研究

    作者:李伯安;侯俊;何卫平;戚扬;迟舒萍;赵军;程云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能被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细胞作用蛋白AK026018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初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epG2细胞中扩增编码AK026018蛋白的全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在8464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22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78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45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成功地应用DNA芯片技术筛选出HBeAg结合蛋白新基因AK026018的反式调节蛋白,证明该基因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 HBV cccDNA在2.2.15细胞表达的动态观察

    作者:刘茂昌;王贵强;朴文花;席宏丽;陆海英;王艳;王勤环

    目的研究2.2.15细胞中是否存在HBV cccDNA,探讨2.2.15细胞内HBV产物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2.15细胞内cccDNA,Taqman定量PCR技术检测2.2.15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BV DNA含量,EI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动态表达,并进行定量资料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2.15细胞及培养上清中存在cccDNA,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与HBsAg、HBeAg之间存在相关性(r=0.833,P<0.05和r=0.939,P<0.01),而细胞内HBV DNA与培养上清HBV DNA及HBsAg、HBeAg之间无相关性(r=0.024,P>0.05和r=0.177,P>0.05).结论为阐明2.2.15细胞内HBV的复制规律提供一定依据.

  • 乙肝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作者:王建军;赵平;靳雪源;成军;卿松;赵志海;丁宁

    目的 验证HBeAgTP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 构建HBeAgTP基因的酵母表达诱饵质粒pGBKT7-HBeAgTP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eAgTP,pEGFP-C1-HBeAgTP转染HepG2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pGBKT7-HBeAgTP转化AH109酵母细胞,提取转化了质粒的酵母蛋白质,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出HBeAgTP基因.HBeAgTP基因的酵母表达诱饵质粒pGBKT7-HBeAgTP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eAgTP,Western免疫印迹法印证HBeAgTP可表达蛋白,其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HBeAgTP基因可表达蛋白,其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关系

    作者:周玉麟;王学才;吴寅涛;谈永飞;赵彦平;汤俊明;潘建强;杨志贤;俞萍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 51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32例(62.7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 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72周后HBV DNA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72周后,HBV DNA转阴(<500拷贝/ml)39例(76.47%),其HBV特异性CTL(0.81% ±0.06%),高于12例(23.53%)的HBV DNA未转阴者(0.66%±0.06%),t=7.93,P<0.01,HBeAg血清学转换8例(25%),其HBV特异性CTL(0.97%±0.07%),高于24例(75%)的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0.67%±0.07%),t=7.61,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席宏丽;李敏然;鲍毅;徐小元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年龄、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方面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表达情况分为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ALT和HBV 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组24例,占19.2%;HBeAg阳性组101例,占80.8%.两组在平均年龄、HBV DNA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T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阴性组中,HBV DNA定量较低,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HBeAg阳性组中,HBV DNA定量较高,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大致呈上升趋势.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较HBeAg阳性患者高,ALT、HBV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者.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后者则相反.

  • HBeAg阴性乙型肝炎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

    作者:舒欣;徐启桓;陈旎;张卡;李刚

    目的 观察HBeAg阴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132例HBeAg阴性和5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结果 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P=0.001),血清HBV DNA定量较低(P=0.001).HBeXS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肝衰竭分期构成比及常规治疗病死率比较无差异.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HBeAg阴性组生存率为54.24%,高于常规治疗组(35.62%),P=0.032,低于HBeAg阳性抗病毒组(80.00%),P=0.004.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在(3~5)log10拷贝/ml时,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为55.56%,高于常规治疗组(20.00%),P=0.011.结论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常规治疗下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的病死率无差异.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HBeAg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在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HBeAg阴性患者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年疗效观察

    作者:梁嘉仪;杨小安;张卡;陈禄彪;舒欣;徐启桓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及治疗1、2、3、4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病毒学反弹率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 95例患者治疗4年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89.5%、63.2%、47.4%、41.1%及8.0%.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肾脏毒性,共有8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事件,但均能耐受和缓解.结论 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使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延长疗程,可增加HBV 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343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